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劉起名字,以及劉周一起的名字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丨萱媽(文章原創(chuàng)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轉發(fā)分享)
隨著“00后”、“10后”的誕生,生于網(wǎng)絡時代的他們往往有著更加開明且思想前衛(wèi)新潮的父母。面對著當前的多樣文化,年輕父母們如今給孩子取名不僅僅要一個美好的寓意,更多的父母還會考慮到名字的獨特性,希望孩子能擁有一個獨一無二、比其他同齡人帶有更特殊含義的名字。有的孩子的名字也許會因為父母的奇思妙想成為全國的唯一!
案例作為一個當代大學生,來自武漢科技大學的一位男同學就在名字上體現(xiàn)出了父母新潮的理念。他的爸爸姓“劉”,而媽媽姓“李”,可是他的名字卻既不隨父姓,也不隨母姓,也不是時下比較流行的把爸爸媽媽的姓氏結合在一起姓“劉李”,全名卻是叫做“春秋戰(zhàn)國”!與父姓和母姓都完全沒有關系。
這又是為什么呢?原來,戰(zhàn)國的爸爸是個狂熱的歷史愛好者,在春秋時期文化達到了一個頂峰,這樣的氛圍使得戰(zhàn)國的爸爸劉先生非常向往,于是就給兒子取名為“春秋戰(zhàn)國”。
這個名字不僅朗朗上口,而且大氣磅礴,一股歷史的厚重感和輝煌感頓時撲面而來,老少皆知,實在是非常讓人過目難忘的一個名字。不知道戰(zhàn)國的學習生涯中有沒有因為名字而額外受到老師們的關照呢,也許他的歷史老師會特別喜歡他吧!
但是,這個名字雖然非常大氣也非常獨特,不過也有一定的不好處。因為“春秋戰(zhàn)國”作為一個固定詞組,而且特指的是歷史上的一個時期,實在是讓人很難聯(lián)想到這是一個人的真名,反而更像什么歷史狂熱愛好者的筆名或者假名。也許也會給戰(zhàn)國的生活帶來一定的不便吧。
給孩子起名,除了要避免重名,賦予美意之外,還有哪些注意事項呢?名字是陪伴一個人時間最長的標簽,好的名字跟隨孩子的一生,與孩子的學習、生活都息息相關。家長在給孩子取名字的時候,不能一味地追求某一方面的含義,而是應該全面考慮。那么,究竟在取名字的時候,家長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名字的寓意很重要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一個簡簡單單的漢字往往包含著許多寓意。在取名字的時候,家長一定要搞清楚每一個字究竟有著哪些含義,不能因為有的字看起來好看、聽上去朗朗上口,而忽視它代表的意義。給孩子取名字,通常還是應該選用有著美好寓意的字眼。
二、考慮名字的諧音
除了寓意,家長在給孩子取名字的時候,也一定要考慮到名字的讀音。有的時候幾個平平無奇的字很有可能合在一起就會組成一個讀音上和其他詞語一致的諧音詞。家長一定不要讓孩子在未來因為名字的諧音成為被其他人嘲笑的對象。
三、慎重考慮使用生僻字作為孩子的名字
有的家長為了凸顯家庭的文化底蘊深厚,會遍翻字典,找出有著美好寓意又朗朗上口的生僻字作為孩子的名字。但如今的錄入系統(tǒng),很多生僻字是很難找到的。也會給孩子帶來很多不便。而且家長一定要搞清楚每一個字究竟有著哪些含義,不能因為有的字看起來好看、聽上去朗朗上口,而忽視它代表的意義。
因為重名的現(xiàn)象實在是多發(fā),可以理解家長們想要孩子擁有一個獨特名字的心情,不過也還是要考慮到種種其他因素,給孩子取一個又獨特又好聽,又不會對他的生活帶來影響的好名字才是最好的選擇。
育兒問題萱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萱媽育兒堂,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
劉姓小孩名字大全2019
劉姓起源演變據(jù)史記《漢書》、《通志·氏族略》和《中國姓氏》所載,劉姓的起源主要有三支:祁姓、姬姓、外族的改姓。
1、最早的一支來源于祁姓,是帝堯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河南魯山。
2、源于姬姓的劉氏形成于春秋時期,系以邑為氏,出自今河南偃師。
3、外族的改姓
劉姓小孩名字大全2019
劉姓有意義的寶寶名字劉皓睿
皓字帶有豬年喜用的口字形,符合給屬豬男寶寶取名字,意指男孩朝氣蓬勃、陽光向上;睿字是父母起名的常用字,表睿智、精明等含義,說明男孩聰明睿智、精明能干。
劉婧怡
婧字表擁有才貌雙全、美好女性氣質的人,而且給人一種才德兼?zhèn)洹㈡鼓榷嘧说母杏X,怡字代表快樂、溫和的含義,寄托了父母希望女孩開心成長的美好心愿。
劉姓小孩名字大全2019
劉姓寶寶起名劉星妍 劉夢晗 劉振航 劉盼冉 劉卓軒
劉毓浩 劉承初 劉非倩 劉梓雄 劉涵杼
劉名浩 劉茂宏 劉怡萱 劉凝文 劉昭悅
劉覓紅 劉靜馨 劉春艷 劉悅霞 劉榮福
劉以晴 劉慶毓 劉小麗 劉吉智 劉煊程
劉含潔 劉詩玲 劉柵文 劉旭悅 劉圳楠
劉靚怡 劉思哲 劉越雯 劉幸筠 劉堯瀚
劉巖茹 劉晨翰 劉昌易 劉顏瑞 劉柵麟
劉育易 劉夢梅 劉思涵 劉萬凱 劉欷燁
劉俊興 劉園彤 劉淑媛 劉明赫 劉路遙
歷史的選擇:毛劉周朱陳林鄧的第一代領導集體是怎樣形成的?
“毛劉周朱陳林鄧”在七千人大會上
中央最高領導層,在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是三個階段,其中一個是新中國成立前后,另兩個則是建國以后多年的事了:新中國成立前后的是“五大書記”,1966年之前是“毛劉周朱陳林鄧”組合,最后一個則是改革開放時代以鄧小平為首的第三代領導集體。
抗日戰(zhàn)爭即將結束的1945年春,中共七大在延安召開,隨后的七屆一中全會上選出了著名的“五大書記”: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和任弼時。這個組合是中共中央第一次出現(xiàn)的穩(wěn)定的領導集體,五大書記共同領導全黨,經(jīng)歷了血與火的解放戰(zhàn)爭,直到新中國成立初期。
五大書記是不折不扣的黃金組合,在這五位革命家的領導下,日寇最終被趕走,蔣家王朝也最終被推翻,新生的中國迎來了新的篇章。可惜,五大書記中的任弼時英年早逝,他于1950年10月27日去世,年僅46歲!
五大書記銅像
五大書記是那個時代黨的最高決策機關,實行民主集中制,所有重大的政治決定都是由五大書記在民主的基礎上集中決策的。五位書記相當于現(xiàn)在的政治局常委,屬于正國級領導人。
鮮為人知的是,除了這五位偉大的革命家,在五大書記之外,還有一位候補書記,也相當于是“候補常委”,雖然今天已經(jīng)沒有“候補常委”這個職位了。
這位在中央領導層中排名第六的“候補常委”就是老資格的革命家陳云。陳云很早就躋身中共高層,參加過遵義會議,是黨內著名的經(jīng)濟專家,后來在新中國經(jīng)濟建設和改革開放中都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陳云
新中國即將建立的時候,任弼時就已經(jīng)因身體原因無法持續(xù)工作,為了彌補任弼時經(jīng)常病休的狀態(tài),中共七屆三中全會于1950年6月批準陳云為代理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
四個月后,任弼時不幸去世,陳云正式成為中央書記處書記——此時,中央的最高決策者仍是“五大書記”,但已經(jīng)從“毛朱劉周任”變成了“毛劉周朱陳”。
四年之后,為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又在五大書記之外設立了中央秘書長,負責處理秘書長工作會議事宜,鄧小平出任中共中央秘書長。
鄧小平
1956年9月舉行的中共八大上,中央決定重新設立政治局常委會,用來代替原來的書記處。從那時起一直到現(xiàn)在,政治局常委會便成為中共中央的最高決策機關。
在八屆一中全會上,毛澤東當選為中央委員會主席,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云當選為副主席,鄧小平當選為總書記。新成立的政治局常委會就由上述六人組成。
同時,林彪當選政治局委員,雖然未能進入政治局常委會,但他的得票數(shù)僅次于上面的幾位常委,“毛劉周朱陳鄧林”的政治格局初露端倪,同時,得票率也反映了這個組合是符合全黨的意愿的。
領袖們
五十年代中后期,資歷相對較淺的林彪強勢崛起。
在1958年5月的中共八屆五中全會上,林彪被增選為政治局常委和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會也由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云、林彪和鄧小平組成,“毛劉周朱陳林鄧”的最高決策組合從此正式形成。
這一領導組合相對穩(wěn)定,存續(xù)時間甚至超過了建國前后的“五大書記”,一直到1966年才被打破,存在了八年多的時間。
朱德、周恩來、陳云、劉少奇、毛澤東和鄧小平
1966年8月,中共八屆十一中全會在北京舉行,這次會議對中央最高決策層進行了改組,毛澤東、林彪、周恩來和陶鑄等十一人被選為政治局常委,林彪排名第二,而劉少奇則從排名第二降至第八。
會后不久,林彪成為唯一的中共中央副主席。
這標志著存在長達八年之久的“毛劉周朱陳林鄧”政治格局從此終結,但林彪的上升勢頭并未終止,在1969年4月的中共九大上,林彪的名字被寫進黨章,成為毛澤東的親密戰(zhàn)友和接班人。
周恩來、劉少奇和毛澤東陪赫魯曉夫檢閱軍隊
在隨后不到十年的時間里,“毛劉周朱陳林鄧”組合中的好幾人相繼離世:
1969年11月12日,劉少奇在河南開封含冤去世;1971年9月13日,林彪在蒙古溫都爾汗折戟沉沙;1976年1月8日,人民總理周恩來與世長辭;7月6日,人民軍隊總司令朱德去世;9月9日,新中國締造者毛澤東病逝北京。
到改革開放的時候,“毛劉周朱陳林鄧”組合中,只有鄧小平和陳云還健在。這兩位老而彌堅的革命老人默契配合,共同把中國帶進了一個嶄新的時代。
陳云和鄧小平
歷史長河中,十年八年都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但“毛劉周朱陳林鄧”這個存在八年之久的政治組合卻在新中國歷史上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無論是從當時的這七人的得票數(shù),還是國家在那時的發(fā)展速度,亦或我們現(xiàn)在用歷史和發(fā)展的眼光看待那時,都會發(fā)現(xiàn),“毛劉周朱陳林鄧”組合的產(chǎn)生,是時代的需要,也是歷史的選擇。
半年多世紀過去了,中國的發(fā)展走上了新的軌道,中華民族已經(jīng)令世界刮目相看,正如毛澤東在1954年所做的《浪淘沙.北戴河》中所說: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1964年周恩來訪蘇歸來,毛澤東、劉少奇和朱德前往機場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