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姓劉搞笑的名字大全,以及劉和李怎樣起名字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中華上下五千年,源遠流長的文化歷經(jīng)了千百年歷史,一定是飽含先人們的智慧與哲思的。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滋潤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青澀的內心,大家也都愛著我們老祖先留下了的文化精髓。不僅是文化習俗方面,滲透在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存有中華文化的身影。
就拿我們日常使用的文字來說,不僅是字形結構富有深意與靈韻,這其中的內在意蘊更是深厚而又難以完全琢磨透。掛在門前的對聯(lián),除了其表面上所表達的祝福意思,藏在其中的,更有數(shù)不盡的奇妙構思。可以說這是前人們苦心營造出來的文化精華,這不僅是字面上所包含的文采,還有深幾層的文化底蘊。
古時候的文人墨客,常常是最愛吟詩作對的,除了日常的寫作創(chuàng)造,他們還會在閑暇時候與友人們飲酒。有了飲酒這個環(huán)節(jié),他們就會開始和友人們賦詩,互吐真心,尋求精神上的慰藉。因此在這個過程當中,古人們就留下了許許多多的難解詩題,這當然是極其富有文化氣息的。
給出難題文化人與文化人之間的切磋,可不像習武之人那般舞刀弄槍的,他們常常以詩句作對來彰顯自己的文采。因此對聯(lián)形式的文學作品在歷史上頻繁地出現(xiàn),這當中不僅包含了他們互相切磋的身影,更有高深莫測的中華文化。
在最近幾年,以對聯(lián)形式產(chǎn)生的文學作品仿佛又迎來了一個高潮。一位姓劉的年輕人,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結識了一位姓周的年輕人,兩人一拍即合,馬上便成為了好知己。劉姓少年興奮之余,給這位周姓朋友出了一個對聯(lián):劉邦劉備劉德華。三個人名緊緊拼湊,表面上看似簡單粗淺,但實際上肯定是含有深意的。
劉邦、劉備和劉德華這三個人的存在時期,是按照由早到晚的順序刻意排列起來的。而且劉德華是屬于當代社會的知名藝人,也曾經(jīng)是個轟動全球的大明星。三人可都是鼎鼎有名的正面人物,那么這細細品來,上聯(lián)的意蘊并不簡單。這區(qū)區(qū)三個人的名字拼湊,背后隱含著劉姓少年對自己家族蓬勃發(fā)展的美好期待,這也便是中華文化一個博大精深的地方。
那么對于這個富有深意的上聯(lián),下聯(lián)又該如何回應,才能與這上聯(lián)配得起來呢?
完美作答這道題是劉姓少年給出的難題,那么這個周姓少年最終給了他什么回答呢?經(jīng)過他的重重思考,最終他給出了下聯(lián):“周勃周瑜周潤發(fā)”。還是以人名堆砌而成,上下聯(lián)算是得到圓滿了。那么這下聯(lián)所使用的人名,又是有著怎么樣的深意呢?
前兩個人名為雙字,后一個人名是三字,這也恰好與劉姓少年所給的上聯(lián)得到了映襯。另外,從人名所對應的真實人物所在的時間,也剛剛好和上聯(lián)完美地吻合了起來。周勃這個人可能大家聽起來會比較陌生,他是西漢的開國大功臣,可以說如果沒有他,歷史上的西漢或許就不會維持得像我們知道的那樣有名氣。那時候西漢的第一任皇帝劉邦駕崩了之后,采用封邦國制度的漢朝曾經(jīng)一度陷入了混亂。一時間群龍無首,許多野心家都在籌劃著自己的奪權計劃,這也讓西漢的社會動蕩十足。
漢朝能夠繼續(xù)發(fā)展下去,必須得感謝周勃這個大功臣,他所作出的努力挽救了一整個大漢王朝。周勃擁立漢文帝為王,努力平息戰(zhàn)亂,為漢朝社會的穩(wěn)定立下了汗馬功勞。也許是由于他本身是個地位和聲望都極高的大臣,所以在領導下屬的過程當中,難度也大大降低了。加上周勃擁有豐富的閱歷,對于解決群雄割據(jù)的場面,他多少還是有經(jīng)驗的。而且周勃也與劉邦有著非同尋常的關系,這不就又恰好和上聯(lián)的劉邦呼應了起來嗎?
這第二個人名就是周瑜,周瑜是屬于三國時期的有名將領,文韜武略,滿腹才華。除了諸葛亮,周瑜也是劉備身邊的一個能臣,對于蜀國的建設,周瑜同樣有著功不可沒的貢獻。而這個劉備,不就是上聯(lián)中所引用到的人嗎?不難看出,周潤發(fā)也是和劉德華同屬一個年代的男明星,其在娛樂圈的地位并不輸劉德華,即上聯(lián)所出現(xiàn)的劉德華。
這樣一來,下聯(lián)確乎完成的相當出色,甚至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要比上聯(lián)還要出彩一些。這兩個知音的相互切磋,既是文化層面的比試,更是精神世界的升華。
對聯(lián)的魅力“霧鎖山頭山鎖霧,天連水尾水連天?!敝T如此類的對聯(lián)在中國文學界中多如漫天星辰,這是人們豐富的精神世界,也是中華文化的寶藏之處。也正是憑借著其獨具魅力的特質,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為之癡狂,為之神魂顛倒。
除了用來向外人展現(xiàn)出自己的才華之外,對聯(lián)的存在還是一種精神的宣泄。在不少的影視作品以及古文小說當中,我們也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文化瑰寶的身影。如同精神伴侶一般,這些高度凝練的對聯(lián)句子,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詩仙李白、詩圣杜甫以及等等一系列的古代大文豪,詩意的生活和這饒有趣味的對聯(lián)文學斷然是無法切割的??v然常常會因國仇家很而情緒低落、郁郁寡歡,可是就即便是身處困境,他們也可以不自覺地將這詩詞文化與自己內心所想進行一系列的結合再造,如此便形成了流傳千古的作品。
那么作為新一代的接班人,生活在這片大好河山之中,沐浴在如此雄渾壯闊的文化氣息當中,我們該慶幸自己擁有多么幸福的生活。因此在繼承老祖先的優(yōu)秀文化時,吸收精華部分,并加以不斷發(fā)展,理應成為我們的使命職責。
圖片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
文丨小影(文章原創(chuàng) ,轉載請注明,歡迎媽媽們轉發(fā)分享)
在老一輩人看來,名字伴隨孩子的一生,父母在給孩子起名字的時候要尤其慎重。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思想觀念的進步,年輕一代人更多的是追求孩子名字的獨一無二。
最近,有一個叫"春秋戰(zhàn)國"的孩子因為其名字的獨特火爆了網(wǎng)絡,大家都在想這個名字是隨父親姓還是隨母親姓呢?經(jīng)過一番調查詢問得知,他的父親姓"劉",母親姓"李",名字既不隨父姓也不隨母姓,而是跟著父親的"愛好"姓。
原來他爸爸很喜歡看歷史朝代的故事,認為春秋戰(zhàn)國是人類思想迸發(fā)的重要時期,所以非常喜歡這個時期。他爸爸覺得,應該讓自己的兒子牢記中華的傳統(tǒng)文化,就直接給他取名為春秋戰(zhàn)國了。
網(wǎng)友得知事情緣由后,不禁感慨,這爸爸給孩子取名全憑緣分,雖然有些滑稽可笑,不過再也不用擔心重名了。
不過在生活中像上面這樣隨緣給孩子起名的還是少數(shù)人,我們在給孩子取名時會遇到哪些雷區(qū)呢?1、 生僻字要不得
雖然給孩子起名字不用像上面那位那么獨特,不過每個家長還是想要給自己的孩子起一個獨一無二的名字,那么怎么才能凸顯孩子名字的獨特呢?很多家長都會想到生僻字,在孩子的名字里帶一個大家都沒見過的字,這樣大家肯定能輕而易舉地想到自己的孩子。殊不知,給孩子起生僻字實在是要不得,比如說,給孩子登記信息的時候很難錄入電腦,老師點名不認識很尷尬,孩子自己寫的也不方便等。
2、諧音字要不得
諧音字是中國獨有的文化特色,用的好了會產(chǎn)生辭趣,用的不好就會成為笑話。家長在起名字的時候尤其要注意這個問題,在仔細為孩子挑選單字的時候也要注意這些字連在一起是否有諧音,一定要翻來覆去多讀幾遍,免得鬧了笑話。例如,朱會飛,劉氓等。如果不小心真的給孩子起了一個這樣有諧音的名字,就趕緊去相關部門為孩子改名,免得孩子長大后被人取笑產(chǎn)生自卑心理。
3、常見字要不得
除了上面提到的生僻字、諧音字要不得,還有就是太常見的字不能要,因為會有重名的風險。比如說,孩子名叫張偉,當孩子上小學的時候,老師一叫張偉,兩個人一下就站起來了,老師和孩子都會感覺尷尬。此外,給孩子起一個太常見、容易和別人重復的的名字,久而久之,孩子的心里會覺得自己太普通了,沒有獨特性,進而產(chǎn)生抵觸心里,不愿與他人交往,容易自閉和自卑。
不說不知道,一說起名字原來還有這么多雷區(qū),那家長們到底要怎樣才能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呢?1、借生辰八字
生辰八字對中國人來說有著特殊的意味,自古以來中國人做什么事情都會看一下生辰八字是否匹配合適。比如說他們相親、結婚時都會提一下各自的生辰八字是什么,是否犯沖,給孩子起名時也會參考這個選擇。我們不如也自然而然地將這個習俗傳承下來,古人參照這個原則肯定有他們的智慧。
2、借詩詞
詩詞歌賦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占有重要比重,既有寓意也有文化氣息。比如范仲淹《岳陽樓記》中"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中的"春和"與"景明",給孩子起個這樣的名字,既有文化韻味又有溫柔氣息,有種春風拂來的輕柔感。中國獨有的美麗詩詞一定要運用起來,不要辜負數(shù)位才子佳人留下的文化財富哦。
3、借族譜
每個家庭都有各自的族譜,家長起名字的時候可以借鑒自己家里的族譜,大多數(shù)家庭都是按輩分起名,這樣給孩子起名字,既能表達對家族長輩的尊重,家里人喜歡,也不會出任何幺蛾子,是最為保險的起名方式。
以上就是歸納總結了一些起名的雷區(qū),還有怎么給孩子起一個好聽的名字,各位家長在給孩子起名字的時候可以試著用一用,希望大家都能給孩子起一個好聽寓意又好的名字。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日常分享育兒身邊事,了解更多的育兒知識,可以關注我,為您答疑解惑!
陳振桂教授目前已出版著作100本,其中大學教材10本,兩本是國家規(guī)劃教材。
避免同名的方法
名字是代表人的符號,是人們彼此相聯(lián)系相區(qū)別的一個記號,簡而言之,是人們進行彼此交往的工具。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起名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盡量避免同名。同姓不可避免,但如果同名同姓,那么姓名就會失去其符號、記號和交往工具的作用,并且會在工作和生活中帶來許多不便和麻煩。這里有一個笑話:有一個村里,有兩個小伙子都在外做泥水工,恰好兩人都姓楊,兩個人的名字也都叫“建國”,真是既同姓又同名。有一天,上級有關部門通知該村干部:楊建國犯有偷盜罪,要從速查辦。村干部一時搞不清是哪個楊建國犯了法,但“楊建國犯了法”這一消息已傳遍全村。真的犯了偷盜罪的楊建國早已逃之夭夭,沒有偷盜行為的楊建國正好這天回家相親。村干部見楊建國回家了,就急忙把他抓起來審查。這種事情一時半會兒是說不清的,就這樣沒偷東西的楊建國被關了兩天。來相親的姑娘以為這個楊建國真的偷了東西,二話沒說就走了。盡管這事后來很快就查清了,但沒偷東西的楊建國被白白關了兩天,相親的事也吹了,覺得很不是滋味,后來費了很大力氣,終于改了名字。通過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看出,同名同姓的確不好,我們在起名時應盡量注意這一點。
誰也不愿意自己的姓名與別人相同,但在有6000多個姓、近14億人口的中國,要想從根本上消除同名同姓現(xiàn)象,這幾乎是絕對不可能的。我們的對策只能是盡量減少,避免同名同姓。怎樣做到這一點呢?做法有四:
一是盡量不起單名。在中國歷史上,漢晉之際盛行單名,其緣由除王莽復古改制“令中國不得有二名”外,主要原因是為了便于避諱。公元前206年,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后,為了強化封建專制與皇權統(tǒng)治,避諱制度曾受到高度重視。所謂避諱,即君主與尊長的名字不能直書直說,必須用其他文字代替,如為避劉邦諱,須以“國”字替代“邦”字。為了便于避諱,減少諱字,漢晉之際的皇帝大多采用單名(單名所諱之字比復名要少一半)。這樣一來,其他高官貴爵乃至士農(nóng)工商,為了維護自己在一家之中的尊嚴而又便于避諱 (避家諱),也紛紛采用單名。
到了今天,神州大地仍是單名盛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對京、滬、遼、陜、川、粵、閩等七省市174900人的人名用字的情況統(tǒng)計結果表明,起單名的現(xiàn)象越來越普遍。這7個地區(qū)在不同時期單名所占人口的比率分別為:
第一時期(1949年9月30日以前)為6.502%。
第二時期(1949年10月1日至1966年5月31日)為8.983%。
第三時期(1966年6月1日至1976年10月31日)為27.81%。
第四時期(1976年11月1日至1982年6月30日)為32.494%。
今天的中國盛行單名,當然不是為避諱,而是有多種原因。首先,主要與文化因素、家庭因素及從眾心理有關。從統(tǒng)計資料分析,單名大多集中在現(xiàn)在中小學生身上,而他們的父母長輩恰恰是從“文化大革命”——上山下鄉(xiāng)——知青返城的經(jīng)歷中走過來的。諸多原因造成了這一代人文化水平的整體下降,也造成了他們對孩子起名的簡單化傾向。其次,由于獨生子女家庭增多,血統(tǒng)關系網(wǎng)簡化,新生一代大多無兄弟姐妹,無姑舅姨叔,因而無需再按兄弟姐妹排行或家庭系譜關系來起復名。再次,崇尚單名也與社會上的從眾心理有關。一般來說,作家、藝術家的名字傳播較廣,影響也較大。由于一些著名作家、藝術家愛好單名(有的是筆名、藝名)如魯迅、茅盾、巴金、老舍、聶耳、謝晉、牛群、馮鞏、姜昆等,這就無形中造成了單名響亮、高雅、時髦的社會潛意識,有的甚至還把單名看做是現(xiàn)代意識、社會地位、文化水準的一種標志。于是一般人也紛紛仿效,不但給孩子起單名,還將自己原先的復名也改成單名。
陳振桂曾出版《起名八十八法》再版十多次,擁有眾多的讀者,21年6月又在廣州出版社出版《起名實用大全》。
我國的姓氏非常集中。我國目前使用的漢字姓氏約為3050個,而在漢族中有87%的人僅僅用了100個常見姓氏,也即在11億人口中,約有9.5億人只用了100個姓氏。在這100個姓氏中,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馬等19個大姓的人口就占了漢族人口的55.6%,也即在全國大約有5.5億人口只使用這19個姓氏;而在這19個大姓中,居于前三位的李、王、張三個“超級大姓”則占了漢族人口的22.4%,其中以李姓最多,約占7.9%;王姓占7.4%;張姓占7.1%。這就是說全國有2.5億人只用了李、王、張這三個姓。
很顯然,在同姓率極高的情況下,起單名而造成的同姓名率也會很高。據(jù)報載,天津現(xiàn)有2000多個“張力”、“張英”、“張健”;廣州有2400多個“梁妹”、“陳妹”;沈陽有3000多個“王偉”、“李偉”、“李杰”??梢姡瑸榱吮苊馀c他人同姓名,在起名時,要盡量不起單名,而多起復名。
二是擴大起名方法,克服從眾心理,勿趕時髦。我國人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積累了十分豐富、精彩的起名方法。有的重形式,有的重意義,有的講究字音的搭配,林林總總,各有特色。諸如:以姓連名法(如馬識途、付一笑),音形式關聯(lián)法(如韋葦、田甜),父母合姓法(如徐魏寶、婁農(nóng)根),諧音寓意法(如尤卓為,寓“有作為”),拆姓為名法(如舒舍予),偏旁互補法(如洪汛濤、楊村彬),古典詩詞名句摘取法(如冰心,出自唐詩“一片冰心在玉壺”),出生時間紀念法(如春蘭、雪梅),出生地點紀念法(如關牧村、王渝根),出生經(jīng)歷紀念法(如路生,生于鐵路列車上)。其他如明志趣、表仰慕、寄深情、寓希望等,更是常見的起名方法??傊o孩子起名,應以美學觀點作指導,力求不俗氣,不雷同,不粗淺,不簡單化。
三是傳統(tǒng)的“子女承父姓再加名”的方式似可改變,建議改為“父母合姓加雙名”(或“父姓加三字名”),即采用“四字姓名制”形式。這不但是減少同姓名的一條重要途徑,同時也體現(xiàn)出“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的現(xiàn)代精神。據(jù)推算,如以3000個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計算,若起單名,那么總共只有3000個人名;若起雙名(二字名),將這3000個字任意排列,即可構成600萬個名字。而如果采用父母合姓再加雙名或父姓加三字名的方式(即四字姓名),那3000個常用字就可組合成270億個名字!我國只要有一半人能起“四字姓名”,那么同姓名的問題就可基本得到解決?,F(xiàn)在有的年輕父母已經(jīng)采用“四字姓名”給孩子起名了,這頗有一種革新精神,如女排老將曹慧英給女兒起名為“殷樂笑子”(丈夫姓殷)??紤]到我國姓名用字的具體“國情”,四字姓名可以采用“雙軌制”的形式:凡是重要、嚴肅的場合及文字證件,一律采用“四字姓名制”,如身份證、戶口卡、工作證、學生證、結婚證書、檔案材料、法院布告、著作署名、銀行存折、名片、請柬等;而在一般場合,如家庭、學校、工作單位內部、親朋友鄰之間的交往,則可直呼“二字名”。這樣既避免了同姓名之弊,又適合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社會生活,魚與熊掌兼得,豈不善哉。
四是有關部門應做一些減少同姓名的宣傳導向工作。建議大中城市的戶籍管理部門應設立起名咨詢機構,用電腦儲存本市、本地區(qū)以及著名歷史人物中同姓名的資料,當公民在給新生兒申報戶口時,就向他們提供這方面的服務,以便了解新生兒的姓名有否與別人相同,有則可及時加以更改。報刊應定期公布人名用字所用比例的抽樣調查結果,用以提醒人們有意回避起同名。
2022年1月10日
敬告讀者:本人從7月2日起,將連續(xù)發(fā)表好名字的標準、起名的構思、起名的方法等,希望關注。
本期:蘇 劉 金 陸 楊 童
柳 殷 鄔 潘易 尤
郭 韓 顧
王 錢 陳
溫 云 顏
閔 孟 屈
頭像需要的自取,
需要自己的專屬姓氏頭像,還是和以前一樣
(姓氏或者名字)
上次做的頭像說違規(guī),
一大堆的違規(guī)條例,
改都不知道哪里改,
現(xiàn)在都不敢發(fā)
(這次也不知道能否發(fā)出來)
所以搞了一個大合集,
很多款式…
自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