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魏姓寶寶起名字大全,以及姓徐男寶寶名字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源流一
魏姓源出隗姓。夏商時期,西北部落隗姓中的魏地部落,最終發(fā)展為國家,即魏國。商末隗姓魏國后被滅,其子孫以國為氏,姓魏,已有4000年歷史。
源流二
魏姓出自姬姓。商末周文王占領隗姓魏國之地,封其親屬于魏國,這是姬姓魏國的始封之地。周武王滅商后,封其弟畢公高于畢,在今陜西咸陽北,是為畢國。遷封魏國于山西芮城東北的魏城。春秋時,畢公高的后裔畢萬輔佐晉獻公,于公元前661年滅了姬姓的耿、霍、魏等小國,晉獻公封畢萬于魏地,建立另一個姬姓魏國。公元前445年傳至十二世孫魏斯,于三家分晉事件自立為諸侯,即魏文侯,建立了強大的魏國,成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再傳三世到魏王假,于公元前225年被秦始皇所滅,子孫以國為氏。姬姓魏氏有3100年歷史,史稱魏姓正宗。
源流三
魏姓出自羋姓,戰(zhàn)國時秦國大臣魏冉,為羋姓之后裔。秦武王去世后,擁立武王之異母弟嬴則(秦昭王),曾長期任秦相,封于穰(今南陽鄧州穰東一帶),號穰侯,魏冉之族后裔皆姓魏,這支魏姓有2300年歷史。
源流四
魏姓出自少數(shù)民族漢化改姓或為少數(shù)民族固有之姓。源于氐族,南北朝時期孝文帝到洛陽后,向百姓征重稅,民不聊生。秦州略陽(今甘肅秦安)氐族人王元壽聚眾萬人起義,自號“沖天王”,改姓名為魏揭,對抗北魏王朝,但最終被鎮(zhèn)壓。魏揭被殺,其余子族人遷逃藏匿,在其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之漢姓為姓氏者,稱魏氏,世代相傳至今。
滿族倭徹赫氏、佤族斯內氏、鄂倫春族魏拉依爾氏改漢姓為魏;元朝時期蒙古兀良哈部兀良哈氏改漢姓為魏;蒙古族兀亦桑氏,是兀良哈部的一個分支,在清朝初期即冠有漢姓為魏氏、周氏、吳氏等。在土家族、彝族、朝鮮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均有魏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魏氏,世代相傳至今。
得姓始祖 畢萬
畢萬,魏姓為黃帝的姬姓嫡裔,原為畢國人。周文王的十五子畢公高受封于畢(今陜西省西安、咸陽兩地之北),后畢國為別國所滅,其后裔萬仕晉(今山西省境),成為晉國大夫。晉獻公念畢萬在晉國滅霍、耿、魏三國中功勛卓著,將原是姬姓國的魏地賜給畢萬為邑。公元前453年,畢萬的后代魏斯與韓、趙兩家共同滅掉智氏,繼而瓜分了晉國,自立諸侯,建國為魏,公元前225年,魏國即為秦所滅,亡國后的魏國王族子孫遂以國為姓。畢萬也就被后人尊為魏姓族人的得姓始祖。
郡望
鉅鹿、任城等
堂號
敬愛、治禮、十思、鉅鹿、九合等
魏氏名人
魏文侯
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夏縣)人,魏桓子之孫。戰(zhàn)國時期魏國開國君主。公元前445年即位。公元前403年,韓、趙、魏三家分晉,被周威烈王正式承認為諸侯,成為封建國家。魏文侯在位時禮賢下士,師事儒門子弟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為相,樂羊、吳起等為將。這些出身于小貴族或平民的士開始在政治、軍事方面發(fā)揮其作用,標志著世族政治開始為官僚政治所代替。
魏徽
魏徵(580年-643年2月11日),字玄成,祖籍巨鹿下曲陽(現(xiàn)晉州市)。隋唐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和史學家,因直言進諫,輔佐唐太宗共同創(chuàng)建“貞觀之治”的大業(yè),被后人稱為“一代名相”。貞觀十七年(643年),魏徵病死。官至光祿大夫,封鄭國公,謚號“文貞”。葬禮從簡。同年入凌煙閣。著有《隋書》序論,《梁書》、《陳書》、《齊書》的總論等。其言論多見《貞觀政要》。其中最著名,并流傳下來的諫文表---《諫太宗十思疏》。
魏源
魏源(1794.4.23-1857.3.26),清代啟蒙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名遠達,字默深,又字墨生、漢士,號良圖。漢族,湖南邵陽隆回金潭人(今隆回縣司門前鎮(zhèn))。道光二年( 1822年)舉人,道光二十五(1845年)始成進士。官高郵知州,晚年棄官歸隱,潛心佛學,法名承貫。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首批知識分子的優(yōu)秀代表。魏源認為論學應以“經世致用”為宗旨,提出“變古愈盡,便民愈甚”的變法主張,倡導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并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開啟了了解世界、向西方學習的新潮流,這是中國思想從傳統(tǒng)轉向近代的重要標志。
魏收
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小字佛助。鉅鹿郡下曲陽縣(今河北晉州)人。南北朝時期史學家、文學家,北魏驃騎大將軍魏子建之子。魏收歷仕北魏、東魏、北齊三朝,與溫子升、邢邵并稱“北地三才子”。累官至尚書右仆射,掌詔誥,總議監(jiān)五禮事,位特進。曾參修律令。天保八年(557年)遷太子少傅。武平三年(572年),魏收去世。獲贈司空、尚書左仆射,謚號“文貞”。天保二年(551年),魏收受命撰魏史,他與房延祐、辛元植、刁柔、裴昂之、高孝干等“博總斟酌”,撰成《魏書》一百三十篇,記載了鮮卑拓跋部早期至東魏被北齊取代這一階段時期的歷史。書成之后,眾口喧嚷,指為“穢史”,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另存《魏特進集》輯本。
魏惠王
魏惠王(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19年),后稱梁惠王,姬姓,魏氏,名罃(《戰(zhàn)國策》作“嬰”)。魏武侯之子。魏國第三代國君,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魏惠王是有史明確記載的第一個在開封定都的國君,對開封的發(fā)展有著巨大的歷史貢獻。
這一期名字可以說是公務員專享好名啦。
“一身正氣為人,兩袖清風處世”是對光明磊落、為官清廉的最好詮釋。
那么就來看看我為未來體制內的寶寶們起的端正好名吧~
政川
“洛川真氣上,重泉惠政融。”——《傷祝阿王明府》
政,有政治、政府之意,這個字帶有穩(wěn)重、自信、從容等氣質,寓意寶寶有領導力,考慮長遠。
川,原指平原,代表著開闊、平順,寓意心胸寬廣,豪邁不羈。
政川二字相得益彰,寓意寶寶能力出眾,一馬平川。
推薦姓氏:徐 李 王 顧 段
峻尚
峻,有嚴厲苛刻之義,以峻入名,意在時刻提醒寶寶嚴格的約束自己。
尚,尊崇、注重,代表著品德純潔,尊貴高雅。
峻尚,克明峻德,兼權尚計,寓意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養(yǎng)成高尚的道德品質。
推薦姓氏:韓 方 袁 任 岑 薛
文庭
文,文化辭采,代表著智慧和表達,寓意才華橫溢,文采斐然。
庭,原指廳堂,給人光亮、通透的感覺,寓意寶寶為人正直,有浩然之氣。
文,也有溫和之義,與庭結合,形成了風度翩翩、灑脫不凡的氣質。
推薦姓氏:趙 楊 汪 邵 徐 凌
謹堯
謹,慎重、小心,也可引申為恭敬,寓意寶寶為人認真細致,辦事一絲不茍。
堯,代表著高貴和明智,用于人名非常大氣,同時寓意寶寶卓越出眾,器宇不凡。
單看堯字或許會有些強勢,但謹在某種程度上很好的控制了堯的張揚,謹堯這個名字就像是低調的實力派。
推薦姓氏:沈 鄭 楊 朱 馮
鈞也
“夫先王之制鐘也,大不出均,重不過石 ?!薄讹L俗通義·鐘》
鈞,在古代是一種計量單位。
詩句意思是,鐘的重量剛剛好,不會過大也不會過小,代表公平公正,寓意寶寶待人平等,內心和允。
此外,鈞也,君也,希望寶寶成為一身正氣、兩袖清風的正人君子。
推薦姓氏:鐘 萬 陸 聞 魏
律言
律,法則、規(guī)章,清規(guī)戒律,寓意寶寶有很強的道德感和自我約束力。
言,指說話,用于人名可引申為誠信、聰慧,寓意寶寶言出必行,高明遠見。
律言,金科玉律,謹言慎行,希望寶寶立身正直,做事嚴謹。
推薦姓氏:唐 倪 彭 宋 成 戴
宜知
“悌于長,宜先知。” ——《三字經》
宜,原義適合、適當,也引申為應該、應當,寓意寶寶明是非,辨善惡,與人相處愉快舒適。
知,學識、學問,代表見解、聰慧,寓意博古通今,學識豐富。
宜知,寓意寶寶尊敬有愛、謙讓慎獨。
推薦姓氏:吳 鄭 陶 章 沐
墨清
墨,指寫字繪畫用的黑色顏料,用在名字中意指學識、才華,寓意寶寶成為博學多才、滿腹經綸之人。
清,單純不雜、純凈無暇,寓意寶寶清正高潔,公正不阿。
墨與清,看似對立的兩個字放在一起卻不違和,相互交織的黑白兩面,不正是太極哲學的體現(xiàn)。
推薦姓氏:林 萬 江 許 陸 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