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鹵菜店如何起名字,以及鹵菜店名字大全免費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
某個空虛寂寞的深夜,無意刷到一條朋友圈,圖文意境饞哭了我:鹵香流溢,冰啤下肚,再點支煙…這才是有味的夜生活!
再往下看主人的統(tǒng)一回復:
“這家店是不是超有料!”
“首先好吃是肯定的,帶我去四川的朋友都說鹵菜很正...”
“然后這個攤子開了十幾年都沒有名字。”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他如此喜悅地念叨分享美食,可見是多么喜歡這家店~
正值燥熱又沒食欲的夏天,偏偏就很貪戀這種辣味的四川鹵菜。
還未開門就有人在排隊
// 無名小店,人氣爆棚
—
從龍華路拐進龍昆上村,沿著小路往前走一段,就到了。下午6點多到店,明明鐵皮卷簾門還未拉開,卻已經有好幾個人在路邊等著了??洳豢鋸埿┌。?!
這家夫妻檔鹵菜店,店面小而整潔,一個檔口、幾張小桌,一眼就看完了,沒有招牌,顯然就做附近的街坊生意,來者自來,客多了也招呼不了。
剛開門就已經開始排隊,來店里的客人絡繹不絕,有打包帶走的,有坐下來吃的。
各種鹵菜在兩個鍋里堆著,油光發(fā)亮、鹵香四溢,相互簇擁著、綻放著,在我們眼里張力十足,無不赤裸裸的在挑逗著翹首以待的排隊人!
鹵味攤慣例,都是按個/根/條賣,大鹵鍋里插著幾副長夾子,想吃啥就夾啥,這種直接和豪邁,大大滿足了食客的購買欲,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在夾起一條大腸時,已經在幻想大快朵頤,大口喝酒的場景了。
“在武圣廟附近,藥店旁邊就是。”
正忙著切菜的阿姨,接起美團小哥的電話,略微急躁地指著路。剛掛斷不一會兒,手機又響了兩三次,又是騎手問路的。
她小聲跟旁邊的老客在嘀咕,“都趕不及切了,還一直有電話,今天怎么老是一些新手送貨,找不到我家~”
只見她一邊迅速夾起待切的食材,一邊嘴里小聲計算著價格。然后,咚咚咚”刀起刀落,又準又狠,一大碗鹵菜在她手里變成均勻厚薄的肉片菜條也就分分鐘的事。
老板再依例淋上醬汁、辣椒等,利索地拌一拌,最后再撒些香菜、花生米,從窗口遞給買主。
紅亮飄香的川味鹵菜
// 咸香鮮辣,重口霸道
—
伴隨著飄香的鹵味,紅潤欲滴的光澤,一葷一素兩碗鹵菜擺上桌,撩得胃里的饞蟲傾巢而出~
咸、鮮、香、辣,比較重口霸道,雖說點的微辣,但辣味后勁十足,一度讓我懷疑點的中辣。
鹵味調得足夠醇厚,食物格外入味卻不會過咸,再加上活潑鮮靈的辣味,給了舌頭一個激爽有層次感的體驗,味道是蠻驚喜的。
老板娘自制的腌泡菜或腌蘿卜,記得一定要點,絕對的點睛之筆!切碎了加到鹵菜里,平添一股酸香,這樣更到位了。
若你是嗜辣狂魔,除了讓老板多加點秘制“靈魂”辣椒,底下遺留的微辣醬汁也可以多蘸蘸,任由辣味恣意地在口中蔓延開來,好不過癮。
▏豬尾巴 ▏
要我推薦他家的鹵味,最好吃的個人認為是豬尾巴,皮質部分吃起來糯糯的,滿口膠原蛋白,鹵過后汁水的味道深入到了肉里。慢慢吮吸,辣椒后勁上來,舌頭酥麻卻不燥,我一個人就能消滅一大條!
▏四川臘腸 ▏
四川臘腸不要錯過,也是老板娘的推薦,瘦肉占比較多,肉質緊實,有些煙熏的味道,而那微微油脂卻是最令人享受的。咸味和辣味比例優(yōu)秀,是點點起火的那種辣,超下飯的~
▏鹵牛肉 ▏
經過“錘煉”的鹵牛肉,一入口便能感受到肉質的纖維感,再有調料的潤色,足夠鮮香入味。不過牛肉太精瘦了,嚼起來有點費勁,對我這種牙口不好的人來說,不算友好…
▏鴨翅雞爪 ▏
你要喜歡啃骨頭,或許試試他家的雞爪鴨翅。
雞爪好像怎么做都好吃,這里的同樣沒法抗拒,微辣中帶著咸鮮,一邊吃一邊讓膠質在口腔慢慢回味,辣到嘴巴紅也忍不住繼續(xù)吃。
▏豬肚 ▏
豬雜處理得是挺干凈的,豬肚爽脆彈牙,吃不出一絲騷味,嚼起來緊致Q彈。
▏豬心豬舌 ▏
豬心豬舌,肉味重、口感好,不干不柴,跟著酸蘿卜入口,綿長悠然,越嚼越香。
▏豬腸 ▏
真是一條有著迷人復雜度的豬腸啊!鹵香、辣椒香夾裹著油脂香猛地涌過來,齒間撕咬著,脂肪也開始對味蕾發(fā)起了幸福的攻擊,尤其好吃~
▏素菜 ▏
豆干、腐竹、西蘭花、海白菜......鹵得香噴噴的,鮮辣爽口,讓人在吸溜緩解辣意的同時,忍不住再夾起一塊!
茄子綿軟味足,必點。可惜土豆中間有點脆,并不少我喜歡的入口綿軟。
像這種被爽辣的鹵菜和醬汁“寵幸”過的米飯,我?guī)卓诰湍馨峭暌姷?。接著,陷在碳水與脂肪的滿足之中~
18年了,一心扎在鹵菜上
// 熨貼鄰居街坊的胃
—
晚上8點左右,小店的喧鬧嘈雜才漸漸褪去,老板倆夫妻終于從忙碌中短暫抽身,跟我們這群慕名而來的年輕人聊起來。
18年前,他們?yōu)樯嫳疾?,開始全心做鹵菜,每天上午買新鮮的菜回來弄,兩個人再清洗、調味等,弄好了再鹵,剛好趕上下午六點多開門。
老板娘擦了擦額頭的汗,靦腆地笑著說,“阿弟(同事)吃好多年了,他知道的,我們家都是靠客帶客來的。很多老顧客都說,已經離不開我們家這個味道了,有不少人吃到結婚生小孩,從府城海甸島經常過來吃的都有?!?/p>
隨后她又補充了一句,“我家在網上評價很好的,記得有個客人寫,吃過??谀敲炊嗉宜拇u菜,就只認我家!”
“是那個味,沒有變過。”口碑在、味道在,人均20,吃得稱心。
打個舒服的飽嗝,一天工作的疲憊也在吃這頓簡單不將就的鹵菜里得到放松...而我在這家鹵菜店,恰巧遇到了夏夜里值得回味的得意~
龍昆上村無名四川鹵菜
人均:20元
營業(yè)時間:18:30-凌晨00:30
地址:??谑旋埲A區(qū)義龍橫路21-1(導航“武圣廟”,就在附近的藥店旁)
編輯&排版:北極熊
攝影&后期:大木
END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
成都和北京、上海、深圳、武漢的差別在哪里?一個千年古都和一個新興城市到底有什么區(qū)別?一個城市的底蘊到底是什么樣的?
答案就在不起眼的街道名上。
如同一個累世的世家,吃穿住行間一個個小細節(jié)方能體現出其底蘊。一個城市的底蘊則是在那些不起眼的街道名里體現出來。一條小小的街道背后卻藏著一個大大的故事。
在成都有許多老街的名稱十分有個性,比如入選了“全球最酷50城市街區(qū)”的镋鈀街。镋鈀街算是太古里片區(qū)里著名的網紅街。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這條街的歷史幾乎和建于魏晉時期的大慈寺相當。
镋鈀街(圖片源自網絡)
镋鈀街的名字前前后后經歷了四種不同的寫法。位于東升社區(qū)的镋鈀街路牌上寫的是“镋鈀街”,而街口交通指示牌寫的卻是“儻扒街”,街道上有些門牌用得是“鐺鈀街”,有些卻是“镋扒街”,五花八門啥子都有。那么這條街究竟叫啥子名字?
原來“镋鈀”是種專門為了抗倭發(fā)明的兵器。當時大慈寺的和尚善用兵器就叫“镋鈀”。“镋鈀街”也因此而得名?!度A陽縣志》上就曾對“镋鈀街”有記載,但卻誤寫為“扌黨扒街”,這個誤寫就一直傳下來了。
镋鈀這種兵器該怎么使用呢(圖片源自網絡)
順便一提,镋鈀街的讀音也是千奇百怪,有人習慣讀半邊dang ba“,也有讀作“dang pa”,按照路牌上的拼音寫法卻是“tang ba“。
如果“镋鈀街”這個名字看到或許還會疑惑,那么看到劼(jie)人路和菱窠(ke)路這兩個名字就有跡可循了。之所以將這兩條路放在一起說,是因為他們都和川籍作家李劼人有關。
實際上一看這兩條路名字就知道,他們是為了紀念李劼人先生而命名的。李劼人先生的故居也在這兩條路附近。李劼人故居因其屋傍“菱角”堰塘而建,所以題名為“菱窠”。這也是菱窠路名字的由來。
李劼人故居在川師旁邊“東門市井”里,閑暇時值得一逛
李劼人何許人也?
李劼人是中國現代具有世界影響的文學大師之一,也是中國現代重要的法國文學翻譯家,新文學長篇歷史小說的"開山祖師",著有“大河三部曲”《死水微瀾》《暴風雨前》《大波》。其中《死水微瀾》一出版,即轟動一時。他被巴金稱為“魯迅、茅盾之后第一人”,被同窗郭沫若盛贊為“中國的左拉”。
我想比起上面一長串的頭銜,李劼人先生應該更愿意被稱為“中國的布里亞·薩瓦蘭”。(法國傳奇美食家,著有《廚房里的哲學家》)。
李劼人先生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名川籍作家
李劼人先生是知名作家,也是知名的美食家。他不僅是美食界里的頂級作家,也是文學界里的頂級美食家。據不完全統(tǒng)計,李劼人作品里有關美食的內容超過30余萬字,占到其作品的二十分之一。從天回鎮(zhèn)的紅鍋飯店、正興園的魚翅席到枕江樓的醋溜魚和鮮醉蝦,從溫鴨子、活水魚、肉八碗、陳麻婆豆腐到宮保雞丁、夫妻肺片、叫花雞……
李劼人的作品里,經常會出現接連幾頁描寫一道美食的情況。這種不加節(jié)制的描寫美食,讓人無法在深夜拜讀其作品,往往看到一半就不得去找吃的。
如果你仔細默一下,你會發(fā)現成都有很多街道都是以寺廟的名字命名。法云庵路、白馬寺街、如是庵街、楞伽庵街、紅瓦寺街、文殊院街、梵音寺街、紅廟子街……隨便一寫就是七八個,這是為啥子呢?
(圖片源自網絡)
巴蜀地區(qū)自古以來就流傳了眾多的神話故事,從“蠶叢魚鳧開國”到“杜宇從天而降”,從“望帝化鵑”到“五丁開山”,神話故事幾乎貫穿了數千年巴蜀地方史。巴蜀地區(qū)自戰(zhàn)國以來就是道教的重要發(fā)源地。而佛教方面,成都大概是在唐代前后成為了中國佛教中心。
道觀尚且藏在各大名山之中,佛教的興盛導致的后果便是成都城里遍布了各大寺廟。大慈寺、昭覺寺、文殊院,諸多著名的寺廟都聳立在成都城內。按照成都街道約定俗稱的命名規(guī)則,寺廟旁邊的街道自然就以寺廟名字命名。
寺廟的名稱難免有幾個生僻字,比如鎣華寺街和楞伽庵街。
楞伽庵街上原來有一座建于清雍正年間的佛寺叫楞伽庵。楞伽庵很小,不知道什么時候就被拆掉了。此外這里原來有一所楞伽庵中學,后來被并入了青羊實驗中學。
青羊實驗中學的同學們好(圖片源自網絡)
楞伽庵街可以說得東西確實不多,但是這個名字的讀音卻十分有趣。楞伽庵在老成都嘴里一般都被念做“林慶安“(音),也有讀作”愣加安“(音),但是按照路牌上的注音確是”leng qie an“。查閱了一些資料,楞伽庵的名字是取自佛經《楞伽經》,在佛教經書里”伽“字就讀做qie。這一點倒是和成都人習慣將知名鹵菜店“盤飧市”讀作“pan can si“是一個道理(“盤飧市”中間那個“飧”字讀作“sun,一聲”)
盤飧市的鹵菜一直是我的心頭好,但是現在鹵肉鍋盔沒以前好吃了,澆上鹵汁太咸了(圖片源自網絡)
至于鎣華寺街這個街名中的“鎣“字(ying,二聲),晃眼一看和“瑩“字非常像,幸好兩個字讀音也是一樣。
最后我們再來說一個反反復復搞錯了好幾次名字的街道,黌門街。
黌門街的“黌“(讀作hong,二聲)字,在古代是學校的意思,現在已經不太常用了。而”黌門“望文生義便是學校大門的意思,也泛指學校,有”黌門施教有方“的恭維說法。黌門街的得名還是因為當時國學巷上的“存古學堂”。存古學堂門前的街依照古例便稱黌門街。
(圖片源自網絡)
黌門街的“黌“字老成都人習慣讀作”黃“(音),曾經一段時間成都有些路牌和公交車站牌上寫成了“簧門街”,第一字變成了彈簧的“簧”。這個事情當時在報紙上還引起了一陣糾錯風潮。
成都有不少街道名都含有生僻字,這些生僻字的背后都是一個個有趣的故事。你還曉得哪有有趣的生僻字街道名呢?
【方言十八扯 036】
【往期專題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