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怡字名字的含義,以及起名字的講究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姓名,好比人的衣裳。關于名字,前賢們認為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教子一藝,不如賜子好名。一個吉祥如意的好名字,可以給人帶來歡喜,帶來信心,帶來好運,帶來吉祥幸福,因此可見,擁有一個好名字是非常重要的。
名字,不僅僅是一個代號。它寄予了父母對孩子殷切的期望,或一展宏圖,或恬靜貌美,或平淡安康過日子。
從《論語》中用經(jīng)典的語句來為寶寶起名字,仍不失新鮮,用得好可使人平添一股獨特的書卷氣。
1. 安敏
出自《論語》: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安敏”選自論語,這句話講的是君子的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
2. 可好
出自《論語·述而篇》:富而可求也,雖執(zhí)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解釋:如果富貴合乎于道就可以去追求,雖然是給人執(zhí)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貴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還是按我的愛好去干事。
3. 怡如
取自《論語?鄉(xiāng)黨》:怡怡如也。
怡字表示愉快、歡樂的,形容女孩性格很好,擁有著樂觀積極的心態(tài),能夠快樂健康的成長;如字代表如愿,意指女孩以后事事都能如愿,沒有煩心事。
4. 師仁
出自《論語》:子曰:「當仁,不讓于師」。
在仁德面前,即使是老師,也不謙讓。這是把實現(xiàn)仁德擺在了第一位,仁是衡量一切是非善惡的最高準則。
5. 盼兮
出自《論語·八佾篇》: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
解釋:笑得真好看啊,黑白分明的眼睛多嫵媚呀,好像在潔白的質地上畫著美麗的圖案。
6. 雅然
出自《論語》:吾自衛(wèi)反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
“雅然”選自論語,孔子說:我從衛(wèi)國回到魯國,然后整理了禮樂,《詩》中的雅樂和頌樂都各自有了適當?shù)奈恢谩?鬃訉ⅰ对娊?jīng)》進行分類整理,目的在于通過正樂復興傳統(tǒng)文化,弘揚周禮的精神。
7. 晏淳
晏:晏,天清也。——《說文》
淳:淳酒味甘?!墩摵狻?/p>
寓意著孩子今后的路途中能擁有心曠神怡的珍貴品質,做一個平易近人的人。
8. 凌惜
凌: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惜:惜,痛也?!墩f文》
意味著寶貝在人生道路上能樹立德才兼?zhèn)涞牧己闷犯?,做一個抱寶懷珍的人。
9. 會康
會:亨者,嘉之會也?!兑住で浴?/p>
康:上下和洽,海內康平?!稘h書》
寓意孩子在以后人生旅途中能具有心靈手巧的優(yōu)良品質,真正做一個發(fā)揚光大的人。
10. 曉舒
曉:曉,慧也,快也,智也?!稄V雅》
舒:舒,伸也?!墩f文》
寓意孩子在以后人生旅途中能具有聰慧明智的優(yōu)良品質,真正做一個安然舒適的人。
孔子是《論語》書中不僅有關于他的儀態(tài)舉止的靜態(tài)描寫,而且有關于他的個性氣質的傳神刻畫。《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回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等等。
本文由 吉生起名 寶寶科學起名改名專業(yè)人工服務平臺原創(chuàng)。
二、《論語》中的精華,尤其適合給寶寶起名字!1. 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愛好仁德卻不好學習,其弊病是愚蠢;愛好聰明卻不好學習,其弊病是放蕩;愛好誠實卻不好學習,其弊病是傷害自己和親人;愛好直率卻不好學習,其弊病是說話尖刻刺人;愛好勇敢卻不好學習,其弊病是容易鬧亂子闖禍;愛好剛強卻不好學習,其弊病是狂妄。
2. 《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譯文】《詩經(jīng)》三百篇,其內容可以用一句話概括:思想純正,沒有邪惡。
姓名文化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華文明的重要體現(xiàn)。姓名不僅僅是一個文字符號,也是一個家庭、家族對后代的期望與祝福。中國的起名文化博大精深,名字包含著非常深厚的文化內涵與特殊寓意,也體現(xiàn)了命名者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更是不同時代社會文化發(fā)展的外在展現(xiàn)。
古人起名有哪些原則及特點?體現(xiàn)了怎樣的文化內涵?
起名的緣起及發(fā)展
起名是中國古代姓氏文化的一部分。姓氏,是姓與氏的合稱。在上古三代以前,姓氏文化就已出現(xiàn),據(jù)《通志·氏族略序》:“三代之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婦人稱姓?!毙彰漠a(chǎn)生體現(xiàn)了社會文化的進步。姓名在社會交往、國家治理中有著重要的意義,無論古今,中國人對于起名都非常慎重。隨著文明程度的提升,姓名也開始表現(xiàn)出了新的社會意義與文化內涵,比如西周時期的姓名具有鮮明的宗法倫理、禮儀道德等特征。秦統(tǒng)一中國之后,姓與氏逐漸合二為一。
在夏商周時期,人們在起名方面還顯得非常樸實與單一,比如夏商時期的君王貴族們在起名時,喜歡將名與天干相關聯(lián),這大概與當時人們崇尚天命有直接關系。相傳,天上有十個太陽,名字分別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十個太陽輪流出現(xiàn)在人間當值。當時夏商很多君王基于這個現(xiàn)象,根據(jù)自己出生的那一天來確定自己的名字。如甲日出生的就叫大甲、陽甲,乙日出生則為天乙、武乙,丁日出生的為武丁、沃丁、太丁等。當時的君王這樣做的目的有表明王權天授的意味,以凸顯其神圣性、權威性。有學者稱此起名方式為“日名制”。在夏商君王的影響下,很多貴族、平民包括女性也喜歡用天干作為名字,尤其是在商朝時期,“日名制”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如父丁、魚父丙、妣辛、妣戊等。
周人建立周朝之后,更加注重人事,不再完全迷信天命。故其起名也不像夏商那樣強調天干。周人為此還制定了一系列禮儀規(guī)范,比如除了有正常的名,在名之外還有字、謚號等。相對于夏商時期的起名方式,周人起名更加個性化,比如周人祖先后稷的名字叫“棄”,因為在后稷出生后,他的母親姜嫄認為他不吉祥,就把他丟棄在野外多次,但后稷都活下來了。姜嫄由此認為這是天意,就將后稷撫養(yǎng)了下來,并給他起名為“棄”。又比如春秋時期的鄭莊公出生時難產(chǎn),他的母親就給他取名為“寤生”。
在周代,按照禮制,孩子出生之后,父母都會為其起名。起名在當時非常隆重,《禮記·內則》就記載了當時王子出生時起名的禮儀:“世子生,則君沐浴朝服,夫人亦如之,皆立于阼階西鄉(xiāng),世婦抱子升自西階,君名之,乃降。適子庶子見于外寢,撫其首咳而名之,禮帥初,無辭?!碑敃r為王子起名,一般是在他出生的三個月之后。起名時,父王和母親都要洗頭洗澡,穿上朝服,立在阼階上(阼階就是東階,也叫主人階),并為他取名,在彰顯主人身份的同時,也暗示了新生孩子將來的政治地位及重要性。
從周代開始,人們非常注重起名,會結合各方面綜合考慮起名。到了秦漢以后,隨著儒家學說流行,受時代觀念與文化思潮的影響,人們起名就非常注重儒家的人倫道德、綱常名教。所以一般都會用與仁、義、禮、智、信、忠、義等相關的字詞,或者與儒家價值觀相類的名字。比如官宦富貴之家,一般用忠、孝、節(jié)、義、富、貴、福、祿、文、武、康、壽等取名,希望自己修身明德、建功立業(yè),以此光宗耀祖;平民百姓,一般會用有關平安健康、多子多孫、金榜題名、富貴吉祥等字詞取名。儒家的價值觀、人生觀對中國起名文化產(chǎn)生了直接而深遠的影響,充分體現(xiàn)在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
根據(jù)周禮,古人有“名”,在成人禮之際也會由長輩再取一個“字”?!抖Y記·曲禮》:“男子二十,冠而字。”字是對名的解釋或補充。字的出現(xiàn),也是對名的一種敬畏。日常生活中,不論是長輩,還是平輩,一般都不會直呼他人之名,而是要稱呼“字”。古人的名和字是有聯(lián)系的,或者意義相近,比如諸葛亮,字孔明,亮和明同義,周瑜字公瑾,瑜和瑾都是美玉,意義相同;或者名與字的意義相反,比如韓愈字退之,愈和退是反義,等等。
隨著社會文化的發(fā)展,人們已不再局限于名、字的使用,而發(fā)展出了“號”。號在古代本是氏族的標志之一,經(jīng)過發(fā)展,成為上到王朝、統(tǒng)治者所擁有的國號、帝號、謚號、廟號、封號,還有民間老百姓的自號、他號、外號、綽號、自號等。其中,綽號在古代民間非常流行,比如《水滸傳》就根據(jù)小說人物的性格、武藝、長相、出生、本領、品性等,為他們都起了綽號,“玉麒麟”盧俊義、“豹子頭”林沖、“大刀”關勝、“小李廣”花榮,等等。另外,唐宋以后,自號在文人之中非常流行,比如歐陽修自號“六一居士”、黃庭堅自號“山谷道人”、蘇軾自號“東坡居士”、王陽明自號“陽明子”,等等。
另外,古人起名時,也會受其他一些社會文化思潮的影響,比如西漢崇尚黃老之學,祈求長生不老,所以當時一些人起名就強調此意,比如霍去病、陳萬年、嚴延年、毛延壽等。晉唐之際,隨著佛教的興盛,很多人的名字也帶有佛學的色彩,例如,唐朝詩人王維篤信佛教,就以“摩詰”作為自己的字。又如,唐代古文運動興起前后,很多人取名突出復古的文化意涵,比如顏師古、李宣古、任希古、張?zhí)N古等。
在古代,人們一般都采用雙名,但在魏晉南北朝數(shù)百年間,非常流行單名,比如《三國演義》所記載的三國人物,絕大部分都是單名。單名之所以在當時流傳,很大程度與兩漢之際王莽的起名政策有直接的關系。當時,王莽推行改革,并規(guī)定人們要采用單名。在王莽看來,秦國以前流行單名,而雙名很少。為仿效古代,下令推行單名,禁止雙名,并把單字以上的名,都視為“惡名”。在這種政策影響下,東漢以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人們起名時逐漸習慣了采用單名,直到宋代以后,才有了巨大的變化,人們開始恢復使用雙名。從中古時期人們采用單名,可看出社會政治對起名文化直接而深遠的影響。
此外,古人雖然非常重視起名,但并不是每一個人都必然有心儀的名字,比如在元代,當時朝廷規(guī)定:漢人庶民如果沒有官職,就不許起名字,只能用家庭里的排行或父母年齡合計之數(shù)來稱呼。比如父親二十五歲,母親二十四歲,合計為四十九,所生的孩子名就是“四九”,這個規(guī)定在當時比較流行,比如朱元璋祖父叫朱初一,朱初一有兩個兒子,分別叫朱五一、朱五四。
總之,中國的起名文化源遠流長。起名具有豐富的社會文化屬性,并在夏商周逐漸禮儀化,由此體現(xiàn)了更為深厚的社會文化價值及意義,同時名字也展示了不同時代人們所向往的生活狀態(tài)及理想追求。古人對起名非常講究,但不同時代,由于社會政治、思想文化不同,呈現(xiàn)為不同的特征。不過,在古代大部分時間里,人們深受儒家文化的影響,所起的名字非常突出忠孝仁義、誠信道德等文化內涵,充分體現(xiàn)了儒家學說對起名文化的深遠影響。
古人起名的原則及特點
從古人的姓名、字就可以看出,他們非常重視起名文化。那么古人起名有什么講究或原則呢?在《左傳》中記載了魯桓公與大夫申繻的對話,提到了起名的原則問題。申繻對此說道:“名有五,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以名生為信,以德命為義,以類命為象,取于物為假,取于父為類。不以國,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隱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幣。周人以諱事神,名,終將諱之,故以國則廢名,以官則廢職,以山川則廢主,以畜牲則廢祀,以器幣則廢禮,晉以僖侯廢司徒,宋以武公廢司空,先君獻武廢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睆纳昀]的回答可以看出,古人起名的講究很多,基本原則就是所起之名要有信、有義、有象、有假、有類。所謂有信,就是所取的名一定要符合出生時的外在特征或相關異象,比如有的人出生時出現(xiàn)了雨、雪天氣,名字中就會帶“雨”“雪”等。有義,就是父母對子女的期待,比如名字中帶有盛、榮、德等。有象,就是相似性。相傳孔子的名為丘,就是因為他的頭頂像尼丘山,故起了這個名。對此,《史記·孔子世家》就記載說:“孔子生而首上圩頂,故因名曰丘,字仲尼?!庇屑伲褪羌俳杵渌挛飦砥鹈?。比如孔子的兒子叫孔鯉,相傳是魯昭公當時賜給他一條鯉魚,因此起名。當然這也未必可信,但孔鯉的鯉,就是取自自然界的事物。類,就是孩子的名字與父親相關。如魯桓公給自己兒子取名為“同”,理由是這個孩子“與吾同物”,就是同一天出生,這就是“取于父”的例子。
當時,起名還有其他一些注意事項或規(guī)則,比如《禮記·內則》說:“凡名子,不以日月,不以國,不以隱疾;大夫、士之子,不敢與世子同名?!绷硗猓湃似鹈浅娬{避諱。比如不能用長輩或君王名字上的字,以此表示尊敬;有時候對地位高、官職大、圣人的名都要避諱,等等。古人起名之所以有如此多的講究,就是因為他們相信名實相應,名字有豐富的內涵及意義,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興衰榮辱。如《論語·子路》記載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闭J為名的正確與否,關系言行的成敗。所以,古代就流行一句名言:“有其名必有其實,名為實之賓也?!边@就說明名實相副的重要性。
正因為名字有太多的寓意,所以古人會從名字的音、形、義出發(fā),結合個人的理想、追求、喜好、抱負等,起不同的名字。如果崇尚古代的圣賢,則名字中有周(公)、(仲)尼、孟(子)等字;如果重視道德倫理、建功立業(yè),則名字中有仁、義、信、謙、德、禮、功、業(yè)等字;如果是祈求福壽、吉祥如意的,名字中則有福、貴、利、永年、萬年、天壽、延壽、吉、祥等字,等等。總之,古人重視起名,因為它不僅關系到個人的興衰榮辱,也關系到家族、宗親的榮衰??梢哉f,古人的姓名體現(xiàn)著非常深厚的宗法、倫理、社會、政治、文化等意義。
在古代,人們起名深受儒家觀念的影響,而追求道德修身、治國平天下的理想。例如,古人起名的時候多用“玉”字。玉在古代具有宗教與道德的屬性,在《禮記·聘義》中,孔子將玉所具有的美德歸納為仁、知(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等。在孔子看來,人們之所以重視玉,那是因為它具備了天、地、道的屬性,更是擁有儒家所強調的仁、義、禮、樂、忠、信等美德。正因為如此,中國人起名時用“玉”字非常多,有的即使沒有用“玉”字,但也用與“玉”有關的字,比如瓊、瑤、瑛、瑗、瑭、環(huán)、瓏、璉,等等。
與此同時,由于古代人們多聚族而居,加上兄弟姐妹比較多,所以一般會用伯、仲、叔、季、少等表示排行,即老大是伯(孟)、老二是仲、老三是叔、老小是季。以此體現(xiàn)尊卑長幼的禮儀秩序,這也是古代宗法倫理的一種體現(xiàn)。比如司馬懿有兄弟八個,其中大哥司馬朗,字伯達;司馬懿其次,字仲達;三弟司馬孚,字樹達;四弟司馬馗,字季達。除了以伯仲叔季表示排行之外,也會用確定的字來表明行輩。
另外,古人起名也非常強調男女之別及社會性,比如古人多喜歡用有蘊意的“物”來起名,以此體現(xiàn)男女之別。男子起名時非常突出陽剛氣勢、建功立業(yè)的蘊意,故所用之“物”,或用山、海、峰、濤等壯麗景色,或用龍、虎、豹、彪等猛獸,或松、柏、樺、杉等堅硬木材等。相對而言,女子則更突出道德情操、陰柔美麗的蘊意,故所用之“物”,或用瓊、瑤、瑛、環(huán)等美玉,或蘭、梅、鳳、燕等花鳥,或用云、月、雪、霞等美麗景色,或用翠、紅、彩、艷等五彩顏色。
中國的起名文化博大精深,名字包含著非常深厚的文化內涵與特殊寓意,也體現(xiàn)了命名者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更是不同時代社會文化發(fā)展的外在展現(xiàn)。姓名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受中華文化影響的東亞各地也都非常注重起名,并由此形成了姓名學。姓名作為一種語言現(xiàn)象、語言符號,蘊含著不同時代以及不同的思想文化,包括觀念、道德、價值、情感、信仰,等等。起名文化的變化,體現(xiàn)了古代社會文化的變遷、思想觀念的演變。
來源:《人民論壇》雜志11月上
作者:姜海軍(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暨中國易學文化研究院教授、博導)
編輯:鄧汝濛
【聲明:本號為“全民閱讀推廣”官方公益賬號,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涉嫌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