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王志這個名字怎么樣,以及微信名字女大氣簡潔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這一對夫妻被稱為娛樂圈的金童玉女,兩人結婚幾十年一直恩愛有加,他們就是付笛聲和任靜,《知心愛人》可以說是他們的代表作了,每次登臺必唱,唱了有20年了吧。
兩人有一個兒子,兒子這名字霸氣,付豪,據(jù)說當年兩人賺錢之后在北京買了一座四合院,這個四合院如今也價值過億了,對得起這個名字了。
孫儷為兒子起了非常萌的小名叫等等,加上鄧超的姓的話就是鄧等等。
大家腦補一下在大街上:鄧超讓孩子快走:“快走,等等,快走,等等,快走,等等……
老婆剛懷孕的時候王力宏說生男孩女孩都好,他已幫孩子取小名“王一”,他笑說:“歌迷叫我王二,王一筆畫最少?!?/p>
在生的話可以叫王二、王三,別生到第八個就行.......
說到明星給孩子取名,我最服吳京。他給兒子取名叫做吳所謂,這名字取得也太無所謂,不靠譜了吧,超級任性有沒有?不過有網(wǎng)友調侃道:吳京應該生兩個,大的叫吳法,小的叫吳天,這個聽上去可是霸氣十足~
沒想到“吳所謂”這個名字還挺跑火的,楊瀾和吳征的兒子也叫“吳所謂”,這名字難道是楊坤幫忙取得?
朱迅和王志的孩子,叫王法。
當年《面對面》小編幾乎每期必看,就愛王志那犀利的小眼神,盯著對面的嘉賓問,“你知道這是違法的嗎???”
包貝爾做了餃子:“餃子,你想吃餃子嘛”
袁泉和夏雨是中戲校友,經(jīng)歷10年多的愛情長跑,走入婚姻殿堂。袁泉十月懷胎,孩子順產(chǎn),母女平安。興奮之余,他們隨口就為女兒起了小名為“哈哈”。
夏雨哄女兒:“乖別哭了,哈哈!別哭了,哈哈!”
袁泉:“哈哈哈哈哈哈哈……”
說起關于名字的有趣事,我身邊一個姓“藍”的朋友,生了一雙兒女,女兒叫藍月亮,兒子叫藍精靈,是不是敢想又有創(chuàng)意,你想給你的娃起個啥名呢?
一個人可以低調到什么程度?
1
作家吳敏寫過一篇關于季羨林的文章。
她在文中講了一個故事:
有一年,北大新生入學,
一個男生手提肩扛,
攜帶了很多包東西,
偌大燕園讓他找不到北。
此時,他看到了一位不起眼的老大爺。
男生把行李往他身邊一放,
“大爺,麻煩您幫忙照看一會兒?!?/p>
說完男生就自己報到去了。
老大爺就一直在那老老實實守著。
9月初的北京,天氣還是很熱,
一位學生見老大爺滿頭大汗,說:
“您回去吧,我替他看著?!?/p>
可老大爺說:“還是我等他吧,
換了人他該找不著了?!?/p>
許久之后,這位男生才趕了回來。
三天后的開學典禮上,
這位男生驚訝地發(fā)現(xiàn):
那天幫自己看行李的老大爺,
竟是副校長、國學大師季羨林。
2
這位滿頭銀發(fā)的老人
是上海市原副市長謝麗娟。
1985年至1996年期間,
謝麗娟任職上海副市長,
此后轉任上海政協(xié)副主席。
已經(jīng)年過80的她,
出門不是不可以坐專車,
出門也不是不可以打車,
但她就是喜歡坐公交、地鐵。
沒人讓座?
她覺得沒關系,
“我就是個普通老太太而已。”
有人讓座她也不坐,
“我身子骨還行,站站沒什么?!?/p>
低調行事,樸素自然,
這就是老派知識分子的作風,
也是所有官員學習的榜樣。
3
你知道這位老人是誰嗎?
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火箭推進劑創(chuàng)始人李俊賢。
“兩彈一星”造好后如果沒有推進劑,
等于造了汽車沒有汽油,
李俊賢就是研究這個推進劑的。
1970年,
中國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發(fā)射升空,
用的就是李俊賢團隊研制的偏二甲肼。
李俊賢今年已經(jīng)91歲,
但他仍然每天拎著白布袋步行上班。
2018年6月,
他把一生積攢的300萬元全捐了出來,
設立了博士創(chuàng)新基金和困難幫扶基金。
4
高鐵二等座上,
一位滿頭白發(fā)、腳穿舊皮鞋的老人,
很專注地修改著圖紙。
這位老人是誰?
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前院長劉先林。
你知道劉先林有多牛嗎?
他拿過兩次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多項研究成果填補國內空白,
他研究的“坐標法解析輻射三角測量”,
成為航測規(guī)范中
第一個中國人發(fā)明的方法。
上面那把椅子,
劉先林已經(jīng)坐了40多年,
磨成這樣了,他還舍不得丟。
上面這個滑蓋手機,
他已經(jīng)用了十幾年,
爛成這樣了,他還舍不得丟。
他是沒有錢嗎?
并不是。
他有錢,只是不惜錢,
常把自己的錢用作科研經(jīng)費。
劉先林還在好幾所大學兼職授課,
每所大學給的報酬都不菲,
但他都把報酬留在了各個學校,
用作獎勵優(yōu)秀的學生和老師。
5
你知道這個在中國科學院大學講課,
衣著非常陳舊的老頭是誰嗎?
他就是中國科學院院士、
遙感領域泰斗李小文。
李小文有多牛?
美國波士頓大學地理系主任Strahler說:
“李小文是全球遙感基礎研究領域
最頂尖的兩三位科學家之一。”
很多人這樣評價李小文:
“如果沒有他,
中國遙感衛(wèi)星事業(yè)將要推遲很多年?!?/p>
這么厲害的一個人,
在工作和生活中卻極其低調,
學生們回憶說:
“每次見到李老師,
他都穿著舊舊的衣褲,
腳上都是一雙布鞋。”
就因為這一身“標配”,
他好多次被門衛(wèi)擋在了外面,
門衛(wèi)以為他是來推銷的農(nóng)民呢!
李小文沒有什么欲求,
生活極其清淡,
他把自己的錢和被獎勵的錢,
都捐給了母校電子科技大學,
設立了“李謙”獎助學金。
6
這位老人,
現(xiàn)在大家都認識他。
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他的研究成果沒什么了不起,
只是讓全世界五分之一的人,
吃飽了飯而已。
這么牛氣的一個人,
在生活中就是一“農(nóng)民”。
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90歲了,
但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下田。
曾經(jīng),主持人王志問:你這衣服多少錢?
袁隆平:35塊。
王志:真的還是假的?
袁隆平:真的。
還有一件比這個漂亮一點,
也是35塊,海南島買的。
7
這個人大家也都認識,
兩彈元勛鄧稼先。
但在1986年8月之前,
中國卻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1964年10月16日,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
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兩彈能夠研發(fā)成功,
鄧稼先在其中都起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在我國進行的45次核試驗中,
鄧稼先32次親歷現(xiàn)場,
15次擔任現(xiàn)場總指揮,
可見其作用有多關鍵。
兩彈爆炸成功后,舉國上下歡欣鼓舞,
但鄧稼先一聲都沒有吭,
連父母都不知道他搞了“兩彈”。
直到1986年他去世后,
《人民日報》等報紙
刊發(fā)了文章《兩彈元勛鄧稼先》,
鄧稼先身邊的親朋好友才知道:
“沒想到稼先干出了這么大的事跡?!?/p>
8
這一位衣著樸素的長者,
現(xiàn)在很多人應該都認識他,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
但在2017年9月他去世之前,
估計沒有幾個人能叫出他的名字。
1993年,
國際無線電科學聯(lián)盟大會上,
科學家們提出建議,
“在全球電波環(huán)境繼續(xù)惡化之前,
建造新一代射電望遠鏡,
接收更多來自外太空的訊息?!?/p>
南仁東當時聽了很激動:
“我也想建一個!”
他放棄國外300倍高薪,
深入貴州大山23年,
沒有任何節(jié)假日,
推動造出了世界上最大的“中國天眼”。
這個“中國天眼”有多牛?
比美國阿雷西博350米望遠鏡,
綜合性能高10倍。
業(yè)內人士這樣評價他:
“憑一己之力讓中國領先全球20年?!?/p>
但這么偉大的一個人,
卻在生前對家人說:
“我特別不希望被人記住?!?/p>
他的遺言是:
喪事從簡,不舉行追悼會。
9
張富清在家里看書學習(3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有這樣一位老英雄,
習近平總書記稱贊他,
“一輩子堅守初心、不改本色?!?/p>
“用自己的樸實純粹、
淡泊名利書寫了精彩人生,
是廣大部隊官兵和退役軍人
學習的榜樣。”
他就是湖北來鳳縣離休干部,
今年95歲的張富清老人。
革命年代,他曾立下赫赫戰(zhàn)功,
退役后他又主動選擇,
到偏遠的貧困山區(qū)工作,
60多年來他深藏功名,
在工作崗位上不改軍人本色、奉獻一生。
2018年底,
湖北來鳳縣退役軍人事務局采集信息,
一位退役老兵的東西,
震驚了現(xiàn)場所有人,
打開紅布包裹,
大家看到了一位戰(zhàn)功赫赫的老英雄,
他是“人民功臣”,
是“戰(zhàn)斗英雄”。
來送資料的張富清的兒子也驚呆了,
如果不是這次信息采集,
他也從未見過父親的這些軍功章。
不給國家添麻煩,
也不讓家人占公家的便宜,
張富清不許子女親屬,
在他工作過的單位上班,
甚至不許跟他一樣有高血壓的家人
吃他享受公費醫(yī)療的降壓藥。
老人的兒孫中,沒人沾過他的光。
71年黨齡,
60多年深藏功名,
他用自己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
書寫了自己精彩的人生。
10
光看這張照片,
不說出他的名字,
大部分人可能都不認識他。
他是一個億萬富翁,
卻也被稱為是中國最低調的人。
他無論住多高級的酒店,
都用自己帶的肥皂。
他沒有私家車,每天坐地鐵上班。
他一雙鞋穿了十年,襪子補了又補。
他外出吃飯,他從不喝飲料,
只要一杯清水。
他生活簡樸,每月開支只有三千。
但就是這么一個“吝嗇”的人,
卻把大部分財產(chǎn)捐獻了出去,
在內地捐助了93所大學、
166所中學、41所小學、
19所專業(yè)學校和幼兒園、
1800間鄉(xiāng)間學校圖書室。
這位老人,叫田家炳。
11
這一位老人叫韋思浩,
知道他的人就更加少了。
他就是一個撿垃圾的老人,
每天撿完垃圾,
他就會洗干凈手,
然后坐在杭州一家圖書館里看書。
他天天撿垃圾,是很缺錢嗎?
他的女兒說:
“爸爸退休前是中學一級教師,
退休后每個月可領5000多元退休金,
是不需要撿垃圾過日子的,
不知道他為什么喜歡出去撿垃圾?!?/p>
2015年12月,韋思浩去世后,
女兒在整理他遺物時,
才終于知道了他撿垃圾的秘密,
“我發(fā)現(xiàn)了很多捐資助學的信件?!?/p>
12
新中國成立70年來,
每一個行業(yè)每一條戰(zhàn)線,
其實都有很多低調內斂、
默默奉獻的人物。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他們傻,
但正是因為他們的傻,
才有了今天中國的繁花似錦。
在短短70年里,
中國為什么能夠迅速強大和崛起?
既是因為有偉大領袖、著名典型的引領,
更是因為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平凡英雄,
在崗位上默默奉獻著自己的熱血和青春。
致敬所有為新中國崛起默默奉獻的人,
致敬所有在自己崗位上默默奉獻的人,
致敬所有默默奉獻的你和他。
(來源:共青團中央微信公眾號)
大家好,我是明煊。
每天更新創(chuàng)意壁紙頭像,喜歡的記得關注哦。
如果你想快點成名,那就得早點起床;如果你想快點長智,那就得慢點驕傲;如果你想慢點老化,那就得快點邁步;如果你想慢點淘汰,那就得快點學習。不怕路遠,就怕志短;不怕緩慢,就怕常站;不怕貧窮,就怕惰懶;不怕對手悍,就怕自己顫。阻礙你前行的,其實就是你自己!
本期主題:
用你的名字制作微信頭像,3D精致大氣簽名頭像,請查收
喜歡的朋友可以看 文 末 說 明 留 言 設 計
如果沒有你的姓氏的話記得留言評論
定期會從評論里抽選
【圖片來源微信公眾號:懂你可以很簡單。關注即可私人訂制】
在中國,有一種關系叫“婆媳關系”。
婆婆和媳婦相愛相殺,是很多家庭里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
怎么樣的媳婦算是好媳婦?
那央視的主持人朱迅絕對算得上是好媳婦。
結婚十多年來,她吃婆婆的剩飯,也不嫌棄臟。
公公癱瘓臥床之后,她端屎擦尿,不叫苦,不喊冤。
在春晚的舞臺上,她光鮮亮麗,端莊素雅,但是只要回到家里,立馬就變成小媳婦,對公公婆婆畢恭畢敬,一家人幸福美滿。
但是在朱迅的心里,卻一直有一個打不開的心結,那就是她的親生母親。
母親很早便移居加拿大,寧愿住老年公寓,也不愿意回來看朱迅一眼。
在一檔節(jié)目中,朱迅對著天空吶喊:
“媽媽,回家吧,想你了?!?/p>
淚珠從眼角滑落,她知道,遠在加拿大的母親是聽不見的。
012004年,朱迅和王志在湖南衡東縣舉行了非常撿簡陋低調的婚禮。
王志比朱迅大8歲,也是一名主持人,主持過央視節(jié)目《東方之子》,同時他也是一名記者。
和朱迅的家世不同,王志從小就出生在湖南衡陽縣的一個小鎮(zhèn),家庭條件并不好,但是他的家,卻要比朱迅家溫馨的多。
王志帶著朱迅參觀了自己出生的地方,沒有院子,只有一間破破爛爛的房子。
王志興奮的告訴朱迅:
“你看,以前這里有一張床,我們兄弟姐妹四人就睡在這里,”
“那里是我媽幫人熬藥的地方,有一個小火爐,那面墻上的小洞,熬好的藥就是從那里送出去的?!?/p>
朱迅看著這間破敗的小屋,眼睛里卻閃著光,似乎可以想的到,王志一家人在這里雖然貧窮,但是其樂融融的樣子。
“你看,這塊地之前是我家菜園子,種一點辣椒,小蔥之類的,我媽炒的辣椒可好吃了。”
王志繪聲繪色的講述著自己以前的生活,朱迅的眼睛里滿是羨慕。
她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之前的日子,那是朱迅這輩子的最難熬,最痛苦的日子。
02朱迅出生于北京,家庭條件非常的優(yōu)越。
爸爸是新華社的一名記者,二媽媽是一位老師,都是知識分子。
她有兩個姐姐,一個個叫朱迅紅,一個叫朱迅方,“訊”字是取自爸爸的記者工作,“資訊”的意思,而最后一個字三姐妹連起來,就是“東方紅”的意思。
是的,朱迅其實應該叫朱迅東的,之所以把“東”字去掉,是父母以為第三個孩子會是一個男孩,可沒想到還是女孩,于是就把“東”字沒收了。
朱迅開始上學的時候,爸爸已經(jīng)坐到了新華社總編輯的位置,也算大權在握,她是人人羨慕的小公主。
自小吃好的穿好的,讀最好的學校,不管想學習什么,家里都可以辦的到。
可是朱迅并不快樂。
因為爸爸媽媽太忙了,經(jīng)常好幾天不回家,她們三姐妹打小就是跟著姥姥長大的。
在朱迅心里,非常羨慕王志有一個溫馨的童年,雖然家徒四壁,但是一家人始終生活在一起。
因為爸爸工作的原因,朱迅非常小的時候就接觸到了主持。
在她14歲的時候,就被選為央視《我們這一代人》節(jié)目的小主持人,并且在第二年還演了電影《搖滾青年》,
算是小小童星,很多人都是她的粉絲,經(jīng)常能收到粉絲的來信。
可能是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的緣故,朱迅在十幾歲的時候就明白知識的重要性,不管是做主持人還是拍電影,她始終把自己的學習放在第一位。
她的夢想大學是北京電影學院。
03可是等他讀高中的時候,父親因為工作的原因,大部分時間都在日本。
而母親因為掛念父親,也跟著一塊走了。
也就是這個原因,成績優(yōu)異的朱迅最終沒有選擇北影,而是出國留學,那樣就可以和父母團聚。
可她怎么也不會想到,在日本的那段日子,讓她受盡恥辱。
她把自己想要留學的想法告訴母親之后,母親不僅沒有支持,還非常冰冷的告訴她:
“想來可以,但是只給你一學期的學費,以后的學費和生活費,自己想辦法?!?/p>
面對態(tài)度異常冰冷的母親,朱迅剛開始只是覺的,母親只是不想她去日本,故意說這些話來讓她知難而退。
所以她也并沒有放在心上。
可以滿懷希望的打到日本之后,她的心一下就涼了。
因為母親真的只給了她一學期的學費,和少的可憐只夠幾天飯錢的生活費。
朱迅怎么也想不通,母親為何如此絕情,是因為自己是一個女孩嘛?
身處異國他鄉(xiāng),舉目再無其他親人,而且還語言不通。
盡管心中無限委屈,可朱迅還是沒有哭出來,因為哭解決不了問題,也不能填飽肚子。
04為了生活費,她不得不到處找工作,可是因為語言的問題,這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她就像是一個來自異國他鄉(xiāng)的啞巴。
后來費盡周折,還是在同學的幫助下,她終于找到了一份工作,那就是打掃廁所,一整棟樓的廁所都歸她掃。
本來滿懷希望的想和母親團聚,可是最后不僅僅不能和母親生活在一起,還要打掃廁所。
不是那種用拖把簡單拖一遍就可以,而是要蹲在地上拿一塊布,一點一點的擦過去,不可以有任何的死角。
只要有稍微不干凈的地方,就會被扣工資。
跑到日本來打掃廁所,這時候后悔也沒有用了,但是這還不是最令人恥辱的,最恥辱的是有一天她遇到一個人。
這個人在上廁所出來的時候腳下一滑就摔倒在地,正在干活的朱迅立馬過去把她扶了起來,并且用不流利的日語道歉。
其實這并不是她的錯,而是這個客人太不小心了。
可是這個人見朱迅只是一個小姑娘,而且語言也不流利,頓生輕蔑之心。
她用手按住朱迅的頭拼命往下按,意思是讓朱迅低頭認錯。
這明顯就是在侮辱人。
好在當時另一個客人走了過來,替朱迅解了圍。
從小雖然父母不在身邊,但是家里條件優(yōu)越,她又長的漂亮,學習成績還好,不管走到哪里都是焦點,都是別人羨慕的對象。
但是這一次,現(xiàn)實給朱迅上了第一課。
05在日本站穩(wěn)腳之后,她立馬就換了一個工作。
但是這份工作依舊辛苦,是在一家飯店洗盤子。
這份工作比打掃廁所好太多,朱迅非常的珍惜,干起活來很勤快,不僅不怕累,而且很負責任。
很快大家就都喜歡上了這個中國來的小姑娘。
在這里她一遍洗碗刷盤子,一邊拼命的學習日語,她在語言上有著不錯的天賦,
在不長的時間里,就已經(jīng)可以正常的交流。
這家飯店的老板也非常喜歡朱迅,覺的她做刷盤子洗碗這樣的活太屈才,于是便讓她去做服務生。
這樣可以接觸到更多的人,獲得更多的鍛煉機會。
就在一切都在變好的時候,厄運突然降臨。
有一天在工作的時候,朱迅突然就感覺身體不舒服,而且還很嚴重的感覺。
到醫(yī)院一查才知道,她患上了血管瘤。
醫(yī)生告訴他這種情況需要趕緊做手術,不然病情惡化,后果是非常嚴重的。
朱迅一下子就被嚇哭了,這種事情發(fā)生在一個不到20歲的小姑娘身上,誰都沒辦法接受。
可是當她把這個消息告訴母親的時候,母親態(tài)度既然冷淡,最后實在沒有辦法,
朱迅只能獨自一人走進了手術室。
經(jīng)過手術之后,醫(yī)生告訴她情況比想象的還要復雜,一次手術沒辦法根治,還需要進行第二次手術。
這一次,母親來了,在她完成第二次手術之后,母親帶著半個西瓜來看了她一次,但是也只簡單的了解了一下病情,
總共待了不到半個小時就匆匆離去。
連續(xù)兩次的手術讓朱迅的身體非常虛弱,根本沒辦法自己下床,那個夜晚是她最難熬的一晚。
傷口劇烈的疼痛,她又餓又渴,每次只能掙扎著坐起來吃幾口西瓜潤潤喉。
平生第一次,她對自己的母親有了一絲憎恨。
別人都羨慕自己,可這樣的家庭,有什么值得羨慕的呢?
06好在經(jīng)過兩次手術之后,朱迅徹底康復了。
通過自己努力,她自費讀完了大學,并且在1993年在日本主持節(jié)目,
《中國語講座》、《中日歌會》、《亞洲觀》、《藝能人競爭》、《今晚》等等節(jié)目上都可以看到朱迅的身影。
憑借自己的努力,她在日本的事業(yè)也是風生水起。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她接到了父親的電話,說母親得了非常嚴重的白內障,需要返回國內治療,
可是父親太忙了,希望朱迅能回國照顧母親。
在得知母親生病之后,朱迅對母親的那一絲怨恨立馬煙消云散,她二話不說,直接辭掉了所有的工作。
這將意味著她所有的努力,都要重新開始。
待母親的病情穩(wěn)固之后,朱迅參加了主持人的評選,并且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了央視工作。
央視的節(jié)目主持人都是需要脫稿的,和之前的工作方式完全不同,朱迅非常的不適應。
在那段時間里,她成為了央視的“花瓶”,很多同事對她的能力產(chǎn)生了質疑。
為了快速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她拼了命的學習,自己在家里對著鏡子進行脫稿主持,背大量的詩詞歌賦豐富自己的語言,鍛煉自己的記憶力等等。
功夫不負有心人。
2000年開始,朱迅仿佛開掛一樣,在央視越來越受到了重視。
《走進電視》、《歡聚一堂》、《正大綜藝》等等節(jié)目的播出,朱迅都以主持人的身份在熒幕前亮相。
07漂亮,能力強,而且脾氣好。
朱迅很快成為很多同事的夢中情人,其中就有王志。
他比朱迅大八歲,在工作中給了朱迅非常多的幫助,就像一個大哥哥一樣。
從小就缺少關懷的朱迅,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對王志產(chǎn)生了好感,有才華,低調,穩(wěn)重,是朱迅對王志的評價。
在就二人熱戀的時候,朱迅的父親卻突然患上了直腸癌。
相比于母親,朱迅的父親對她還是不錯的,只是她的父親是一個工作狂,一輩子只熱愛記者,編輯的工作。
雖然很少陪伴朱迅,但是在朱迅最困難的時候,他總是能給予她精神上的最大支持。
遠在外地工作的王志得知之后,立馬飛回了北京,并且發(fā)動自己的關系,給朱迅的父親找了當時最好的醫(yī)生來做手術。
在父親生病的那段時間里,王志忙前忙后,把朱迅的父親當做了自己父親來對待。
朱迅是主持人,接觸過形形色色各種各樣的人,也品味過他人各種各樣的人生,不管是情商還是智商,都是絕對在線的。
她看的出來,王志是出自真心的想要幫助自己,這也讓朱迅在心里默默認定了,
王志就是那個可以陪伴自己一生的人,自己也會把他的父母當做自己的父母孝順。
在2004年,朱迅和王志結婚了。
唯一的遺憾就是,朱迅的母親在見證了女兒的幸福之后,就獨自去了加拿大。
08在送母親進機場的那一刻,朱迅的心里十萬個期盼,
期盼自己的母親能回頭看一眼自己,可是母親卻是頭也不回的走了。
“媽”
朱迅哭著大喊,可是母親早已消失在人群中。
在結婚之后,朱迅就讓王志把公公婆婆接到了一起住,
每次下班回家,朱迅都會先喊一聲爸媽。
當你喊爸媽的時候有人能答應,也是一種莫大的幸福,朱迅從一開始,就把公公婆婆當做自己的親爸媽對待。
婆婆是湖南人,愛吃辣,頓頓離不開辣椒。
朱迅因為工作原因,經(jīng)常會回家很晚,婆婆非常心疼她,經(jīng)常會重新炒菜做飯,做朱迅愛吃的。
可是朱迅卻覺的這樣不好,她覺的一家人生活在一個屋檐下,哪里有做兩鍋飯的道理。
于是她開始嘗試吃湖南菜,決心要做一個湖南媳婦。
每次下班之后就不需要婆婆重新做飯,只要把他們吃剩的飯菜熱一熱就好,
每次婆婆都會看著她把飯吃完,朱迅覺的非常滿足。
有媽媽的陪伴真好。
在結婚不久后,公公就因為腦溢血癱瘓在床,可是婆婆年紀也大了,根本照顧不過來。
王志和朱迅也都有自己的事業(yè),為了照顧好公公,他倆達成了共識,誰有空閑就誰在家?guī)椭疹櫋?/p>
作為一個癱瘓病人,一半的身體都是沒有知覺的,經(jīng)常會大小便失禁也不自知。
可是朱迅不怕臟也不怕累,堅持親力親為的伺候公公,端屎端尿的,就連婆婆都看不下去,
朱迅就一句話:
“媽,就當我是親女兒就好?!?/p>
直到2009年,臥床多年的公公因為病情惡化去世了。
朱迅為此傷心難過了好久,很長一段時間里,她回到家一遍脫鞋一邊喊一聲爸,可是再也沒有人答應了。
婆婆看在眼里,更加心疼了。
2010年,朱迅的爸爸也因為病情惡化逝世。
她只剩下兩個媽媽了,有一個卻遠在加拿大。
09不管什么時候,家人都是最好的陪伴。
其實朱迅在2007年的時候,也發(fā)生過非常危險的一件事。
就在她即將被人稱為央視一姐的時候,甲狀腺癌卻找上了她。
只能通過做手術來治療,可是手術之后有非常大的可能,以后就能再說話了,
作為一名主持人,如果不能發(fā)出聲音來,那還能站在舞臺上嘛。
最終在家人的陪伴和鼓勵下,她還是戰(zhàn)勝了病魔,康復之后又回到了舞臺上。
如今的朱迅不僅僅有一個愛他的老公,還有一個非常懂事的兒子,婆婆像對待親女兒一樣的待她。
這樣的生活,應該算得上是幸福美滿了吧。
可是在朱迅心里,卻始終有一個解不開的疙瘩,那就是自己的親生母親,為何對自己如此冷淡。
終于在一次訪談節(jié)目中,母親給了朱迅一個答案。
原來當初她在日本做手術的時候,并非是母親不想來看她,而是因為工作關系,只有半天的假期,
所以只能急匆匆的陪了她半個小時。
而母親現(xiàn)在年紀大了,依然不肯回到朱迅身邊,寧愿在加拿大住老年公寓,
那是因為朱迅的大姐在加拿大,無依無靠,母親實在放心不下。
朱迅有王志陪伴,二女兒也已經(jīng)成家,現(xiàn)在母親放不下的,就只有大女兒。
不知道這個回答能不能解開朱迅的心結,或者她的母親真的有自己的苦衷。
在朱迅的心底,還是希望自己的母親能夠回來陪陪自己的,同時也給自己一個孝敬母親的機會,
可是85歲的老母親依然固執(zhí)的留在國外,也沒有和大女兒住在一起。
盡管身上有傷,但是傷口里長出的卻是翅膀。
可能母親會成為朱迅生命中最大的遺憾,可是有時候,正是因為有遺憾,才會懂得珍貴。
現(xiàn)在朱迅事業(yè)成功,家庭和美,也算善果心花可自豪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