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熟女久久久久浪_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成人免费_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禁漫天堂资源中文www_中文字幕av成人在线电影_一级片'在线观看视频_久久人人爽人人片av_www.熟女人妻精品国产

    <pre id="qonpc"><legend id="qonpc"></legend></pre><em id="qonpc"></em>

      汪姓女寶寶起名字 起名字網(wǎng)站

      2024-07-22 04:33:59
      八字起名網(wǎng) > 八字起名 > 汪姓女寶寶起名字 起名字網(wǎng)站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wù)勍粜张畬殞毱鹈?,以及起名字網(wǎng)站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詳情介紹:

      兔年寶寶起名取名字:精選汪姓云字輩女孩好聽的名字

      精選汪姓云字輩女孩好聽的名字

      一、姓汪云字輩的女孩名字

      ㈠ 汪云梧 (yún wú)

      姓名筆畫:12+11=23畫
      出自:
      1、張濯的《題舜廟》——蒲坂城邊長逝水,蒼梧野外不歸云。
      賞析:
      :云彩,指水氣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團地在空中飄??;也指說話、高空、云中、或輕柔舒卷如云之物;,用作人名意指抱負不凡、心懷廣闊、前程遠大。
      :指一種落葉喬木,梧桐。木質(zhì)輕而堅韌,可制樂器和各種器具,種子可食,亦可榨油。,用作人名意指高潔、自強、挺拔之義;

      ㈡ 汪云智 (yún zhì)

      姓名筆畫:12+12=24畫
      出自:
      1、陳造的《題識山堂》——白玉之童手碧桃,雙成智瓊各云璈。
      賞析:
      :云彩,指水氣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團地在空中飄??;也指說話、高空、云中、或輕柔舒卷如云之物;,用作人名意指抱負不凡、心懷廣闊、前程遠大。
      ::指智慧、見識、聰明,如足智多謀。,用作人名意指冰雪聰明、有才、有獨到見解之義;

      二、云字輩汪姓女孩好聽的名字

      ㈠ 汪云絲 (yún sī)

      姓名筆畫:12+12=24畫
      出自:
      1、田晝的《墨子》——定知已駕云梯后,卻悔初心泣染絲。
      賞析:
      :云彩,指水氣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團地在空中飄??;也指說話、高空、云中、或輕柔舒卷如云之物;,用作人名意指抱負不凡、心懷廣闊、前程遠大。
      :蠶吐出的像線的東西;細微、極小;綿長的思緒或感情。,用作人名意指專注、用心、細心之義;

      ㈡ 汪云緣 (yún yuán)

      姓名筆畫:12+15=27畫
      出自:
      1、李康成的《河陽店家女(僅存六句)》——末云:‘因緣……津梁。
      賞析:
      :云彩,指水氣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團地在空中飄?。灰仓刚f話、高空、云中、或輕柔舒卷如云之物;,用作人名意指抱負不凡、心懷廣闊、前程遠大。
      :因由,因為;人與人之間命中注定的遇合機會;沿,順著,邊緣。,用作人名意指隨緣之義;

      汪姓云字輩女孩好聽的名字推薦

      給女孩取一個好名字的意義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取名是一件需要專業(yè)知識的事情,下面是汪姓云字輩女孩好聽的名字推薦,希望能幫助到大家起名。

      1、汪云苑:——苑,五行為木,部首為艸,本義:一般指學(xué)術(shù)、文藝薈萃之處,如閬苑瓊樓。是“宛”的本字,表示彎曲、回轉(zhuǎn)。用作人名意指文學(xué)、有想法、隨和、獨立之義;

      2、汪云芊:——芊,五行為木,部首為艸,本義:草木茂盛的樣子。用作人名意指茂盛、生機勃勃、充滿活力之義;

      3、汪云蕓:——蕓,五行為木,部首為艸,本義:即“油菜”,亦稱“蕓薹”;古同“耘”,耕耘;眾多,來自成語“蕓蕓眾生”。用作人名意指勤勞、勤奮、上進進取之義;

      4、汪云兒:——兒,五行為金,部首為兒,本義:一般指父母對子女的稱呼,如兒子;指年輕人,青年,如健兒。用作人名意指年輕、青春、能力、幸福之義;

      5、汪云莘:——莘,五行為木,部首為艸,本義:意為眾多,如莘莘學(xué)子。用作人名意指興盛、富饒、學(xué)識豐富之義;

      6、汪云寄:——寄,五行為木,部首為宀,本義:意指依靠,依附。常見詞語廉可寄財,能夠以錢財相托。指十分廉潔的人。用作人名意指剛正不阿、廉潔無私之義;

      聲明:本文為 天賜佳名 編輯,圖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歷代草書歌訣匯編》前言

      古人學(xué)習(xí)草書,通常使用的方法,是通過反復(fù)臨摹,來掌握草書的結(jié)體和使轉(zhuǎn)變化。八十多年前,在西北邊陲樓蘭出土的西晉永嘉年間(309—312年)書寫的殘紙中,曾發(fā)現(xiàn)一件書寫《急就篇》的墨跡,其右邊作楷體、左邊作草體,相互對照,那是學(xué)書者的習(xí)作,而非書家的手筆。足證陳隋智永和尚書寫《真草千字文》八百多本分贈浙東各寺,以供后學(xué)臨習(xí)的做法,原來已有其歷史淵源。發(fā)展到北宋皇祐間(1049—1053年),又增加了新的學(xué)習(xí)方法,那就是利用歌訣的形式,幫助對草書偏旁和單字寫法的記憶,特別是通過形近字的排比辨似,收效尤大。由于句子整齊,有韻易誦,作者往往使用形象的聯(lián)想、類比的對照,把學(xué)習(xí)者的認識提高到理性的高度。此法通行已近千年,一直得到人們的肯定和采用。

      草書歌訣存世約有三大類:

      一類是沿著宋人采真子改編的《草訣百韻歌》的路子?,F(xiàn)在可以讀到的,以元朝至順年間(1330—1333年)建安椿莊書院所刻南宋陳元靚編集的《事林廣記》刊本為最早,凡一百五十二句,五言,共七百六十字。明代好幾個皇帝都喜愛草書,在他們的倡導(dǎo)之下,有明一代能草的大不乏人,在現(xiàn)存明人墨跡中,許多能草的,竟是無名的書家,可見當(dāng)時草藝的鼎盛。萬曆十二年(1584年)刻有御製序、跋的殿本《草訣百韻歌》《后韻草訣歌》《草訣續(xù)韻歌》三種,前者共二百一十二句,凡一千零六十字,可說是這類歌訣的頂峰之作,明代書家據(jù)此有多種寫本和刻本。朱敬鑉另刻有《草訣歌》,那是《草訣百韻歌》的一個稍加增刪與句子前后略有調(diào)整的本子。

      第二類是對《草訣百韻歌》采取批判接受,要給予增改的。乾隆間汪由敦的《草訣偏旁辨疑》,是較早的一種,凡八十句,共四百字,全錄或綜合、刺取部分《草訣百韻歌》字例改寫的,占了約五十句,具有新見的并不多。旗幟比較鮮明的,當(dāng)推近人王世鏜所作的《章草草訣歌》(原稱《增改草訣歌》)和《稾訣集字》?!斗X訣集字》的不同之處在于,一是改訂前人之作,如《草訣百韻歌》說『六手宜為稟,七紅即是袁』,王改『六手流為稟,七紅濫謂袁』;《草訣百韻歌》說『攝稱將屬倚,某棗借來旋』,王改『稱攝惡屬倚,耒某慎來旋』,這是它的進步之處,例多不備舉。在《章草草訣歌》中,新增的如『喪罔假坐皿,舂春虛奉圭』,措詞相當(dāng)允當(dāng)。另一是大量增添了談?wù)摬輹戳?、?xí)草必須掌握的要義等內(nèi)容?!墩虏莶菰E歌》加約五十句,《稾訣》增近九十句,這固然有它的道理,但它是否能讓初學(xué)者易于理解和接受,似乎就見仁見智了。

      第三類是另闢蹊徑的七言歌訣《補訂急就章偏旁歌》。此歌訣由李濱原作,卓定謀增補。它集中在《急就章》方面,也就是章草偏旁的常式與變式的介紹,通用偏旁的舉例,形近字的辨似和約五十個單字的草變剖析等,仄聲為韻,亦不講求對偶,意足即止。

      經(jīng)過近三十年的多方搜集,共得三類、九篇,歷代著名的草書歌訣總算業(yè)已大備,有些還是比較難得的殿本和初拓本。這要感謝先師容庚先生、啟功先生、顧廷龍先生和史樹青先生等前輩的慷慨見惠,或鼎力代為物色。在我而言,這些固足珍之重之;而對愛好草書的朋友來說,也該是一份難得的研究資料。經(jīng)過多年來的摩挲研讀,我對這歌訣已一一作了千余字的內(nèi)容提要。學(xué)術(shù)是天下的公器。要把這批草學(xué)遺產(chǎn)繼承下來,最佳的辦法就是公諸同好,大家共同鉆研,務(wù)使薪傳不絕。當(dāng)然,有個別歌訣的篇目僅見于著錄,至今仍無緣一讀,如明人周思兼的《續(xù)草訣歌》、清人竇心泉的《集和草訣百韻歌》就是例子。這只有俟諸同道先進的不吝見教了。

      一、《草訣百韻歌》

      宋采真子改編,元至順(1330—1333年)建安椿莊書院本(見南宋陳元靚《事林廣記》續(xù)集卷五文藝類草書訣法)。

      此訣前標(biāo)『集王羲之書』字樣,大概是宋人通過對王羲之草法結(jié)構(gòu)的廣泛搜集,細心的排比和抉擇寫作而成。但成于何時,為何人所作,已不能確指。

      改編者采真子的生平無可考,這當(dāng)是一個別號,他在這歌訣的前端撰文說:

      草書訣,其傳蓋久,早歲嘗見跌望書『千文』標(biāo)卷首者,裁百許字,而(人)喜誦記,唯患其不傳也?;实v(1049—1053年)中,因官豫章,始得完本于溫希古,即故大參仲舒之孫,家藏最真,至有一百二十韻,凡四百一十字,居常研玩,頗有所適。后益觀諸家之帖,沿波討源,聞見繁舛,乃刊其尤疏者三,重出者十九,偏旁之重者三十五,其字易曉,不涉疑似者三十六,正其誤者八,因補所闕漏者三十七。復(fù)泛言為書之旨,附三十字于首末,裁損共取一百韻。雖未大備,猶愈于曩之猥并,亦足發(fā)臨池之蒙云。

      這是有關(guān)草書歌訣歷史的一段最權(quán)威的記載。它告訴我們:改編者采真子在北宋皇祐間曾在豫章做過官;草訣歌在當(dāng)時已頗為流傳,完本有一百二十韻,但僅四百一十字;現(xiàn)在留傳下來的元刻本,是經(jīng)過采真子大刀闊斧的刪削和增訂的。因為沒有祖本可資比較,究竟哪些曾經(jīng)他所損益,現(xiàn)已無從考定。采真子在『引文』曾說:『復(fù)泛言為書之旨,附三十字于首末』,那『草圣最為難,龍蛇競筆端;毫釐雖欲辨,體勢更須完』和『習(xí)觀羲獻跡,免守墨池渾』等語,當(dāng)是采真子的手筆無疑了?,F(xiàn)傳世的各種草訣歌,當(dāng)以此本為最早。

      元刻《草訣百韻歌》,五言為句,共一百五十二句,凡七百六十字。它兩句一韻,實只七十六韻。雖有百韻之名,而無百韻之實。它除去首尾六句為泛言作草之旨外,主要包括下列四方面的內(nèi)容:

      (一)列舉了水、、言、、馬、阜、禾,邑、月、金、至、肉、心等近二十個草書部首的寫法。

      (二)用易于聯(lián)想方法,揭示了闌、步、門、常、密、顙、雞、莽、兵、日、疲、賢、本、惡、龜、不、卑等二十八個單字的草法。

      (三)對一些用筆先后與楷書殊異的,如或、戒、皋、華等字,及省半或合并而書的南、甫、并、林等字也做了介紹。

      (四)根據(jù)草變后易于混淆的特點,臚列了二百四十個宜加辨似的形近字,計二字形近的,有『綠緣』『滿備』『醫(yī)堅』等八十七組;三字形近的,有『鄉(xiāng)卿口』『愛重奎』『非化作』『方勞身』等二十二組,提醒人們的注意。對草字的辨似,占了相當(dāng)主要的內(nèi)容。

      草訣歌的撰集,原為便于初學(xué)而設(shè)。它句子整齊、有韻,而且著重對照,所以很易誦憶。句子大都經(jīng)過了推敲,對仗也尚屬工整,有些句子,如『宛轉(zhuǎn)郊臨郭,分毫事可爭』,還有妙語相關(guān)的好處。但是,古人的草法,一字每有多種的結(jié)體,這里只是舉其一種,不宜執(zhí)此以作唯一的標(biāo)準。同時,雖說是集王羲之書,實際也雜入唐宋間的草法,如於之作,空之作,就不是晉人的寫法。

      此本雖然年代最早,可惜刻工不精,但它在文獻上的價值,卻是不容置疑的。我曾據(jù)此本以硯父的筆名作《元刻〈草訣百韻歌〉箋注》,先連載于香港《書譜》雙月刊1978年二、三、四、五、六期及1979年一、二、三、四期共九期,1981年由香港萬里書店輯為單行本。

      二、《草訣百韻歌》

      明佚名者改編,萬曆十二年(1584年)萬曆帝朱翊鈞御製序、跋本。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以來,好幾代的皇帝都喜歡草書,所以一時習(xí)草之風(fēng)甚盛。宋元以來就在民間廣為傳播的《草訣百韻歌》,經(jīng)過四五百年書家們的增改補充,已日臻完善。最后的改訂本究竟出于誰手,現(xiàn)已無從考索。這一本子,至遲在明嘉靖間(1522—1566年)已經(jīng)定稿。明人唐順之(1507—1560年)纂輯《稗編》,已把它收錄進去,但采真子的原序已被刪除。從這里便可以大致知道它的成稿的下限。

      草書歌訣而有御製的序、跋,似乎顯得特見矜重,因把序、跋抄錄如下:

      朕惟自有書契以來,六義寖廣,八體漸分,粵若草書,興于漢代,離方遁圓,出同入異,亦既紛如矣。所貴獨全神爽,曲暢玄微,厥有指歸,艱于冥解,非得古人臨池結(jié)構(gòu)之法,其道無繇也?!恫菰E百韻歌》一卷,《后》《續(xù)》二卷,諧為韻語,覽記者便焉。朕萬幾之暇,娛游翰墨,每當(dāng)搦管,不廢楷模,及得是編,見其辨析毫芒,折旋體勢,凡收往垂縮之度,縱橫向背之方,分合異同之跡,若型范陳于彝鼎,若節(jié)奏按于宮商,類引條分,不淆神理,斯固字林之矩矱,而藝苑之指南也。機軸可尋,真詮不遠,惟善學(xué)者悟之言外,得之畫中,其于書法,亦庶幾哉!爰命工梓之,而弁諸簡端如此。

      跋語寫道:

      草訣百韻、后、續(xù)歌梓既成,諦而觀之,體勢咸備,雖其字不當(dāng)六書之百一,而點畫鉤連,鑄形肖象,則既曲盡其術(shù)矣,嗟乎,事未有離法而善者也。儻曰無意于佳,不求踐跡,即使杜、崔運指,衛(wèi)、索濡毫,惡能遽超畦徑之外哉!雖然,斗蛇舞劍,可以資書;解牛斫輪,因而悟道;是故成法在古,妙契以心,變化神明,臻于極致,推之萬務(wù),無不然者。朕于是得治理焉。若徒為游藝揮灑之助,非朕志也。

      文中雖有些官腔、套語,而對草書歌訣的推許,確情見乎辭。

      《草訣百韻歌》共二百一十二句,凡一千零六十字,兩句一韻,實為一百零六韻。經(jīng)過增訂的本子,較之元至順間椿莊書院所刻的采真子改編本多了三百字,內(nèi)容當(dāng)然有所增加。它包括的內(nèi)容有四個方面:

      (一)列舉了水、言、、、阜、貝、刀、寸、片、邑、月、方、才、足、走等十五個專用和通用部首。

      (二)用易于聯(lián)想的方法,揭示了步、羞、稟、袁、奉、言、常、密、卉、闌、武、丹、顙、雞、乏、村、惡、龜、隱、卑、壽、齒、舉、登、時、慶、飛、迷、野、聲、曼、舂、獲、瓊、亂等五十多個字的草法。

      (三)對一些用筆先后與楷書懸殊較大的或、戒、皋、華等字,及省半或合并而書的南、兩、鼎、林等字也做了介紹。

      (四)根據(jù)草書省變后易于混淆的特點,著重臚列了三百一十四個宜加辨似的形近字,提醒人們的注意,計二字形近的,有『寧叔』『賦慰』『朔邦』『含貪』等一百零七組;三字形近的,有『高齊馬』『兕既兒』『鄒歇歌』『成幾賊』等二十八組;四字形近的,有『思惠魚畫』『禾乎手年』等四組。這部分占了相當(dāng)重要的比重。

      常言道:『為學(xué)如積薪,后來居上?!凰c采真子的改編本相比,除內(nèi)容增加外,至少有兩點是進步了的:一是辨似的選字比較允當(dāng),如元刻本所說的『蒲外仍知備』『如末惟憂孟』『亦合審求前』『寧容泰近秦』,其實,『蒲』與『備』、『憂』與『孟』、『求』與『前』、『泰』與『秦』在草書并不怎樣形近,明本分別改為『滿外仍知備』『惟末分憂夏』『亦合辨荊前』『寧容秦近拳』,這就恰妥多了;二是措詞比較確切,如元刻本有『醉碎收成處』的句子,而『醉』『碎』之別,只在起筆左旁,不在收筆的右旁,明本改為『醉碎方行處』,又原『叟減即成皮』句,明本改為『叟棄點成皮』,明確指出『皮』『叟』草寫的分別,只是『皮』比『叟』字少一點,也比原作確當(dāng),類此之例還多,茲不備舉。

      這個一百零六韻的本子,流傳最為廣泛。除單本外,清人倪濤的《六藝之一錄》,敕修《佩文齋書畫譜》《古今圖書集成》等書,均予收錄,原序均略去。曾見叢帖《翰香館法書》亦收此本,但在『才畔詳牋牒,水元看永泉』下,多出『學(xué)草頭殊點,言玄體類天』兩句,為順治間滇人虞世纓所書,全文共一千零七十字,這是目前見到的最長的《草訣百韻歌》。

      同此內(nèi)容,另有萬曆中連奎館范文明石刻本、萬曆癸丑(四十一年,1613年)韓道亨寫本(1976年文物出版社影印本)和晚明朱學(xué)古寫本(1652年朱宗文撰集《草圣彙辨》原刻本)。

      三、《后韻草訣歌》

      明萬曆十二年(1584年)萬曆帝朱翊鈞御製序、跋本。

      此訣作者,刻本不著姓名,其他書籍亦無記載,諒亦與《草訣百韻歌》一樣,成于眾人之手。

      《后韻草訣歌》五言,七十四句,全文三百七十字。除開頭『重將草圣窺,還須立體規(guī)』兩句,末了『夏齋重著草,遺傳后學(xué)知。墨池留意習(xí),勿使筆相欺』四句,為泛言題旨之外,余皆承草訣的傳統(tǒng),著重在形近字的辨似和單字草法的介紹。此訣屬辨似的占五十四句,即五十四組,四字近似的二組,三字近似的十四組,二字近似的三十八組,占了全訣的主要比重。單字草法介紹的,凡十四字。

      這一《后韻》之作,內(nèi)容大部分都不同于《百韻》。在具體談草法的六十八句中,有四十句是作者的新製,如『科斜須用料,違建亦同遲。顏且頻煩顧,婦可掃歸移』,大都比較得體。與原草訣有關(guān)的共二十八句:一字不易的十二句;內(nèi)容基本相同,而文字稍加變易的十一句,如『巢筆在思唯』改為『巢筆竹頭思』,『弗使微成漸』改為『須暇漸如微』等;至于部分相關(guān)的五句,有『作南觀兩甫』改為『作南休作兩』等例。

      此訣不足之處還有兩端。一是選字不盡得當(dāng),如以『柴紫』『續(xù)讀』『期斯』『胖泮伴』『桃挑』等部分偏旁相同的字進行辨似,似不如另選楷寫不同、而草變后較易混淆的字,這會更有意義些。二是造句個別不夠工整,其中最突出的例子是『畫盡還同晝,拒捉自依稀』,前一句是『畫盡晝』三字辨似,后一句是『拒捉』辨似,兩句并不相對屬。

      《后韻》和《續(xù)韻》為什么與《百韻》出現(xiàn)如此眾多的重復(fù)?對這個問題,我在《明刻〈后韻草訣歌〉注解》的前言中曾略加推論,認為北宋已流行《百韻》,在不同地區(qū)經(jīng)過長時期的流傳,于是產(chǎn)生了長短不同、內(nèi)容不一的刪訂本或改編本,到明萬曆年間,儒臣們看到不同的本子,把字數(shù)最多的名曰《草訣百韻歌》,其他兩種就成了《后韻》或《續(xù)韻》,因在它們的開頭結(jié)尾加上一二句子,以示續(xù)補之意。由于它們皆從一個祖本派生衍化而來,因此內(nèi)容必然有一定的重復(fù)。如此立論,不知得其實否?

      拙作《明刻〈后韻草訣歌〉注解》,詳見香港《書譜》雙月刊1982年10月號。

      四、《草訣續(xù)韻歌》

      明萬曆十二年(1584年)萬曆帝朱翊鈞御製序、跋本。

      此歌訣的作者姓名,在刻本中并無標(biāo)出,據(jù)《四部總錄藝術(shù)編》載:『《草訣續(xù)韻》一卷,明萬曆刊本。明郭諶撰。諶字盤許,德平人?!凰赃m與此合,因記于此,以待考證;或僅為書名偶合,有別本亦未可知。

      《草訣續(xù)韻歌》,五言,八十四句,全文四百二十字。除開頭『草圣未書全,重將補訂篇』兩句,末了『習(xí)觀吾草訣,免使墨池渾』兩句,為泛言題旨之外,余皆承草訣的傳統(tǒng),著重在形近字的辨似以及單字的易于寫記。辨似的占七十二句,即七十二組,其中二字辨似的六十二組,三字辨似的十組,合共一百五十五字,這是全歌訣的重點。單字的介紹,只卉、闌、惡、懸、鹿、孤、曼、昏等八字而已。

      此作題目既名為『續(xù)韻歌』,本來是應(yīng)該像首句所說,是為續(xù)原草訣所『未書全』而寫的,它開頭所舉的『侍傳』『陳陣』『詩訪』『孤孫』等字,即屬此類??上Р⑽醋鞲嗟脑鲅a,后面的部分,便往往重復(fù)原草訣的東西了:句子一字不易的,占二十五句;句子稍作更易、但內(nèi)容并無變動的占二十句,如『數(shù)段情何密』改為『常思防數(shù)段』,『叟棄點成皮』改為『亦觀皮叟邊』等;句中部分的內(nèi)容涉及原草訣,而有所增改的占八句,如『須知兕既兒』改為『須知兒與既』等。也就是說,全篇有五十三句都跟原來的草訣有關(guān)係。如果從『續(xù)韻』的命題來看,這類的比重不免有輕重倒置之嫌了。高儒《百川書志》有一段記載說:『《草書百韻》一冊,國朝德平盤許郭諶草書晉王右軍之草訣也。右軍古今名筆,以草書點畫形體相近,未易識別,因作此訣。世傳殘訛,郭子從而正之耳。』當(dāng)然,說草訣為王羲之所作,這是不對的;但指出郭諶從世傳殘訛之本中加以訂正而成是篇,卻使我們理解為什么內(nèi)容會如此重復(fù)。因為郭諶只是就殘本『從而正之』,并不是全盤另行改寫,他原封不動地照錄二十五句,補訂二十句,增改八句,新寫二十七句,這在情理上還是可以說得過去的。

      五、《草訣歌》一卷

      明朱敬鑉改編,關(guān)中朱氏萬曆刻本、至寶齋刻本。

      朱敬鑉,字進父,為朱元璋第二子朱樉的八世孫。樉封秦王,就藩西安,便世居于此,故自稱關(guān)中人。敬鑉萬曆中官奉國中尉,擅草書,著有《梅雪軒詩稿》。

      《草訣歌》乃從《草訣百韻歌》刪節(jié)改編而成。凡一百六十六句,共八百三十字,因為只有八十三韻,故只稱《草訣歌》。

      這一本子與《草訣百韻歌》比較,有這么幾個方面:

      (一)經(jīng)過了刪節(jié):原作凡二百一十二句,一千零六十字,現(xiàn)在保留的原作只有一百四十五句,七百二十五字。

      (二)前后次序進行了調(diào)動:如『就中識弟夷』句后,把『里力斯成曼,圭心可是舂』『膝滕中委曲,次以兩分明』提前;在『棄奔七尚尊』后,又把原來較前的『采夆身近取』移置于此;『即腳猶如恐,醫(yī)初尚類堅』,也是拆開了原作而成的新的對句,對仗亦工。

      (三)增補了好些句子:如『全皇同自異,容客更紛然』『尉與財須見,烏同鳥更疑』『次以兩分明』『叔芹元仿彿』『熊結(jié)足下尋』及結(jié)尾的『意到形須似,體完神亦全;斯能透肝腑,落筆自通玄』均為新撰。

      (四)把原作的句子加以綜合:如『詹侯熙照識,繩臘達連看』,是綜合原『侯兮不減詹』『熙照眼前看』『漫將繩當(dāng)臘』『更慎達為連』四句而成的;『廊廟與綠緣』一句,則綜合了『廊廟月邊生』『勿書綠是緣』兩句;『睿虞悉迷遣,巢筆樹掛枝』,除綜合『睿虞元仿佛』『遣上也同迷』『巢筆在思唯』『不道樹多枝』四句外,還新補了『悉』『掛』兩字。

      (五)個別句子作了改寫:如『自別號蹄真』句,乃從『蹄號應(yīng)有法』改寫而來;『禾手乎年似』則改寫自『禾乎手似年』句;其他還有『合戒』改為『合識』,『更親』改為『更論』等。

      朱氏這一改編本,流通面遠不及《草訣百韻歌》,但也有它自己的特色,如綜合兩句為一句的句式,這是原作所沒有的。增寫的部分也大致得體。只有『禾手乎年似』『廊廟與綠緣』兩句,對仗失之不工罷了。

      《至寶齋法帖》本為董其昌(1555—1636年)所書。董氏松江華亭人,為明代大書家,生于嘉靖三十四年,中經(jīng)萬曆、天啟,至崇禎九年始逝世,享年八十二歲,與朱敬鑉大致同時。以《草訣歌》筆法體勢觀之,似為董氏中年之作。

      六、《草訣偏旁辨疑》

      汪由敦撰書,談經(jīng)石刻本。

      汪由敦(1692—1758年)字師苕,號謹堂,別署松泉。安徽休寧人,記誦淹博,文章典重。雍正二年進士,乾隆間官至吏部尚書,贈太子太師,卒諡文端。在內(nèi)廷凡二十余年,書法文章,均得乾隆帝弘曆愛賞。《三希堂法帖》的編刻,即為他所主持。著有《松泉詩文集》。他的書法以秀潤見稱,錢陳群謂:『由敦書法力追晉唐大家,兼工篆隸?!划?dāng)時許多所謂乾隆御筆,即出由敦之手。卒后,弘曆命詞臣集其墨跡,摹勒上石,成《時晴齋法帖》十卷。

      《草訣偏旁辨疑》無刻石年月,后有跋云:『余于莊子讓庭處,得觀汪謹堂《草訣》,逸氣縱橫,直如雙鵠翔青天,浮云浩蕩萬里,各隨所至而息。乃屬勒之石,以公同好。仔亭談經(jīng)識?!挥钟蓄}識為:『武林陳映元云杓氏鐫?!?/p>

      汪氏此作的取名,與明人范文明的《草訣辨疑》只差偏旁二字。范氏之作,是就《草訣百韻歌》舉例所未及者,覓取古代草書大家的字例,列舉偏旁寫法,進行辨疑,目的在于提醒讀者,眼界應(yīng)該開闊些,不可局限于一訣。而汪由敦此作,并非旨在針對《草訣百韻歌》作什么『辨疑』,雖然也有那么三幾句是質(zhì)疑的,這個名為『偏旁辨疑』的『草訣』,主要是從明萬曆殿刻本《草訣百韻歌》增刪變化而來的,實際是《草訣歌》的另一個改編本。體裁仍是每句五言,凡八十句,共四百字。其主要內(nèi)容為:

      (一)首先用了十二個句子,泛論作草書應(yīng)該注意的問題。

      (二)其次用了九個句子,談了水、言、阜、貝、

      、寸、

      、月、

      (肉)、足、立、臣、手、方、片、糸、車等十八個偏旁;另用兩句說明其中某些偏旁的字例。這批偏旁有九個已為原《草訣》所提及。真正提出辨疑的只有第二十五句的『路足非言借』,與原『路左言如借』不相合,其實,原說的『路』字左旁的『足』部,寫起來就像借用行書的『言』旁(

      )那樣,這只是為了方便記憶,說它『好像』而已,汪氏以『謬甚』為評,未免言之過激。

      (三)用了四十九個句子,就五十八組、一一六個形近字進行辨似。其中為汪氏新提出的有十一組、二十二字,之外,都是《草訣歌》曾經(jīng)提到的,只是部分提法或文字表達略有不同而已。

      (四)用了四個句子,就惡、齒、舉、登四字的草法做了介紹。這四字,草訣歌皆已提及,其中兩字提法,汪氏做了少許的修改。

      總而觀之,《草訣偏旁辨疑》雖有它新鮮的東西,但其主要內(nèi)容,還未能擺脫《草訣歌》的影響。八十句中,有二十一句完全錄自《草訣》;有二十一句則取《草訣》原句內(nèi)容而略變其詞意;有六句乃綜合《草訣》的兩句而為一句成之;另有三句為部分刺取《草訣》的字例;也就是說,共有五十句是跟《草訣》有關(guān)係的。在寫作上,對仗似嫌不夠工整,如『懼懷容易失,會念只同人』,就不如原來『懼懷容易失,會念等閑并』的合拍;押韻亦欠精到(以『明』以『參』為韻的均凡三句之多)。有些句子,如第二十四句的『亮亳宅庵明』,所指也尚乏明確,上句為『高豪同起手』,此句疑為『亮亳』二字辨似,而『亳宅庵』三字下端形近,似是三字辨似了。

      我曾作《汪由敦〈草訣偏旁辨疑〉箋注》,刊于香港《書譜》雙月刊1982年4月號。

      七、《補訂急就章偏旁歌》一卷

      上元李濱原作,閩縣卓定謀補訂;自青榭1930年初版本、1933年再版本、1934年三版本。

      《補訂急就章偏旁歌》是一篇章草草法的歌訣。

      原作者李濱(1855—1916年),字古餘。江蘇上元人。清光緒、宣統(tǒng)間,曾任浙江通判、河南學(xué)務(wù)圖書科長,民國以后,杜門著述,著有《草說》十五卷、《玉煙堂帖本急就章草法考》、《玉煙堂帖本急就章偏旁表》等書。對《急就章》曾做深入鉆研,于偏旁變化的分析排比、觸類旁通,尤有心得。為了方便初學(xué),因作此訣。他在序中曾說:『偏旁為歌,亦圖記憶之便,較諸逐字摹寫芒昧,網(wǎng)之在綱、裘之挈領(lǐng)者,或收效于事半功倍?!辉鞒捎诠饩w三十三年(1907年),共一百一十八句,八百二十六字。當(dāng)時曾用石印的方式出版。1930年,卓定謀補訂印行時,增加了二十句、一百四十字,并對原作中的十五字進行了修改。補訂后,全文共九百六十六字。四年間印行了三版,流布比較廣泛。卓定謀(1886—1977年),字君庸,久居北京,曾任教于北京大學(xué)、北京師范大學(xué)等校,篤嗜章草,有《章草考》等書行世。

      《補訂急就章偏旁歌》用七言古體詩的形式寫成。除了開頭和末了用了十二句對字體演變的歷史做了簡要的介紹外,主要內(nèi)容有如下四方面:

      (一)列舉了

      、

      、言、足、

      、竹、牛、馬、月、角、

      、、

      、皿、廣等五十九個部首章草寫法的常式及其變式,并各舉例子以資參證:如『言』旁可作

      ,亦可作

      ;而

      亦通于旁、

      旁和

      旁。

      (二)就三十九個章草符號所代表的約一百個的偏旁或『部件』予以排比、對照。如子旁的章草作

      ,它除表示原字之外,并作為糸旁、歹旁、車旁、革旁、

      旁的通用符號。

      (三)介紹了馬、瘧、至、奉、救、尚、列、國、歲、成、所、憲、灶、齒、時、尉等五十字草變的情況。如『時』之作,是『寺』上減『土』;『尉』之作,是『

      』下省『示』。

      (四)對『高齊』『牙身』『邑足』『戶石』『土士』『竟充』『臣巫』『又尺』『鄭節(jié)』『翁帛』等十組、二十字進行了辨似。

      它內(nèi)容豐富,排比明晰,有注釋的部分亦簡明扼要,不但對習(xí)章草的人可以幫助識別和記憶,就是對習(xí)今草的人也有同樣的作用。如果還有什么不足的話,那在屬對的工整和形象的生動方面,皆遜色于《草訣百韻歌》,因而背誦比較費力些。略舉數(shù)句,以見一斑:

      出采體不分,試寫倩(

      )祟(

      )與翻(

      )嗇(

      )。鄭(

      )節(jié)(

      )之差認

      ),亂(

      檄(

      )文自相假。仆(

      )美(

      )棄(

      )形乃同,農(nóng)(

      )辰(

      )衰(

      )無間隔。

      首句『采』,應(yīng)為『釆』之誤,五句『美』亦為『菐』之誤,皆應(yīng)改正。

      余紹宋先生曾經(jīng)指出:『私

      應(yīng)防長下惑』及『義我亦從古文覓』兩句下似各闕一句,未詳其故。原作似應(yīng)為一百二十句,六十韻,今只存一百一十八句,余氏所指,是有道理的。

      我曾作《補訂急就章偏旁歌譯注》,先連載于香港《書譜》雙月刊1978年二、三、四、五、六期,1992年由香港天地圖書公司輯為單行本。

      八、《章草草訣歌》一卷

      1927年自青榭本,無紀年藝苑真賞社本。

      兩本所影墨拓本,皆自標(biāo)為《草訣歌》,自青榭及藝苑真賞社以其書體為章草,同名之為《章草草訣歌》,但內(nèi)容實兼及章草和今草兩方面。余紹宋《書畫書錄解題》則稱《增訂草訣歌》,王世鏜自名曰《增改草訣歌》,以自青榭及藝苑真賞社兩本流行較廣,仍姑名《章草草訣歌》,兩本作者姓名均佚。

      這一歌訣凡二百六十六句,五言,共一千三百三十字,內(nèi)容主要有:

      (一)在開頭和結(jié)尾的五十多句中,用了近五分一的篇幅談了草書的源流,習(xí)草必須掌握的要義,這是從前草訣歌所沒有的。

      (二)列舉了人、、水、言、子、糸、牙、耳、身、馬、月、心、

      、尸、廠、頁、欠、阜、貝、月、邑、方、手、車、豆、足、文等偏旁部首的章草寫法。

      (三)對舉、武、稟、袁、奉、言、繘、卿、常、密、瞻、噉、父、母、懷、與、飛、乏、辭、慶、襲、曼、悉、黍、緜、筋、鹿、孤、惡、齒等字的章草寫法做了介紹。其中的一些字,從前的草訣歌原已談過,如『袁』,過去作『七紅即是袁』,此作『七紅濫謂袁』;『奉』,舊訣作『十朱知奉己』,此作『奉強十朱擬』,類此例子甚多,措詞大都比舊訣允當(dāng)。

      (四)選載了『稱攝』『頭改』等近一百組兩字近似、『平乎帛』『濕縣懸』等約四十組三字近似、『臺

      名召』『頑顏類嚴』等四組四字近似、『作非罪恥詐』『勞功牙等身』等六組五字近似的形近字,以備識別的參考。

      (五)對漆、德、承、泰、變、絲、至、侯、眾、壺、鼎、棘、卷、戶、巨、背等字的一字異構(gòu),也有所臚列。

      此本押韻比較粗放,如四十四句『轉(zhuǎn)覺后勝前』、七十六句『歲幾荷柰前』、五十句『莫非取便焉』、二百六十四句『肱折思半焉』?!呵啊弧貉伞粌勺?,就出現(xiàn)了兩次。有些句子,根本不講求對仗工整,如『車車車車車,寧出一車旁』,就形同散文了。但有些句子寫得頗細膩,如『喪罔假坐皿,舂春虛奉圭』就是例子。

      林志鈞先生認為此歌『乃針對朱本(即朱敬鑉本)而作』。其實,作者對傳世各本《草訣歌》都不滿意,所以每引用它們的字例時,多采取批判的態(tài)度,著眼點并不限于朱本。

      此歌訣原有作者跋語,姓名亦被剪,故自青榭、藝苑真賞社兩印本皆缺載。但《書畫書錄解題》曾收錄,文云:

      世傳草訣歌,偽托右軍,無訣可取,且多俗體,六手謂稟,十朱謂奉,武斷乖謬,風(fēng)雅如右軍,豈宜有此,真不免唐突西子也。顧盛流傳南北,蓋視《書譜》《十七帖》《急就章》獨易能耳。病其誤后學(xué)也,嘗改作之,章今并搜,增文數(shù)百,與徒纔獵,不作已久,郎朗施拖,其辨至纖,

      點畫,必形聯(lián)而始別,

      偏旁,非獨標(biāo)所可行,未明其變,翻眩為通,寧不謬耶?仆三十年學(xué)草,廿載于茲,偶有所得,以集以錄,雖非專精,然未嘗茍焉!循是而進,庶幾絕業(yè)可復(fù)續(xù)乎!

      自青榭主人卓定謀篤嗜章草,收藏歷代章草法帖墨跡逾百種。帖賈得此書佳字夥的草訣歌,遂施詭計,割棄作者姓名,把拓本弄得特舊,仿彿代遠年湮的樣子,以高價售卓。卓氏果為所愚。他與另一章草名家羅復(fù)堪都為其筆意高古,結(jié)構(gòu)精熟所傾倒,均定為晚明人所作,有商業(yè)眼光的卓氏,并印行了三版。

      余紹宋在自青榭印本的題跋中提到,1927年春末在一次畫會雅集時,與會廖允端云:約十年前,王世鏜(史事詳見《稾訣集字》)曾有此作,并囑其作跋。亟索閱,為墨拓本,記年乃癸丑(民國二年,1913年),署款為章武積鐵室主作。王氏所撰自序,內(nèi)容大體與前引跋語相同。因此余紹宋曾懷疑王氏的癸丑刻本乃據(jù)此貌似古舊的佚名拓本改作而成。但他對這樣的假設(shè)也提出了三點疑點:

      兩本刻工,係自『舄呼茍芍』至『波瀾探淵源』,一百四十字外無甚差異,并石紋磨泐處亦復(fù)相同,其可疑一也。

      文中有『美術(shù)兼適用』句,甚似近人語,其可疑二也。

      王刻本行十一字,每句中空一字,兩行中空半字。是拓用簑衣裝,最后尚有半行未裁去者,每句亦裁斷粘裱,其可疑三也。

      緊接著,紹宋先生又提出了三點『不可解』:

      前集一百四十字不但筆法與是本有別,且有異文,如『衛(wèi)躊躇術(shù)衡』之『衛(wèi)』,王刻改作『謝』,『準解準楷沿』之『楷』,王刻改作『真』,『宋祝溯張杜』,『宋祝』改作『鍾王』是也。前后既襲舊本,何以此一百四十字獨異此不可解者一也。

      第六行『俾』字下模糊,審是『效』字,王刻亦挖去而刻在題下,既知為『效』字,何以不刻在原處?此不可解者二也。

      王刻本間加小注,都凡六百二十余字,俱合章草法度,筆意亦佳,善書若此,何以毫不知名?此不可解者三也。

      世有異才被埋沒并不奇怪。其他疑問,到王世鏜逝世,在他的《訃告》中得到解答。原來王世鏜對癸丑刻本并不滿意,『顧石粗工拙……殊未愜心,拓廿余本即棄置之……好事者聚謀重拓,原石已缺其一,則覓得棄稿……補入。故其筆意與原石有別焉?!徊⒃疲骸洪}人卓氏所割裂刊售者蓋此本也?!徽嫦嘀链瞬糯蟀子谔煜拢酝跏犁M豐贍的學(xué)養(yǎng)和精湛的書藝,當(dāng)然不會剽竊別人的撰著成果,這是肯定的。帖賈剪去的作者名字,正是王世鏜先生。難怪他得知自己作品刊布時被刪除了名字而憤慨萬分,并擬提出訴訟了。于右任先生《挽積鐵子王魯生先生四首》,其一云:『多君大度邁群倫,得毀翻欣賞鑒真。一段離奇章草案,都因愛古薄今人?!弧墩虏莶菰E歌》作者為誰,已得到真切的答案。

      令人感到遺憾的是,癸丑所刻原名《增改草訣歌》的原拓本現(xiàn)已無法得見,現(xiàn)能看到的,僅是被人易名為《章草草訣歌》的補輯本。

      九、《稾訣集字》一卷

      天津王世鏜著,1928年漢中寶峰山道院刻拓本,1980年文物出版社影印本。

      王世鏜(1868—1933年),字魯生,別署積鐵室主,晚號積鐵老人。河北天津人。早年讀書大梁書院,治經(jīng)史詞章,輒冠同儕。后從長兄移居陜西南鄭,棄舉子業(yè),好新學(xué),與戊戌變法重要人物唐才常、譚嗣同等相問訊。尤喜書法,于漢魏刻石、龍門造像文字,皆曾致力。民國后,曾任褒城縣及鎮(zhèn)巴縣知事。公余發(fā)憤增改《草訣歌》,從文字學(xué)入手,以探草變之源。于章草今草之演變,用功特多,嘗以章草手書刻石。1924年復(fù)有所改訂,取名《稾訣》,為百衲本,集輯諸帖而成,非出己書,故名《稾訣集字》,石刻今存南鄭寶峰山道院。其晚年所書章草,廣泛吸取漢晉木簡殘紙筆意,面貌為之一變,有《于母行述》《千字文》等影本行世。遺著另有《葉刻急就草考正》《上元李氏偏旁考證誤》《論草書今章之故》《集大爨對聯(lián)八百付》《積鐵老人詩存》。1932年應(yīng)于右任之邀赴南京,共研草法,翌年底病卒,葬于牛首山。于右任譽為『古之張芝、今之索靖,三百年來,世無與並』,推許備至。據(jù)其文孫王智理說,臨終前完成撰書《重定章草草訣歌》,此為第三本,可惜未見刊布于世。

      此本后有自跋,寫于『民國第一甲子』,即1924年,這可能是定稿時所記。跋語不長,大意與《章草草訣歌》跋語有相近處,可見兩者的脈絡(luò),抄錄如下:

      不在軍閥,又非政客。文字生涯,聊樂我意。舊草訣歌,俗謬滅裂。右軍才調(diào),何得有此!因而改作,集以名帖。為日既久,增文數(shù)百。庶無向壁之嫌,當(dāng)便臨池而列。至若一字數(shù)寫,章今重疊;部首通假,用意各別;散見釋文,不復(fù)贅說。

      《稾訣》凡三百零八句,五言,共計一千五百四十字。這是傳世最長的一個草訣歌。

      《稾訣》與《章草草訣歌》比較,內(nèi)容相同或相近的,占了相當(dāng)多的比重。句子一字不易的有五十一句;內(nèi)容大體相同、而文字稍加變換的,有一百五十余句,如『頭改千里差,道遵一縷牽』,改為『頭改千里遠,道送一縷牽』,等等。經(jīng)過十一年的增刪、改削和提煉,有所改進是必然的。1928年鐫刻此本時,阮貞豫在跋文中說:

      丁巳歲(1917年)余權(quán)鎮(zhèn)巴,適邑紳張傑三以前任王魯生君《稾訣》拓本進,展覽之余,嘗以手民不良、石質(zhì)亦劣為憾。比者,程君履端筑道院于寶峰山,因囑索王君原稿重刻,嵌之壁間,惟字體稍異于前,蓋集帖而成,較自書者尤為可嘉。

      可見王世鏜過去確曾書刻草訣。前引余紹宋所見的是《增改草訣歌》,而阮貞豫所見的卻稱之為《稾訣》,這當(dāng)是阮氏把新著名稱混同舊作之誤。

      此本內(nèi)容略有:

      (一)開頭及結(jié)尾以約九十句的篇幅綜論草變的源流及作草的要義,這較之《章草草訣歌》的份量,增多將近一倍。如說『目未寓章草,落筆墜荒唐』『一字或數(shù)寫,雅馴崇擇妍』『私撰誰堪信』『但防俗偽姍』『氣機翫頓挫』『意匠巧方圓』『變嗤張顛輩,搪突放任圈』等,都不失為習(xí)草者恪守的箴言。

      (二)對偏旁草寫的臚列,亦多同于《章草草訣歌》。

      (三)對草書單字的介紹約三十字,大都與《章草草訣歌》相同。

      (四)形近字的舉例,數(shù)量大體與《章草草訣歌》相近,只五字近似的,增加至十四組。

      (五)異構(gòu)字的舉例,亦基本與《章草草訣歌》相同。

      毫無疑問,《稾訣》確較之《章草草訣歌》為勝。首先,是措詞比較客觀、準確,有些句子的內(nèi)涵較前豐富了,如『即腳純異恐,醫(yī)首爭似堅』,后來改為『即腳許判恐,醫(yī)頭誠似堅』,『隸上權(quán)從繫,禹下羞同禽』改為『隸半苦繫擊,禹中羞禺禽』等就是例子。其次,例字皆從《急就草》、《月儀帖》、智永《千字文》、孫虔禮《書譜》及《淳化閣帖》、《絳帖》、《戲鴻堂帖》、《三希堂帖》等二十種法帖中勾摹而出,不以著者習(xí)慣寫法而轉(zhuǎn)移。這兩點都是非常明顯的。拓本前端,有《稾訣》與《草訣歌》優(yōu)劣對照表,就字數(shù)、字體、重字、句法、書訣、源流、解釋、標(biāo)識等問題加以比較,于《稾訣》的贊譽,有些雖不無過情之嫌,但它的特色是有目共睹的。

      此本刻工亦不算佳。書釋文和作題跋者有沙品三、張士如等九位,水平參差得很,如六十二句『』當(dāng)作『參』,九十四句『箭』草體『月』撇應(yīng)上穿長橫,一二二句第三字應(yīng)作『操』,一五六句后小注『鹵』下應(yīng)為『莽』,一六三句『慮逼黨罕犯』,『黨』誤作『黨』,一七五句『搨』下為『累』字,二〇二句第三字為『伶』,二二一句『息武追易趣』,『趣』誤釋『趨』,三〇一句的『張顛』,釋文及小注都誤作『張彭』,均請讀者留意。后邊的題跋,多為滿足贊助者附驥尾的要求而設(shè),皆無足觀者,概可不閱,此為初拓本,字多完好,與近時拓印本大有上下床之別。

      九九四年清明節(jié) 南海馬國權(quán)時居多城之彤葉寄廬

      誦歷代草書歌訣

      觀草構(gòu)技法流變

      習(xí)右軍草法至寶

      藏御製珍版首刊

      本文系網(wǎng)易新聞·網(wǎng)易號“各有態(tài)度”特色內(nèi)容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guān)交流,請回復(fù)【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xué)習(xí)交流圈

      作者:piikee | 分類:八字起名 | 瀏覽:15 | 評論:0
      伊宁市| 石阡县| 伊金霍洛旗| 苏尼特右旗| 新建县| 仲巴县| 额济纳旗| 左权县| 武城县| 阜城县| 商水县| 天门市| 松溪县| 富锦市| 西安市| 赣州市| 滨州市| 营山县| 响水县| 武穴市| 太原市| 师宗县| 马山县| 达日县| 凤冈县| 轮台县| 乌鲁木齐县| 辽阳市| 常德市| 龙泉市| 凌云县| 锦屏县| 方山县| 郓城县| 库伦旗| 遵化市| 区。| 城固县| 丹寨县| 扎赉特旗| 双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