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qonpc"><legend id="qonpc"></legend></pre><em id="qonpc"></em>

      国产精品熟女久久久久浪_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成人免费_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禁漫天堂资源中文www_中文字幕av成人在线电影_一级片'在线观看视频_久久人人爽人人片av_www.熟女人妻精品国产

      從詩中取名字疊字(給詩起名字的動作叫什么)

      2023-08-12 09:02:08
      八字起名網(wǎng) > 八字起名 > 從詩中取名字疊字(給詩起名字的動作叫什么)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wù)剰脑娭腥∶织B字,以及給詩起名字的動作叫什么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詳情介紹:

      寶寶起名:從成語中給寶寶起個疊字小名,一輩子可可愛愛

      近年來,詩詞起名盛行,但是相較于詩詞,成語更是精煉無雙,微言大義,往往簡單四字,就蘊(yùn)含著豐富的寓意,大有一葉知秋的效果。故而,從而成語中起名,能夠最大限度地保留成語的含義,而非斷章取義,牽強(qiáng)附會。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guī)硪恍┏鲎猿烧Z的寶寶小名。

      念念

      念念,出自成語“念念不忘”,形容牢記于心,時刻不忘。念念一名,既表初心,又表思念之情。同時李叔同的《晚睛集》有云,“念念不忘,必有回響”,只要信念一直在,就總有被回應(yīng)的一天。

      生生

      生生,出自成語“生生不息”,形容事物的生長、繁殖沒有終止。生生一名,極具生機(jī)與活力,而且生字,于我們每一個而言,都意義重大,以此作為小名,蘊(yùn)含了父母最為真摯樸實的祝福。

      井井

      井井,出自成語“井井有條”,形容條理分明,絲毫不亂。井井一名,頗為小眾,但寓意卻不輸那些熱門名字,從字形到字義都體現(xiàn)了有條有理,而成功者做事必然是要有條理,故而此名飽含父母期待。

      星星

      星星,出自成語“星星之火”,形容開始時微小,但有遠(yuǎn)大發(fā)展前途的新事物。星星一名,平凡又不平凡,星星是夜空中細(xì)小的發(fā)光體,就和我們?nèi)艘粯?,雖然是天地之間渺小的一個,但卻都在認(rèn)真努力的發(fā)光發(fā)熱。

      泱泱

      泱泱,出自成語“泱泱大風(fēng)”,形容氣魄宏大的大國風(fēng)度。泱泱一名,寓意頗深,一指水深而廣,二指氣勢宏大,三指廣闊無垠,四指聲音婉轉(zhuǎn),五指云起貌。故而,以此作為寶寶小名再合適不過了。

      亭亭

      亭亭,出自成語“亭亭玉立”,形容女子身材修長、體態(tài)秀美或花木挺拔勻稱。亭亭一名,其意思為直立而美好的樣子。一個人的言行舉止都是內(nèi)心的映射,亭亭二字,發(fā)于外則是體態(tài),發(fā)于內(nèi)則是自信。

      堂堂

      堂堂,出自成語“儀表堂堂”,形容人的容貌端正,儀容莊嚴(yán)大方。堂堂一名,盛大有朝氣,同時字形上方方正正,非常符合國人審美,既彰顯著男子漢的氣概,又體現(xiàn)著容貌的莊嚴(yán)偉岸。

      盈盈

      盈盈,出自成語“秋水盈盈”,形容女子的眼睛像秋天明凈的水波一樣,飽含感情。盈盈一名,意義頗多,一為清澈,二為舉止美好,三為歡樂美好的情緒流露,四為動作輕盈。同時亦有詩云,“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p>

      詩歌為何“貴在妙悟”?

      葉嘉瑩講授

      于家慧、林棟整理 張海濤審校

      我今天要講的是中國詩里邊很重要的一派,而且是中國詩獨特的一部分。

      “妙悟”:文字之外的感發(fā)力量

      我們上次說,王維《輞川集》里寫景的詩有一個特色,像是一種禪理的妙悟。中國傳統(tǒng)文學(xué)批評有一種說法,說中國詩里邊有一種禪理的妙悟。最早是宋朝時的嚴(yán)羽,自號滄浪逋客,世稱嚴(yán)滄浪,他寫了一本論詩的書《滄浪詩話》,說禪是“貴在妙悟”,就是說你忽然間得到了一種非常超妙的覺悟。

      佛教書籍《傳燈錄》里記載了一個故事,我們之前講過,說有兩個和尚在水邊散步,看到很多人用網(wǎng)打魚,有的魚被網(wǎng)在網(wǎng)里邊,可是它又跳出去了。其中一個和尚就說“俊哉,透網(wǎng)金鱗”?!翱 笔钦f真是美?!巴妇W(wǎng)金鱗”,金鱗是魚鱗上有一種金色的閃光,一般說來,有金色閃光的魚是鯉魚。表面上看,和尚只是贊美他看到的一個現(xiàn)象,魚被網(wǎng)住又跳出來,但他是從“透網(wǎng)金鱗”這種現(xiàn)象,得到了禪理上的妙悟。

      從佛家來說,世俗的世界是一張塵網(wǎng),不管是物質(zhì)的、感情的,你都被網(wǎng)在里邊,千絲萬縷、糾纏矛盾,如何能夠不被網(wǎng)住而跳出來?和尚偶然看到人事界的、自然界的一種現(xiàn)象,可是他忽然間覺悟了一種佛教禪宗的道理,這是禪的“貴在妙悟”。不管你背下多少經(jīng)書,如果精神感情上沒有真正的覺悟,那么文字只是文字,對你不發(fā)生任何作用。所以禪宗是“不立文字”,你不需要背那么多經(jīng)書,那是知識不是覺悟。所以禪宗說“不立文字,直指本心”,有東西一直打動、深入到你內(nèi)心之中,使你忽然間覺悟了,這是禪宗,“貴在妙悟”。

      于是《滄浪詩話》就說了,禪宗是“貴在妙悟”,詩也是“貴在妙悟”,說詩最可寶貴之處,也是你要有一種真正的精神感情上的覺悟,而不只是外表的文字。嚴(yán)羽還舉了一個例證,他說比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羚羊兩個犄角很彎曲很長,他說羚羊有的時候休息,是把角掛在樹上,身體離開地,所以“無跡可求”,在陸地上沒有它的行跡。其實他這個“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的意思,跟禪宗說的“不立文字,直指本心”一樣,就是說你讀了這首詩以后,有一種感覺,有一種體會,而不只是外表的文字上講的東西。一個字有一個意思,但是現(xiàn)在有文字之外的東西,給你內(nèi)心的一種打動,一種體會,一種覺悟。

      用禪理來說詩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1970年代寫了一本書叫《王國維及其文學(xué)批評》,里邊討論了這個問題。嚴(yán)羽說禪是“貴在妙悟”,詩也是“貴在妙悟”。好,什么樣的詩?《滄浪詩話》又說了,“漢魏盛唐之詩,則第一義也”。他說漢魏跟盛唐的詩,都表現(xiàn)了禪宗“妙悟”的一種最高道理。

      漢魏的詩有什么“妙悟”?盛唐的詩有什么“妙悟”?中國文學(xué)批評的缺點就在于,它不是用很有邏輯、很理性的論說來說,它都是只比喻,比如說“羚羊掛角”。禪宗、佛教也是這樣子。到底中國詩的好處何在,漢魏盛唐的詩是禪宗妙悟的最高道理又是怎么個好法?他都說得不清楚。我現(xiàn)在是把嚴(yán)羽的《滄浪詩話》比較系統(tǒng)地整理出來了。先說詩跟禪一樣是“貴在妙悟”,然后說漢魏盛唐的詩就是禪宗妙悟的最高一層道理,再講漢魏盛唐的詩究竟是怎么好,為什么是第一義。

      他說,盛唐諸公的詩在于有“興趣”;他又說,漢魏之詩是“不假悟也”。表面上看起來,他是彼此矛盾的。他說詩是“貴在妙悟”,那么漢魏盛唐的詩既然是“第一義”,那就是說,漢魏盛唐的詩都應(yīng)該是有“妙悟”的??墒撬终f漢魏的詩是“不假”,不用借“妙悟”就達(dá)到了最高的一層道理。于是我們就要解釋這個道理。

      我在《王國維及其文學(xué)批評》里,就用自己的話對嚴(yán)羽所說的意思加以解釋。我以為,詩里邊主要傳達(dá)了一種感發(fā)的力量。所以我一開始就說,“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是什么東西使你要作詩?你為什么想作詩?你把它按照平仄湊出來就是詩了?一點兒詩的意思都沒有。怎么樣你想要作詩?一個是自然界的物象給你的感動,我們以前說過,你看到春天的草木生長就欣喜,看到秋天的樹葉黃落就悲哀,自然的物象使你感動。另外呢?還有就是人事界的事象?!凹螘脑娨杂H,離群托詩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漢妾辭宮”,這些都是,“非陳詩何以展其義?非長歌何以騁其情?”所以我們一開始就講,是自然界的物象和人事界的事象使你內(nèi)心有一種感動??墒悄銉?nèi)心感動,你有了詩的感情,你沒有寫出詩來,你不是個詩人。所以你要把這些東西用文字表達(dá)出來,文字能夠傳達(dá)出你內(nèi)心的這種感發(fā)的力量,就是一首好的詩。

      我個人以為,嚴(yán)羽所說的“妙悟”,就是文字以外要使讀者感動才是好詩,光有文字不是好詩。怎么樣光是有文字不是好詩?我可以給大家舉兩句,“魚躍練川拋玉尺,鶯穿絲柳織金梭”。一條魚跳出來了,在水面上,這個水面像一匹白色的綢子,所以是“練川”,“練”是一匹白色的絲綢。“拋玉尺”,魚也是白色的,像玉尺丟在一片白綢子上,所以是“魚躍練川拋玉尺”?!苞L穿絲柳織金梭”,黃鶯鳥在穿飛。在什么地方穿飛?在柳條之間。柳條像什么?像一條條的絲線,黃鶯鳥在柳條的絲線里面穿飛,好像是用黃金的梭子在編織一樣。那么這個你看起來很美,平仄都是對的,而且是對偶,“魚”跟“鶯”是兩個動物,“躍”跟“穿”都是動詞,“練”跟“絲”都是絲線,“川”跟“柳”都是名詞,“玉”跟“金”都是形容詞,“尺”跟“梭”都是名詞,“拋”跟“織”都是動詞??雌饋韺Φ煤芄ふ?,但是這里邊沒有詩人的感發(fā)的生命。既然是“感發(fā)”,它使你感動,它使你生發(fā)。就是說,你讀了這首詩以后,這首詩要在你的心里產(chǎn)生一種作用,要讓你的心里生出一個東西來,所以我一直說,詩歌就是要“生生不已”,感發(fā)的力量是一直不死去,一直不停止,使得千百年后的讀者都要受感動。

      我以為,詩,要有文字之外的東西,要有一種感發(fā)的力量,這才是基本的。這就是嚴(yán)羽所說的那個“妙悟”,就是說不只是文字。“魚躍練川拋玉尺,鶯穿絲柳織金梭”只是文字,沒有妙悟,因為它不給你文字以外感動你的力量。如果從這個講下來,我們就可以知道,嚴(yán)羽其實有很仔細(xì)的分別,有很好的對于中國詩的認(rèn)識。這種感發(fā)的力量從何而來?我們從開始講詩,說詩要有感發(fā)的生命,你看到自然界的物象,花開花落,你感動了;看到人事界的事象,生離死別,你感動了。你怎么寫出來帶著這種感發(fā)?所以就有不同的情形,使你寫出來的詩帶著感發(fā)的力量。

      一種情況,是與“意象”結(jié)合。詩歌使你感動,是因為使你內(nèi)心的感情跟外在的一些自然界景物的形象結(jié)合了。舉個例子,我們剛講完的孟浩然的詩,“木落雁南度,北風(fēng)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遙隔楚云端。鄉(xiāng)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他說的是,我失去了“隱”的生活,求仕的生活也失敗了,茫茫世界宇宙之中什么地方是我的歸宿?我要問一問“迷津”,可我只看到遠(yuǎn)海那一片茫茫,已經(jīng)是黃昏日暮,已經(jīng)是來日無多,茫茫的大海上什么地方是我的歸宿?“迷津欲有問”,只剩下“平海夕漫漫”?!捌胶Oβ睂懙氖切蜗?,是景物的形象,可是孟浩然把自己的情意跟形象結(jié)合了,所以就帶著感發(fā)的力量,我們就體會了孟浩然的那一份失落的、茫然的、悲哀的感情。所以,這就是嚴(yán)羽說的,盛唐諸公詩的好處,是“惟在興趣”,就在于“興趣”。

      什么叫做“興趣”?我現(xiàn)在就要把過去所講的詩的理論串通起來。我們開始就講了賦比興。什么叫做“興”?“見物起興”,就是用大自然的物象來傳達(dá)我的感動。所以,孟浩然從“木落雁南度”一直寫到“平海夕漫漫”?!澳韭溲隳隙取笔谴笞匀痪拔?,“平海夕漫漫”也是大自然景物,他所有內(nèi)心的感動,他內(nèi)心情感的活動,都結(jié)合了大自然的景象表現(xiàn)出來。這是中國盛唐詩的一個最大特色,就是把你的情意跟大自然的形象結(jié)合起來。而且我還說過,盛唐的詩有一個特殊的長處,就是他所結(jié)合的大自然形象都是開闊博大的。就算是寫悲哀,你看“平海夕漫漫”,多么開闊博大!這是盛唐詩的最大好處,就是把感情跟自然界的形象結(jié)合,而大自然的形象都是開闊博大的。“盛唐諸公,惟在興趣”。

      王維詩中的“妙悟”

      “妙悟”就是文字之外的感發(fā)力量。用英文說就是potential affect,潛在的一種能力。情意與大自然的形象結(jié)合,傳達(dá)了一份感發(fā)的力量??墒遣煌愋偷脑?,傳達(dá)感發(fā)的方式是不同的,不是所有的詩都用大自然的形象來傳達(dá)。所以他說漢魏的詩是“不假悟也”,漢魏的詩不需要透過景物來傳達(dá)這一層感發(fā)。唐詩要借著景物來傳達(dá)這一層感發(fā),所以它是從景物引起你言外的意思,是“妙悟”。一個現(xiàn)象像禪宗的“妙悟”,從一個現(xiàn)象你覺悟了,這是盛唐諸公。漢魏的詩呢,不需要這個現(xiàn)象,就使你覺悟了。那么,漢魏的詩好處在哪里呢?在句法跟結(jié)構(gòu)。

      《古詩十九首》是漢魏的詩,“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它說景物了嗎?說開花了嗎?說山說水了嗎?沒有,開頭就不是用“興”,而是用“賦”?!百x”就是直接敘述,不假借景物。寫離別是“行行重行行”,一個人走了,“重行行”,不是走一走就停下來了,而是不停地走。所以他所寫的分離是一直在進(jìn)行?!芭c君生別離”,如果是兩個相愛的人,一個人走了,而且這個分開是不斷在扯開,所以我就與你“生別離”?!吧鷦e離”有兩層暗示。一個是跟“死別”對舉的,是“生離”。為什么跟“死別”對舉呢?我們說,如果是死別的話,那么這是天命,人力無可奈何??墒乾F(xiàn)在不是死別,是生離,如果是相愛的兩個人,為什么要分別?所以《古詩十九首》上還寫過一首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既然是“同心”,就應(yīng)該同居在一起,同心可是離居,只好“憂傷以終老”。所以這個被扯開的力量,是人可以挽回的,這是生離跟死別的區(qū)別。還有一種說法,生別離,就是硬生生地離別,本來連在一起的,你要硬生生地把它掰開,叫“生別離”。

      所以他不要大自然的景物形象,不要花草,不要山水,就是他的敘述口吻,他的句法,他的結(jié)構(gòu)?!跋嗳トf余里,各在天一涯?!薄叭ァ笔蔷嚯x的意思,我們距離彼此那么遙遠(yuǎn),“各在天一涯”。所以就“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它使你感動,不假借形象,所以說漢魏之詩,“不假悟也”。漢魏的詩跟盛唐的詩都有一種感發(fā)的力量,可是盛唐的詩是跟景物相結(jié)合來傳達(dá)的,而漢魏的詩是借著敘寫的口吻、句法、結(jié)構(gòu)來傳達(dá),總而言之,都是好的詩。漢魏跟盛唐的詩都是傳達(dá)了一種感發(fā)的力量,可是傳達(dá)的方式不同。

      嚴(yán)羽提出來一個“禪宗”,又提出來一個“妙悟”,后來就引起評詩的人誤會,他們以為詩歌里邊要表現(xiàn)一種真正的佛教禪宗的“妙悟”,才是好的詩。這并不真實,漢魏的詩哪有禪宗的妙悟?沒有。就是孟浩然的詩也沒有禪宗的妙悟??墒呛髞淼娜擞幸环N誤會。誰有了這個誤會?清朝的王漁洋,他原名是王士禛,別號“漁洋山人”。他說“嚴(yán)滄浪以禪喻詩,余深契其說”,王漁洋說嚴(yán)滄浪用禪宗的“妙悟”來比喻詩,我非常同意他這些話。他后面接著說,“而五言尤為近之,如王、裴輞川絕句”。這是我講王維輞川絕句要講這一大段話的緣故,因為它代表中國詩很特殊的一種好處。王漁洋說“如王、裴輞川絕句,字字入禪”,后面舉了一些詩句,“妙諦微言,與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等無差別”。

      王漁洋說,嚴(yán)滄浪用禪理來比喻詩,我非常同意他的話,特別是五言的詩,能夠接近這種禪宗的妙悟。所以你就注意到了,王漁洋所說的詩歌理論,已經(jīng)有了一個限制。而其實嚴(yán)滄浪的本意是,中國詩的好處無非是幾種現(xiàn)象。與自然景物相結(jié)合屬于“比興”。只靠著敘寫的口吻來傳達(dá)屬于“賦”。所以嚴(yán)滄浪所說的,是包括所有不同風(fēng)格種類的詩??墒峭鯘O洋把這種體會理解錯了,他把它限制在一個小的范圍里邊。他說特別是五言的短小的詩才接近于禪宗的“妙悟”,那么中國有那么多好詩,都不是五言的短小的詩,那些詩好不好?所以他現(xiàn)在有了局限,所以他說“如王、裴輞川絕句,字字入禪”,“裴”是王維的一個朋友,名字叫裴迪,我們上次介紹過,王維在輞川隱居的時候,曾經(jīng)請他的朋友裴迪來游賞輞川的風(fēng)景。兩個人都是寫輞川的五言絕句,一共二十首詩,編成詩集《輞川集》?!遁y川集》都是短小的五言的絕句小詩,這樣的小詩他才說是“字字入禪”,這個“字字入禪”怎么樣呢?他說這里邊傳達(dá)了“妙諦微言”,有一種最神妙的道理,“諦”就是精華的道理,“微”是“隱微”,它有一種隱微的語言,不明白說出來,傳達(dá)了一種“妙義”。他說這種傳達(dá)的方法就跟“世尊拈花、迦葉微笑”沒有分別。什么是“世尊拈花、迦葉微笑”?據(jù)說這就是禪宗最初的緣起,當(dāng)時釋迦牟尼佛在靈山會上,跟所有的弟子說法傳道的時候,就拈起一枝花來,弟子們不懂,說他拈起花來是什么意思?只有大徒弟迦葉微微地一笑,釋迦牟尼佛知道,他體會了自己的意思,就把法傳給迦葉。所以禪宗不用講道,不用說道理,拿一枝花給你一看你就覺悟了,所以王漁洋說王維他們的輞川絕句有這樣一種禪理的妙悟。

      我們拿王維的詩來說,有詩為證:“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我說過這是押“馬”韻。“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fù)下”。他什么都沒有說啊,他說颯颯風(fēng)聲、颯颯秋雨之中,山石上面的石塊,有淺淺的泉水,嘩啦啦流過去有很多的水聲,水流下來有很多水珠濺起來,“跳波自相濺”。是你讓它“相濺”的嗎?不是,自然就有水珠濺起來,不是你叫它濺的,也不是帶著什么目的濺的。颯颯秋雨,天色是陰沉的,一片灰蒙蒙,忽然間有點白色在茫茫宇宙之中飛起來了,有一只白色的鷺鷥鳥,被水聲驚起。它驚起來就有白色在空中盤旋,“復(fù)下”,又落下來了。王維把大自然的景物寫得真的是美,我上次舉一個例證對比,像謝靈運的“巖下云方合,花上露猶泫”,“蘋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淺”,他好像是個照相機(jī),咔嚓就拍下了,景物就在這里了??赏蹙S所寫的不是,王維所寫的大自然景物是動態(tài)的景物,有聲音有動作,聲音是動的,是不斷的,形象也是動的。“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fù)下?!痹谶@灰蒙蒙的宇宙之中,你看到一點白色,白鷺的飛起,在空中盤旋了一圈又落下來,你心里邊有什么感動?是欣喜還是悲哀,是快樂還是憂愁,你都說不出來。但是你的心動了沒有?你的心動了一下子,這就很妙。所以日本詩人松尾芭蕉的俳句說“青蛙跳入古池中,撲通一聲”,青蛙跳入古池中,與你何干?撲通一聲,與你何干?就是忽然間在靜的宇宙之中,聲音的響、形象的動,引起來你的心一動。禪宗說,“不是風(fēng)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是你這個有感覺的人,你的心動了這么一下子。

      王維在安史之亂中

      王維少年時就有求仕的心意。他其實一直在做官,從來不是真正的隱居,他一方面有官職,拿薪水,可是他又表示自己的清高,不問世事。他希望能夠避難遠(yuǎn)過,潔身自保。所以他其實是既仕且隱,就有了輞川閑居這些詩。后來,像王維這些頭腦比較清醒的人都潔身自保,明哲保身,讓那些卑鄙齷齪的人去做貪污腐敗、貪贓枉法的事情,無所不為。這樣就把國家送上了敗亡的路子,所以不久就出現(xiàn)了“安史之亂”。但這個責(zé)任不是王維一個人的,我只是說歷史上的背景。

      “安史之亂”,“安”是安祿山,“史”是史思明。他們都是唐代的軍閥,安祿山一個人兼任了三鎮(zhèn)的節(jié)度使。節(jié)度使是一個藩鎮(zhèn)軍政兩方面的長官,而安祿山身兼河?xùn)|鎮(zhèn)、平盧鎮(zhèn)和范陽鎮(zhèn)三鎮(zhèn)的節(jié)度使。安祿山是胡人。唐朝的時候中原與胡人既有商業(yè)的往來,又有軍事的交戰(zhàn),所以唐朝任用了很多胡人,特別是在北方邊疆帶兵的將領(lǐng),很多人都是胡人。安祿山很會討好唐玄宗,據(jù)說他非常胖,到長安來朝見玄宗,玄宗就問他說你這么胖這么大的肚皮,里面都是什么東西?安祿山說,我肚子里面都是一片忠心。而且安祿山很會逢迎,不但討得玄宗的歡喜,還討得楊貴妃的歡喜,被楊貴妃認(rèn)為義子。唐人有記載,說有一天內(nèi)宮之中一片歡笑,因為楊貴妃認(rèn)了干兒子,今天給這個義子“洗三”。什么叫做“洗三”?在中國小孩子生下來三天給他洗澡,就是“洗三”。這么胖的一個胡人,是軍閥、將領(lǐng),楊貴妃認(rèn)了他當(dāng)義子,給他“洗三”。你要知道小孩子洗完澡以后,要把他包起來,安祿山這么胖這么大的一個胡人,也被裹起來抬著在宮里面走,以為歡笑。

      所以安祿山慢慢地野心越來越大,后來就起兵反叛,引發(fā)戰(zhàn)亂。玄宗早年的政治是不錯的,他本來的年號是“開元”,一共29年,后來就改了年號叫“天寶”。天寶三年開始,紀(jì)年就不稱“年”了,稱“載”,天寶多少載。天寶十四載的冬天,安祿山就從河北起兵了。到天寶十五載的時候,長安就被安祿山占領(lǐng)了。

      長安快要陷落前不久,情況已經(jīng)很危險了,所以玄宗事實上是出奔,就是逃走了。逃到哪里去呢?逃到四川。因為四川那個時候是“蜀道難”,多山,很不容易打進(jìn)去。皇帝無論到哪里都叫“幸”,所以是玄宗“幸蜀”。玄宗出奔幸蜀的時候,王維、李白、杜甫,這三位最有名的唐代大詩人都生活在這個歷史背景之中,他們的反應(yīng)是完全不同的。

      據(jù)說玄宗西出長安百余里,就走到馬嵬坡。馬嵬坡有個車馬休息的驛站,然后“六軍不發(fā)無奈何”?!傲姟背鲇谥艹?,周朝是主張以禮治國的,一切禮節(jié)禮儀都規(guī)定得非常嚴(yán)格。那個時候周朝天子軍隊的編制是“六軍”,一般的諸侯擁有三軍?!傲姴话l(fā)”,不肯前進(jìn)了,玄宗沒有辦法,所以“六軍不發(fā)無奈何”。這是白居易《長恨歌》里邊的句子。你要知道,王維、李白、杜甫都是親身經(jīng)過了這一次變亂。白居易是作為后來的人記述當(dāng)年的一個故事。當(dāng)時玄宗寵愛楊貴妃,把楊家一門都分封了很高的地位,楊國忠做了宰相。本來玄宗開元之治的時候,姚崇、宋璟,都是當(dāng)時的名相。后來就是我們講到的詩人宰相張九齡。再后來張九齡被李林甫給打壓下去,李林甫當(dāng)了宰相。而李林甫是一個奸佞小人,他對于那些忠直的大臣迫害得非常厲害,凡是跟他意見不合的比較中正的人,都被貶謫被殺戮。當(dāng)時政治上的迫害非常厲害,這也是王維雖然是做官,但表示了隱居的態(tài)度,他有不得已的原因,我們可以諒解。李林甫以后,就是楊國忠,所以就把唐朝送上了敗亡之路。當(dāng)時“六軍不發(fā)”,就提出一個口號,殺死楊國忠來謝罪于天下。說國家落到首都淪陷的下場,都是因為這些宰相,就把楊國忠給殺了。楊國忠死了,六軍還在鼓噪,不肯前進(jìn),說楊貴妃也要殺死。玄宗雖然貴為天子,但連他所愛的一個貴妃也不能保全。楊貴妃是被勒死的,以白綾勒死。這是歷史上很有名的故事,真的是一個悲劇。

      玄宗幸蜀了,把太子留下來抵抗敵人。太子后來做了皇帝,就是唐肅宗。本來說是太子留守,當(dāng)時長安已經(jīng)即將不保了,肅宗就到了甘肅靈武,之后他自己主動繼位成為皇帝了。

      長安城里面,天子逃走了,文武百官有的沒有跟他走,就陷入賊中,淪陷在長安城里,包括王維。安祿山就逼迫這些人做官,讓他們侍奉“偽朝”。王維消極地抵抗過,他不是真有勇氣去犧牲,也不甘心趨炎附勢,所以王維就是一個在矛盾之中的人。當(dāng)逼迫他侍奉偽朝的時候,歷史上記載說王維就服藥,吃了藥以后假裝啞了。所以當(dāng)時叛軍就把王維囚禁在菩提寺里。那么安祿山進(jìn)了長安,做了皇帝,就要慶祝。于是就在宮中一個叫做“凝碧池”的池邊大宴群臣。當(dāng)然有些文武官員是附逆的。后來肅宗收復(fù)長安的時候,當(dāng)時是“陷賊官三等定罪”,按照罪名的大小分為三個等級給他們定罪。杜甫最好的好朋友,就是因為當(dāng)時陷入賊中,接受了偽朝的任命而被定罪。這個人在歷史上也很有名,叫做鄭虔,號稱“三絕”,詩寫得好,字寫得好,畫畫得好。鄭虔本來在朝廷里做官做得很低,因為他家貧,需要俸祿,需要養(yǎng)家,所以鄭虔接受了偽職。后來就定罪,把他貶謫到臺州,最后死在臺州,沒有回來。杜甫寫過很多很好的詩,都是送鄭虔的。

      王維當(dāng)時也是陷入賊中,當(dāng)安祿山大宴群臣,文武百官在凝碧池慶祝勝利的時候,召集了很多樂師,就是音樂家。你要知道玄宗是懂音樂的,他成立了一個訓(xùn)練音樂的官署,叫做“梨園”。在這里邊學(xué)習(xí)音樂、歌唱的叫做“梨園子弟”或者“梨園弟子”,是天子的子弟或弟子。那么當(dāng)時安祿山勝利了,就召集梨園所有樂師來演奏。有一個會彈奏琵琶的樂工,名叫雷海青。說安祿山大宴群臣的時候,讓他開始演奏,你要知道他們是梨園子弟,跟玄宗有那么密切的關(guān)系,而且玄宗這個人真的懂得音樂,所以這些梨園子弟“舉聲淚下”。就是說彈奏的一彈奏、唱歌的一開口,都流下了眼淚。聲音一發(fā)出來,回想當(dāng)年,我們是為玄宗演奏的,現(xiàn)在為這樣的一個叛賊演奏了,所以“舉聲淚下”。有的人雖然淚下可畢竟演奏了,雷海青不肯演奏,把琵琶摔在地下。雷海青當(dāng)場就被殺死了。當(dāng)時王維被囚禁在菩提寺,并沒有參加這個宴會,后來他聽人說發(fā)生了這樣的事情,很感慨,就寫了一首詩。他不敢用筆寫下來,有一次裴迪來看他,他就把這首詩念給裴迪聽了。裴迪就記住了,因為詩是很容易背的,以后就傳誦出去了。

      王維的矛盾與虧欠

      這首詩是怎么寫的呢?“萬戶傷心生野煙,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深宮里,凝碧池頭奏管弦?!薄叭f戶傷心生野煙”,“萬戶”是千門萬戶的人家。從唐太宗貞觀之治,到唐玄宗的開元之治,唐朝已經(jīng)很富庶,城里邊的人家、商店是非常多的,可是現(xiàn)在都在戰(zhàn)亂之中被焚燒殺掠了,一片殺傷焚燒過后的青煙燎繞。文武百官在敵人的控制之下,什么時候能夠再朝見我們自己的天子,所以“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葉落深宮里”,秋天的時候,安祿山在凝碧池宴會,槐樹的葉子落在長安的皇宮之中,一片凄涼?!澳坛仡^奏管弦”,在天子逃亡的凄涼背景之下,凝碧池頭管弦演奏的是什么,是敵人、叛賊的慶功宴會。這個詩很能反映當(dāng)時一般人的悲慨,所以廣為流傳,還流傳到四川,連玄宗也知道王維作了這樣一首詩。

      后來到肅宗收復(fù)了長安,玄宗還沒有死,就是太上皇,他們都回到長安來了。你要知道,王維雖然有消極的抵抗,但還是接受了安祿山的官職。陷賊官要三等定罪,王維是應(yīng)該定罪,可是因為他寫了這首詩,人家認(rèn)為他對于自己的朝廷還是非常忠愛的。而且王維有一個弟弟王縉,沒有陷入賊中,參加了收復(fù)長安的戰(zhàn)爭,是有功的。正因為王維的弟弟是有功的,王維自己也寫了詩,表達(dá)了對朝廷的忠愛,所以王維就特別得到原諒跟赦免,不但沒有被定罪,還給了他一個新的官職。王維亂后授官,被授予太子中允,是中央政府的一個官職,沒有被貶出去,所以王維就寫了一個謝表。

      這個謝表在王維全集里有,他說:“當(dāng)逆胡干紀(jì),上皇出宮,臣進(jìn)不得從行,退不能自殺,情雖可察,罪不容誅”,“穢汗殘骸,死滅余氣,伏謁明主,豈不自愧于心?仰廁群臣,亦復(fù)何施其面?”“當(dāng)逆胡干紀(jì)”,安祿山是叛徒,是逆賊,“干”就是冒犯的意思,“紀(jì)”就是法紀(jì),“干紀(jì)”就是犯法,就是叛亂。就是說當(dāng)這個逆賊叛亂的時候,“上皇出宮”,玄宗出奔到了四川。王維說我那個時候,進(jìn)不能跟隨,你如果真的對國家忠愛,就應(yīng)該隨著皇帝走??苫实弁ㄖ懔藛??皇帝逃走之前通知文武百官了嗎?沒有,玄宗是偷偷摸摸深更半夜跑掉的,他不能帶那么多人。

      你要知道,有人追隨啊,比如杜甫??墒牵燥埵菃栴},交通工具也是問題,怎么逃走呢?長安陷落的時候,杜甫不在長安,在奉先縣。杜甫一聽說長安陷落,玄宗出奔,肅宗到了甘肅靈武,杜甫馬上就要去追隨,在國家危難之中,我一定要跟政府在一起??谷諔?zhàn)爭的時候我在北平,我的老師、同學(xué)多少人離開日寇占領(lǐng)的北平,到后方去。中間被日本人抓住了,有的被殺死了,有的被關(guān)起來了。杜甫也一樣,杜甫要從奉先跑到大后方的靈武去,經(jīng)過淪陷區(qū)的時候被截留了,陷入了長安,而長安那個時候是安祿山控制。杜甫雖然是一個貧窮落魄的人,可決心要追隨肅宗,就從長安逃出去,九死一生來到了大后方的靈武。

      這就是每個人的作風(fēng)不同??偠灾蹙S是陷入賊中了。可是肅宗原諒他,這個是可以原諒的。后來有人就講到生死之間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前人說“人生一死談何易”,“千古艱難唯一死”。所以王維說,我本來“進(jìn)”應(yīng)該追隨皇帝到后方去,不能的話,我就應(yīng)該自殺。我進(jìn)不能追隨,退又不能自殺,所以我是“穢汗殘骸”,我真是污穢,我想起來就慚愧得要出汗了,我是殘留的一個形骸,“死滅余氣”,我早就該死,而我還留著一口氣,居然還活著,所以是“穢汗殘骸,死滅余氣”。“伏謁明主”,他說我要低頭拜見這么賢明的君主,拜見肅宗,因為肅宗原諒了他,“豈不自愧于心”,我難道心里不慚愧嗎?“仰廁群臣,亦復(fù)何施其面”,“廁”是列,排列,如果我排列在文武大臣百官之中,我的臉面又往哪里放?人家這些文武大臣,有的是跟隨政府打回來的,有的是當(dāng)年表示了忠貞,沒有投降敵人的。而我是投降的,是接受了敵偽官職的,我有什么臉面跟他們站在一起?所以他晚年依然過著亦仕亦隱、半仕半隱的生活,妻子死了也沒有再娶,生活非常簡樸。

      王維心理上有一種矛盾,有一份虧欠,有他自己覺得最恥辱的一件事,可是他不敢面對。所以他的詩可以在藝術(shù)上有很高的成就,可是在心靈感情上,他有一段落空的地方,因為他不敢面對自己。這個實在是無可奈何的事情。(未完待續(xù))

      本文為國家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基金重大委托項目“‘中華詩教’與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項目編號:18@ZH026)的成果之一。

      來源: 新華每日電訊

      李保田:詩詞主題靠藝術(shù)手法表現(xiàn)

      詩詞在表現(xiàn)主題方面,除了具有其他文體所共有的邏輯、謀篇、布局外,特別強(qiáng)調(diào)藝術(shù)手法。

      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釋皎然的《詩式》、嚴(yán)羽的《滄浪詩話》、等等,無不強(qiáng)調(diào)詩的主題的表現(xiàn)手法。即便詩家語的所謂悖理性,阻隔性,跳躍性思維,也是圍繞表現(xiàn)詩的主題而言,沈約的八病說,詩家的起承轉(zhuǎn)合說,現(xiàn)象是講詩的藝術(shù)技巧,其實質(zhì)還是為表現(xiàn)主題。再高尚的主題,如果不用優(yōu)美的外在詞語去表現(xiàn),也是上海的癟三,有骨頭沒肉,骨感很強(qiáng),卻沒有欣賞性,不具有欣賞價值。散文雖散,但有一條紅線貫穿始終。小說再繁雜,有一個主題引領(lǐng),戲曲再簡單,有一條矛盾沖突主線。人們看到的是藝術(shù)表現(xiàn),領(lǐng)會的是故事主題思想。有起有收,有沖突,有過程。詩是藝術(shù)品,要形象,逼真,完美,豐滿或消瘦,殘缺或完整,美丑善惡,勇武軟弱,遺憾或滿意,讀者都有自己的評價標(biāo)準(zhǔn)。敝人在經(jīng)年研究的基礎(chǔ)上,曾經(jīng)總結(jié)出詩創(chuàng)作千金方二十七式,今對教學(xué)、研究、創(chuàng)作、評點所感所獲與詩友們交流。

      1、存乎其心,真情真志

      詩,言志抒情。古人寫詩虛與委蛇的不多,基本上都是真情實感。因為只有親身經(jīng)歷過的才會帶著作者獨特的思維方式、個性特點、寫作特點與風(fēng)格、深厚強(qiáng)烈的感情去寫,寫出來的詩才會活靈活現(xiàn),體現(xiàn)作者風(fēng)格,真情至性,味道就濃厚,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真實感,打動讀者,起到作用,因為可信吶。如果是給人代筆,道聽途說,編故事,就只能編文字,華而不實,中看不中用,因為不深入呀??粗孱伭翘摰?。當(dāng)然,特別感動人的事情、事物除外。

      例,白居易的初戀詩《寄湘靈》:“淚眼凌寒凍不流,每經(jīng)高處即回頭。遙知別后西樓上,應(yīng)憑欄干獨自愁?!卑拙右?1歲那年,因避家鄉(xiāng)戰(zhàn)亂,隨母將家遷至父親白季庚任官所在地一徐州符離(今安徽省宿縣境內(nèi))。之后在那里與一個比他小4歲的鄰居女子--湘靈相識,于是兩人就成了朝夕不離、青梅竹馬的玩伴。到白居易19歲、湘靈15歲時,情竇初開,兩人便開始了初戀。

      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白居易27歲的時候,為了家庭生活和自己的前程,他不得不離開符離去江南叔父處。一路上他寫三首懷念湘靈的詩,分別是《寄相靈》、《寒國夜》和《長相思》可以清楚看出,白居易與湘靈經(jīng)過17年的相處和8年的相愛,感情己經(jīng)很深,離別后不但苦苦相思,而且已考慮過結(jié)婚問題。但是因為湘靈家們第低,攀不上白居易。最后只能表示至天必成和步步比肩行的懇切愿望。
      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白居易29歲考上了進(jìn)上,回符離住近10個月,懇切向母親要求與湘靈結(jié)婚,但被封建觀念極重的母親拒絕了。自居易無奈,便懷著極其痛苦的心情離開了家。沒有美人在身邊,這種孤寂的心情下,白居易寫下了《《寒閨夜》:“夜半衾裯冷,孤眠懶未能?;\香銷盡火,巾淚滴成冰。為惜影相伴,通宵不滅燈?!?/p>

      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秋,白居易在長安作了校書郎,需將家遷至長安,他回家再次苦求母親允許他和湘靈結(jié)婚,但門戶大于一切的母親,不但再次拒絕了他的要求,且在全家遷離時,不讓他們見面。他們的婚姻無望了。傷心地離開了家還寫下了《生離別》:“食蘗不易食梅難,蘗能苦兮梅能酸。未如生別之為難,苦在心兮酸在肝。晨雞再鳴殘月沒,征馬連嘶行人出?;乜垂侨饪抟宦暎匪崽Y苦甘如蜜。黃河水白黃云秋,行人河邊相對愁。天寒野曠何處宿,棠梨葉戰(zhàn)風(fēng)颼颼。生離別,生離別,憂從中來無斷絕。憂極心勞血氣衰,未年三十生白發(fā)?!鄙x別,生離別,憂從中來無斷絕。白居易相思成疾,沒想到還不到三十歲就生出了白發(fā)。

      其他還有《冬至夜懷湘靈》、《寄遠(yuǎn)》、《重到毓村宅有感》、《感鏡》等十五首與湘靈的初愛詩,足見其相愛之深,感情之篤,這樣的詩存乎其心,真情真志,自然打動讀者。

      2、開門見山,陡然而起

      唐代釋皎然在他的詩論《詩式》里談到“明勢”說:“高手述作,如登荊、巫,覿三湘、鄢、郢之盛,縈回盤礡,千變?nèi)f態(tài)。文體開闔作用之勢?;驑O天高峙,崒焉不群,氣勝勢飛,合杳相屬;奇勢在工?;蛐藿⒐?,萬里無波,欻出高深重復(fù)之狀。奇勢雅發(fā)。古今逸格,皆造其極矣。”

      又曰:“詩有五格,‘不用事第一;作用事第二;其有不用事而措意不高者,黜入第二格。直用事第三;其中亦有不用事而格稍下,貶居第三。有事無事第四;此于第三格中稍下,故入第四。有事無事,情格俱下第五。情格俱下,有事無事可知也’?!?/p>

      講的就是寫詩藝術(shù)技巧。熟能生巧。大體是寫詩動筆前要充分精巧構(gòu)思全篇,如何開頭,是開門見山,陡然而起;是慢慢道來,平緩行文;是依序而為,揭示人事景物規(guī)律,還是半路殺出個程咬金?,都要事先做好鋪排,心中有數(shù)。要定好主題立好意。不要動不動、什么樣的事情、事物都寫成詩,要選好材,謀好篇,布好局,行好筆,引出讀者興趣,這才會受到藝術(shù)效果。

      例如李白的《結(jié)襪子》:“燕南壯士吳門豪,筑中置鉛魚隱刀。感君恩重許君命,太山一擲輕鴻毛?!?/p>

      這首詩,是李白所作的詠史詩;也是李白頓悟生命價值抒發(fā)豪情的即興詩。

      詩的開頭兩句列舉了古代兩位著名刺客高漸離和專諸的事跡;第三句贊揚(yáng)了這兩名刺客的豪壯義氣:為了報答知遇之恩,而獻(xiàn)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末句闡明了這些壯士、也是作者自己的生死觀,用司馬遷的話,說明為知己而死,死得其所。全詩雖只有短短四句,但觀點明確,慷慨激昂。起句“燕南壯士”,指高漸離;“吳門豪”指專諸。開門見山,不做任何鋪墊。因為是絕句嗎!鋪墊過多勢必沖淡主題。這樣入筆更突出了他們最感人的精神力量。

      3、千呼萬喚,層層剝蔥

      千呼萬喚,就是要欲出不出,欲露不露,像大海中的山峰、島礁,時爾露崢嶸,不必袒露,像大蔥,需要層層剝,才露出蔥芯?;蛘邔懨范灰娒贰?/p>

      正如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之“含蓄”說的:“ 不著一字,盡得風(fēng)流。語不涉難,已不堪憂。是有真宰,與之沉浮。如淥滿酒,花時逢秋。悠悠空塵,忽忽海漚。淺深聚散,萬取一收?!弊x者盡可產(chǎn)生萬千種不同領(lǐng)會,而總歸結(jié)于此一詞句中??傊?,倏爾而不盡然。

      學(xué)會穿針引線,斷而不斷,似斷實續(xù);拋磚引玉,分清輕重緩急。高遠(yuǎn)深邃而迂遠(yuǎn)艱澀?!傲θ豢酀?,氣足而不怒張”?!爸岭U而不僻;至奇而不差;至麗而自然;至苦而無跡;至近而意遠(yuǎn);至放而不迂。” 漂逸而不輕浮。千呼萬喚始出來而不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做到“氣象氤氳”,“意度盤礡”,“用律不滯”,“用事不直”。

      例如李白的《邯鄲才人嫁為廝養(yǎng)卒婦》:“妾本崇臺女,揚(yáng)蛾入丹闕。自倚顏如花,寧知有凋歇。一辭玉階下,去若朝云沒。每憶邯鄲城,深宮夢秋月。君王不可見,惆悵至明發(fā)?!?/p>

      這是一首古樂府曲名。李白借此樂府古題,“依題立義”,以寄寓意。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一載(752),李白游邯鄲時。第一段寫才人際遇變化。開頭兩句,倒敘寫入宮;三四兩句寫入宮后的心氣;五六兩句用順筆寫出宮,境情變遷,心情升降,盡含其中。詩人沒寫出宮的原因,但在三四句中已透露了些許信息。這兩句詩高度概括,而內(nèi)容豐富,是色衰失寵,還是遭讒被棄,抑或自請出宮,有許多潛臺詞,留給讀者想象和補(bǔ)充。詩人寫到此處,自然不能結(jié)束全詩。那么接下來按題意要求似乎應(yīng)當(dāng)寫才人嫁給廝養(yǎng)卒之后的境況,但詩人沒有這樣寫,而是寫她追憶宮中的生活,好像背離了題意,其實這正是詩人藝術(shù)構(gòu)思和表現(xiàn)手法的超凡之處。

      宮中生活可回憶的東西很多,但詩人只用了一個“夢”,而且是“夢秋月”,其中的含意耐人尋味。詩人正是抓住這一特點,描寫了才人的苦悶,概括了所有的生活內(nèi)容。才人希望八月十五月下君王駕幸,可見她平常是很少見到君王的。但從“君王不可見”的意思看,又感到此番希望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這分明是多年深宮生活使她得出的結(jié)論。得不到君王寵幸的苦悶,希望和失望交織一起,為實現(xiàn)心愿的思慮等等,所有一切精神痛苦,都包容在結(jié)句“惆悵至明發(fā)”之中了。

      再說詩人寫這段回憶的用意之妙。首先,回憶深宮生活是對廝養(yǎng)卒婦目前生活的反襯。才人為什么回憶深宮的生活呢?想必是目前生活艱難或失意(嫁為廝養(yǎng)卒婦自然比不上當(dāng)王妃);遇到不順心而回憶過去,這是很自然的心理活動,詩人順乎自然,以深宮的精神痛苦反襯目前的生活艱難,一語兩面,意在留下“畫外之音”,讓讀者去想象和體味。

      其次,這段回憶又寄寓了詩人被黜后復(fù)雜的心緒。因為它是李白被黜之作。詩人取古樂府直接表述內(nèi)容的題目,是為了“借此發(fā)興”。李白在天寶初年,好不容易獲得征召進(jìn)宮供職,但卻遭到了高力士之輩的讒毀,日子不長就被迫離開了長安。在政治上遭受如此挫折之后,他對唐王朝的腐朽有了進(jìn)一步認(rèn)識,但在失望的同時,仍然懷念長安,希望重新被征召,再展抱負(fù)。此詩就隱寓了他那復(fù)雜的心理矛盾。從而寫出了這首詩。才人既不滿意于做廝養(yǎng)卒婦,又不滿意于宮廷的冷落,但又流露出對君王的眷顧之情,這正是李白被黜后的心理反映??梢哉f,詩人借才人之口寄寓了心中難言之情?! ?/p>

      4、藝術(shù)精湛 存乎其妙

      要想辨別梨子的滋味,要想寫詩做到輕車熟路,就得像庖丁解牛那樣,把牛的渾身肌理,骨骼架構(gòu)了解透徹。牛無疑是很復(fù)雜的,庖丁為什么能一刀下去,刀刀到位,輕松簡單,原因是什么?是因為掌握了它的肌理。牛與牛雖然各不相同,但不管是什么牛,它們的肌理都是一致的;每個人的生活也各有各的面貌,其基本原理也是近似的。庖丁因為熟悉了牛的肌理,自然懂得何處下刀。寫詩也一樣,如果能透解了、領(lǐng)悟了寫詩的道理,摸準(zhǔn)了其中的規(guī)律,掌握了技巧,積累了豐富的語言詞匯就能和庖丁一樣,做到目中有牛又無牛,就能化繁為簡,真正獲得輕松。唯此,才能驚世駭俗。

      李白全集收錄的1010首詩中,古詩五十九首;樂府一百四十九首;古近體詩802首。 這802首古近體詩中真正歸入五言、七言格律詩、絕句的總共272 首,占古近體數(shù)的34%,占詩集總數(shù)的27%。為什么還要把禮拜稱為詩仙?因為它的詩寫得好哇!空靈、豪放、曠達(dá)、雄渾,纖秾、妙絕、綺麗、夸張、清奇、飄逸、洗練、脫俗、出塵、似真似幻,奇思妙想,虛虛實實,活靈活現(xiàn)。遵守格律又不死搬格律,重意涵而不重形式,不為格律格式所束縛。天地人間隨手拈來。
      請看其《采蓮曲》:“若耶溪傍采蓮女,笑隔荷花共人語。日照新妝水底明,風(fēng)飄香袂空中舉。岸上誰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楊。紫騮嘶入落花去,見此踟躕空斷腸?!?/p>

      通過描寫精心裝扮的采蓮少女們在陽光明媚的春日里快樂嬉戲的旖旎美景,以及岸上的游冶少年們對采蓮少女的愛慕。來表達(dá) 春日里,少年男女之間微妙萌動的愛情。以及詩人對時光飛逝、歲月不饒人的感嘆,及對美景易逝的無奈之情,寄托著作者因懷才不遇、壯志難酬而發(fā)出的愁思。

      首聯(lián)說溪邊采蓮花的女孩,隔著荷花談笑風(fēng)生,互相嬉戲,或是和風(fēng)細(xì)雨,或是嬌喘微微。荷葉田田,芙蓉朵朵,與春風(fēng)滿面的姑娘的粉頰交相輝映,隔著蓮花的粉面與笑聲,似有似無的朦朧之美,意趣盎然,富有生活氣息。將采蓮女纖手撥荷花愉快交談的神態(tài)細(xì)膩的表現(xiàn)出來,生動形象。

      頷聯(lián)寫溫和的陽光,濃抹的新妝,清澈的流水,風(fēng)飄香袖的嫵媚,勾勒出一幅清新明麗的采蓮圖,節(jié)奏輕快,活潑自然。最是那一低頭的閑花照水,露出她嬌羞的神態(tài),靦腆不勝涼風(fēng)的吹拂,人花難辨,勾勒出了“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的美好意境,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如臨其境,讓人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機(jī),領(lǐng)略到采蓮人內(nèi)心的歡樂。

      頸聯(lián)寫歡聲笑語吸引了岸上的游冶郎,不知哪家的公子,三三五五、似隱非隱在垂楊下,我們可以想象出此時的采蓮女面對岸邊的游冶郎會有多么的嬌羞,所謂“女為悅己者容”,心里怦跳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李白筆下的嬌羞之態(tài)并未點明,只是從“日照新妝水底明,風(fēng)飄香袖空中舉”聯(lián)想到的,有著明麗可人的浪漫情調(diào),自有一種清新脫俗。詩人將她們置于青翠欲滴的荷葉叢中,又以游冶郎的徘徊搔首來襯托她們的嬌美,從而更加委婉傳神。

      尾聯(lián)則是說詩人騎著紫騮,馬兒嘶鳴著,驚花,花落,空見那一份景色,使人凄愴斷腸。這里充斥著詩人對時光飛逝、歲月不饒人的感嘆,及對美景易逝的無奈之情,寄托著作者因懷才不遇、壯志難伸而發(fā)出的愁思,

      李白詩將吳越采蓮女的嬌艷清純放在荷花叢中加以表現(xiàn),又用岸上游冶郎的徘徊躑躅不忍離去反襯采蓮女的魅力,描繪出明艷、活潑、大方的采蓮女的新形象,語言入清水芙蓉,天然雅清,毫無做作,一氣呵成,展示出詩人的姿態(tài)高雅、清新脫俗。彌補(bǔ)了

      5、反復(fù)推敲 點石成金

      點石成金,出自漢代劉向的《列仙傳》:“許遜,南昌人,晉初為旌陽令,點石化金,以足逋賦。”是說晉朝的旌陽縣,曾經(jīng)有過一個道術(shù)高深的縣令,叫許遜,他能施符作法,替人驅(qū)鬼治病,百性們見他像見仙人一樣,就稱他為“許真君”。一次,由于年成不好,農(nóng)民繳不起賦稅,許遜便叫大家把石頭挑來,然后施展法術(shù),用手指一點,使石頭都變成了金子,這些金子補(bǔ)足了百性們拖欠的賦稅?!秉c石成金“這個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來。如今用來比喻修改文章,化腐朽為神奇,也比喻修改文章時稍稍改動原來的文字,就使它變得很出色,也指對人稍作指導(dǎo),就可以使他幡然醒悟。

      我們都知道推敲的故事,賈島初次到京城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一天騎在驢背上吟得詩句道:“深夜萬簌寂靜,鳥兒棲息在池塘邊的樹枝上,僧人晚歸在月光下敲響寺院的門?!遍_始想要用“推”字,后來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詞句,于是在驢背上吟詠誦讀,不停地伸手比劃“推”、“敲”的姿勢。這時,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韓愈正路過此地,賈島不知不覺沖撞了衛(wèi)隊。隨從人員將賈島推擁著帶到京兆尹韓愈面前,賈島詳細(xì)解釋說出自己吟得的詩句。韓愈停馬佇立很久,對賈島說道:“還是用‘敲’字更好啊。

      關(guān)于這個問題唐代司空圖在他的《二十四詩式》中講到”縝密“。他說:”是有真跡,如不可知。意象欲生,造化已奇。水流花開,清露未晞。要路愈遠(yuǎn),幽行為遲。語不欲犯,思不欲癡。猶春于綠,明月雪時?!捌渲小币酚h(yuǎn),幽行為遲“是說精細(xì)縝密之描寫似乎離開主要通道更遠(yuǎn),如同在幽暗小道緩慢前行?!闭Z不欲犯“,是說遣詞造句不可自相抵觸?!豹q春于綠,明月雪時“,是說如同春意參于綠色,明月照于雪時。比喻詩意縝密,和諧無隙。

      6、說理述事 理趣合一

      寫詩不能寫事就是寫事,說理就是說理,要把二者融合起來。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边@首絕句寫詩人在登高望遠(yuǎn)中表現(xiàn)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fù)。如后兩句所想。“欲窮千里目”,唯一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層樓”?!坝F”“更上”詞語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這兩句詩,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含意深遠(yuǎn),耐人探索。這里有詩人的向上進(jìn)取的精神、高瞻遠(yuǎn)矚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遠(yuǎn)的哲理。是詩歌運用形象思維來顯示生活哲理的典范?!?/p>

      再如王之渙的〈涼州詞 〉:“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p>

      王之渙這是一首邊塞軍旅詩,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xiāng)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diào),充分表現(xiàn)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

      “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在這種環(huán)境中忽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diào)恰好是《折楊柳》,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離愁。于是,詩人用豁達(dá)的語調(diào)排解道:羌笛何須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楊柳》曲調(diào)呢?要知道,玉門關(guān)外本來就是春風(fēng)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楊柳可折!說“何須怨”,并不是沒有怨,也不是勸戍卒不要怨,而是說怨也沒用。用了“何須怨”三字,使詩意更加儲蓄,更有深意。

      7、一語見底,言簡意賅

      釋皎然在他的〈詩式〉里談到文章宗旨曰:“康樂公早歲能文,性穎神澈。及通內(nèi)典,心地更精,故所作詩,發(fā)皆造極。得非空王之道助邪?夫文章,天下之公器,安敢私焉?曩者嘗與諸公論康樂為文,直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顧詞彩,而風(fēng)流自然。彼清景當(dāng)中,天地秋色,詩之量也;慶一作卿。云從風(fēng),舒卷萬狀,詩之變也。不然,何以得其格高,其氣正,其體貞,其貌古,其詞深,其才婉,其德宏,其調(diào)逸,其聲諧哉?至如〈述祖德〉一章,〈擬鄴中〉八首,〈經(jīng)廬陵王墓〉、〈臨池上樓〉,識度高明,蓋詩中之日月也,安可攀援哉!惠休所評「謝詩如芙蓉出水」,斯言頗近矣!故能上躡《風(fēng)》、《騷》,下超魏、晉。建安制作,其椎輪乎?”

      詩要明快,言簡意賅,一語中的,不需要太多的彎彎繞。

      北朝民歌的〈敕勒歌〉就是這樣:“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fēng)吹草低見牛羊?!睖\顯明白,一語中的。這樣的詩普通大眾才能看透,〈詩經(jīng)〉中的〈風(fēng)〉無一不是這樣。陽春白雪很好,但就像珍饈佳肴,老百姓喜歡但并不一定吃得起,優(yōu)美詞語寫成的詩很多人也知道美,但不會咬文嚼字的理解,也照樣束之高閣,豈不影響詩的作用。

      駱賓王的〈詠鵝〉:“鵝 ,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本秃芎茫F(xiàn)實了,七歲黃童就能理解明白。

      8、畫面展現(xiàn),和諧統(tǒng)一,

      看:王維的《贈劉藍(lán)田》:“籬間犬迎吠,出屋候荊扉。歲晏輸井稅,山村人夜歸。晚田始家食,馀布成我衣。詎肯無公事,煩君問是非?!?/p>

      翻譯成散文,就是:籬笆中家犬在對著人狂吠,走出屋子在柴門旁等候。年末了村里的農(nóng)夫們卻還要奔赴城里交納田租,奔波勞碌到深夜時分方才歸來。僅剩下那晚收的莊稼留給自家食用,交納剩余的殘缺布料就是新的衣裳了。豈敢不管公家之事,只是想煩請眼前的好友辯辯個中是非。

      這是王維的一首描寫田園生活的詩,像這樣表現(xiàn)賦稅壓身、控訴疾苦的詩篇,非常之少,而這樣的生活,才是鄉(xiāng)村田園的真實寫照。假如王維只重視格律,肯定寫不出這么逼真的形象的反應(yīng)農(nóng)人生活的田園詩。

      第一句的“犬”,第三句的“井”,第四句的“人”,第五句的“始”與“家”,第六句的“成”與“我”。如果依照規(guī)律,一成不變,肯定第一句的“犬”“迎”不能顛倒。第三句的“井”也不能用,因為它處在第四字的位置上,這一句犯了孤平。第四句的“人”也最好換去,因為只剩一個“夜”字是仄聲。第五句的“始”與“家”,更不能用,因為首字可平可仄,本句的首字“晚”字是仄聲,按照拗救處理,“田”后邊的第三字理應(yīng)該用平聲字,但是王維卻用了一個仄聲字“始”,而第四子處本應(yīng)該用仄聲字,卻用了一個平聲字“家”,好端端的一句格律詩寫成了一句五言古體。第六句的“成”與“我”有打了個顛倒,“馀布成我衣”和“馀布我成衣”基本意思并沒有改變。同時,第五句是五古句式,第六句是正常的特殊句式,,從句式結(jié)構(gòu)看夠不能對仗句。說明王維為了表意需要,敢于打破常規(guī),充分體現(xiàn)詩語的悖理性。

      在遣詞方面,非常講究?!盎h間犬迎吠,出屋候荊扉?!卑頃r分,農(nóng)婦正在家里準(zhǔn)備著晚餐,籬笆邊臥著的狗忽然沖了出去,朝遠(yuǎn)處吠叫了幾聲,農(nóng)婦以為是自家男人回來了,忙奔出門來迎接。 “籬中犬迎吠”的“迎”字用得十分恰當(dāng),“迎”本是人的動作,可是卻用來修飾“犬”,既寫出犬對主人歸來大獻(xiàn)殷勤,又寫出犬的迫不及待,犬且如此,更何況人,所以一聽到狗叫,家里人便出屋候柴扉;同時也暗示了家人等待中的那種濃重的焦慮和擔(dān)心。 “歲晏輸井稅,山村人夜歸?!边@兩句既回答了讀者的疑問。也說明了男主人天晚了還沒有歸家的原因。出遠(yuǎn)門是為了繳租去了,大概因為路遠(yuǎn),或者是人多,或者是受到刁難,回來得很晚。本聯(lián)與上聯(lián)有所隔斷,正是阻隔性的表現(xiàn)。全詩詩人通過白描的手法,對繁重賦稅之下窮苦百姓生活進(jìn)行了真實的寫照,同時也對現(xiàn)實社會進(jìn)行了揭露與控訴。在平常簡潔的語言里,隱含的是深沉的苦痛。生活就是這樣,想象一下妻子等候、牽掛丈夫歸來的情形,可以明顯感受到農(nóng)家夫妻之間相依為命的深厚感情。全詩詞語淺近易懂,亦懷深沉感慨,雖未直接點明賦稅之重,卻直指不干實事、耽于享樂的官僚階層,是更深層次的諷諫。

      9、似真似幻,似虛似實

      寫詩語言要做到司空圖說的那樣,[洗煉]:“猶礦出金,如鉛出銀。超心煉冶,絕愛淄磷??仗稙a春,古鏡照神。體素儲潔,乘月返真。載瞻星氣,載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盵綺麗]:“神存富貴,始輕黃金。濃盡必枯,淡者屢深。露馀山青,紅杏在林。月明華屋,畫橋碧陰。金樽滿酒,伴客彈琴。取之自足,良?xì)椕澜??!?[飄逸]:“落落欲往,矯矯不群。緱山之鶴,華頂之雲(yún)。高人畫中,令色氤氳。御風(fēng)蓬葉,泛彼無垠,如不可執(zhí),如將有聞。識者已領(lǐng),期之愈分。”總之,要出奇出彩,綺麗多姿或搖曳生姿,三個字,“妙”“美”“鮮”。不直陳,不贅敘,取象而不取事,取義而不重實,似真似幻,似虛似實,虛實相生,義象結(jié)合。但要做到?jīng)]有雕鑿之痕,虛飾之虞。

      如李白的《淥水曲》:“淥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荷花嬌欲語,愁殺蕩舟人。”翻譯成散文就是:“清澈的湖水在皎潔月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南邊的湖面上,一位美麗的姑娘正在月光下采擷著白蘋。含苞待放的荷花簡直就象一位嬌媚多情的少女欲語還休,讓人不免神魂搖蕩,無限哀婉惆悵起來?!?/p>

      此詩描寫的是一幅迷人的勝似春光的秋景。首句寫景,一個“明”字,寫出南湖秋月之光潔可愛。次句敘事,言女子采白蘋。三、四兩句構(gòu)思別致精巧,“荷花”不僅“嬌”而且“欲語”,擬人手法,活靈活現(xiàn)。選詞甚妙,設(shè)境奇絕,景色的描寫,充分表現(xiàn)詩人愉悅的情緒。從后兩句看,很象是寫一位男子在勞作中對愛人的思念。詩雖也直言“愁殺”,但那位男子隱忍克制,如霧里看花,充分表現(xiàn)對愛人的尊重。雖感愁煞人,心含悲凄而不忘勞作,可謂哀而不傷。

      在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中,仙府名山,著意奇特,構(gòu)思精密,意境雄偉。感慨深沉激烈,變化惝恍莫測,於虛無飄渺的描述中,寄寓著生活現(xiàn)實。雖離奇,但不做作。內(nèi)容豐富曲折,形象輝煌流麗,將夢境寫得如真如幻,虛無縹緲,令讀者如癡如醉,如臨其境,快樂無比,真正是神來之筆。結(jié)尾又突顯了題旨:“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展示了李白蔑視權(quán)貴、對現(xiàn)實不滿、不屈于世俗的叛逆,他渴望濟(jì)蒼生、安社稷、輔佐明君治理天下的宏偉抱負(fù)。李白信手寫來,筆隨興至,詩才橫溢,堪稱絕世名作。

      10、活靈活現(xiàn),神韻合一

      詩要寫活?;畎ú淮舭搴突铎`活現(xiàn)。

      這在李白的另一首樂府詩《蜀道難》中得到充分表現(xiàn),原作略?!妒竦离y》這首詩大約是天寶(唐玄宗年后,742~756)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長安時寫的。《蜀道難》是他襲用樂府古題,展開豐富的想象,著力描繪了秦蜀道路上奇麗驚險的山川,以變化莫測的筆法,淋漓盡致地刻畫了蜀道之難,藝術(shù)地展現(xiàn)了古老蜀道逶迤、崢嶸、高峻、崎嶇的面貌,描繪出一幅色彩絢麗的山水畫卷。并從中透露了對社會的某些憂慮與關(guān)切。詩采用律體與散文間雜,文句參差,筆意縱橫,豪放灑脫。全詩感情強(qiáng)烈,一唱三嘆,回環(huán)反復(fù),讀來令人心潮激蕩。

      王昌齡的《采蓮曲二首》:“(一)吳姬越艷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二)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保ㄒ唬┓g成散文就是:“采蓮女皆美麗動人,如吳越國色,似楚王妃嬪,她們競相劃動采蓮船,湖水打濕了衣衫。來的時候蓮花把她們迎進(jìn)河口,采完之后明月把她們送回江邊?!边@是一首描寫水鄉(xiāng)姑娘采蓮活動的詩。吳姬、越艷、楚王妃三個詞連用,不是實指吳姬、越艷、楚王妃三人。 主要鋪寫出蓮?fù)迋儬幏级峰郎姵实木跋?。第二句正寫采蓮活動,“爭弄蓮舟”,似乎是一種采蓮的競賽游戲。也說明她們采蓮的快樂”因為要劃船竟采,顧不得水濕衣衫了。采蓮姑娘那好勝、活潑、開朗的情態(tài)通過“水濕衣”這個細(xì)節(jié)表現(xiàn)出來?!皝頃r浦口花迎入”即含有采蓮的時間因素,也說明她們劃著采蓮船來到了一個花的世界,被花兒所迎接,可見花兒是很樂意為她們所造訪,也隱含她們對采蓮這一活動非常喜愛?!安闪T江頭月送歸”當(dāng)她們回去時,月兒便依依不舍地送她們了。“花迎人”和“月送歸”運用了擬人手法,把整個采蓮活動的現(xiàn)場給寫活了,極富詩意。

      詩通過“爭弄”、“濕”、“來”、“迎入”、“采”、“送歸”等幾個動詞把采蓮女活潑開朗表現(xiàn)出來,并以花、月、舟、水來襯托女子的容貌,刻畫人物形象生動形象,富有韻味。

      (二)翻譯成散文就是:“采蓮少女的綠羅裙融入到田田荷葉中,仿佛一色,少女的臉龐掩映在盛開的荷花間,相互映照。混入蓮池中不見了蹤影,聽到歌聲四起才覺察到有人前來?!痹婋m然寫的是采蓮少女,但詩中并不正面描寫,而是用荷葉與羅裙一樣綠、荷花與臉龐一樣紅、不見人影聞歌聲等手法加以襯托描寫,巧妙地將采蓮少女的美麗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全詩生動活潑,富于詩情畫意,饒有生活情趣。尤其是借助動詞,展現(xiàn)采蓮女在荷塘中若隱若現(xiàn)、若有若無,人花難辨,花人同類的生動畫面,表現(xiàn)出采蓮女天真浪漫、朝氣蓬勃的性格。詩意蘊(yùn)深遠(yuǎn),精雕細(xì)琢給人帶來清麗自然之感。

      南宋嚴(yán)羽在他的《滄浪詩話·詩辯》中曰:”夫?qū)W詩者以識為主,入門須正,立志須高,以漢魏晉盛唐為師,不作開元天寶以下人物。若自退屈,即有下劣詩魔入其肺腑之間,由立志之不高也。行有未至,可加工力;路頭一差,愈騖愈遠(yuǎn),由入門之不正也。故曰:學(xué)其上,僅得其中;學(xué)其中,斯為下矣。又曰:見過于師,僅堪傳授;見與師齊,減師半德也。工夫須從上做下,不可從下做上,先須熟讀楚詞,朝夕風(fēng)詠,以為之本;及讀古詩十九首、樂府四篇;李陵、蘇武、漢魏五言皆須熟讀;即以李杜二集枕藉觀之,如今人之治經(jīng)。然后博取盛唐名家醞釀胸中,久之自然悟入。雖學(xué)之不至,亦不失正路。此乃是從頂做來,謂之向上一路,謂之直截根源,謂之頓門,謂之單刀直入也?!?/p>

      嚴(yán)羽告訴詩者,要想寫好詩,就要躬身向前朝前人學(xué)習(xí),方法是要對照自身問題學(xué)習(xí),要以赤誠的態(tài)度學(xué)習(xí),唯有如此才會立大志成中志,立中志,成小志,

      《滄浪詩話·詩法》曰:“學(xué)詩先除五俗:一曰俗體,二曰俗意,三曰俗句,四曰俗字,五曰俗韻。有語忌,有語病,語病易除,語忌難除。語病古人亦有之,惟語忌則不可有。須是本色,須是當(dāng)行。對句好可得,結(jié)句好難得,發(fā)句好尤難得。發(fā)端忌作舉止,收拾貴在出場。不必太著題,不必多使事,押韻不必有出處,用事不必拘來歷。下字貴響,造語貴圓。意貴透徹,不可隔靴搔癢;語貴脫灑,不可拖泥帶水,最忌骨董,最忌趁貼,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音韻忌散緩,亦忌迫促。詩難處在結(jié)尾,譬如番刀須用北人結(jié)尾,若南人便非本色。須參活句,勿參死句,詞氣可頡頏,不可乖戾。”

      關(guān)于詩之藝巧,前人之述備矣!我輩詩者當(dāng)以清絕綺麗,雄渾曠達(dá)的詩語為永恒的追求,培厚文字功底,真正熟練掌握藝術(shù)技巧,努力向登堂入室發(fā)展。擯棄直白、干巴,向著詩的高峰攀登!

      二0二一年七月

      如何用古詩詞取一個傾國傾城的名字

      夜無明月花獨舞,腹有詩書氣自華。

      一樹垂云似畫,香暗暗,白淺紅班。

      既然琴瑟起,何以笙蕭默。

      上面幾句詩,藏著今年熱播電視劇的幾個名字:夜華、白淺、何以笙和趙默,你看出來了嗎?

      正所謂“女取詩經(jīng),男取楚辭”,下面跟小編看看,那些來自古詩詞里傾國傾城的好名字吧!

      1、婉然:

      來源:司馬相如《美人賦》

      有女獨處,婉然在床,奇葩逸麗,淑質(zhì)艷光。

      2、穎逸:

      來源:陸云《南衡》

      景秀蒙泛,穎逸扶桑。

      3、芳蕤:

      來源:陸機(jī)《文賦》

      播芳蕤之馥馥,從青條之森森。

      4、南絮:

      來源:晏幾道《御街行》

      街南綠樹春饒絮。

      5、月人:

      來源:歐陽修《蝶戀花》

      平林新月人歸后。

      6、音離:

      來源:韋莊《應(yīng)天長》

      別來半歲音書絕,一寸離腸千萬結(jié)。

      7、黎羽:

      來源:岑參《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羽書昨夜過渠黎,單于已在金山西。

      8、藍(lán)淺:

      來源:耶律楚材《過濟(jì)源登裴公亭》

      風(fēng)回一鏡揉藍(lán)淺,雨過千峰潑黛濃。

      9、澹雅:

      來源:封演《封氏聞見記·圖畫》

      夫畫者澹雅之事。

      10、弦思:

      來源:晏幾道《臨江仙》

      琵琶弦上說相思,當(dāng)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年華,弦思二字也是詩詞中常見的組合。

      11、素衣:

      來源:《唐風(fēng)·揚(yáng)之水》

      素衣朱襮,從子于沃。

      12、管肜:

      來源:《詩經(jīng)·邶風(fēng)·靜女》

      貽我彤管。

      13、彬蔚:

      來源:陸機(jī)《文賦》

      頌優(yōu)游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

      14、千凝:

      來源:吳文英《風(fēng)入松》

      黃蜂頻撲秋千索,有當(dāng)時、纖手香凝。

      15、辰景:

      來源:柳永《雨霖鈴》

      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

      16、瓊羽:

      來源:李白《春夜宴諸從弟桃園序》

      開瓊蓮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

      17、斯幽:

      來源:《小雅·斯干》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18、弄影:

      來源:張先《天仙子》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來花弄影。

      19、景湛:

      來源:陶淵明《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涂口》

      涼風(fēng)起將夕,夜景湛虛明。

      20、芳苓:

      來源:枚乘《七發(fā)》

      漃漻薵蓼,蔓草芳苓。

      總是覺得芳這個字不夠清新,但是配上苓字,倒是清麗無比。

      21、棲遲:

      來源:《詩經(jīng)·陳風(fēng)·衡門》

      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泌之揚(yáng)揚(yáng),可以樂饑。

      22、清猗:

      來源:《魏風(fēng)·伐檀》

      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

      23、霏微:

      來源:杜甫《曲江對酒》

      宛外江頭坐不歸,水晶宮殿轉(zhuǎn)霏微。

      24、錦茵:

      來源:杜甫《麗人行》

      后來鞍馬何逡巡,當(dāng)軒下馬入錦茵。

      25、渥丹:

      來源:《秦風(fēng)·終南》

      顏如渥丹,其君也哉。

      26、青時:

      來源:張先《千秋歲》

      雨輕風(fēng)色暴,梅子青時節(jié)。

      27、疊錦:

      來源:文延式《蝶戀花》

      重疊淚痕緘錦字,人生只有情難死。

      28、煙微:

      來源:納蘭容若《相見歡》

      落花如夢凄迷,麝煙微,又是夕陽潛下小樓西。

      29、燭伊:

      來源:溫庭筠《新添聲楊柳枝詞其二》

      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

      30、花滿樓:

      來源:曹雪芹《紅豆詞》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樓。

      花滿樓是古龍小說《陸小鳳傳奇》里的主要人物,雖然眼睛看不見,都是心中充滿了溫暖和力量,今天看到他名字的由來,只能說和人一樣美好。

      31、清野:

      來源:周邦彥《夜飛鵲》

      迢遞路回清野,人語漸無聞,空帶愁歸。

      32、寒煙:

      來源:范仲淹《蘇幕遮》

      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33、漪涵:

      來源:《全唐詩·納涼》

      漣漪涵白沙,素鮪如游空。

      34、西樓:

      來源:李煜《相見歡》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35、之恒:

      來源:《詩經(jīng)·小雅·天?!?/p>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

      36、靈雨:

      來源:《鄘風(fēng)·定之方中》

      靈雨既零,命彼倌人。

      37、霏煙:

      來源:韓愈《山石》

      天明獨去無道路,出入高下窮煙霏。

      38、霽雨:

      來源:黃庭堅《念奴嬌》

      浩斷虹霽雨凈秋空,山染修眉新綠。

      39、葉映:

      來源:柳永《黃鶯兒》

      觀露濕縷金衣,葉映如簧語。

      40、清秋:

      來源:李煜《相見歡》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猶記得《金粉世家》里面,金燕西初見冷清秋的時候,那驚為天人的神情,只可惜,茫茫亂世,多情公子又有幾人是真正的情深。

      41、零露:

      來源:《鄭風(fēng)·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溥兮。

      42、凝素:

      來源:馮延巳《蝶戀花》

      庭際高梧凝宿霧,卷簾雙鵲驚飛去。

      43、疏雨:

      來源:許渾《秋日赴闕題潼關(guān)驛樓》

      殘云歸太華,疏雨過中條。

      44、憶深:

      來源:顧夐《訴衷情》

      換我心,為你心,始知相憶深。

      45、紫陌:

      來源:歐陽修《浪淘沙》

      把酒祝東風(fēng),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

      46、青梧:

      來源:納蘭容若《虞美人》

      銀床淅瀝青梧老,屧粉秋蛩掃。

      47、飛絮:

      來源:羅隱《柳》

      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

      48、靜影:

      來源:范仲淹《岳陽樓記》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49、沉壁:

      來源:范仲淹《岳陽樓記》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50、楚楚:

      來源:《曹風(fēng)·蜉蝣》

      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楚楚動人,姿容美好,纖弱可愛,讓人心生憐惜。

      51、謾語:

      來源:馮延巳《蝶戀花》

      夜夜夢魂休謾語,已知前事無情處。

      52、冷畫:

      來源:杜牧《秋夕》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

      53、牧遙:

      來源:杜牧《清明》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54、如斯:

      來源:《論語》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55、煒彤:

      來源:《邶風(fēng)·靜女》

      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56、暄和:

      來源:劉永《黃鶯兒》

      曖暖律潛催,幽谷暄和,黃鸝翩翩,乍遷芳樹。

      57、霽華:

      來源:劉克莊《生查子》

      繁燈奪霽華,戲鼓侵明發(fā)。

      58、秋楓:

      來源:陳文述

      楓葉瀟瀟幾點秋,蘆畸曲曲漾清流。

      59、娉娉:

      來源:杜牧《贈別·其一》

      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

      60、煙嵐:

      來源:宋之問《江亭晚望》

      浩渺浸云根,煙嵐出遠(yuǎn)村。

      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

      61、豫立:

      凡事豫(預(yù))則立,不豫(預(yù))則廢。

      來源:《禮記》

      62、暮雪: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fēng)掣紅旗凍不翻。

      來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63、文茵:

      文茵暢轂,駕我騏馵。

      來源:《秦風(fēng)·小戎》

      64、星舞:

      天接云濤連曉霧,星河欲轉(zhuǎn)千帆舞。

      來源:李清照《漁家傲》

      65、芳原:

      微雨靄芳原,春鳩鳴何處。

      來源:韋應(yīng)物《東郊》

      66、汀蘭:

      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來源:范仲淹《岳陽樓記》

      67、木兮: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來源:《越人歌》

      68、思悠: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

      來源:白居易《長相思·汴水流》

      69、清淺: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來源:林逋《山園小梅》

      70、疏影: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來源:林逋《山園小梅》

      不知道江疏影同學(xué)知不知道自己名字的出處呢?

      71、夜闌:

      夜闌臥聽風(fēng)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來源:陸游《十一月四日風(fēng)雨大作》

      72、君擷: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來源:王維《相思》

      73、青楓: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來源: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74、寒雨: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p>

      來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75、重錦: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來源:杜甫《春夜喜雨》

      76、暮雨:

      來源:蘇軾《浣溪沙》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瀟瀟暮雨子規(guī)啼。

      77、林染: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來源:毛澤東《沁園春·長沙》

      78、陌阡: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來源:曹操《知歌行》

      79、清川:

      清川帶長薄,車馬會閑閑。

      來源:王維《歸嵩山作》

      80、照眠: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來源:蘇軾《水調(diào)歌頭》

      這么多傾國傾城的好名字,小編可是好好收藏了,你呢?

      一起在留言里聊聊,你見過的最詩意的名字吧~

      作者:piikee | 分類:八字起名 | 瀏覽:50 | 評論:0
      海淀区| 郓城县| 辛集市| 西峡县| 鱼台县| 安丘市| 阜新市| 温州市| 恩平市| 祁阳县| 和平区| 澄迈县| 剑河县| 尚志市| 苍溪县| 新蔡县| 武夷山市| 铁岭县| 灵寿县| 察哈| 辽阳县| 黔东| 阜新| 苍南县| 天台县| 乌拉特中旗| 江山市| 洛南县| 临洮县| 白水县| 新沂市| 平泉县| 仁寿县| 公主岭市| 石楼县| 固镇县| 剑阁县| 兰西县| 克什克腾旗| 巧家县| 深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