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wù)匋S什么龍名字,以及姓黃起名字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二月二,龍?zhí)ь^
無論南方北方
這一天都要舞龍祭龍
祈福風(fēng)調(diào)雨順、大地豐收
你們知道嗎?
“大同龍”享有盛譽
無論國內(nèi)現(xiàn)存最大龍壁
還是世界文化遺產(chǎn)云岡石窟
又或是大同市博物館里
縱貫多個朝代的珍貴文物
那些昂首向上、生動形象的
“大同龍”
都見證著大同這座古都的
歷史地位與文化底蘊
本期“知乎大同”
不講習(xí)俗、不說理發(fā)
來說一說
那些和“大同龍”有關(guān)的事
【一】
-- 龍壁 --
龍壁一般用作建筑物的照壁,多建于皇宮、王府、廟宇門前,作為院落建筑的屏障,既能烘托建筑物,又有獨立的藝術(shù)欣賞價值。
大同素有龍壁之城的美稱,至今存有龍壁恰好九座,其中:一龍壁四座,三龍壁一座,五龍壁三座,九龍壁一座(據(jù)傳說大同原有一座七龍琉璃壁,但早已無存,無可查考)。
這些黃、綠、藍、紫、黑、白等五光十色的琉璃龍壁群,其制作工藝高超,造型風(fēng)格雖明顯為同源,卻并不雷同。
一龍壁
現(xiàn)存四座,以八字形挺立于大同府文廟欞星門兩側(cè)。
這四塊團龍壁是原文廟之物,為清代建筑。以龍壁為八字墻,大同獨此一處。
三龍壁
現(xiàn)存一座,為觀音堂山門前的三龍照壁。
這座龍壁是大同唯一的雙面琉璃龍壁,為明代建筑。龍壁以青石砌筑為基,壁身兩面各有三條黃色琉璃巨龍,遨游在藍色的天空和青綠色的江濤海浪之中,姿態(tài)奔放有力。龍壁色澤絢麗,塑造手法洗練灑脫,頂部有仿木結(jié)構(gòu)的琉璃斗拱,承托著琉璃瓦頂。
三龍壁后面的觀音堂始建于遼代,殿內(nèi)有一尊6米高的石雕觀音立像,觀音兩側(cè)有2米高的石雕脅侍立像,均為遼代塑像。
五龍壁
現(xiàn)存三座。
今善化寺山門前的五龍壁即為原大同城南興國寺山門前的照壁,于1980年遷于現(xiàn)址。
照壁頂部為仿木構(gòu)建筑形式,上有琉璃瓦覆蓋,下有琉璃斗拱支撐,壁面用五彩琉璃鑲砌,寬大的壁面上浮雕著五條四爪金龍,盤旋回繞、上下翻騰,下方須彌座的束腰雕有蛇、兔、牛、馬等動物,姿態(tài)各異。
在這里除了游覽五龍壁,還可以參觀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善化寺。
2
位于古城大十字街的五龍壁是大同現(xiàn)存諸龍壁中唯一的磚雕龍壁。這是原大同文廟的照壁,從雕塑風(fēng)格看應(yīng)為清代建筑。
這座五龍壁由壁座、壁身、壁頂三部分構(gòu)成。壁頂上仿木的斗拱、垂柱、帷幔等別具一格,中部的壁身由對方青磚鑲砌而成,上面是高浮雕的五條磚雕團龍。龍壁兩側(cè)八字墻上還有磚雕圖案壁畫,這也是區(qū)別于其他龍壁的地方,目前龍壁前增設(shè)了保護圍欄。
在此沿大十字街向西行,不遠處的巷子里有市級文物保護單位龍王廟。
3
大同府文廟杏壇南面也有一座琉璃五龍壁,是原來位于古城三道營房天竺廟的五龍壁,建于明朝崇禎年間。
這座五龍壁是彩色琉璃照壁,其構(gòu)圖、造型、格式均與善化寺前的五龍壁相似,因年久失修,有倒塌的危險。為妥善保護文物,該五龍壁于1978年被拆除,構(gòu)件保存于文物部門。近年來,大同文物部門將龍壁原件依原樣拼接,并將殘缺構(gòu)件進行了修補拼接,恢復(fù)其原貌,使得這座五龍壁又得到新生。
九龍壁
一座。
大同九龍壁,建筑年代最早,堪稱中國九龍壁之首。九龍壁建于明初洪武年間,為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代王府門前的照壁。
整座龍壁坐南朝北,為單面五彩琉璃照壁,九條龍奔騰于波濤云海之間給人以無限遐想。大同九龍壁、北海公園九龍壁和故宮九龍壁是我國現(xiàn)存最具盛名的三座琉璃九龍壁,其中大同九龍壁體積最大,年代最久遠,造型藝術(shù)最精湛。
2020年10月,大同九龍壁環(huán)境整治工程全面竣工,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八方賓客,該項工程不僅拓展了九龍壁景區(qū)的旅游空間,還將景區(qū)面積由原來的2400平方米增加到14500平方米。此外,景區(qū)整修了院落地面、增加了碑亭、展廊,景區(qū)面貌煥然一新,與一路之隔的代王府相映生輝。
【二】
-- 石窟雕刻 --
云岡石窟的雕刻中,龍的雕刻精細生動,意義非同尋常。龍形雕刻多出現(xiàn)在洞窟門拱頂部、窟頂以及圓拱佛像龕楣尾等部位,不僅反映了佛教故事情節(jié),還起到重要的裝飾作用。
第1窟窟門頂部
二龍交纏
第2窟石窟寒泉
龍形泉眼
第5、6窟清朝閣樓
龍首裝飾
第6窟中心塔柱
九龍灌頂圖
第6窟北壁龕楣
交龍與天人
第6窟南壁圓栱龕兩側(cè)
龍首反顧
第6窟中心塔柱東面下層
拱尾龍首反顧
第6窟中心塔柱西面下層
圓栱龕兩側(cè)拱尾龍首反顧
第7窟后室南壁明窗拱沿
二龍反顧
第9窟后室明窗兩端的
龍首反顧
第10窟前室北壁窟門門楣
二龍盤繞須彌山
第11窟窟頂上方
龍形彩繪
第12窟窟門頂部
二龍交纏
第13窟窟頂
二龍交纏
第13窟明窗東壁菩薩服飾
胸前龍形紋樣
【三】
-- 館藏文物 --
在中國古紋樣裝飾中,龍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大量裝飾在玉石、牙骨、陶瓷、織繡和服飾、景觀等許多方面。在封建時代,又將它與佛教、道教的神話結(jié)合起來,賦予新的高級神秘色彩。尤其在宮廷藝術(shù)中,更是充滿了龍的裝飾。
在大同市博物館的館藏文物中,就有龍形紋樣裝飾的各種體現(xiàn)。
漢代連枝燈
龍頂托盤
司馬金龍墓 棺床
龍形紋樣
司馬金龍墓 柱礎(chǔ)
北魏獸面紋瓦當(dāng)
北魏力士龍紋鎏金銅鋪首銜環(huán)
元代孔雀綠釉陶香爐
元代石雕雙耳龍紋香爐
清乾隆藍地白龍紋碗
清乾隆粉彩雙龍戲珠紋筆洗
清代青花海水龍紋盤
文案 盧珊
責(zé)編 周建新
審核 鄧琳
監(jiān)制 劉雙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