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司號員鄭起提干了,以及河南省鄭起起重設備有限公司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1951年元旦前夕,志愿軍發(fā)起第三次戰(zhàn)役,一舉突破美軍精心部署的漢江防線,39軍直搗黃龍,全速殺向南朝鮮首府漢城。
在突入漢城之前,39軍116師347團7連奉命直插漢城北部咽喉重地釜谷里,這里既是“聯合國軍”守衛(wèi)漢城的要地,也是他們撤退的必經之路,位置無比重要。
可志愿軍指戰(zhàn)員誰也沒有想到,在這個原本偵察只有南韓兩個連隊的軍事要地,竟然駐扎了英國王牌軍一個團,綽號“綠老虎團”的英29旅皇家來復槍團。
“鋼七連”面對英王牌軍的超強炮火,為了拿下并守住陣地,所有干部全部壯烈犧牲,“鋼七連”連長厲風堂在重傷犧牲前,將目光看向19歲的司號令鄭起。
鄭起挺身而出,帶領“鋼七連”僅剩的25名戰(zhàn)友,舍生忘死頂住了敵人一個團的瘋狂反攻,最終在彈盡糧絕之時,鄭起拿起軍號吹起了沖鋒號,硬生生的嚇退了皇家來復槍團的瘋狂進攻,這是志愿軍在朝鮮戰(zhàn)場創(chuàng)造的最驚險的奇跡之一。
鄭起和最后的6名戰(zhàn)友,整整堵住了敵軍一天一夜,為主力部隊進攻贏得了時間,英軍“皇家來復槍團”和“皇家重坦克營”各有一部被殲滅,通向漢城的大門被“鋼七連”和戰(zhàn)友們打開了......
戰(zhàn)后,當347團長李剛和政委任奇智登上陣地時,看見只剩下7位遍體鱗傷的戰(zhàn)士英勇堅守在陣地上,他們倆再也控制不住震驚和悲傷的心境,抱住7位英雄嚎啕大哭。
鄭起因此戰(zhàn)被授予“二級戰(zhàn)斗英雄”和“特等功臣”,獲得了主席的親切接見,并被主席專門邀請到家中做客,這樣的殊榮在所有志愿軍將士中僅寥寥數人,可以說是羨煞旁人。
驟然遭遇連干部全部犧牲的艱難困境,鄭起和戰(zhàn)友們是怎樣牢牢堅守住陣地的呢?讓我們一起穿越歷史的迷霧,重溫那段讓人血脈噴張的戰(zhàn)爭歲月。
1932年,鄭起出生在黑龍江海倫縣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他從小就飽嘗了人世間的疾苦,兩歲時父親病死,三歲時母親改嫁他人,為了能活下去,小小年紀的他就跟著親戚們四處討飯為生。
在東北四處流浪,鄭起親眼目睹了日寇的暴行和國民黨的無能,他決定要參軍報國,打倒腐敗的國民黨政府。
1946年,15歲的鄭起加入了八路軍,雖然他還沒有步槍高,但意志堅定,新兵下部隊時,連長為了保護他,就讓他當了一名司號員。
鄭起參加八路軍時,正值國共雙方爭奪東北,鄭起親身經歷共產黨部隊在東北發(fā)展壯大,從入關時的12萬人,到1949年百萬雄師出關,后來又和兄弟部隊經歷了遼沈、平津、淮海、渡江戰(zhàn)役等數次大戰(zhàn),打敗了國民黨,成立了新中國。
本想能過上好日子了,然而美國并不甘心在蘇聯在二戰(zhàn)后獨吞亞洲的利益,因此悍然糾集15個國家組成“聯合國軍”入侵朝鮮,并多次將戰(zhàn)火引入我國的東北邊境。
為了保家衛(wèi)國,中國人民志愿軍于1950年10月25日正式進入朝鮮戰(zhàn)場,從此拉開了中國在世界戰(zhàn)爭史上波瀾壯闊的立國之戰(zhàn)。
1950年的最后一天的黃昏,志愿軍向敵人發(fā)起了強大的新年攻勢,打得“聯合國軍”土崩瓦解,一舉突破了敵人吹噓所謂固若金湯的“三十八度線防線”。
1951年1月3日拂曉,鄭起所在的39軍116師347團7連奉命直插漢城北部釜谷里,這里是敵人通往漢城最后一道防線的重要據點,只要打開了這里,就等于打開了漢城的大門。
本來團里接到的情報是,釜谷里只有南韓部隊的兩個連防守,一直到接上了火才發(fā)現,對面是大鼻子白皮膚的外國人。最新的情報傳過來后,團指揮部才知道對面竟然是英國的王牌軍29旅“皇家來復槍團”在此駐守。
這支部隊是著名的蒙哥馬利的部隊,參加過諾曼底登陸戰(zhàn)役,還曾在二戰(zhàn)中擊敗過號稱“沙漠之狐”的隆美爾軍隊,戰(zhàn)斗力極強。
然而在347團團長李剛看來,別說是對面是英國王牌軍,就是天王老子,也得在志愿軍面前俯首稱臣。
激烈的戰(zhàn)斗開始了,347團一營兩個步兵連迅速占領釜谷里幾處較小的制高點,殲滅了敵“來復槍團”一個步兵連和一部分輜重車輛。然而,志愿軍后勤跟不上的弱點顯現了出來,攻堅的火力跟不上了,怎么辦?
在這個緊急關頭,團長把攻占敵人陣地的艱巨任務交給了全團最出色的英雄部隊—第七連,第七連是突破臨津江的尖刀連隊之一,解放戰(zhàn)爭中曾榮獲“鋼鐵英雄連”的稱號,也有王鳳江這樣聞名全國的戰(zhàn)斗英雄。
七連兩個排在連長厲風堂的帶領,迅速打下了釜谷里旁的學校制高點,這里可以直接卡住敵人退往漢城的道路,敵人指揮官慌了,連忙派出一個營的兵力拼命向這個制高點沖擊,企圖重新奪回來 。
敵軍用猛烈的炮火封鎖了七連與主力的通道,得不到團主力的支援,七連打得特別艱苦,副連長王鳳江、指導員張鼎和排長、副排長等人,全在進攻和防守這個高地時犧牲了,在打退敵人第四次攻擊時,連長厲風堂也倒下了。
在戰(zhàn)斗這樣極端緊張的時刻,執(zhí)行任務的鋼七連干部全部壯烈犧牲,下面還怎么打?
就在此時,司號員鄭起站了出來,他把重傷即將犧牲的連長拖到一棵樹下,望著連長期許的目光,他從連長身邊取下駁殼槍,堅定的說道:
“同志們聽我指揮,我們必須像連長在一樣,像英雄王鳳江一樣保持鋼七連的英雄本色,守住陣地,打退敵人,只要堅持到下午五點,勝利就會屬于我們了!”
鄭起當時只有19歲,非常的年輕,沒有任何指揮作戰(zhàn)的經驗,也沒有想到在這個緊急時刻,指揮連隊的重任會落到自己的頭上。
他想起了解放戰(zhàn)爭期間吳家小廟戰(zhàn)斗中,排長犧牲以后,班長頂上,班長犧牲以后,戰(zhàn)士王鳳江頂上,這次終于輪到自己了,那些戰(zhàn)斗經歷給了他無窮的力量。
剩下的那26名戰(zhàn)友都用沙啞的聲音說道:“你指揮吧,我們一定能堅守到天黑,為英勇犧牲的同志們報仇。
為了戰(zhàn)斗的需要,鄭起命令戰(zhàn)士們撤出學校高地,這樣就對東側高地上的戰(zhàn)友造成了更大的困難,但必須這樣做,不然的話就會增加不必要的損失。
敵人在重新占領這個高地后,用坦克和自行火炮一排排的向兩側高地轟擊,七連戰(zhàn)士與敵人戰(zhàn)作一團,戰(zhàn)況十分慘烈?!?/p>
在打退敵人的數次進攻后,戰(zhàn)場恢復了短暫的平靜。鄭起召集全連六個黨員開了戰(zhàn)時黨小組會議,統(tǒng)計了一下戰(zhàn)損情況。
在打退敵人的這幾次戰(zhàn)斗中,又犧牲了7名戰(zhàn)友,如今只剩下19人了,人實在太少了。鄭起朝著團主力方向望了一眼說道:
“我們和團主力的聯系也斷了,此時的確非常困難,但我們是共產黨員,上級命令我們堅守這塊陣地,陣地就必須掌握在我們手里,不管怎么困難,哪怕只剩下一個人,“鋼七連”沒有守不住的陣地!
大家此時已將生死置之度外,這些人都參加過無數次戰(zhàn)斗,這種考驗對他們來說不算什么。
鄭起將剩余的人分成三個組,成品字形進行防御,李家福帶六個戰(zhàn)士和一挺機槍為第一組,守在東南角,李會帶著四個戰(zhàn)士和一挺機槍為第二組,其余五人加一挺重機槍為第三組。
李家福說:“我同意這樣的分組,但鄭起必須跟重機槍組守在最后邊,那里安全一些?!?/p>
鄭起笑笑說道:“謝謝大家的好意,但我必須在最前面,每次戰(zhàn)斗時,咱們連長不也都在最前面嗎?在前面看得清楚,方便指揮,如果我犧牲了,就由李家福接替指揮?!?/p>
短暫的安寧過后,又是仿佛看不到盡頭的炮火,再次打退敵人三次進攻后,七連的子彈也幾乎打光了,人不吃飯可以堅持,槍沒有子彈怎么堅持呢?只要天黑前敵人再進行一次攻擊,他們就要舉著刺刀上了。
鄭起沿著塹壕邊向周圍掃視了一下,發(fā)現防御陣地前沿有許多敵人的尸體,他心中頓時來了主意,從敵人身上取子彈,這是唯一的好辦法。陣地前沿八十米處有大堆敵人的死尸,八十米雖然不遠,但是想安全通過這段距離,卻要時刻受到敵人炮火的威脅。
聽鄭起說的這個取子彈和手榴彈的好辦法,李會馬上舉手說:“我去拿”。
鄭起拒絕了,他說:“不,我已經看好了地形,只要你們注意在吃緊的時候掩護我一下就行了。”
鄭起爬出塹壕后,迅速向右前方滾動,立即引起了敵人的一陣射擊,他剛剛躲進了第二個彈坑,就被敵人的機槍給鎖住了,子彈打的彈坑邊沿直掉土。
鄭起趁著一顆迫擊炮彈在前邊爆炸的黑煙掩護,飛身一躍跳進了另一個彈坑,然而前面這段路仍然感覺十分的遙遠。當他抬起頭查看路線時,敵人一發(fā)子彈直接掃過他的發(fā)梢,鄭起感到頭皮一涼,萬幸沒有受傷。
此時他想起了副連長王鳳江教給他的進攻動作,想起了王鳳江這位立過七次大功的戰(zhàn)斗英雄敦敦教導的面容,王鳳江就犧牲在這塊陣地上,我一定要為他和戰(zhàn)友們報仇。
想到這里,鄭起渾身感覺充滿了力量,他像利箭一樣一躍而起射向稻田,敵人的子彈都打到了他身后的土地上,這眨眼的功夫,鄭起戰(zhàn)勝了死亡,戰(zhàn)勝了敵人。
鄭起的身子緊緊地貼著地面,雙手抓著雪里的草根,沿著稻田埂快速往前爬,不知爬過了多少小土楞,他終于爬到了敵人的死尸旁。
鄭起小心翼翼地集中了十多條子彈袋和一堆手榴彈,然后把這些東西都纏在身上,緩慢又隱蔽地爬了回去,戰(zhàn)友們這時提到嗓子眼的心才放了下來。
下午四點以后,敵人的火炮和坦克又開始射擊了,炮聲轟隆地響成一片,煙霧沙石漫山飛揚,炮火連續(xù)攻擊了半個多小時,七連陣地上僅剩下11個人了。
敵人向七連陣地發(fā)起了全面進攻,英軍士兵跟在坦克后面一排排向前推進,等敵人攻到陣地前一百米處時,鄭起才大喊一聲:“打!”輕重機槍和步槍子彈在敵人坦克群和步兵群中亂跳,訓練有素的英國皇家來復槍團士兵頓時倒下了一大片!
敵人知道天黑以后又是志愿軍的天下了,沒有退路的他們像一群群瘋狂地野獸朝著七連陣地連續(xù)猛攻,在打退敵人的數次進攻后,有一路敵軍馬上就攻進七連陣地了。
鄭起大聲喊道:“同志們投手榴彈,手榴彈?!?/p>
敵人在手榴彈的爆炸聲中鬼哭狼嚎,看著眼前僅剩的6名傷痕累累的戰(zhàn)友,鄭起毫不躲避地站在被打塌了的塹壕上,吹起了嘹亮的沖鋒號,亮錚錚的軍號和隨風飄揚的紅綢子映紅了鄭起稚嫩的臉龐。
再次聽到這熟悉又讓人恐懼的“魔音”,敵人腦海中突然想起這種聲音的可怕后果,他們迷惑了,恐慌了,驚悸的四處張望。
李家福等人趁機抱起機槍向敵人掃射,在嘹亮的軍號聲中,精銳的英軍來福槍團士兵倉皇向后方逃竄,敵人竟然被鄭起的軍號聲嚇退了。
看著漫山遍野慌不擇路的敵人,落日的光輝映照著鄭起油亮的臉,仿佛戰(zhàn)神降臨,這真是不可思議的奇跡呀!
此時已是下午5點10分,東北角升起的五顆紅色信號彈劃過暮色的天空,這是主力發(fā)起總攻的信號,鄭起和戰(zhàn)友們一起大喊:“我們勝利了,勝利了,漢城是我們的了!”
當347團長李剛和政委任奇智登上陣地時,眼前只有這7位遍體鱗傷的戰(zhàn)士。鄭起猛地立正敬禮,大聲喊道:“報告團長同志,王鳳江同志犧牲了,連長指導員和排長都犧牲了?!?/p>
鄭起眼中燃燒著怒火,兩行眼淚順著消瘦的高顴骨流了下來。團長和政委再也控制不住震驚和悲傷的心境,抱住7位英雄嚎啕大哭。
團長了解情況后說:“王鳳江同志和厲風堂同志都是我們光輝的戰(zhàn)斗旗幟,他們雖然犧牲了,但他們的英雄形象仍在我團繼續(xù)放射著光芒。
繼承這面旗幟和鋼七連精神的正是你們7位在釜谷里戰(zhàn)斗的英雄們,其中就有我眼前這位青年—鄭起,他經受了戰(zhàn)斗的考驗,在戰(zhàn)斗最困難的時候,當指揮員都英勇犧牲的時候,他這個優(yōu)秀共產黨員挺身而出,帶領部隊贏得了勝利?!?/p>
“鋼七連”的官兵用血肉之軀擋住了敵人整整一天一夜,為主力部隊包圍并攻下漢城立了頭功,他們是無可爭議的英雄部隊。
“鋼七連”作為王牌39軍的一把尖刀,跟隨39軍創(chuàng)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他們拿下了在朝鮮戰(zhàn)場的數個第一:
第一個與美軍交鋒;第一個打敗了美軍王牌騎一師;第一個開創(chuàng)了殲滅美軍現代化裝備的一個建制團的戰(zhàn)績;第一個剿獲美軍飛機;第一個擊毀美軍坦克;第一個迫使美軍黑人成建制投降;一個解放朝鮮首都平壤;第一個攻入漢城;同時也是攻占敵人陣地并能鞏固陣地最多的一個軍.....
1952年國慶節(jié),鄭起作為志愿軍功臣代表,受邀回國參加了國慶節(jié)觀禮。國慶觀禮結束后,主席邀請鄭起參加第一屆第三次政協會議,并在懷仁堂宴請鄭起等各界代表,鄭起的餐桌是66號,主席是第100號,很巧的是,兩人的餐桌因排列中間僅隔一桌。
鄭起回憶說:“晚上7點30分,主席從懷仁堂東邊那個門進來,燈光師將主席偉岸的身影映得特別清晰,自己非常激動,他要向主席敬酒,也想和主席握手?!?/p>
想了很多要說的話,等鄭起端起一杯酒走向主席時,大腦一片空白,只說了一句:“敬主席一杯酒”,其他的話全忘了。
主席舉起酒杯站了起來,看到鄭起胸前的志愿軍制服和軍功章,說道:“你是志愿軍代表,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干杯?!?/p>
喝完酒鄭起回到66號桌,突然想起還沒有和主席握手呢,又連忙跑了回去,局促的他不知該向主席說什么。主席笑了笑,眼中閃爍著仁慈、智慧和剛毅的目光,向鄭起伸出了手。鄭起雙手輕握著主席的手,舍不得放開......
懷仁堂的宴會結束后,毛主席又邀請鄭起和另外3位志愿軍代表到他家里做客,請他講講怎么用一把銅號嚇退英軍王牌“皇家來復槍團”的事跡。
如今,鄭起嚇退英軍的那把銅號就靜靜地躺在中國軍事博物館里,無聲地見證著當年那段驚心動魄的戰(zhàn)爭往事。
鄭起說:“與戰(zhàn)友比起來,他很幸運,他活了下來,見到了主席,還見證了新中國的繁榮與富強。”
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鄭起總是能想起當年并肩作戰(zhàn)的那些戰(zhàn)友,當別人夸贊他是了不起的英雄時,他總是眼含淚水,向人們解釋自己并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為國捐軀的戰(zhàn)友們。
謹以此文向鄭起和所有中國人民志愿軍英雄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參考資料:1、楚云《朝鮮戰(zhàn)爭內幕》
2、長城出版社《志愿軍全戰(zhàn)事》
3、李峰《決戰(zhàn)朝鮮》
4、北京聯合出版公司《朝鮮戰(zhàn)爭未曾透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