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wù)剬傺虻呐鹈执笕膫€字,以及女生的名字大全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屬相羊﹣﹣羊躑躅
世界萬物,息息相通,自然界的動物有屬相之稱,自然植物也不例外。很多植物生來就有著動物的名字,聽著就非常的靈動,民間的十二生肖,每年一種動物當(dāng)差,其實對應(yīng)的植物也有很多哦,養(yǎng)一盆自己的生肖花,是不是特別旺運呢!
羊躑躅是一種灌木植物,屬于杜
鵑花科的一種,通常叫它"黃花
杜鵑",這種植物是有毒的。它
整個植株堅挺,枝葉稀疏,開花
量多,但是花色呈誘人的金黃
色,襯托出一種清新典雅的氣氛
氛,雖說它是有毒性的,但是它可是一種非常好的中藥材。
把它的花朵入藥,
又叫"鬧羊花",就是和羊字分不開啊。
羊躑躅生命力比較頑強,適應(yīng)陰涼半陰的環(huán)境,但是不耐旱,定時的澆水很是重要。如果家養(yǎng)黃杜鵑,盡量要放在高處或者不容易觸碰到的地方,以防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它的養(yǎng)護方法和杜鵑差不多,開花花型也差不多,但是比杜鵑花潑辣一些。
鬧羊花是杜鵑花家族的一員,也叫羊躑躅。典故:羊誤食其葉,躑躅而死,故以為名。
此文僅以參考女孩名字好聽悅耳,是為女孩形象加分的。女孩名字選擇的過程中,要注意到讀音,讀音最好聲調(diào)不一,這樣更有節(jié)奏感。這樣的女孩名字才好聽悅耳。
女孩起名字大全 有節(jié)奏感的女寶寶名字大推薦
女孩起名字大全 有節(jié)奏感的女寶寶名字大推薦【伊茜】
伊:1、伊水,名詞;2、表示即是,動詞;3、語氣助詞。茜:茜字指大紅色,表示含笑的樣子,泛指姿容美好。
【映雪】
映:指照射;反照,照射而顯示。意指光亮、明亮、溫暖。雪:指冬天天空中以落的雪花,雪也作為純潔的象征。
【甜語】
甜:指像糖或蜜的滋味,喻使人感到舒服的,美好的,幸福、快樂的。語:文思敏捷,口才好,出語成章。能言善辯。
女孩起名字大全 有節(jié)奏感的女寶寶名字大推薦
【倪雅】
倪:端,邊際;小孩;頭緒。意指可愛、聰慧、熱心。雅:在高尚,正直,文雅,有很好的文化修養(yǎng)等含義。
【依悅】
依:指靠,仗賴;按照;順從;親密的樣子。悅:愉快、舒暢、喜悅、高興、順利,快樂。
【妙音】
妙:指美,好;奇巧,神奇;青春年少。音:指有節(jié)奏的聲,如音樂,弦外之音。也指信息,消息,如音訊。
女孩起名字大全 有節(jié)奏感的女寶寶名字大推薦
【思蕊】
思:指思維廣闊、懷念、想念、思路清晰、考慮。蕊:指花蕊或花苞,草木叢生。草木果實累累貌。
【沁舒】
沁:浸,滲入。形容文藝作品的美好與感人所給予人的清新爽朗的感受。舒:伸展、從容。展開、從容、緩慢的意思。
【可心】
可:合意、能夠、適合、善良,寓指溫柔敦厚、聰明伶俐。心:心愛、心智、心靜、心思、心意、心思、內(nèi)部、中心等。
浪漫、詩意的女孩名字
1、花晨(袁宏道《虎丘記》“凡月之秋,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來,紛錯如織,而中秋為尤勝”)。
2、馨音(常建《破山寺后禪院》“惟聞鐘馨音”)。
3、予心(駱賓王《在獄詠蟬》“誰為表予心”)。
4、蔓芩(枚乘《七發(fā)》“蔓草芳芩”)。
5、清秋(孟浩然《秋登蘭山寄張五》“興是清秋發(fā)”)。
6、錦茵(杜甫《麗人行》“當(dāng)軒下馬入錦茵”)。
7、疏桐(蘇拭《卜算子》“缺月掛疏桐”)。
8、韶光(李元鷹《洞仙歌》“韶光共追游”)。
9、蘭芷(周邦彥《感皇思》“蘭芷滿汀洲”)。
10、冰清(韋應(yīng)物《絕句》“詩似冰壺徹底清”)。
11、凈娟(杜甫《詠竹》“雨洗娟娟凈”)。
12、秋嵐(岑參《永亭送華陰少府還縣》“新雨帶秋嵐”)。
13、芳菲(陳亮《水龍吟》“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賞,都付與鶯和燕”)。鄰”)。
14、采薇(王維《關(guān)綦毋潛落第還鄉(xiāng)》“不得顧采薇”)。[
15、素榮(屈原《橘頌》“綠葉素榮,紛其可喜今”)。
16、玉潤(“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
17、德馨(劉禹錫《陋室銘》“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8、汀蘭(范仲淹《岳陽樓記》“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19、若云(莊子《逍遙游》“其冀若垂天之云”)。無涯(莊子《廟丁解?!贰拔嵘灿醒?,而知也無涯”)。
20、益柔、念慈(《送楊氏女》韋應(yīng)物,“爾輩苦無恃,撫念益慈柔”,金庸金大俠都用這為他的小說主人公起名字,《射雕英雄傳》里的“穆念慈”。)
21、紫言(李白《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轉(zhuǎn)了個音。)
22、宛芳(張若虛《春江花月夜》,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diàn),月照花林皆似霰(xiàn)。)
23、素月(張孝樣《念奴嬌》“玉界驚三萬頃”,“素月分輝”)。
24、紫薇(廖世美《燭影搖江》“紫薇登覽最關(guān)情”)。
25、別韻(崔道融《梅花》“香中別有韻”)。
浪漫、詩意的男孩名字1、明哲(《詩經(jīng)"大雅"巹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2、舒嘯(陶淵明《歸去來今辭》“登東皋以舒嘯”)。
3、方知(孔稚圭《北山移文》“吾方知之矣”)。
4、華鶴(庚信《哀江南賦》“華亭鶴唳,豈河橋之可聞”)。
5、思慎(魏征《諫太宋十思疏》“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
6、呈馳(王勃《滕王閣詩序》“俊彩呈馳”)。
7、飛羽(李白《春夜宴諸從弟桃園序》“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 而醉月”)。
8、名實(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蓋僧若所爭,尤在于名利,名實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9、質(zhì)直(元好問《送秦中諸人引》“人質(zhì)直而簡義”)。
10、高博(茍子《勸學(xué)》“不如登高之博見也”)。
11、其明、其光(“天見其明,地見其光,君子貴其金也”)。
12、振宇(賈誼《過秦論》“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
13、濤至(宋玉《風(fēng)賦》“濤暢而至”)。
14、良實、志純(諸葛亮《出師表》“此皆良實,志慮忠純”)。
15、懷文(曹丕《與吳質(zhì)書》“而偉長獨懷文抱質(zhì)”)。
16、知味(鐘嗣成《錄鬼簿序》“別與知味在道”)。
17、思遠(《詩經(jīng)"載馳》“視爾不藏,我思不遠”)。
18、飛揚(劉邦《大風(fēng)歌》“大風(fēng)起今云飛揚”)。
19、葳蕤(張九齡《感遇》“蘭葉春威蕤?!?/p>
20、陶然(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陶然共忘機”)。
21、玉珂(杜甫《春宿左省》“因風(fēng)想玉珂”)。
22、遠帆(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
23、勁風(fēng)、千羽(張孝樣《六洲歌頭》“霜風(fēng)勁”“千羽方懷遠”)。
24、博文(“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得我以禮”)。
25、念遠(晏殊《皖溪沙》“滿目山河空念遠”)。
推薦閱讀
“兔”年要來啦!
“兔”子成語全來了——
“兔”字所帶的自然特性
兔
象形獨體文,象兔踞的樣子。
后尾形其字象兔之蹲,后露其尾之形。
兔頭與?頭同。
兔-小篆
兔-甲骨文
兔-甲骨文
兔-金文
俗作菟。
?(chuò)
一種像兔而比兔大的青色的獸。
?-小篆
象形獨體文,
“?,獸也,似兔,青色而大。
頭與兔同,足與鹿同?!?/p>
兔的特性:
頭部略像鼠,耳大,上唇中間分裂,尾短而向上翹,前肢比后肢短,
善于跳躍,跑得很快。
形狀如蹲伏之兔,因名伏兔,簡稱兔。
傳說月中有白兔搗藥,因此“兔”又可用作月亮的代稱。
兔子的動作迅捷,“兔”字常帶有迅捷的意思。
“脫兔”比喻非常迅捷。
“兔起鳧舉”,意謂像兔子那樣奔騰,像野鴨那樣飛起,行動非常迅速。
神話中的嫦娥住在月中,身邊有玉兔,
因此兔成為了月亮的代名詞,成為月之精靈。
成語“烏飛兔走”,實際是說太陽和月亮的起落運行。
“兔月”“兔魄”都指月亮。
“兔”子捷,動如“脫兔”——
動如脫兔,驚猿脫兔
動如脫兔
比喻行動敏捷。
出自《孫子·九地》:
“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后如脫兔,敵不及拒?!?/p>
勢若脫兔
勢:攻勢。脫:脫逃。
對敵人攻擊的速度極快,就像脫逃的兔子奔跑那樣。
出自唐·陸龜蒙《雜諷》:
“攻如餓鴟叫,勢若脫兔急?!?/strong>
驚猿脫兔
如受驚的猿猴、脫逃的兔子。
形容迅速奔逃出,行動迅速。
出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
“還虧得苗子的腳底板厚,不怕巉巖荊棘,就如驚猿脫兔,漫山越嶺的逃散了。”
狼奔兔脫
如狼奔逃,如兔子脫逃。
形容倉皇逃竄。
出自清·王浚卿《冷眼觀》第四回:
“遠遠聽見吆喝之聲,由遠而近……眾人手忙腳亂,將桌上杯盤收拾干凈,轉(zhuǎn)眼間,狼奔兔脫,如鳥獸散去?!?/p>
守如處女,出如脫兔
處女:未嫁的女子;
脫兔:逃跑的兔子。
指軍隊未行動時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樣持重;
一行動就象飛跑的兔子那樣敏捷。
例子:
這倒不是道家法術(shù),倒是用兵最精的所謂“~”,“出其不備”的妙策。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三回)
靜如處女,動如脫兔
處女:未嫁的女子;
脫兔:逃跑的兔子。
指軍隊未行動時象未出嫁的姑娘那樣持重;
一行動就象飛跑的兔子那樣敏捷。
靜若處子,動若脫兔
指軍隊未行動時就像未出嫁的女子那樣沉靜,一行動就像逃脫的兔子那樣敏捷。
形容行動有章法
出自孫武《孫子·九地》:
“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后如脫兔,敵不及拒?!?/p>
例如:
在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5章中,有
“古人說‘靜若處子,動若脫兔’,也是不動的時候要像大姑娘深藏閨中,動起來像脫網(wǎng)的兔子那么快。”
“兔”起,“兔”走,是說其月兔,指月亮
烏飛兔走
烏:古代傳說日中有三足烏,故稱太陽為金烏;
兔:古代傳說中月中有玉兔,故稱月亮為玉兔。
形容光陰迅速流逝,過得很快。
出自元·不忽木《點絳唇·辭朝》套曲:
“你看這汛指間烏飛兔走,假若名利成,至如田園就,都是些去馬來牛?!?/p>
例子:
烏飛兔走,瞬息光陰,暑往寒來,不覺七載。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十二回)
近義詞:日月如梭
兔走烏飛
烏:古代傳說日中有三足烏,故稱太陽為金烏;
兔:古代傳說中月中有玉兔,故稱月亮為玉兔。
形容光陰迅速流逝。
出自唐·韓琮《春愁》詩:
“金烏長飛玉兔走,青鬢長青古無有。”
唐·韋莊《秋日早行》詩:
“行人自是心如火,兔走烏飛不覺長?!?/p>
東兔西烏
兔、烏:古代神話傳說中說,月亮里有玉兔,太陽里有三足金烏,
所以用烏、兔代表日月。
月亮東升,太陽西落。
表示時光不斷流逝。
出自宋·吳潛《瑞鶴仙》:
“愁高悵遠。身世事,但難準(zhǔn)。況禁他,東兔西烏相逐,古古今今不問。”
兔缺烏沉
猶兔走烏飛。
出自唐·羅鄴·《冬日寄獻庾員外》詩:
“卻思紫陌觥籌地,兔缺烏沉欲半年?!?/p>
兔起烏沉
謂月出日落。指月出日落。
? 出自唐·韓琮《春愁》:
“金烏飛,玉兔走,青鬢常青古無有。”
烏踆兔走
指日月運行。
兔,傳說中的月中玉兔。借指月亮。
出自元·柳貫《題<瀛洲仙會圖>》詩:
“茅龍飛去杳無跡,烏踆兔走雙跳丸。”
白兔赤烏
月亮和太陽的代稱。
多借指時間。
出自唐·白居易《勸酒》詩:
“天地迢迢自長久,白兔赤烏相趁走?!?/p>
墜兔收光
兔:月亮。
落月將光收回去了。
指月亮落下。
出自明·李昌祺《剪燈余話·武平靈怪錄》:
“逡巡間,墜兔收光,遠雞戒曉?!?/p>
見“兔”目“兔”,得放鷹,得顧犬
見兔放鷹
看到野兔,立即放出獵鷹追捕。
比喻行動及時,適合需要。
出自宋·釋普濟《五燈會元》:
“護圣不似老胡,拖泥帶水,只是見兔放鷹,遇獐發(fā)箭。”
例子:
當(dāng)今世情,何人不趨炎附勢,見兔放鷹,誰肯結(jié)交窮秀才。
(明·天然癡叟《石點頭·侯官縣烈女殲仇》)
見兔顧犬
看到了兔子,再回頭叫喚獵狗去追捕。
比喻動作雖稍遲,但趕緊想辦法,還來得及。
比喻時機當(dāng)前,急謀對策。
出自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楚策四》: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p>
近義詞:亡羊補牢
目兔顧犬
看見兔子而呼獵犬。
比喻及時補救。
出自《戰(zhàn)國策·楚策四》:
“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p>
“兔”狡,欲免其死,得有三窟
狡兔三窟
狡猾的兔子準(zhǔn)備好幾個藏身的窩。
比喻隱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出自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齊策四》:
“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fù)鑿二窟。”
例子:見柴曰:“汝狡兔三窟,何歸為?”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邵九娘》)
近義詞:移花接木、掩人耳目
反義詞:甕中之鱉、坐以待斃
含貶義
狡兔三穴
見“狡兔三窟”。
待“兔”欲逮,能守著株?
守株待兔
株:露出地面的樹根。
原比喻希圖不經(jīng)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
現(xiàn)也比喻死守狹隘經(jīng)驗,不知變通。
出自戰(zhàn)國·韓·韓非《韓非子·五蠹》: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觸柱折頸而死?!?/p>
《韓非子·五蠹》記載:
戰(zhàn)國時宋國有一個農(nóng)民,看見一只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例子:
吾料兄必定出身報國,豈是守株待兔之輩。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十四回)
近義詞:刻舟求劍、墨守成規(guī)
反義詞:通達權(quán)變
待兔守株
dài tù shǒu zhū
比喻墨守成規(guī)不知變通或妄想不勞而獲,坐享其成。
“兔”死啦,犬狗也該“烹”啦
兔死狗烹
烹:燒煮。
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
比喻給統(tǒng)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后被拋棄或殺掉。
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例子:
大凡古來有識見的英雄功成名就,便拂袖而去,免使后來有“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之禍。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九回)
近義詞:卸磨殺驢、鳥盡弓藏
反義詞:感恩戴德、始終不渝
諷刺用語
狡兔死,良犬烹
同“狡兔死,良狗烹”
比喻給統(tǒng)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后被拋棄或殺掉。
出自《東周列國志》第八三回:
“吾聞‘狡兔死而良犬烹’。敵國如滅,謀臣必亡?!?/p>
狡兔死,良狗烹
烹:燒煮。
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
比喻給統(tǒng)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后被拋棄或殺掉。
出自《韓非子·內(nèi)儲說左下》:
“狡兔盡則良犬烹,敵國滅則謀臣亡?!?/p>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p>
獲兔烹狗
比喻事成后排斥以至殺害有功之臣。
出自清·梁啟超《論中國之將強》:
“南洋一帶,茍微華人,必不有今日。今雖獲兔烹狗,得魚忘筌?!?/p>
近義詞:過河拆橋
兔死犬饑
比喻敵人滅亡后,功臣不受重用。
出自明·張居正《答兩廣劉凝齋言賊情軍情民情》:
“鳥盡弓藏,兔死犬饑,故諸將士多張大賊勢者,亦未可盡以為然也?!?/p>
犬兔俱斃
比喻雙方同歸于盡。
出自《戰(zhàn)國策·齊策三》:
“韓子盧者,天下之疾犬也;東郭逡者,海內(nèi)之狡兔也。
韓子盧逐東郭逡,環(huán)山者三,騰山者五,兔極于前,犬廢于后,犬兔俱罷,各死其處。田父見之,無勞倦之苦而擅其功?!?/p>
“兔”起,“兔”走,是說其很敏捷
兔起鶻落
(tù qǐ hú luò)
也作“兔走鶻落”。
鶻:打獵用的鷹一類的猛禽。
兔子剛跳起來,鶻就飛撲下去。
比喻動作敏捷。
也比喻繪畫或?qū)懳恼卵附萘鲿场?/p>
出自宋·蘇軾《文與可畫蒷筜谷偃竹記》:
“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即逝矣?!?/p>
例子:此事如兔起鶻落,少縱即逝,此媼亦捷疾若神矣。
(清·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
近義詞:兔起鳧舉
反義詞:拖泥帶水、蝸行牛步
含褒義,用于書面語
兔起鳧舉tǔ qǐ fú jǔ
鳧:野鴨。
象兔敢奔跑,象野鴨急飛。
比喻行動迅速。
出自《呂氏春秋·論威》:
“知其不可久處,則知所兔起鳧舉,死惛之地矣。”
近義詞:兔起鶻落
兔死鳧舉
象兔敢奔跑,象野鴨急飛。
比喻行動迅速。
出自《呂氏春秋·論威》:
“知其不可久處,則知所兔起鳧舉,死之地矣?!?/p>
“兔”悲,泣,死,與狐一起,
物也傷其類
狐兔之悲
狐死則兔悲,兔死則狐亦悲。
比喻因同類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傷。
出自明·朱國楨《涌幢小品·黃叔度二誣辨》:
“因視國家將傾,諸賢就戮,上之不能如孫登之污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規(guī)之不與,下之不能興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為名高,是誠何忍哉?!?/p>
例如,在李大釗《厭世心與自覺心》中,有句:
同作亡民,相逢作楚囚之泣,或?qū)⑴d狐兔之悲矣。
狐死兔泣
比喻因同類的死亡而感到悲傷。
出自《宋史·叛臣傳下·李全傳下》:
“狐死兔泣,李氏滅,夏氏寧得獨存?愿將軍垂盼。”
兔死狐悲
兔子死了,狐貍感到悲傷。
比喻因同類的死亡而感到悲傷。
出自元·汪元亨《折桂令·歸隱》曲:
“鄙高位羊質(zhì)虎皮,見非辜兔死狐悲?!?/p>
例子:
黿鳴而鱉應(yīng),兔死則狐悲。
(明·田藝蘅《玉笑零音》)
近義詞:物傷其類
反義詞:幸災(zāi)樂禍
含貶義
“兔”名“兔絲”“兔葵”,那是草
兔絲燕麥tù sī yàn mài
兔絲:菟絲子。
菟絲不是絲,燕麥不是麥。
比喻有名無實。
出自《魏書·李崇傳》:
“今國子雖有學(xué)官之名,而無教授之實,何異兔絲燕麥,南箕北斗哉?”
近義詞:有名無實
含貶義
菟絲子:
一年生草本植物,莖細長,常纏繞在豆科植物上,對農(nóng)作物有害。
秋初開小花,子實入藥。
兔葵燕麥
形容景象荒涼。
出自唐·劉禹錫《再游玄都觀》序:
“重游玄都,蕩然無復(fù)一樹,唯有兔葵燕麥動搖于春風(fēng)耳。”
例如,宋·周邦彥《夜飛鵲》詞中有:
兔葵燕麥,向殘陽,欲與人齊。
近義詞:燕麥兔葵
兔葵
植物名。也作“菟葵”。
似葵,古以為蔬。
【本草】菟葵,苗如石龍芮而葉光澤,花白似梅。
“兔”名“兔角”,沒有的事,有名無實
龜毛兔角
比喻有名無實的東西
烏龜身上生毛,兔子頭上長角。
比喻不可能存在或有名無實的東西。
出處:晉·干寶《搜神記》第六卷:
“商紂之時,大龜生毛,兔生角,兵甲將興之象也?!?/p>
例子:
龜毛兔角,豈是有邪?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五)
兔角龜毛
兔生角,龜長毛。
都是沒有的事。
比喻有名無實。
兔角牛翼
兔不生角,牛不長翼,
故以“兔角牛翼”喻不合情理之事。
搏“兔”,不容易,獅象都得用全力
獅象搏兔,皆用全力
? 比喻對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認(rèn)真對付。
? 亦作:獅子搏兔,亦用全力
出自清·黃宗羲《<稱心寺志>序》:
“沾沾卷石之菁華,一花之開落,與桑經(jīng)酈注爭長黃池,則是獅象搏兔,皆用全力爾。”
獅子搏兔,亦用全力
意思是通過陳述獅子捕殺兔子仍然用全力,
比喻對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認(rèn)真解決。
得“兔”,可不要太得意
得兔忘蹄
猶言得魚忘筌。
蹄:兔罝(jū 捕捉兔子的網(wǎng))。
出自《莊子·外物》: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p>
戰(zhàn)國·莊周《莊子·外物》:
“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夫忘言之人而與之言哉!”
后世據(jù)此總結(jié)出成語
“得魚忘筌”,“得兔忘蹄”。
“兔”的頭,“獐”的腦,那會啥樣子——
兔頭麞腦
tù tóu zhāng nǎo
麞,同“獐”。
兔子的頭,獐的腦袋。
形容人面貌猥瑣。多形容壞人。
出自《上海小刀會起義史料匯編·上海小刀會起事本末》:
“暴斂橫征,野皆狼心狗行之吏;賣官鬻爵,朝盡兔頭麞腦之人?!?/p>
“兔”雙,有“雕”在——
一雕雙兔
指三人并列顯位,一人勢盛而兩人受其挾制。
出自唐鄭處誨《明皇雜錄》卷下及《新唐書·李林甫傳》:
唐李林甫、張九齡、裴耀卿并為相,李抑揚張、裴自得,張裴二人罄折卑遜,時人竊言“一雕挾兩兔”。
逐“兔”,難道可得?
東門逐兔
同“東門黃犬”。
用以作為為官遭禍,抽身悔遲之典。
出自《史記·李斯列傳》載:
秦二世二年七月,丞相李斯因遭奸人誣陷,論腰斬咸陽市。臨刑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復(fù)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例如,在清·錢謙益《次韻何慈公歲暮感事》之二中,有句:
“南海騎麟真漫浪,東門逐兔枉悲酸。”
專欄
說文字解經(jīng)典之千字文
作者:漢字谷主
99幣
15人已購
查看
我是,歡迎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