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wù)?017年7月7號這天出生的孩子怎么樣,以及2017年7月11號生寶寶起名字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詳情介紹:
關(guān)于小暑的24句話!
(新華網(wǎng)寧夏頻道供圖)
1. 今日,小暑!
2. 2023年7月7日16時31分,太陽到達黃經(jīng)105度,我們迎來小暑節(jié)氣。
3.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載:“暑,熱也,就熱之中分為大小,月初為小,月中為大,今則熱氣猶小也?!?/p>
4.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陸游被熱到直呼:萬瓦鱗鱗若火龍,日車不動汗珠融;同為南宋詩人的戴復古,則形容更甚:天地一大窯,陽炭烹六月。
5. “節(jié)到小暑進伏天”,我國古代歷法對“三伏天”的推算沿用至今,夏至起第三個“庚日”為“初伏”,故小暑過后便就要“入伏”了。
6. 烈日沐浴下盛開的荷花,是這個時節(jié)當之無愧的“花神”,出淤泥而不染,千百年來被視為清雅高潔的象征。
7. 炎炎夏日,人們因暑熱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謂之“苦夏”。
8. 小暑有三寶:黃鱔、蓮藕、綠豆芽。
9. 江蘇徐州人喜愛“吃伏羊”,大塊朵頤間揮汗如雨,“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神醫(yī)開藥方”。
10. 小暑時節(jié),雨熱同期助萬物快速生長:玉米拔節(jié)、花生下針、大豆結(jié)莢。
11. “出梅”是小暑重要的氣候特征,江淮流域綿延月余的梅雨季終于要結(jié)束了。
12. 但也不要高興得太早,畢竟“小暑一聲雷,倒轉(zhuǎn)做黃梅”,如果小暑前后多雷暴,那么可能預示著梅雨季節(jié)將再次光顧,俗稱“倒黃梅”。
13. 民間小暑有“食新”的習俗,人們將收獲的稻谷碾成新米,煮好飯祭祀谷神和祖先,眾人再品嘗,祈求風調(diào)雨順,日子越過越好。
14. 由于小暑氣溫高、日照強,人們還會在這天“曬伏”,把箱柜里的衣服、書畫晾于戶外,以除潮防蛀。
現(xiàn)藏于鎮(zhèn)江博物館,清代釋明儉所繪的《曝書圖》,真實還原了曬書這一景象。
15. 今年小暑這天的4時7分,地球到達軌道遠日點,這是一年中地球離太陽最遠的時刻,“年度最小太陽”現(xiàn)身。
16. 金星則會在今年這天,以長庚星姿態(tài)迎來今年最亮時刻,在西邊夜空大放光彩。
17. 小暑有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
18. “下咽頓消煙火氣,入齒便作冰雪聲”,最常見的消暑法子,當是嘬瓜瓤、飲冰涼,魏文帝曹丕就曾“浮甘瓜于清泉,沉朱李于寒水”。
19. 富庶的唐朝人會用鑿碎的冰塊鋪底,將加熱后的“酥”在其上滴淋出山巒造型,在冰窖冷凍定型后再加花朵彩繪,這就制成了屬于他們的“冰淇淋”——“酥山”。
20. 除了冰淇淋,古代版“空調(diào)”——“自雨亭”也閃亮登場,這種水冷建筑運用水車的技術(shù),將活水引到屋頂流下,利用水流帶走熱量,讓人不得不感慨古人的智慧。
21. “心靜自然涼”最被文人雅士推崇,唐代詩人白居易道出消暑真諦:“熱散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22.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小暑過后,空氣濕度大,人久坐在木質(zhì)的椅子或床上容易得濕氣,建議多走動走動。
23. “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正值暑假,何不約三五知己,循“游伏”之俗,聽燕語呢喃,觀荷風蕩漾。
24. 寶藏青年愿你:能尋一心清凈,覓一方清涼!
來源:新華網(wǎng)·寶藏青年工作室
監(jiān)制:牟彥秋 梁甜甜
監(jiān)審:黃林昊
策劃:劉洪
統(tǒng)籌:董靜雪
編輯:張玲琳 嚴海 王杰正(實習)
校對:李桐 韓沖
六十歲的智慧
新華社盧布爾雅那7月9日電題:六十歲的智慧
新華社記者劉旸、周玥
倪夏蓮怎么也沒想到,60歲后第一站國際比賽,她打進了決賽。為此,她不得不兩次改簽機票,兩次續(xù)訂住宿。
她的丈夫兼教練、瑞典人湯米說:“這可真是甜蜜的煩惱,我們的假期又縮短了。”
9日進行的世界乒乓球職業(yè)大聯(lián)盟(WTT)盧布爾雅那球星挑戰(zhàn)賽女雙決賽中,盧森堡“高齡組合”、60歲的倪夏蓮和30歲的德努特0:3不敵中國組合王藝迪/蒯曼。
7月9日,世界乒乓球職業(yè)大聯(lián)盟(WTT)盧布爾雅那球星挑戰(zhàn)賽女雙頒獎典禮,德努特(左一)/倪夏蓮(左二)不敵中國組合王藝迪(右二)/蒯曼(右一)。圖片來自WTT社交平臺官方賬號
“我以為我們最多打到第二輪,酒店機票都沒往后訂,我和湯米想著早點兒去瑞典休假,沒承想一天天‘耗’到最后?!蹦呦纳徱荒槆烂C,絲毫不覺得這樣說可能略顯“凡爾賽”。
“我們運氣好,一路沒遇到中國隊,但凡早些遇上,大概早就回家了?!蹦呦纳弻㈥J入決賽的主要原因歸結(jié)為抽到了上上簽。
輸?shù)魶Q賽,倪夏蓮沒有一絲不悅,和她輸?shù)舻谝粓雠畣伪荣悤r的懊惱情緒不同,不敵中國年輕一輩,她心服口服。
女單首輪,她碰到德班世乒賽上的“苦主”、德國選手單曉娜。世乒賽上,她與對手大戰(zhàn)七局惜敗。在盧布爾雅那的蒂沃利體育中心,倪夏蓮1:3敗北。從世乒賽上的女單、女雙和混雙三線作戰(zhàn),到這次女單、女雙雙線作戰(zhàn),倪夏蓮認為自己的主要問題不是體能。
2023年5月22日,在南非德班進行的2023年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女子單打第二輪比賽中,盧森堡選手倪夏蓮以3:4不敵德國選手單曉娜,無緣32強。新華社記者 陶希夷 攝
“她(單曉娜)的球風球路比較‘克’我,我可以贏實力更強的對手,但總是贏不了她?!蹦呦纳徴f。
雙打比賽中,她和搭檔則順風順水。在陳夢/王曼昱組合意外負于馬特洛娃/巴拉佐娃后,倪夏蓮對記者調(diào)侃道:“下一輪我們替中國隊‘復仇’?!毖猿霰毓齻z后來淘汰了捷克和斯洛伐克這對跨國組合。
闖進決賽,算得上是倪夏蓮為自己60歲生日贏得的珍貴禮物。7月4日,盧布爾雅那站正賽前一天,她在運動員酒店餐廳簡單地度過“六十大壽”。
她的贊助商訂制生日蛋糕、鐫刻名字的玻璃杯、氣球等禮包,從德國寄到斯洛文尼亞的酒店。來自世界各地那些年齡與她孩子相仿的年輕運動員向她投來羨慕的目光,分走一塊蛋糕,分享一份喜悅。
賽前這次“即興的壽宴”上,倪夏蓮忙著關(guān)照這個,關(guān)照那個,忘了自己才是聚會的主角。“感覺自己是媽媽的角色,沒講究那么多儀式感。我更喜歡給別人過生日。”倪夏蓮說。
湯米知道妻子喜歡拍照,送她一部新手機作為生日禮物。他還拿出自己的手機給記者看聊天記錄:老瓦(瑞典乒壇名宿瓦爾德內(nèi)爾)發(fā)來消息,祝福倪夏蓮生日快樂。
首個比賽日結(jié)束后,在運動員休息室,湯米當著運動員和志愿者的面,撒了一波“狗糧”:“今天我說我愛你了么?”
談起為妻子過“六十大壽”,湯米佯裝沮喪道:“前一天我還可以說我老婆五十多歲,轉(zhuǎn)天就只能說60歲,感覺夏蓮一天老了十歲?!?/p>
倪夏蓮把這次生日看得很淡:“我不覺得60歲和59歲身體上有什么區(qū)別,如果說有差別,也是精神狀態(tài),心理上的疲憊讓堅持變得更加困難。”
“乒乓球從來不是我人生的全部,但現(xiàn)在它占用了我太多時間?!边@句話從五屆奧運元老、參加過24屆世乒賽、和乒乓球打了一輩子交道的倪夏蓮口中說出來,一度令記者有些不解。
2021年11月25日,在美國休斯敦進行的2021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女子單打第三輪比賽,倪夏蓮在比賽中回球。新華社記者 吳曉凌 攝
和往年相比,倪夏蓮近來確實打了太多比賽。此前在波蘭參加歐洲運動會后馬不停蹄趕到盧布爾雅那,沒有休息調(diào)整時間。除了世乒賽、歐洲運動會、職業(yè)大聯(lián)盟各站挑戰(zhàn)賽外,她還效力于克羅地亞一家乒乓球俱樂部,打職業(yè)聯(lián)賽,各種比賽全年無休。難以想象,60歲的人如何應(yīng)對如此高強度、高密度的賽程。
“歐洲運動會等團體賽不算個人積分,想保持世界排名只能不停參加比賽拿積分。”倪夏蓮說,“如果第一輪就遇到中國選手,很有可能拿不到積分,這站就白參加啦?!?/p>
很多比賽輸贏已經(jīng)不能引發(fā)她的興趣和斗志,為了積分疲于奔命,是因為她心里裝著巴黎奧運會。東京奧運會后,她對職業(yè)生涯始終保持開放態(tài)度,從未說過退役。每當她要打退堂鼓時,盧森堡乒協(xié)以及周圍親朋好友都會鼓勵她繼續(xù)。
2021年7月25日,在日本東京體育館舉行的東京奧運會乒乓球項目女子單打第二輪比賽中,盧森堡老將倪夏蓮準備出場比賽。新華社記者 鄭煥松 攝
“仿佛我總是礙于情面、重返賽場。(盧森堡)乒協(xié)的人說我能活到105歲?!蹦呦纳徴f。
她非常清楚,以自己的年齡和狀態(tài),難以適應(yīng)當前的賽制賽程,疲于應(yīng)付甚至會傷害對乒乓球事業(yè)的長久熱愛。在她看來,運動員應(yīng)始終保持對勝利的渴望和賽場上的激情,而太多比賽會將其沖淡。
“有時我亂想,也許我是一位被乒乓球耽誤的科學家或醫(yī)生。我很聰明,也很努力,從事其他行業(yè)也能為社會做貢獻,可能比現(xiàn)在多?!?倪夏蓮打趣道,“(不過)如果我活躍在賽場,對很多球迷來說,是一件特別勵志的事情,我也很愿意繼續(xù)傳播這樣的故事。”
“倪奶奶”是在多個社交平臺上都開賬號的潮人,時不時會發(fā)些短視頻、生活感言,也會回答網(wǎng)友各種問題。在她看來,以目前歐洲的人才儲備、選拔機制、訓練狀況,歐洲選手很難在競技水平上挑戰(zhàn)中國“夢之隊”。但也正因如此,歐洲運動員的堅持和熱愛顯得尤為珍貴。
全部比賽結(jié)束已是深夜,倪夏蓮給記者發(fā)來一條消息鏈接,是一首德語老歌《六十歲的智慧》,歌手尤爾根斯深沉的聲線唱出了在生命的從容流淌中不失倔強的精神品格。
倪夏蓮說,這首歌吻合她此時的心情。
寶貝即將+1!網(wǎng)友已經(jīng)開始起名了…
重播
暫停
00:00
/
00:00
直播
00:00
進入全屏
0
2016年
大熊貓夫婦愛寶、樂寶來到韓國
正式開始了旅韓生活
2020年
它們迎來了第一個寶寶:福寶
這也是首只在韓自然繁育誕生的大熊貓
如今,它們即將迎來二胎寶寶
為了讓愛寶順利產(chǎn)下熊貓寶寶
飼養(yǎng)員們開啟晝夜陪護模式
為她保駕護航
“它們是可愛、幸福的寶物”
韓國熊貓飼養(yǎng)員姜哲遠
被網(wǎng)友們親切地稱作“熊貓爺爺”
2016年,愛寶和樂寶來到韓國
姜哲遠無微不至地照顧
這一對“熊貓兒女”
還在2020年7月
迎來了期盼已久的“孫女”福寶
在姜哲遠看來
愛寶、樂寶、福寶同名字一樣
是像家人一樣的寶貝
“我們的‘寶’家族真的有家人的感覺
愛寶、樂寶、福寶的名字
都是有含義的
它們是可愛
又給我?guī)砜鞓?、幸福的寶?
是像家人一樣的寶貝”
進入7月,愛寶進入待產(chǎn)期
熊貓館的工作人員也進入了“備戰(zhàn)狀態(tài)”
他們輪流陪伴在愛寶身邊
隨時監(jiān)測、記錄她的情況
為她提供最及時的護理
姜哲遠說
“現(xiàn)在是集中觀察時期
愛寶現(xiàn)在和生福寶之前
有一些行動上和激素水平的差異
為了好好應(yīng)對,我都有在認真準備”
悉心照顧福寶一家
親手為它們打造了趣味樂園
在韓國愛寶樂園
姜哲遠為大熊貓打造了
一個活潑、充滿趣味的樂園
提起愛寶、樂寶和福寶一家
姜哲遠總有說不完的話?
對于它們的體重、食量、糞便量等
姜哲遠也非常熟悉
在“孫女”福寶的成長過程中
姜哲遠對福寶呵護有加
還把竹子做成了
各種各樣的玩具
竹子眼鏡↓
竹子小吉他↓
竹子牙刷和水杯↓
竹子吊床↓
木馬玩具↓
還有滑梯↓
姜爺爺常常為大熊貓福寶
帶來很多竹子零食
一老一少,在熊貓館里席地而坐
坐在姜爺爺旁邊抱著姜爺爺
福寶這副乖崽崽的形象
簡直萌翻了
日前,韓國愛寶樂園動物園發(fā)布了
大熊貓福寶將回到中國的公告
根據(jù)協(xié)議書
福寶在年滿4歲的2024年7月20日前
須返還中國
對于回國一事,姜哲遠也贊同
“雖然萬般不舍
但是為了福寶的幸福
離別是注定的”
怕福寶回到中國之后
聽不懂中文、交不到朋友
姜哲遠還特意學習了中文
經(jīng)常說給福寶聽
網(wǎng)友已開啟“起名模式”
姜哲遠對大熊貓福寶一家的照顧
感動了很多中國網(wǎng)友
他們專程來到愛寶樂園向姜哲遠表示感謝
姜哲遠說
“沒想到中國的年輕人
會給我們這么多關(guān)愛
非常感謝大家給我們的關(guān)注
我能做的事情其實就是像現(xiàn)在這樣
讓福寶繼續(xù)茁壯成長”
愛寶即將迎來新寶寶
福寶也將要當姐姐了
飼養(yǎng)員們晝夜陪護
網(wǎng)友則紛紛開啟“起名模式”
這些名字有你喜歡的嗎?
你覺得新寶寶可以叫什么?
來源:央視新聞
給星球起名字,有哪些講究?
4月24日,國家航天局和中國科學院聯(lián)合發(fā)布了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火星全球影像圖。
火星上的中國地名。來源/國家航天局
國家航天局還披露,科學研究團隊通過火星高分影像,識別了著陸點附近大量的地理實體,國際天文聯(lián)合會根據(jù)相關(guān)規(guī)則,將其中的22個地理實體,以中國人口數(shù)小于10萬的歷史文化名村名鎮(zhèn)加以命名,包括西柏坡、齊都、漠河、魯克沁等。有趣的是,這些名稱都與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主要諸侯國都城存在關(guān)聯(lián)性。
不只是火星,月球等其他太陽系星球上也有被命名的地理實體;此外,人們還可以給小行星命名。那么,是誰在給外星球上的地理實體和小行星命名?命名時又主要依據(jù)哪些規(guī)則?現(xiàn)在都有了什么名字?
本文轉(zhuǎn)載自微信公眾號“國家人文歷史”(ID:gjrwls),原文首發(fā)于2023年4月28日,原標題為《給星球起名字,有哪些講究?》,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1 命名的歷史和規(guī)則
早在17世紀的歐洲,人們就開始給月球上的地貌起名字了。1609年,伽利略第一次用自制的望遠鏡觀察月亮,親手繪制了著名的六連幅月球水彩畫。伽利略觀察到了月球表面高低不平的地貌,便用自己的家鄉(xiāng)將月球最高大的山脈命名為“亞平寧山脈”。 月球亞平寧地區(qū)地形等高線圖。來源/陳超,陳波,平勁松等《月球亞平寧山脈重力異常解釋》 隨著望遠鏡的不斷改良,天文學家們紛紛開始觀測月球并繪制各種月面圖,再根據(jù)自己的喜好給月面圖上一些明顯的地物取名以示紀念。有些用天主教圣人的名字來命名,有些用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等學者的名字來命名。 1651年,里喬利出版了《新天文學大成》一書并繪制了月球表面地圖。在這個月球地圖中,里喬利對月球的地貌特征進行了統(tǒng)一的命名。里喬利將月面的陰暗區(qū)稱為海,并與天氣相互組合進行命名,比如雨海、靜海、酒海等。對于環(huán)形山,他采用了古代著名科學家和哲學家的名字來命名。這些命名在當時被普遍接受,成為現(xiàn)在命名的重要參考。 與月球相比,人類對火星的了解要晚一些。1840年,德國天文學家發(fā)布了第一章火星地圖。此后30年,各種版本的火星地圖陸續(xù)問世。但是獲得廣泛認可的意大利布雷拉天文臺臺長喬凡尼于1877年繪制的火星地圖。他在地圖中對火星地貌的命名有很多都沿用至今。 但是,由于當時世界各地缺乏交流,而且沒有全球性的統(tǒng)一組織,但這種天文學家自成體系的命名方法最終不可避免地導致了一個混亂的局面。到20世紀初,月球表面有不少顯著的地物至少被起了3個不同的名字。 于是,天文學家們開始推動對太陽系內(nèi)星球表面特征命名的標準化,以消除這種混亂現(xiàn)象。終于,1919年,國際天文學聯(lián)合會(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IAU)成立。首先開始做的其中一件事情,就是組建了專門的委員會來規(guī)范混亂的月球和火星地名命名法,并在1935年首次正式出版了《Named Lunar Formations》這個系統(tǒng)性的官方地名列表,這在一定意義上也標志著月球地名的命名從天文學家們的自由賦予轉(zhuǎn)變成國際機構(gòu)的官方發(fā)布,而火星命名法在1958年得到規(guī)范。 此后,該組織承擔起行星地名和多種宇宙天體的命名和仲裁工作。目前,太陽系內(nèi)星球表面特征的命名工作都是由IAU的行星系統(tǒng)命名工作組(Working Group for Planetary System Nomenclature,WGPSN)統(tǒng)一負責,命名規(guī)則也逐漸細化。 根據(jù)行星系統(tǒng)命名工作組的規(guī)定,不同星球以及星球上不同地方的命名規(guī)則是不同的。比如火星上的地物是如此命名的:反照率特征(albedo feature,是行星、衛(wèi)星等太陽系天體某個反照率和鄰近區(qū)域相比特別高或低<即特別亮或暗>的區(qū)域)用神話名稱,如阿西達里亞平原名字源于神話中的維納斯之泉;而60km以上的撞擊坑以人物的名字命名,此人要對火星研究有貢獻,通常是科學家或科幻作家;60km以下的撞擊坑用地球上人口小于10萬人的小城鎮(zhèn)命名,本次新增的22個地名就是依據(jù)的這條規(guī)定;大峽谷則用不同語言中火星或恒星的發(fā)音命名;小峽谷用地球上古代或現(xiàn)代的河流名稱進行命名。 月球上地理實體的命名相對來講更復雜且多樣。IAU在月球上共定義了反照率特征、環(huán)形坑、山脊、衛(wèi)星坑、坑鏈、月溪、峭壁、月谷、海角、山脈、洋、月海、月灣、月沼、月湖、平原和著陸點等17種表面特征,并對每類地形下的一些具有重要意義的地理實體進行了官方命名。 照片中形勢復雜的月球表面。來源/潘厚任《簡談“阿波羅”登月騙局之爭——阿波羅-11登月40周年》 月球地理實體的命名也有相應(yīng)的規(guī)則和程序。被命名的月球地理實體本身須符合特定的條件,比如,須具有特殊的科學研究應(yīng)用價值,直徑須大于100米,對其進行命名有助于月球研究及月面測繪等。 月球地名的命名主要有四種方式。環(huán)形坑、反照率特征、山脊,以及一部分山脈的地名根據(jù)著名科學家和杰出人物的姓名命名,且命名的人物須去世三年以上。而作為月球上分布最廣泛、最重要的環(huán)形坑,它的名稱又被繼續(xù)用來命名附近的衛(wèi)星坑、坑鏈、月溪、峭壁和月谷。月球上另部分山脈和海角根據(jù)地球上的山脈進行命名,如阿爾卑斯山脈、亞平寧山脈喀爾巴阡山脈等。當我們用肉眼觀看月球時,我們能夠看到月面上存在著一些大大小小的暗色區(qū)域,IAU將這些暗色區(qū)域分別用洋、月海、月灣、月湖、月沼等與水有關(guān)的地形進行區(qū)分,并用描述天氣以及其他抽象概念的拉丁詞語對這些具體的地物進行命名,如風暴洋(Oceanus Procellarum,風暴之洋),智海(Mare Ingenii,智慧之海),夢湖(Lacus Somniorum,夢之湖),虹灣(Sinus Iridum,彩虹之灣)等。 IAU GA 2022 Logo。來源/國際天文學聯(lián)合會(iau)官網(wǎng) 月球作為全人類的共有財產(chǎn),任何研究者都有權(quán)基于科學研究的需要向IAU申報月球地理實體的命名。需要注意的是,除19世紀之前的政治人物姓名外,不能使用具有政治、軍事或宗教意義的名稱。 另外,還有一種非常特殊的命名方式,那就是月球著陸點名稱。著陸點名稱是人類將探測器降落到月球表面后,出于在月球表面開展探測活動的需要,對著陸點周圍的地理實體進行的命名。與其他16類地形不同,著陸點名稱代表的地理實體通常尺寸規(guī)模小,因而其命名形式較為自由,不受命名體系的約束和限制。如中國嫦娥三號任務(wù)的著陸點名稱“廣寒宮”,美國的“阿波羅”系列等。 2 命名與航天科技實力
雖然有權(quán)給星球地點命名的國際天文聯(lián)合會是國際組織,也有相關(guān)原則和規(guī)定,但一定程度上講,對月球和太陽系其他行星的命名權(quán)也展現(xiàn)了各個國家的航天實力。 從伽利略時代開始,歐洲人最早觀測到月球上的地貌,并且繪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月面圖。因此,歐洲人也主導了月球上地點的最初命名權(quán)?,F(xiàn)代IAU審核通過的月球地名中,由意大利天文學家里喬利在17世紀起的名字就有200多個。同樣地,火星上的命名權(quán)最初也被歐洲掌控。 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科技的進步,20世紀60年代,這項權(quán)力逐漸轉(zhuǎn)移到美國和蘇聯(lián)手中。當時,世界處于冷戰(zhàn)格局之中,美蘇兩國進行了激烈的太空探索和登月競賽。在太空競賽中,蘇聯(lián)曾一度領(lǐng)先,1957年,蘇聯(lián)發(fā)射了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斯普尼克一號(Sputnik-1)。1959年9月,蘇聯(lián)的月球2號探測器首次撞擊月球,該探測器著陸點以蘇聯(lián)火箭發(fā)動機謝爾蓋·科羅廖夫的名字命名。同年10月,“月球3號”探測器首次拍到了月球的背面影像?!霸虑蛉枴眰骰氐脑卤痴掌故境?,月球背后的地形主要是隕石坑、高山和兩個較大面積的平原,即“月海”。 月球3號返回的第一張清晰的月球遠端圖像。來源/衛(wèi)星百科 長期以來,人們只能觀察到月球的正面,因此這一重要發(fā)現(xiàn)使得蘇聯(lián)大為振奮,也因為是人類首次拍攝,蘇聯(lián)搶先為月背兩個較大的月海命名,分別為“莫斯科海”和“夢?!薄4送膺€用蘇聯(lián)杰出人物和地名來命名月球背面的隕石坑,比如“齊奧爾科夫斯基坑”“門捷列夫坑”等。但由于當時技術(shù)條件有限,獲得的圖像分辨率很低,導致有些地理實體被錯誤識別和命名。比如,當時將布魯諾坑的明亮射紋識別為山脈,為了紀念蘇維埃共和國,蘇聯(lián)將其命名為“蘇維埃山脈”。如今真相澄清后,該名稱已從月球地圖中消失。 另一邊,美國人頓感壓力,開始奮起直追。1961年,美國的“阿波羅計劃”正式啟動。1964年7月,美國發(fā)射了徘徊者7號硬著陸月球探測器,該探測器在撞到月球之前,成功拍攝了4308張月面照片,這是人類獲得的第一批月面特寫鏡頭。隨著越來越高質(zhì)量的照片傳回地球,主要的隕石坑都被冠以杰出科學、宇航員和工程師的名字。 航天員下梯登月。來源/潘厚任《簡談“阿波羅”登月騙局之爭——阿波羅-11登月40周年》 1969年7月20日,美國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乘坐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成為第一批在月球上行走的人類。他們的登陸點位于月球正面的赤道附近,被命名為寧靜基地(Tranquility Base) ,取自登陸艙鷹號的呼號“靜?!?。為紀念“阿波羅計劃”,1970年月球上一個大型撞擊坑被命名為“阿波羅盆地”。 為紀念在人類太空探索事業(yè)中付出了生命的美國宇航員,阿波羅環(huán)形山內(nèi)及附近的幾座隕石坑被以他們的名字命名。主要有1967年阿波羅1號地面測試中死于火災(zāi)事故的三名宇航員維吉爾·格里森、愛德華·懷特及羅杰·查菲等。 在1969年到1972年期間,美國共進行了六次載人登月任務(wù),分別是阿波羅11號、12號、14號、15號、16號和17號。每次任務(wù)都在月球正面的不同地點著陸,這些地點都有自己的名稱,通常取自附近的月?;螂E石坑的名字。例如,阿波羅12號登陸在風暴洋中的勇氣島(Oceanus Procellarum),阿波羅15號登陸在雨海邊緣的哈德利山谷(Hadley Rile) ,阿波羅17號登陸在塞倫尼塔提斯盆地的陶魯斯-利特羅(Taurus-Littrow) 等。與此同時,蘇聯(lián)也不斷進行探月活動。到1970年,美國和蘇聯(lián)已經(jīng)有6名宇航員的名字被用來命名月球上的地貌特征。 阿波羅計劃照片。來源/秦偉《阿波羅:一小步 一大步》 另外,月球兩級的隕石坑以極地科學家和探險家命名,如南森、阿蒙森等。位于月球南極的舒美克隕石坑里還真的含有一些基恩·舒美克的骨灰?;鳌な婷揽耸侵煳膶W家和地質(zhì)學家,開創(chuàng)了宇宙撞擊科學研究。他的一小部分骨灰于1998年被裝在“月球勘探者”航天器上。該航天器完成任務(wù)后撞擊到月球南極的隕石坑上,隨后,該隕石坑便以他的名字命名。 除了對月球的探索,美蘇兩國在火星探測上也試圖一較高下。從1960年開始,他們都進行了多次火星探測任務(wù),包括軌道飛行、軟著陸和硬著陸。并分別為各自發(fā)現(xiàn)的地理實體取名字、另外這些任務(wù)的著陸點或撞擊點也有自己的名稱,常取自任務(wù)代號或目標地區(qū)的名字。 1971年5月,美蘇兩國在短短21天內(nèi)相繼發(fā)射了五顆火星環(huán)繞器。最終,美國的“水手9號”于當年11月率先進入火星軌道,并拍攝傳回了7329張火星照片。在“水手9號”的幫助下,人類終于可以對火星的真面目窺探一二。為紀念“水手9號”,火星命名工作組將火星上最大的峽谷命名為“水手峽谷”。 1975年,NASA發(fā)射了海盜1號和海盜2號分別降落在火星上的克律塞平原和烏托邦平原,實現(xiàn)了探測器首次在火星上的著陸。與美國相比,蘇聯(lián)的火星探測則略遜一籌,蘇聯(lián)的火星3號在著陸僅20秒后就迅速失聯(lián),沒能順利開展探測工作。此后,美蘇兩國的火星探索都陷入沉寂,直到21世紀初又重新活躍起來。 海盜1號。來源/中國軍網(wǎng)
3 星球地名里的中國元素
在古代中國,人們就開始對星空進行探索,中國古代的天文學也取得了很高成就。然而,近代中國一開始并沒能在航天領(lǐng)域大展拳腳。目前,月球上有35個含有中國元素的地名。 然而,在35個中國地名中,有15個名字并非中國自己所起。2007年以前,中國并沒有直接參與到國際天文學界的月球地理實體命名之中。而是IAU本著月球地名應(yīng)有文化多樣性、國際化和公平原則,選擇了一些杰出的中國科學家和與月球相關(guān)的文化人物來命名,如張衡、祖沖之、郭守敬、萬戶、高平子等。由于不是中國自主起名,有些名字不一定很貼切,例如叫“景德”的環(huán)形坑,IAU的介紹里說這是一個中國男性名字。 2007年,“嫦娥一號”發(fā)射成功后,中國就開始自主申請命名月球上的地理實體。2010年,國際天文學聯(lián)合會(IAU)批準了由我國科學家利用繞月探測工程全月面影像數(shù)據(jù)首次申報的月球地理實體命名,將月面三個撞擊坑分別命名為蔡倫、畢昇和張鈺哲,實現(xiàn)了我國月球探測工程科學應(yīng)用成果在月球地理實體命名上零的突破。 2013年,“嫦娥三號”首次成功實現(xiàn)了我國的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勘察。2015年10月5日,中國“嫦娥三號”著陸區(qū)4項月球地理實體命名被正式批準。“嫦娥三號”著陸器和“玉兔號”月球車勘探過的周邊方圓77米區(qū)域命名為“廣寒宮”,該名稱取自中國古代神話中“嫦娥和玉兔居住的宮殿”。附近三個環(huán)形坑分別命名為“紫微”“天市”和“太微”。2019年,嫦娥四號著陸點及其附近5個月球地理實體命名獲批。嫦娥四號著陸點被命名為天河基地,著陸點周圍的環(huán)形坑分別命名為織女、河鼓和天津。這三個名稱和2015年批準名命的“紫微”“天市”“太微”名稱都源于中國古代天文星圖中的“三垣四象二十八宿”概念。另外,著陸點所在馮·卡門坑內(nèi)的中央峰命名為泰山。 嫦娥三號著陸器。來源/《“玉兔號”月球車成功實施首次月面探測》 2021年5月,“嫦娥五號”著陸點附近的八個地理實體命名獲批。著陸點命名為天船基地;著陸點附近5個環(huán)形坑命名為裴秀、沈括、劉徽、宋應(yīng)星和徐光啟;著陸點附近兩座山脈分別命名為華山和衡山。 嫦娥五號在月球著陸的畫面。來源/《年終喜訊:嫦娥五號返回器攜月球樣品安全“回家” 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guī)劃如期完成》 而火星上的中國地名也不是首次出現(xiàn)。早在20世紀70年代,火星上就有了中國的地名和人名,如“熒惑峽谷”(中國古代稱火星為“熒惑”)、“李梵”(東漢天文學家)、“臨浦”“蘇州”等。這些名稱也是IAU依據(jù)國際化和多樣化原則進行命名的。 另外,2006年,NASA實驗室的火星探測漫游者(MER,包括勇氣號和機遇號火星車)團隊中的華裔王阿蓮博士提議,用中國上古時代的神話人物來命名火星車遇到的巖石(非地理實體),比如盤古、夸父、女媧等。 除了火星和月球這兩個人類了解比較多的星球之外,其他太陽系行星上也有中國元素的名稱。比如水星,根據(jù)相關(guān)規(guī)則,水星上的中國人名清一色是文學藝術(shù)家,包括伯牙、蔡文姬、白居易、董源、李清照、姜蔓、梁楷、馬致遠、曹雪芹、魯迅等。另外,在愛神星(一顆近地小行星)地形命名中,多采取歷史上和文學藝術(shù)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其中就有中國古典名著《紅樓夢》里的“賈寶玉坑”和“林黛玉坑”。 愛神星上的復雜地形。來源/美國宇航局 月球、火星和其他星球上的地名,除了方便研究和探索外,還承載著人類的科學文化記憶,它紀念了世界各國為人類科學進步做出杰出貢獻的科學家,寄托著人類對太空的浪漫向往和孜孜以求的探索。而隨著我國航天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相信今后太陽系的各天體上會出現(xiàn)越來越多來自中國的地名。 參考資料:
1、www.iau.org: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NASA
3、www.lpi.usra.edu:Lunar and Planetary Institute
4、history.com
5、國家航天局
6、北京青年報:中國首次火星探測火星全球影像圖發(fā)布
7、澎湃新聞:月球新增8個中國地名,你知道它是怎么命名的嗎?
8、張楊. 冷戰(zhàn)與美國的外層空間政策(1945—1969)[D].東北師范大學,2005.
9、張弛. 冷戰(zhàn)中的美蘇載人登月競賽[D].陜西師范大學,2011.
庫叔福利
庫叔的贈書活動一直都在!博集天卷為庫叔提供20本《不白吃漫畫這就是大中華美食2》贈予熱心讀者。7大地理分區(qū),近50道讓人直流口水的中華美食,暢讀美食背后的名人軼事,歷史文化、植物學、生物學……讓大小吃貨快速了解中華美食,不僅會吃,更要懂點美食背后的趣味歷史和優(yōu)秀文化!快來跟著不白吃,一起做個有文化的吃貨吧!請大家在文章下評論,點贊最高的前3名(數(shù)量超過30)將得到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