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1983屬豬起啥名字好,以及屬豬的起名字宜用字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暫停
00:00
進入全屏
0
點擊按住可拖動視頻
“萬里長征,辭卻了五朝宮闕。暫駐足衡山湘水,又成離別。絕徼移栽楨干質(zhì),九州遍灑黎元血……”這是西南聯(lián)合大學的校歌。
在近代中國教育史上,這所大學書寫了一段傳奇:在放不下一張平靜書桌的烽火歲月里,在滇堅持辦學8年,培養(yǎng)出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元勛、5位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175位兩院院士……
1937年,日寇全面侵華,平津相繼淪陷。為存文化血脈、保國之棟梁,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開大學被迫遷往長沙;不久,日寇進逼長沙,三校師生又不得不千里跋涉西遷昆明。西南聯(lián)大由此誕生。
“懷著‘教書救國、讀書報國’的信念,師生們在輾轉跋涉中留下很多感人故事——史學家陳寅恪強忍喪父之痛,身患眼疾一路奔波,以致后來雙目失明;部分師生從長沙徒步走到昆明,一路備嘗艱辛,但沿途仍不忘收集歷史文獻、民間歌謠,進行社會調(diào)查,保留第一手的學術資料……”在西南聯(lián)大舊址,西南聯(lián)大博物館館長李紅英動情地回顧。
西南聯(lián)大舊址位于今天的云南師范大學校園內(nèi),記者看到,盡管夏日炎炎,仍有不少人專程前來參觀,在古樸肅穆的“國立西南聯(lián)合大學紀念碑”前肅立,向先輩致敬!
“紀念碑是由西南聯(lián)大文學院院長馮友蘭撰文、中國文學系教授聞一多篆額、中國文學系主任羅庸書丹的,敘述了西南聯(lián)大組建由來、南遷經(jīng)過及歷史意義,表達了聯(lián)大師生抗戰(zhàn)勝利的民族自豪感和為民族復興繼續(xù)奮進的決心。”李紅英說。
位于云南師范大學校園內(nèi)的西南聯(lián)大舊址。新華社記者 江文耀攝
八年患難,西南聯(lián)大師生過著極其艱苦的日子:住的,是“土墻泥地茅草頂”;吃的,是混雜著稗子、麩皮、石子、老鼠屎的“八寶飯”。即便如此,在躲避敵機轟炸,跑郊外、躲山溝、鉆防空洞的時候,師生們總不忘帶上一卷書、一冊手稿……
就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華羅庚寫出《堆壘素數(shù)論》,馮友蘭創(chuàng)立新理學思想體系,錢穆完成《國史大綱》,吳宓用英文寫就《世界文學史大綱》……鄧稼先、王希季、朱光亞、楊振寧、李政道、何兆武、許淵沖等,都從這里發(fā)軔,成為日后的名家大師。
“為國家、為民族,是學習的動力,也是學習的動機。艱苦簡陋的環(huán)境,恰恰是出人才的地方?!?020年1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調(diào)研西南聯(lián)大舊址時,對該校創(chuàng)下佳績的動因給出了最精當?shù)母爬ā?/p>
抗戰(zhàn)勝利后,西南聯(lián)大完成了使命,三校相繼北返復校。盡管斯校已去,卻將赤心報國、研精畢智的精神,深植于祖國的西南邊陲。新中國成立后,在黨的領導下,西南聯(lián)大師生播下的薪火,勢成燎原。
這薪火,是“良師”之于學子的重要。
“三校北返時,西南聯(lián)大特意將師范學院留在昆明,在原址辦學。今天的云師大,承繼了當年西南聯(lián)大師范學院整建制力量?;仡櫸髂下?lián)大的成功,離不開葉企孫、吳有訓、華羅庚、陳寅恪、聞一多、朱自清、馮友蘭等300多位名師巨匠潛心任教、為國育才。今天,已有數(shù)萬名云師大學子投身云南邊疆教育事業(yè),全省80%以上的特級教師都是云師大畢業(yè)生?!痹颇蠋煼洞髮W教授、云南近代史研究會名譽會長吳寶璋說。
不僅注重師范生培育,云南還創(chuàng)新推出“萬名校長培訓計劃”,在5年內(nèi)集中培訓1萬名中小學校長。該計劃辦公室主任王世波對記者說:“目前接受培訓的已近8000名。這些有情懷、有責任感的校長,將成為夯實云南基礎教育根基的實踐者。”
新時代,“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堅守窮鄉(xiāng)僻壤,照亮無數(shù)山區(qū)女孩求學之路的事跡,也印證了“良師”在教育中舉足輕重的作用。
這薪火,是“剛毅堅卓”的報國情懷。
讓青年學子將自身學業(yè)與鄉(xiāng)村振興、祖國發(fā)展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始終是云南高等教育的著力點。“鄉(xiāng)村是文化根基所在,也是認識中國的起點?!比ツ?0月起,由云南大學牽頭,來自全國18所高校的875名師生奔赴云南42個縣348個行政村,展開一場“中國鄉(xiāng)村社會大調(diào)查”。
云南大學社會學專業(yè)研究生聶忠思主動報名參與了這次大調(diào)查,在實踐中觀察、思考,寫下數(shù)萬字的田野調(diào)查日志:“我選擇了深度調(diào)研,以此透視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給云南帶來的巨大變化。而調(diào)研所得,也讓我和我的同學們對深入基層、報效祖國充滿干勁兒!”
這薪火,是博采眾長的育人門徑。
在西南聯(lián)大舊址旁,記者看到,一棟教學樓門口掛著“西南聯(lián)合研究生院”的牌子。
“去年9月1日,西南聯(lián)合研究生院舉辦首屆新生開學典禮,研究生院聯(lián)合了以北大、清華、南開、云南大學、昆明理工大學、云師大6所高校為主的師資力量,遴選了包括34名院士、291名‘杰青’和長江學者等在內(nèi)的325位名師。研究生院的所有博士研究生,都實行‘雙導師’制……”西南聯(lián)合研究生院綜合部負責人常志偉表示,“集各家之長,拓展學術視野,打造高等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試驗田,是對西南聯(lián)大的精神的最好傳承!”
賡續(xù)優(yōu)良傳統(tǒng),面向時代所需。近十年來,云南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從90.34%提高到97.16%,高校數(shù)量由68所增加到83所,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提高到55.61%,累計培養(yǎng)高素質(zhì)人才近300萬名……
“千秋恥,終當雪。中興業(yè),須人杰……”今天,彩云之南,依然回蕩著西南聯(lián)大的不輟弦歌,依然涌動著教育興國的火熱情懷!
(本報記者張勇徐鑫雨本報見習記者阮紫嫣)
來源:《光明日報》(2023年07月09日 01版)
視頻出品——
總策劃:王慧敏
統(tǒng)籌:畢玉才 邢宇皓 王斯敏
記者:張勇 徐鑫雨 阮紫嫣
編導:孫金行 康潔白姆 張思雨
配音:王茜
鳴謝:西南聯(lián)大博物館 云南師范大學
責編:王遠方
編輯:吳亞琦 朱曉帆
欄目主編:秦紅 顧萬全 張武 文字編輯:董思韻
來源:作者:光明日報
名字,是伴隨一個人一生的標簽。名字的意義早已不是區(qū)分你我,其中更多承載著父母的守護和期望。俗語說“一名之得,可以成龍;一名之失,可以成蟲”,雖然名字的影響不能說是絕對性的,但取得一個好名字是每一對父母都希望為孩子做的第一件事。在取名的歷史中,前人也總結了非常多的經(jīng)驗。那么如何為孩子取得一個好名字呢?在這里,我將為大家總結介紹用屬相為孩子取得好名字的一些經(jīng)驗。
鼠寶寶取名指南:“鼠”為十二生肖之首,所以鼠寶寶可以選用王、君、令之類的字。老鼠喜歡在夜間活動,所以選字時字形可以帶有“夕”字,例如多、外、夢、茗等等。同時老鼠怕人,取字時也應該避免有“人”、“彳”的字,例如從、仁、仙、得等等。
?牛寶寶取名指南:牛以草為主食,取名可以選擇帶有“艸”字頭的字,例如莉、藝、苗等。還可以選擇帶有“田”字的,例如甲、富、男、界。俗語“牛頭不對馬嘴”,所以在給牛寶寶取名時避免用“馬”字部首,例如駿、瑪、驊等等。
虎寶寶取名指南:宜選用含有“山”、“木”的字,例如岳、林、杉、梁。老虎為森林之王,可以選用君、王、玉等字。避免選用含有“艸”、“田”的字根的字,因為老虎到了草原或田間有“虎落平陽被犬欺”的意思,例如艾、芳、田等。
兔寶寶取名指南:宜用有“口”、“宀”、“冖”字根的字,因為兔子喜好在洞穴里活動,例如可、呂、含、宥、家等。兔子為小動物,無福稱“大”,所以因避免選用有“大”、“冠”、“帝”、“王”。
龍寶寶取名指南:龍喜于在天空,宜選用有含有“星”、“辰”、“云”字根的字,例如星、晨、霖。宜選用有“馬”的字,如騰、駐,因為龍與馬在一起即有“龍馬精神”之意。避免選有小“口”的字,會形成“困龍”之意,如臺、吟、含、員。
蛇寶寶取名指南:適選用含有蛇形字根(“辶”、“廴”、“弓”)的字,如達、逸、延。蛇又被稱為小龍,故可以選用含有“小”、“少”、“臣”的字,例如小、壯、少。因為“打草驚蛇”,故因避免有“草”字根的字,如艾、芊、茂、苗等。
馬寶寶取名指南:喜用有彩衣的部首,如“糸”、“巾”、“彡”、“衣”,寓意來自因為良馬方能被人披上彩衣,可選擇彩、紳、素、彤等。宜選用有龍字形的字,代表龍馬精神。馬在山路跑是非常辛苦的,所以要避免用含有“山”的字,例如岳、峰、巍等。
羊寶寶取名指南:羊喜五谷雜糧,可選用有“米”、“麥”、“豆”字根的字,例如梁、粒、稻等。羊是所有動物中最不喜歡喝水的動物,因為水喝多了會影響他們的代謝,影響健康。所以應避免有“氵”、“水”字根的字,如冰、河、江、泉。
猴寶寶取名指南:猴子喜歡模仿人類的動作,愛表演,可以選用含有“人”、“亻”、“彳”的字,例如依、佑、佩。俗語道“大猴損五谷”,意思就是在田間的猴子會糟蹋雜糧,有揮霍浪費的意味。所以不宜取含有“禾”、“谷”、“田”、“米”的字,例如畫、糖、秦。
雞寶寶取名指南:“金雞獨立”寓意著健康,單腳就能站立,所以屬雞的人可以選用有“金雞獨立”字形的字,例如章、畢、平、中。因有“雞犬不寧”,故屬雞的人應該避免有“犬”字形的字,例如猛、獨、狄。
狗寶寶取名指南:狗是人類最忠誠的伙伴,選取帶有人形的字根如“人”、“亻”的字為名象征著忠誠,可選取的字有金、伯、佳、企等等。大多狗具有領地意識,不喜再見到同類,所以也應該避免使用有“犬”意思的字,如猛、狐、猶。
豬寶寶取名指南:宜選擇“宀”、“冖”、“門”寓意的字,這些都有家的含義,在家圈養(yǎng)的豬比較有福氣,可選擇宇、富、宜等等。屬豬之人不宜取有彩衣字形(“衣”、“糸”、“巾”、“彡”)的字,這些裝飾意味著上供前的準備,寓意著得少失多,例如彤、彥、紅、素等等。
以上就是整理的生肖與寶寶取名之間的關系了,大家可以進行參考。取名是一件藝術,它承載了父母對寶寶的性格、前景、生活、健康等等的期望和守護,不要小看名字的力量哦。
陽歷:2023年07月09日 星期日
農(nóng)歷:二零二三年 五月 廿二
干支:癸卯年 己未月 戊辰日
?特吉生肖——雞
?大吉生肖——猴
?次吉生肖——鼠
?綜合運勢
第一名生肖雞★★★★★93%
第二名生肖猴★★★★★91%
第三名生肖鼠★★★★☆89%
第四名生肖豬★★★★☆83%
第五名生肖龍★★★★☆80%
第六名生肖兔★★★★79%
第七名生肖羊★★★★71%
第八名生肖蛇★★★★70%
第九名生肖虎★★★59%
第十名生肖馬★★★58%
第十一名生肖狗★★★56%
第十二名生肖牛★★★55%
?愛情運勢
第一名生肖雞★★★★★95%
第二名生肖猴★★★★★92%
第三名生肖鼠★★★★☆87%
第四名生肖豬★★★★☆81%
第五名生肖龍★★★★79%
第六名生肖蛇★★★☆68%
并列六生肖羊★★★☆68%
第八名生肖兔★★★☆62%
第九名生肖?!铩铩?9%
第十名生肖狗★★★55%
第十一名生肖馬★★★51%
第十二名生肖虎★★★50%
?事業(yè)運勢
第一名生肖鼠★★★★★96%
第二名生肖猴★★★★☆89%
第三名生肖雞★★★★☆88%
第四名生肖龍★★★★☆81%
第五名生肖兔★★★★78%
并列五生肖豬★★★★78%
第七名生肖?!铩铩铩?9%
并列七生肖蛇★★★☆69%
第九名生肖狗★★★☆67%
第十名生肖馬★★★☆65%
第十一名生肖羊★★★☆61%
第十二名生肖虎★★★55%
?財富運勢
第一名生肖鼠★★★★★91%
第二名生肖猴★★★★★90%
第三名生肖雞★★★★☆89%
第四名生肖龍★★★★☆83%
第五名生肖羊★★★★79%
第六名生肖豬★★★★75%
并列六生肖蛇★★★★75%
第八名生肖馬★★★☆66%
第九名生肖兔★★★☆60%
第十名生肖馬★★★☆65%
第十一名生肖狗★★★52%
第十二名生肖?!铩铩?1%
?健康運勢
第一名生肖猴★★★★★96%
第二名生肖雞★★★★★94%
第三名生肖鼠★★★★★92
第四名生肖豬★★★★☆82%
第五名生肖羊★★★★☆80%
第六名生肖龍★★★★78%
第七名生肖蛇★★★★76%
第八名生肖兔★★★★75%
第九名生肖馬★★★★70%
第十名生肖虎★★★☆69%
第十一名生肖?!铩铩铩?7%
第十二名生肖狗★★★☆64%
生肖運勢僅供參考和娛樂,如有冒犯敬請原諒!
來源:人民日報
江澄波在閱讀古籍。
江澄波在修復古籍。
以上圖片均為新華社記者季春鵬攝
人物小傳
江澄波,1926年生,江蘇蘇州人。江澄波出身于一個古舊書籍世家,祖父于1899年創(chuàng)建文學山房,收集和銷售古舊書籍,受到很多古籍愛好者喜愛。受父輩影響,江澄波從小對古籍產(chǎn)生濃厚興趣,學習鉆研版本目錄學,在古籍鑒定與修復中積累了豐富經(jīng)驗。2001年,75歲的江澄波二次創(chuàng)業(yè),重新開辦舊書店,繼續(xù)訪書、購書,為公藏機構提供珍貴古籍,為挖掘、搶救、保存國家文化遺產(chǎn)貢獻力量。
7月1日至5日,第十三屆江蘇書展在蘇州國際博覽中心主展場舉辦。很多讀書人、愛書人來到蘇州,也來到專售古舊書籍的文學山房尋書、購書。
在蘇州平江路鈕家巷,陽光透過梧桐葉,斑駁的樹影像書頁般印在文學山房前的空地上,路邊三五只麻雀正啄食谷物。走進文學山房,這間不到20平方米的書店里,每摞書籍都被細致地做了分類:李太白文集、三國志、吳中人物志……黑色鉛筆字在白色字條上留下標記,貼在書底。文學山房從開業(yè)至今,已有124年,而97歲的江澄波老人一直守護著它……
祖孫接力,與古籍雙向奔赴
江澄波的曾祖父早年間搭船來到蘇州,在城門口的書房謀生計。祖父江杏溪1899年創(chuàng)建文學山房,專門販售古籍,地址選在護龍街嘉余坊口。1931年,文學山房新店落成,三開間,前后三進,中間設天井,店堂高敞明亮。祖父、父親在店里忙碌,書籍被讀者買走,這是江澄波最初的記憶。
從年少時起,江澄波就跟隨祖父和父親四處訪書,艱苦歲月的動蕩生活,也沒有阻擋他們的腳步。文學山房的名氣越來越大,不少人來看書、購書?!皝淼娜硕际窍矚g書的,他們有時也會把自己的書交給我們,我們再傳給有需要的人,這不就是文化的賡續(xù)嗎?”江澄波說,舊書店、新書店、古玩店、雜貨店……到處都可能是訪書的地點,他甚至在廢品回收處找到過珍本。
1956年,蘇州私營新舊書店被批準實行公私合營。文學山房仍由江澄波和父親負責,自負盈虧。合營兩年后,蘇州市文化部門對古舊書業(yè)正式改組,店號為“公私合營蘇州古舊書店”,文學山房是其中的一個門市部。江澄波把工作重點轉向搶救性保護:把著名藏書家的資料整理成冊,主動拜訪;與本市及外地廢品回收站通信聯(lián)系,及時搶救……
上世紀70年代末,全國古舊書店工作座談會在揚州舉行,古書的相關標準和規(guī)章制度逐漸形成,古舊書市場開始步入正軌。此后的20多年,江澄波奔波的地方更多了,來找他看古籍的人也更多了??吹皆S多古書源源不斷地出現(xiàn),他如獲至寶。
2001年,75歲的江澄波,為了給兩個孫女攢錢上大學,決定自行創(chuàng)業(yè)?!白隽艘惠呑庸排f書籍行業(yè),還是開書店最合適?!?/p>
江澄波找來3個被淘汰的貨柜,在玻璃門上貼一張“收購古今舊書碑帖”的廣告牌。店名叫什么?由于文學山房已被合并到古舊書店,他就把“文學”改為“文育”。
為了把空置的書架填滿,江澄波去上海淘書,和兒子一起帶回來。每逢周末,他也會去文廟市場、古舊書店收書。江澄波還給圖書館和藏書家寫信,慢慢地,大家都知道江澄波又開了新書店?!拔乙鲆凰逸d書送書的船,我離不開書亦如船離不開水?!苯尾ㄕf。
2006年,江澄波的故友——散文家黃裳找到他,勸他把“文學山房”百年招牌恢復。在當?shù)叵嚓P部門的幫助下,2012年,“文學山房”老牌子恢復。此時,距離老書店的創(chuàng)建,已然過了100多年。
潛心研究,摸清古籍各種門道
江澄波第一次獨自收書是在13歲。當時,他無意間看到一個舊貨攤擺著3本書,走上去翻看,發(fā)現(xiàn)竟是明朝人手寫的藍格抄本。一查卷數(shù):一本完整,另外兩本是一套,中間缺了一本。江澄波當即付錢收下。“這樣的好書哪里得來的?”祖父非常驚訝,并根據(jù)殘存的字跡推斷出是寧波范氏天一閣藏書。
不同書所用的紙張不同,大體可以判斷書本所屬朝代?!凹垙埐牧?、顏色,目錄核對,年號牌記識別……門道多得講不完?!苯尾ㄕf,他還能甄別諸如新紙染舊、挖改序目等作偽的手法。
“古籍行業(yè)是高尚的?!边@是父親給他講的一句話——自此,賣書收書是文化事業(yè)而非純粹逐利的理念,在江澄波心里慢慢生長。
忙完生意,父親會抽出時間帶著江澄波讀書。最讓江澄波頭疼的是《郘亭知見傳本書目》,這本書是版本學家莫友芝在《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上所做的版本箋注,是版本目錄學史上的重要作品。
江澄波剛開始“啃”時覺得乏味,于是按照書目把相關書籍找出來,與列表對照看,發(fā)現(xiàn)有意思多了。一年下來,4本書目都“啃”完了,甚至還能把書目背下來?!氨硶磕軌蛘莆战?jīng)史子集的各種版本,書目會列舉一種書的多種版本,訪書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苯尾ㄕf。
很多古籍被收到文學山房時已碎頁零散,蟲蛀破洞。江澄波的桌上擺著糨糊和各種工具,用來補蟲蛀和殘頁。補得多了,憑借蟲蛀形狀,他就能判斷出蛀蟲種類,進而推測書籍的存放環(huán)境。
將古籍的鑒別經(jīng)驗傳授給后輩,江澄波一直在努力。1983年,北京中國書店舉辦全國古舊書發(fā)行業(yè)務學習班,邀請他給幾十名學員上課。江澄波將知識整理成書——《怎樣鑒別古籍版本》,內(nèi)容包含14個部分,對于各類古籍的鑒別方法都做出了詳盡的解釋。
《文學山房叢書》《文學山房明刻集錦初編》《江蘇活字印書》……這些書籍記錄著江澄波一家?guī)状鸀楣偶牧魍?、保存所做的努力?/p>
時代變遷,護書初衷不改
江澄波說,最開心的是“給讀者找書,給書找讀者”。
江澄波還記得,小時候,有一次他看到一位穿長衫、戴眼鏡的白發(fā)老叟,拄著手杖,在書架前看書,父親恭敬地陪在旁邊??腿烁犊钯彆?,父親才悄悄告訴他,那就是國學大師章太炎。
近些年,經(jīng)營舊書的同行們時常感慨書源“枯竭”:該露面的好書都露了,很難再有大批“生貨”;誰家有好書,也大多送去拍賣場。年紀大了,腿腳不便,江澄波外出訪書也越來越力不從心,大多是等書送來。
有企業(yè)家專程趕到蘇州,與江澄波商談,希望他拿出一部分書到市場上拍賣,江澄波都拒絕了?!拔疫€是得傳承文學山房提供古書給公藏機構的傳統(tǒng),每當收到好書,我用老方法寫一份書目寄過去給他們看,書適合哪里,我就提供給哪里。”因為見過太多古籍的命運沉浮,江澄波總想著古籍能入藏圖書館、博物館,讓讀者和學者實實在在地使用,才是古籍最好的歸宿。
江澄波說,一頁宋版一兩黃金,宋代古籍能留存至今的非常少見。他先后收購過10種珍貴的宋版書,全部提供給了圖書館、博物館,成為“鎮(zhèn)館之寶”。其中最早收到的宋版書,是一本宋嘉泰四年(1204年)的刊本《東萊呂太史文集》,現(xiàn)藏于蘇州博物館。
“書和人一樣,有各自的命運。從廢品回收站搶救下來的書算運氣好,否則就要被打成紙漿了。”江澄波說,如今來書店的青年讀者越來越多,有愛書的人在,書香和文脈就不會斷絕,“我還要為古籍繼續(xù)工作下去?!?/p>
手捧古籍,坐在店門口,江澄波感覺自己仿佛不曾老去,還是那個小學生,放學回家推開店門,看到一位位讀者站在書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