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暮新作詩詞六首
常人(湖北隨州)
注:石濤,俗姓朱,名若極。出家法名元濟、原濟,號石濤、苦瓜和尚、大滌子、清湘老人等,擅書法繪畫詩文。提出了“收盡奇峰打草稿”“法自我立”“一畫論”等著名的繪畫理論,書法崇尚自然,不拘古法,自成一家面目,其書其畫非功力深厚者不可妄學(xué),否則會入狂怪。傳世繪畫書法作品較多,為世人所寶。
宣示沉沉十八行,清蓮出水映華章。靜如處子推松去,鶴入云霄上下翔。
窮山枯壑土生塵,精準扶持知黨親。
注:徐浩,季海。精正、行、八分書。初從父徐嶠學(xué)書,書四十二幅屏冠絕一時,人嘆其書為“怒猊抉石,渴驥奔泉”。現(xiàn)存書跡有:《朱巨川告身》、《不空和尚碑》、《寶林寺詩》、《嵩陽觀碑》等。其中以《朱巨川告身》墨本最為著名,歷代習(xí)者頗眾,不愧為絕世名帖。另著有《古跡記》行世。
注: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道人、涪翁。北宋著名詩人、書法家。在宜州則稱八桂老人,作梅花詞,書范滂傳,醉南樓卒。余《南樓》詩云:“宜州無地僦南樓,斜月輕寒貶客愁。薄醉平生無此快,邊人堪笑覓封侯?!逼鋾昧τ凇动廁Q銘》、《蘭亭序》自成一格,余以為,其書當(dāng)為宋四家中風(fēng)格最獨特者。
錦江春色來天地,龍泉桃花映今古。
綿竹劍南春無限,大竹醪糟醉心甜。
注:鮮于樞,字伯機,常書作伯幾,號困學(xué)民,直案老人,寄直老人,虎林隱吏,箕子之裔。歸隱于西湖虎林營。精行、草書,其書溫婉勁利,寬博圓融,畢臻天趣。書寫時猶重細節(jié)之變化,又不刻意為之,這一點是難能可貴的,真不愧為元代一流書法家的本色風(fēng)范。
周長偉
仇紙恩墨多廢寢,切箋寫蘭醉蘭亭。筆飛顛沛沖霄漢,素月清空夜點星。
奇峰收盡日西斜,暮雨消煙斷落鴉。我立論高言一畫,觀山看水是僧家。
水映清波,新樓紅瓦,漫山甜果飄香。四方賓至,車馬鬧喧昂。村路交叉若網(wǎng),歡聲里、收獲繁忙。書聲朗,黌門重壘,齊誦大文章。
一曲陽春花月顏,何處不春天。
中江羅江注夾江,開江雁江歸雅江。
注:朱熹,字元晦、仲晦,號晦庵、云谷老人、滄州病瘦、遁翁,人稱考亭先生。善書,猶愛顏魯公《爭坐位帖》。為書面目沉郁,古雅有致,無意為書而入書境,可稱佳手。
回故鄉(xiāng)
【美麗鄉(xiāng)村 詩畫中國?】詩詠海南脫貧攻堅走向全面小康
春欣爽爽溫馨雨,秋喜晶晶玉露霜。
俯拍是常用的拍攝手法,比如拍攝文件、美食等。但俯拍時如果手機姿態(tài)傾斜就會造成畸變,用什么方法可以避免這種情況呢。其實iPhone在俯拍時,拍攝界面中會自動出現(xiàn)黃、白兩個十字準星,調(diào)整手機的姿態(tài)直到黃色和白色準星重合,這個時候手機姿態(tài)最為平衡,按動快門就可以獲得一張沒有畸變的俯拍照片了。
精準扶貧戰(zhàn)略親,多方施策惠黎民。
布拖刺猬愛攀松,火把節(jié)鄉(xiāng)源流遠。
日書三萬勝鷗波,古硯新毫雅逸多。駿馬神雕來筆下,裁云繡錦棄干戈。
總結(jié):
注:陸羽,字鴻漸,又名疾,字季疵。隱居苕溪,稱桑苧翁,號竟陵子。著《茶經(jīng)》三篇,世稱茶圣。其書少傳,然所著《釋懷素與顏真卿論草書》一篇,非不能書者所能為,故將其列入雜詠之中。
六分半體古今殊,蘭醉嬋娟對峙扶。寫盡人間疾苦味,糊涂難得餓家雛。
春花秋月了何時,玉砌雕欄兩怨之。長嘆人生如夢短,聊將翰墨作癡思。
小櫻桃大功勞
阿壩扎崇節(jié)日歡,和尚包子滋味鮮。
根據(jù)官方統(tǒng)計,2023年“五一”假期全國國內(nèi)旅游出游合計2.74億人次,按可比口徑恢復(fù)至2019年同期的119.09%;實現(xiàn)國內(nèi)旅游收入1480.56億元,按可比口徑恢復(fù)至2019年同期的100.66%。而來自國家移民管理局的消息,全國邊檢機關(guān)共查驗出入境人員626.5萬人次,日均125.3萬人次,較去年“五一”同期增長約2.2倍,是2019年“五一”同期的59.2%。其中,入境312萬人次,出境314.5萬人次。4月30日,出入境人員突破138萬人次,為“乙類乙管”措施實施以來單日最高。
這樣的數(shù)據(jù)被媒體迅速捕捉并置于醒目位置。在評論區(qū)有網(wǎng)友留言說,2.74億人次里有一份我的貢獻,“五一”旅游強勁復(fù)蘇的密碼,源于我想去世界看看,源于當(dāng)代人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更緣于中國巨大的活力和市場。
據(jù)統(tǒng)計,今年前4個月,全國旅游市場穩(wěn)步復(fù)蘇。景區(qū)、旅行社、娛樂等景氣度高升,居民出游意愿提升,達到56.3%,超過2019年同期15.77個百分點,“加速回暖,供需兩旺”態(tài)勢明顯。因此,“五一”假期里熱鬧、火爆的場景,絕非“一鳴驚人”,而是厚積薄發(fā)的自然結(jié)果。
國家統(tǒng)計局數(shù)據(jù)顯示,2023年一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4.5%,比上年四季度環(huán)比增長2.2%。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8%,最終消費支出對經(jīng)濟增長貢獻率達66.6%,彰顯國內(nèi)消費市場加快復(fù)蘇回暖態(tài)勢。
旅游過程中總會遇到騰不出手拍視頻和照片的情況,這個時候你可以在IOS快捷指令應(yīng)用中添加攝像、拍攝等快捷操作指令,通過“嘿,siri”“攝像”就可以語音開啟攝像和拍攝功能了。
一、說明
二、原文
泉山(1)銘
唐林蘊(2)
泉山,古泉州也,今福州據(jù)其地焉(董奉升注云:泉州侯官界也。無何,析侯官為閩州,改溫陵為泉州,跡其源本一地也)(3)。山瞰巨浸,見于扶桑(4)。人生其間,或明或哲,馳騁畋獵,習(xí)學(xué)為常。自大歷紀年,猶未以文進學(xué)者,滿門終安,豪富寂寞(5)。我里(6)曾無聞人。是以獨孤及制李成公(7)碑云:“縵胡之纓,化為青衿。”得非以我為異俗,而刊于貞珉,不已甚歟!予仲兄藻(8),懷此耿耿,不怡十年。謂張令公(9)出自韶陽,陳拾遺生于蜀郡(10),我以彼況,彼亦何人?遂首倡,與歐陽詹結(jié)志攻文(11),同指此山,誓報山靈。不四五年,繼踵登第(12),天下改觀,大光州閭(13)。美名馨香,鼓動群彥,三十年內(nèi)文星在閩,東堂桂枝折無虛歲。鳴呼!詩所謂維岳降神,生申及甫(14)。瞻彼泉山,實墟我土(15),封植未遠,豈由乎人。茍知本知源,則張令公之位不難致;不懈不怠,則陳拾遺之文亦可為。敢告群彥,具銘此山,銘曰:山之秀耶,壓彼卷溟。人亶生耶,蘊此至靈。展以群英,誰德不馨。
三、注釋
(1)泉山:山名。最早見于《漢書》卷三十四上《朱買臣傳》?!笆菚r,東越數(shù)反覆,買臣因言:‘故東越王居保泉山,一人守險,千人不得上。今聞東越王更徙南行,去泉山五百里,居大澤中。今發(fā)兵浮海,直指泉山,陳舟列兵,席卷南行,可破滅也?!保◣煿旁唬骸叭郊慈葜揭?,臨海,去海十里?!保煿潘⑹钦_的。有人認為唐初泉州是今福州,而斷言泉山在福州,是沒有弄清地理概念。唐初的泉州,包括建安、南安二郡。南安轄有后來的泉州、莆田、漳州三府之地。福州(閩縣)只是治所,不是泉州全境。朱買臣的這段話,也很明確,只是后人沒有細讀而混淆幾個立足點和出發(fā)點。
第一、泉山,一人守險,千人不得上。福州的冶山?jīng)]有這樣險要。而泉州的泉山,當(dāng)時山下就是大澤,直通大海,是福建東南沿海最高的山。
第二、東越王更徙南行。是指他原來居保泉山,現(xiàn)在從泉山出發(fā),往南遷移。要讀出一個“更”字。
第三、去泉山五百里。就是南行的遷徙地距原來的居保地的距離。
第四、直指泉山,陳舟列兵。是朱買臣請派兵的地點,那里發(fā)兵直向泉山,因為東越王已南遷,當(dāng)然可以直指。在那里集中船只,訓(xùn)練士兵。
第五、席卷南行,可破滅也。以在泉山集中訓(xùn)練的兵船,全部追擊南下,可以剿滅東越王的遷徙處。
(2)林蘊:字夢復(fù),莆田人,唐貞元四年(788年)以明經(jīng)及第。西川節(jié)度使韋皋辟為推官,以直名重京師,遷禮部員外郎,出為邵州刺史。坐事流儋州卒,有《林邵州集》。蘊系歐陽詹之內(nèi)弟,嘗與兄藻來泉山石室與歐陽詹共同學(xué)習(xí)。
(3)今福州據(jù)其地焉:說明今福州是古泉州的一部分,董奉升的注析本已清楚。后人把董奉升的注析也當(dāng)作銘文,結(jié)果不但讀不通,也造成理解的困難。
(4)山瞰巨浸,見于扶桑:宋王象之《輿地紀勝·風(fēng)俗形勝》記云,陳知柔修二門記:巖巖泉山,會于江滸,舟車四達,實惟大府。表以紫帽、龍首之峰,帶以金溪、石筍之阻。歐陽詹二公亭記:茲邦川逼溟渤,山連蒼梧,炎氣時,爽氣多來。
(5)滿門終安,豪富寂寞:越地有山泉禽魚之樂,雖長材秀民通文書吏事,未嘗肯出仕。常袞罷相,遷任觀察使,獎掖后進,倡導(dǎo)文學(xué),風(fēng)氣大開。從此,結(jié)束這種茍守門戶之內(nèi)的安樂寂寞狀況。
(6)我里:指泉州。唐圣歷間(698~700年)置武榮州,轄南安、莆田、龍溪三縣。景云二年(711年)武榮州改稱泉州,莆田縣仍屬泉州,林蘊系莆田人,稱我里系指泉州所屬范圍。
(7)李成公:李椅(琦)。唐大歷七年(772年),由華州刺史授福建都團練觀察處置使,福州府學(xué)舊在州西北里許,椅為移建于城南興賢坊。獨孤及(725~777年),代宗時為左拾遺,后改太常博士、禮部員外郎,為寫《李成公碑》即都督府儒學(xué)記。
(8)“縵胡之纓,化為青衿”,意為野人系斗笠的麻繩,變成文化人穿的儒服,閩人把這種比喻看成是一種侮辱。林藻:字緯乾,披次子。貞元七年(791年)試“合浦還珠賦”,草稿定,憑幾假寐,夢有神授。賦奏,杜黃裳讀之謂曰:敘珠去來,豈有神助邪,遂登第,列十二名?!队罉反蟮洹芬镀侮栔尽罚骸柏懺郧?,莆人未有登進士者。七年,林端公藻始擢第。”
(9)張令公:張九齡?!杜f唐書》本傳:“曾祖君政,韶州別駕,因家于始興,今為曲江人。”徐浩《張九齡神道碑》:“九齡字子壽,一名博物。弱冠鄉(xiāng)試進士??脊缮騺缙谟人P,一舉高第。時有下等,謗議上聞。中書令李公,當(dāng)代嗣宗,韶令重試。再拔其萃,擢秘書省校書郎?!?/p>
(10)陳拾遺:即陳子昂,字伯玉,梓州人,開耀二年(682年)進士,官至拾遺。盧藏用《陳子昂別傳》:“年二十一,始東入咸京,游太學(xué)。由是為遠近進所籍甚,以進士對策高第?!?/p>
(11)歐陽詹:字行周,泉州人(祖籍南安,嘗居晉江)。曾與林蘊、林藻居泉山石室攻書。建中貞元時(780~805年),文詞大振,甌閩之間惟知有詹也。故相常袞為閩觀察使,詹往見,大奇之,特加推拔,比為芝英,聲騰江淮,達于京師。貞元八年(792年),陸贄知貢舉,詹登第第二人,與韓愈、李觀、李絳、崔群、王涯、馮宿、庾承宣,皆天下之選,號為龍虎榜。授四門助教,未幾卒。韓愈為哀詞,李翱為傳,有文集十卷,刻在郡齋,李貽孫序。
(13)天下改觀,大光州閭:歐陽詹未登第前,其文詞崛興,聲騰江淮,達于京師。貞元八年(792年),詹登第第二人。閩人登進士,以詹名最著,李始孫為《歐陽詹文集》寫序云,“其新無所襲,才未嘗困”,“精于理”、“切于情”,“宜司當(dāng)代文柄,以變風(fēng)雅”。
四、結(jié)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