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wù)匃朐诿种械脑⒁?,以及麟的意思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父母在為男寶寶取名字的時候,都會選擇一些霸氣、帶有男子氣概的名字,這樣的名字可以體現(xiàn)出男寶寶的陽剛之氣,也代表著將來要成為家中的頂梁柱。取名字的時候還要注意寶寶名字的寓意,選擇一些簡單大氣、春意黯然的名字有利寶寶的前途。
2022虎年男孩:明明如月、眾妙歸來的男寶寶名字大全【瑾楓】
瑾: 五行:火。美德、美玉、瑾瑜、道德意指嬌美動人、純潔高尚、溫婉謙遜。
楓: 五行:木。楓樹、楓葉、豐收、成熟意指百花爭放、春意盎然、朝氣蓬勃。
【勝弘】
勝: 五行:金。勝利、戰(zhàn)勝、克敵制勝、勝任愉快指馬到成功、能征敢戰(zhàn)、出奇制勝。
弘: 五行:水。弘揚(yáng)、弘道、光大、廣博意指光宗耀祖、氣派不凡、抱負(fù)不凡。
【以瑾】
以: 五行:土。時間、方位、目的、數(shù)量意指志向高遠(yuǎn)、抱負(fù)不凡。
瑾: 五行:火。美德、美玉、瑾瑜、道德意指嬌美動人、純潔高尚、溫婉謙遜。
氣派不凡的男孩名字大全
詠華 成超 晨瀚 錦康 世澤
勇亞 麟亦 宥亮 鳴杜 奕煊
雋源 謙輝 楚裕 琛錫 杉誠
嘉秦 寅振 啟道 彬綸 坤輝
聰宥 永騰 虹友 俊建 謙新
言澤 裕偉 洋裕 輝瑄 瑜睿
杉浩 樹奕 康言 坤霖 皓群
浩烽 霆廷 彥渝 江凱 雋希
河杭 清景 正正 炎杉 維樹
寧吉 宸澤 百浩 良飛 寅琛
迅宥 東洺 鵬迅 洋百 牧紹
飛澤 元盛 尊璟 源健 瑄灝
宇祺 雨宸 亮森 江百 江彥
旭樂 騰盛 迅樂 瑾迅 燁綸
杜謙 世祥 建霆 和然 航聰
旭宥 斌洋 燁渝 河瀚 晨江
樹祺 楓景 瑄鈞 宗灝 輝希
鳴渝 世景 坤啟 昀寧 華霖
琛澤 睿迅 洋俊 輝宇 倫良
雨世 航琛 云昀 梁田 興瑜
謙愷 維建 源瑾 卓雄 雄迅
圖文摘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瑞即好、吉祥的意思;瑞獸就是吉祥的神獸。對瑞獸的崇拜表現(xiàn)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想平安幸福的樸素愿望;對瑞獸的圖騰崇拜是原始人群體的親屬、祖先、保護(hù)神的一種追崇與敬畏,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它們從遠(yuǎn)古時代一直沿存至今。
(一)貔貅(pi xiu):貔貅又名天祿、辟邪。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龍頭、馬身、麟腳,形狀似獅子,毛色灰白,會飛。貔貅兇猛威武,它在天上負(fù)責(zé)的巡視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擾亂天庭。是古代瑞獸,有獨角、雙角之形,獨角者稱為天鹿,兩角者稱為辟邪,辟邪便是貔貅了。其形短翼、卷尾、鬃須。人們視貔貅為吉祥, 貔貅的口越大,就說掙得越多錢, 肚子越圓, 就裝得越多錢,貔貅倍受喜愛,是因為貔貅有一個極為罕見的特點:有嘴巴,但是沒有排泄器官,也就是只有進(jìn)而沒有出。于是希望能像貔貅一樣“只有進(jìn)而沒有出”,人們才會不惜萬金以求招徠無盡財氣。一般做偏行的人都認(rèn)為“貔貅”會旺偏財?shù)?,所以他們都會在公司或營業(yè)地方擺放一只貔貅,屬偏行的行業(yè)有外匯、股票、金融、賽馬、期貨等等。但對作奸犯科者不靈,因為其為靈獸。
(二)龍:龍,自古為中華民族的圖騰,有帝座的寓意。在古時后的中國,頭有雙角的稱為龍,單角的稱蛟;無角的為螭,古時玉佩常有大小雙龍,稱母子螭;傳說龍生九品,分別為:長子囚牛好音樂;次子睚眥好殺;三子嘲風(fēng)好險;四子霸下好負(fù)重;五子狴犴好訟;六子蚩吻好吞;七子饕餮好食;八子金猊好煙火;九子蒲牢好鳴。龍九子之中,唯四子霸下好負(fù)重,其外型身似龜,頭似龍,稱碑座獸,有神靈大龜之稱民間多稱為龍龜,傳說當(dāng)年女媧就是用其四足撐起被共工撞塌的天空。因為龍龜好負(fù)重,寓意能為人擋災(zāi)煞減禍害,有鎮(zhèn)宅興家的作用,福澤庇佑眾生。龍在民間則比喻男子,目前已成為華人心目中最尊貴的吉祥物代表,有神武、力量、卓越、掌財?shù)南笳鳌?/p>(三)鳳凰:
鳳凰,是 “鳥中之王”,也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吉祥鳥,十二生肖里雞的原型就是鳳凰,鳳凰原本是陽性的,又被稱為太陽鳥,它也有從火里重身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鳥一樣,故又叫火鳳凰。而龍原本是陰性的,它是水生動物的代表。大約到了漢代,由于劉邦自稱是白龍轉(zhuǎn)世,把皇帝說成是真龍?zhí)熳?,龍便由陰性動物轉(zhuǎn)化為陽性動物,而鳳凰則由陽性動物轉(zhuǎn)化為陰性動物并成為皇后的象征動物。幾千年來,鳳凰在我國人民的心目中,一直被視為美麗、吉祥、善良、寧靜、有德、自然,順天道、尚人文、致太平、向光明的象征。多比喻夫妻相親相愛或祝人婚姻美滿。在古籍的記載中鳳是一種美麗的鳥類,而以它的歌聲與儀態(tài)為百鳥之王,它能給人間帶來祥瑞,同時也擁有‘非梧桐不棲,非竹實不食,非醴泉不飲’的特殊靈性,而由于它是‘羽蟲’之長,所以和‘鱗蟲’之長的龍在傳說中就漸漸成了一對,一個變化多端,一個德性美好,就成了民俗中相輔相成的一對,更由于龍象征著至陽,而原來也有陰陽之分的鳳凰(鳳為雄,雌為凰)在跟龍相對之后就漸漸的成為純陰的代表了。
(四)龜:龜,龜背的紋理宗密,中國人一直相信,龜隱藏著天地的秘密,因此它也成為一種神秘而蘊(yùn)藏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的動物。同時,更是因為龜壽命極長,所以成了長壽的象征,人們多用“龜齡”喻人之長壽或與“鶴齡”結(jié)合稱“龜齡鶴壽”和“龜鶴齊齡”。自古以來人們相信其能帶來祥瑞之氣,龜已成為先行先知的靈物,擺放玉龜可以化陰補(bǔ)陽,調(diào)節(jié)室內(nèi)陰陽平衡和天然磁場,能補(bǔ)運(yùn)氣旺財位,用玉龜鎮(zhèn)宅可平平安安,吉祥富貴。
(五)麒麟:麒麟與貔貅(pi xiu)、鳳、龍、龜并稱為"五靈",麒麟為"五靈"之首。早在周朝時,我國就有麒麟的傳說。記載最詳細(xì)的是《毛詩正義》書中說:"麟,麋身,馬足,牛尾,黃毛,圓蹄,角端有肉---"。傳說中麒麟性格溫良,不履生蟲,不折生草,頭上有角,角上生肉,是有德行的仁獸,因此,歷代帝王都愛麟,把它的出現(xiàn)視為國之奇瑞,以示自己皇威顯赫,詔示清明-----。
人們視麒麟為吉祥物,傳說中凡麒麟踩過的地方,都會給那里的人們帶來好運(yùn),故有“麒麟吉祥”。在傳統(tǒng)文化中,麒麟是祥瑞的象征,古來就有“盛世出麒麟”的說法,同時民間也篤信麒麟是消災(zāi)解難,驅(qū)除邪魔,鎮(zhèn)宅避煞,催財升遷的吉獸。適用對象:感謝、友誼、祝福、德高、有為、特出、濟(jì)世、教育、軍警司法界、政界、榮升、當(dāng)選、社團(tuán)、新婚、生子、開業(yè)。
圖文摘自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李重蓉
海昏侯墓里的麟趾金
漢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昭帝駕崩,因無子,權(quán)臣霍光選擇讓宗室劉賀前來繼承皇位。這一政權(quán)的交替完全改變了劉賀的命運(yùn),他自故土昌邑國入長安繼位僅27天,就因個人德行不足,在殘酷的政治斗爭中轟然崩潰,被廢位,遣回故國。又曾在元康三年(公元前63年)三月,接到后繼者宣帝的詔書,被封海昏侯,賞賜食邑四千戶,遷往豫章。卻在豫章與人交談時,流露出對于當(dāng)年宮斗失敗的悔恨,而被告發(fā)受到嚴(yán)懲,不久即悄無聲息地辭世。
其實多年前政治生涯的結(jié)束,就意味著劉賀余生的絕望,但這條史料記載表明過他的煎熬。由此我們可以猜測,在最后的歲月中,劉賀應(yīng)無數(shù)次地回憶過未央宮所煥發(fā)的輝煌卻脆弱的榮光。為了維系與中央政權(quán)那絲虛無的聯(lián)系,他曾虔誠地準(zhǔn)備過一堆金器,幻想?yún)⑴c朝廷的酎金禮。然而他乃“嚚頑放廢”之人,參與宗廟祭祀的政治資格最終還是被剝奪,因此那些貴重的金器只能隨主人一同被埋入深深的墓穴,成為永恒的謎題。直到兩千年后重啟,轟動了學(xué)界。
劉賀墓出土遺物1萬余件(套),包括金器、青銅器、鐵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竹編器、草編器、紡織品和竹簡、木牘等。其中金器有478件,約115公斤,形制有金餅、金版、馬蹄金與麟趾金等。因僅有金餅?zāi)珪澳虾:;韬畛假R元康三年酎金一斤”,可以確定是為酎金禮而制的,其余金子的用途則暫難確定,不過有兩種造型特別,引人注目。
一種鑄成馬蹄狀,喚作“馬蹄金”(圖一)。另一種則鑄成尖足蹄狀,形似鹿蹄,底部觸地,頂部一圈細(xì)巧金絲線紋飾帶,做工精致,形態(tài)嬌矜,名為“麟趾金”(圖二)。
圖一 江西南昌?;韬钅钩鐾榴R蹄金
圖二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出土麟趾金
麒麟的皇家文化內(nèi)涵
顧名思義,“麟趾”即麒麟的蹄足,源遠(yuǎn)流長,早見于《詩經(jīng)》?!吨苣稀胫骸吩疲骸镑胫海裾窆?,于嗟麟兮?!庇谩镑胫骸北扰d,來形容貴族公子的雍容氣度與高貴品德。
“麟趾”一詞得到流傳,還影響到少數(shù)民族的文化。如北周明帝專立麟趾殿,匯聚南北方的文化名流在此校編經(jīng)史群書,如庾信、王褒等流落北朝的南朝名人也為此效力。
麒麟乃一種神獸,如韓愈言:“角者,吾知其為牛;鬣者,吾知其為馬;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為犬、豕、豺、狼、麋、鹿;唯麟也不可知?!钡谙惹厍貪h,它卻被想象作一種現(xiàn)實中可見的吉獸,象征著太平盛世。比如著名的孔子悲歌“西狩獲麟”的故事,到了漢代,皇家對它的推崇登峰造極。
西漢長安宮城里有以麒麟命名的建筑,如《三輔黃圖》卷二《漢宮》載:“《漢宮殿疏》曰:‘未央宮有麒麟閣、天祿閣,有金馬門、青鎖門、玄武、蒼龍二闕?!本砣段囱雽m》:“麒麟殿,未央宮有麒麟殿?!本砦濉队^》:“麒麟、朱鳥、龍興、含章,皆館名。”
麒麟閣因有十一功臣畫像,而廣為流傳。漢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宣帝實現(xiàn)中興,為感念臣子,特令畫工繪制十一名功臣圖像于麒麟閣,霍光、張安世、杜延年、蕭望之、蘇武等人名列其中。此乃人臣至高的榮耀,被后人詠作“功成畫麟閣”“誰家麟閣上”。
從政治中心的麒麟閣到邊緣化豫章的麟趾金,麒麟仿佛成了皇族文化里必不可缺的吉祥符號,是血統(tǒng)與身份的象征。
那么,麒麟到底長什么樣?
麒麟的原型
南朝建康帝陵神道兩旁的獅形石獸,有被稱作“麒麟”的。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一幅《明人畫麒麟圖沈度頌》,描繪了榜葛剌向永樂帝朱棣進(jìn)貢“麒麟”的場景,圖中麒麟?yún)s是長頸鹿的形象(圖三)。而故宮博物院慈寧宮大門前置一對銅獸,獅首鱗身(圖四),則有“獅子”與“麒麟”兩種稱呼。但這些都是后世的演繹變形。先秦秦漢時期的文獻(xiàn)與圖像資料表明,麒麟形貌與外來的獅子并無關(guān)聯(lián),而是本土動物的復(fù)合體。
圖三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明人畫麒麟圖沈度頌》
圖四 故宮博物院慈寧宮大門前銅獸
在文獻(xiàn)記載中,它的原型有羊、馬和鹿三種動物。似羊說,如《初學(xué)記》卷二九引《孝經(jīng)古契》:“如麕,頭上有角,其末有肉,羊頭?!彼岂R說,如《御覽》卷八八九引《說文》:“馬身,肉角,牛尾?!彼坡拐f,如《爾雅》曰:“麕身,一角,牛尾?!睙o論像哪種動物,有一點共通的是:頭頂獨角,可能角端帶肉。
圖像資料中的麒麟形象,也與文獻(xiàn)記載大致相符,可分作似羊、似馬和似鹿三種。
(一)羊形麒麟
羊形麒麟多以紋飾形態(tài)出現(xiàn)在漢代的銅或玉器上。比如陜西西安漢長安城武庫遺址出土一枚玉佩(圖五),玉佩呈圓形,中央透雕,主體紋飾即一只帶翼獨角羊,羊頭頂一只獨角向后彎曲,曲頸回首,三足挺立,唯有右前蹄抬起,肩生雙翼,在云氣紋背景的烘托下,愈發(fā)顯出身形矯健。孫機(jī)、霍宏偉等學(xué)者將此類獨角羊形象定名為“麒麟”。類似圖像多見于查拉姆、諾彥烏拉等北方匈奴墓葬出土牌飾上,有學(xué)者推測這一圖像是斯基泰風(fēng)格、鄂爾多斯式銅器在漢代的延續(xù)。
圖五 陜西西安漢長安城武庫遺址出土羊形麒麟玉佩
又如漢代流行的規(guī)矩五靈鏡、多乳禽獸帶鏡上,也多有羊形的麒麟圖像,它與其他四靈形成組合。所謂五靈,即青龍、白虎、玄武、朱雀和麒麟五種神獸,這一神獸組合自西漢后期開始流行,與五行說有關(guān)。如《禮緯·稽命征》云:“古者以五靈配五方:龍,木也;鳳,火也;麟,土也;白虎,金也;神龜,水也?!?/p>
一面洛陽出土的西漢五靈博局紋銅鏡,做工精湛,紋飾華美。該鏡為圓形,鏡背結(jié)構(gòu)分作紐座、內(nèi)區(qū)和外區(qū)三部分,圓紐座周圍飾一圈乳釘紋,間鑄十二地支篆文,代表時辰;內(nèi)區(qū)由連弧乳釘紋和博局紋分劃出四方八極,在每一個方位的格局中各自裝飾著神獸圖像;外區(qū)為一圈銘紋帶,其文辭具有漢賦文風(fēng);再外圍則飾幾何紋、云氣紋飾帶(圖六)。銅鏡內(nèi)區(qū)中主體紋飾上的神獸造型生動,或蜿蜒騰飛、或前邁生風(fēng),或回首長嘯、或展翅云翔,周圍間以云氣紋,更增添如許仙氣。其中麒麟與朱雀相配,位于南方。
圖六 河南洛陽出土西漢五靈博局紋銅鏡
(二)馬形麒麟
馬形麒麟圖像多見于漢代的壁畫和畫像磚、石上。其中最具說服力的是帶榜題的圖像,見于河南滎陽萇村漢代壁畫墓。該墓的壁畫圖像因受潮、年代久遠(yuǎn)等原因,已有所損壞,在前室西壁,依稀可辨其上部南側(cè)彩繪一珍禽,面北,尾羽雍容,墨書榜題“鳳皇”二字;與之相對的北側(cè)繪一瑞獸,面南,肩生雙翼,馬蹄,牛形尾,隸書榜題“騏驎”二字。該獸身形主體部分已模糊不清,只能據(jù)其大概輪廓進(jìn)行推測為馬形。
較為明確的一例圖像見于江蘇徐州茅村漢墓前室的畫像石上。該石左、右、上外框飾以半圓形花紋,內(nèi)以橫線勾勒邊框,框內(nèi)的主體圖像為一例奔躍的神獸。畫面的兩端各置幾條神龍、神鳥等,正中央為一名羽人飼一對麒麟的圖像組合。羽人立在中間,手舞足蹈,雙臂展開,似在飼弄神獸;兩只麒麟一左一右相向而立,外形相似,皆似馬,頭頂除了雙耳豎立,還有一只帶肉獨角,曲頸頭略往前伸,去夠面前羽人的手,一派其樂融融的自然生趣(圖七)。
圖七 江蘇徐州茅村漢墓前室畫像石
(三)鹿形麒麟
鹿形麒麟最為常見,但有時也容易和馬形麒麟相混淆。從圖像上的榜題來看,“騏驎”二字的“馬”字偏旁,似乎暗示了該神獸與馬的關(guān)系。
除了前述滎陽萇村壁畫墓的材料,江蘇邳州東漢繆宇墓后室東壁的畫像石上,也有榜題為“騏驎”的神獸,但該獸卻為鹿形,姿態(tài)嫻雅(圖八)。另外,山東嘉祥武梁祠畫像石上也有鹿形麒麟圖像,其榜題則作“麟”字,又似乎表示與鹿的關(guān)聯(lián)。因此從字形上看,“馬”“鹿”偏旁可能寓示著麒麟原型的變化。
圖八 邳州繆宇墓后室東壁南側(cè)畫像石局部線圖
相較之下,鹿形麒麟的圖像資料最為豐富,并且造型格外優(yōu)美,全面體現(xiàn)了古人創(chuàng)造這一神獸所寄托的如花心愿與美好寓意。
如河南偃師李家村出土鎏金銅麒麟,高8.6厘米、長6.7厘米,以鹿為原型,頭頂獨角,平視前方,目光柔和,頸部有刻劃的項圈,四肢挺立。該麒麟的造型秀雅,通體鎏金,鎏金層有脫損處,顯出色澤半舊而雋永,叫人想起余霞在此散成綺,將小獸包裹暈染開去,又偶爾輕輕打個回旋兒,使得氛圍感似澄江,靜如練(圖九)。
圖九 河南偃師李家村出土鎏金銅麒麟
鹿形麒麟在四川、陜西的畫像石上較為常見。它們的外形相近,頭頂獨角常常帶肉,昂首挺胸,牛形長尾下垂,四肢纖細(xì)駐足點地,盡顯其靈動姿態(tài)。
涼山州昭覺縣出土一件東漢麟鳳石刻,保存的狀況較好,其中麒麟頗具王者之風(fēng)。但見它頭頂一只帶肉獨角傲然挺立,角端肉似桃形,昂首曲頸;前半身傾斜落地、重心壓低,后半身略微抬起,肩上羽翼在風(fēng)中翩然上揚(yáng),如此形成一種前低后高的視覺效果,似乎剛剛從天而降、輕盈縱身一躍觸地,飄飄若仙不染凡塵(圖一〇)。
圖一〇 四川涼山州昭覺縣出土鹿形麒麟石刻拓片
米脂出土一塊東漢墓門楣畫像石,畫面分作上下兩層,上層的左右兩端分別刻有日、月輪;中間以藤蔓狀流云紋為主,期間夾雜有各式神獸、羽人,仿佛云氣中誕生了神靈,神靈又幻化作瑞云,相互繚繞糾纏、紛擾難辨,盡顯仙境的迷離夢幻。下層畫面為一列向左行進(jìn)的神獸隊伍,搗藥白兔、虎、龍、鳳、神鳥等神獸依次前行,中間間以瑞草;畫面最左端為一羽人和麒麟的組合,但見羽人面向右方,一足點地一足躍起,手捧一株瑞草朝向面前的麒麟,而麒麟位于神獸隊伍的隊首,面對羽人,頭頂?shù)膸猹毥请S著揚(yáng)起的頭部、微向后仰,挺胸而立,右蹄抬起,精神抖擻(圖一一)。在此羽人和麒麟形成一種奇妙的應(yīng)和關(guān)系,仿佛一列隊伍在跋山涉水之后,終于迎來一名來自仙境的使者,他帶來了一縷神秘的瑞兆。
圖一一 陜西米脂出土門楣畫像石拓片
以上是漢代麒麟常見的三種原型。它們雖各有特色,但都頭頂豎獨角,外形充滿了靈秀之氣。
麒麟的圖像組合及民間信仰
漢代麒麟常與其他神人、神獸形成圖像組合,共同在墓室中營造出仙魅靈光,仿佛以此情景就可以抵消沖淡死亡的恐懼,安撫那永逝的靈魂。
銅鏡上的麒麟常與多種神獸、特別是四神相組合,而畫像磚、石和壁畫上的麒麟,組合對象可大致分作以下三類。
(一)與西王母相組合
西王母是漢代風(fēng)頭最健的女神,早在戰(zhàn)國時期就有她的傳說流行,到了漢代她更因被傳為擁有不死靈藥而聲名大盛,從西漢晚期起形成了一種上自官方、下至民間都普及的西王母信仰。在漢代的畫像石、磚、銅鏡乃至西南地區(qū)的搖錢樹、陶俑上,西王母儼然已從《山海經(jīng)》中的半人半獸形象,演變成了端莊高貴的女神。
她華服廣袖,或梳高髻或者戴冠,最常見的是戴勝,《釋名·釋首飾》曰:“華勝,華象草木華也;勝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則勝。蔽發(fā)前為飾也。”勝乃一種發(fā)飾,孫機(jī)先生考證在畫像石上戴勝的世俗婦女并不多,這種飾物大致可視作西王母的標(biāo)志之一。另外,西王母的周圍往往聚集著一些侍從,比如玉兔、蟾蜍、三足烏、九尾狐、雞首或牛首人身神等,麒麟有時也可能出現(xiàn)其中。
比如山東鄒城高莊鄉(xiāng)出土一塊畫像石,畫面最上方刻主神西王母圖像,只見她頭戴長杖之勝,身著長袍,憑幾而坐,左右各有一名侍者。畫面下方刻一群神獸,飛鳥走獸龍騰虎躍,其中一只麒麟相似小鹿,昂首挺立,頭頂帶肉獨角向后伸去,短尾上翹(圖一二)。
圖一二 山東鄒城高莊鄉(xiāng)出土畫像石拓片
在漢代,人們認(rèn)為西王母所在之地,寓示著不死之仙境。如王僧達(dá)《祭顏光祿文》曰:“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月,為月精”。麒麟出現(xiàn)在此仙境,也就帶有長生吉祥的含義。
(二)與其他仙人相組合
除了西王母,麒麟還常與一般仙人相組合。
仙人的特色在于能夠遨翔天地宇宙之間,如《莊子·逍遙游》云:“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fēng)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漢代人信仰仙人可以引導(dǎo)升仙,通往自由無礙之境,如《漢書·郊祀志》曰:“有仙人服食不終之藥,遙興輕舉,登遐倒景,覽觀玄圃,浮游蓬萊?!痹诋嬒袷希梓肟赡茏鳛橄扇说淖T。在漢畫像的圖像表達(dá)上,騎麒麟與騎馬情態(tài)相仿,如山東臨沂白莊出土一塊畫像石,畫面從上而下分作四格,依次為:人物、仙人騎麒麟、三虎并驅(qū)和倒立的怪獸圖像。其中第二格,兩只獨角麒麟并立,其中一只背上騎有一名仙人,雙手舉起,似在指點把握方向(圖一三)。
圖一三 山東臨沂白莊出土畫像石拓片
還有一塊臨沂白莊畫像石,形制與前者相仿,也從上而下分作四格,依次為:人物、騎羊、騎麒麟和三首人面獸圖像。在第三格中,麒麟似馬形,獨角碩大,昂首挺胸,長尾垂下,器宇軒昂;一名仙人騎在它背上,右手抬起,身體微微向后仰(圖一四)。有學(xué)者注意過這一現(xiàn)象,指出:“雖然在畫像石上沒有看見騎馬用鐙的形象,但從一些騎馬人身體向后傾斜的情況推測起來,腳下若是不蹬任何東西,是很難做到那樣的?!?/p>
馬鐙發(fā)明于何時?已有多位學(xué)者做過討論,王子今先生結(jié)合各家意見,進(jìn)一步考證認(rèn)為早期馬鐙是外包金屬或皮革的木芯馬鐙,這種形制的文物資料“集中出土于中國東北地區(qū)。其年代大致為3世紀(jì)至4世紀(jì),出土地點多在鮮卑人墓葬”。他還據(jù)日本出土的木質(zhì)馬鐙,推想它“應(yīng)是較金屬包皮的木芯馬鐙更為原始的形式”。
圖一四 山東臨沂白莊出土畫像石拓片
再如四川瀘州七號石棺上的一幅仙人與麒麟相組合的圖像,仙人不騎而是立于麒麟身前,歪頭而視,面帶微笑,手持一枝瑞草飼養(yǎng)麒麟,寓示著人與獸雙方的神奇屬性;麒麟位于畫面左側(cè),頭頂獨角,肩生雙翼,嘴唇湊向面前的瑞草(圖一五)。
圖一五 四川瀘州七號石棺麒麟畫像拓片
畫像石上的騎行仙人圖像多有引導(dǎo)亡靈升仙的作用,當(dāng)他們和麒麟組合在一起,也就意味著賦予了麒麟類似的功能。
(三)與鳳凰相組合
麒麟和鳳凰也是一對常見的組合。《春秋左傳正義》云:“麟鳳五靈,王者之嘉瑞也?!薄督故弦琢帧范嘁憎滕P為主題的讖言:“鳳凰在左,麒麟處右。仁圣相遇,伊呂集聚。時無殃咎,福為我母?!薄镑滕P所游,安樂無憂。君子撫民,世代千秋?!辈嚏摺肚俨佟吩唬骸疤朴菔蕾怊滕P游,今非其時來何求?”
麟、鳳各為獸中仁者,鳥中王者,將其并舉,可以視作治世的象征,極富寓意之吉祥,如王充《論衡·講瑞》:“夫鳳凰、鳥之圣者也,騏驎、獸之圣者也。”
畫像石上也有這對組合,且往往構(gòu)圖華美。如前涼臺墓墓門下橫額畫像,此石的構(gòu)圖講究,在畫面左右兩端各刻有一根長柱圖像,柱頭各設(shè)一斗三升斗栱;中間的主體畫面由上下各兩道紋飾帶裝飾,并由三條菱形紋分隔成左右四格,這些紋飾帶仿佛帷幔,與斗栱共同給畫面營造出一種類似殿堂的視覺效果。在每格畫面中,各有一只神獸,其中中央的兩只,左為鳳凰,長翎鶴頸,尾羽長而華茂、向上卷翹形成一條優(yōu)美的弧度;右即為麒麟,獨角,兩翼向上飛揚(yáng),與鳳凰相向而對(圖一六)。
圖一六 山東前涼臺墓墓門下橫額畫像拓片
又如新津二號石棺上的圖像,此圖匯聚了龍、玄武、鳳和麒麟四靈,造型奇特,線條流暢,極富有藝術(shù)氣息。在此畫面上,朱雀、玄武和青龍占據(jù)了主要位置:畫面中央是一對鳳凰,左右相向,頭頂一縷翎毛彎曲,展翅而立,羽翼豐滿,它們的尾巴各由五根華美的長羽組成,尾羽精雕細(xì)琢絲毫畢現(xiàn),線條極盡飄逸之能事。對鳳下是一只玄武,龜蛇相纏,造型奇特;它與對鳳之間由一棵碩大的靈芝隔開,靈芝枝蔓蜿蜒、飄灑紛飛。在鳳與玄武的右側(cè),有一條同樣體量的青龍,肩生羽翼,騰空而起,與展開雙翼的對鳳一起遮蔽了天空,仿佛將一切都籠罩在神靈的威力下。玄武左側(cè)有一奔跑的人,右側(cè)則有一人騎麒麟向中央而奔,麒麟頭頂獨角,似馬形,長尾飄揚(yáng),四蹄翻飛(圖一七)。在這塊畫像石上,麒麟與數(shù)種神獸相組合,體現(xiàn)出漢代造神的栩栩如生,好像對這些神獸奇禽的虔誠信仰,真的能夠打動天地,寓示著至深的祝福。
圖一七 四川新津二號石棺麒麟畫像拓片
結(jié)語
麒麟的被創(chuàng)造,凝聚著傳統(tǒng)文化的智慧與審美。它既能溯源古遠(yuǎn),又流傳至久,在更迭綿延的時空中,其形象或許在一代代的傳說里,發(fā)生了改變,但人們對于它的喜愛與向往卻不曾變化,直到今天都仍然是我們民族文化中的一個吉祥符號。
之所以麒麟能有如此深厚的生命力,或許與它能夠與更寬廣的大地發(fā)生聯(lián)結(jié)有關(guān)。比如在漢代,它就已不再囿于迎合帝王需要的政治范疇,而更多展示出好夸獵奇的時代風(fēng)氣,觀照到普通人的生命體驗。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可是有時候,就連山河也抵御不了滄海桑田,一些美好的歷史記憶,唯有依靠一代代人的精神文化傳承,獲得永生。
責(zé)任編輯:鐘源
一、“虎”字的前世今生
二、“虎”字的本義
【形容詞】
比喻威武勇猛〖brave〗。如:虎虎勢勢(形容勇猛的樣子);虎豹(比喻勇猛的戰(zhàn)士);虎旅(指勇猛的軍隊)
比喻殘酷兇暴〖cruel〗
或問酷吏。曰:“虎哉!虎哉!角而翼者也”。——《法言》
【動詞】
[方言]∶臉色陡變而露出嚴(yán)厲或兇惡的表情〖suddenlyturnhostile〗。如:虎視鷹瞵(形容兇狠地注視著,將欲有所攫取)
嚇唬。也作“?!薄糹ntimidate〗。如:虎虝(嚇唬;恐嚇);虎唬(威嚇);虎嚇(猶嚇唬)
另見hù
武王戎車三百兩,虎賁三百人?!稌つ潦男颉?br class="sysbr">虎彪彪hǔbiāobiāoL:形容威武健壯
虎彪彪的衛(wèi)士
龍行虎步∶指稱雄于一方
虎符:古代軍中印信。銅質(zhì)虎形,左、右兩半,朝廷存右半,統(tǒng)帥持左半,作調(diào)動軍隊時用
則得虎符?!妒酚洝の汗恿袀鳌?br class="sysbr">佩虎符坐皋比者。——明·劉基《賣柑者言》
三、虎年說“虎”
為山中獸
人們通常把老虎稱作“獸中之王”。這種說法不夠嚴(yán)密。《說文》曰:“虎,山獸之君?!薄讹L(fēng)俗通》云:“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
按:毛蟲三百六十,麟為之長?;⑺撸将F耳,故許君區(qū)別之?!?/p>
請注意,許慎釋“虎”,離不開一個“山”字,虎只有在山中才能發(fā)威,到了平地就不咋地,于是就有了“虎落平陽受犬欺”之民諺。
古人
(來源:漢字全息資源應(yīng)用系統(tǒng))
從甲骨文和金文“虎”字看,它凸顯虎頭碩大、虎牙銳利、虎爪強(qiáng)勁、虎紋美麗等特征,是個典型的象形字。
那么,小篆“虎”字還象形嗎?許慎曰:“從虍(hū,俗稱‘虎字頭’),虎足象人足?!薄墩f文》又曰:“虍,虎文也,象形。”由此看來,“虎”字到了小篆,“圖畫”形狀不見了,而是突出“虎紋”“虎足”這兩個特點。
順便說一下“虎”字的下半部,小篆是“人”,正楷怎么成了“幾”?孔夫子也曾對此發(fā)表過意見,認(rèn)為是“人”。他說:“(人)謂人之股腳也?;⒅赡_似人?!?/p>
《篇海》云:“虎足象人,故從人。從幾,誤?!边@里說的“誤”,是指經(jīng)過“隸變”,字形產(chǎn)生了“訛誤”。
魏樂唐
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帶有“虎”字的成語眾多:狐假虎威、狼吞虎咽、如虎添翼、龍?zhí)痘⒀?、馬馬虎虎、調(diào)虎離山、虎視眈眈、虎踞龍盤、降龍伏虎、龍盤虎踞、龍爭虎斗、為虎作倀、談虎色變、放虎歸山、騎虎難下、虎落平陽、虎口逃生、養(yǎng)虎為患、生龍活虎、龍騰虎躍、虎口拔牙、虎頭蛇尾、虎背熊腰、藏龍臥虎、臥虎藏龍、與虎謀皮、養(yǎng)虎遺患、龍驤虎步、為虎傅翼、縱虎歸山、熊腰虎背、投畀豺虎、畏敵如虎、開柙出虎、龍行虎步、龍吟虎嘯、羊落虎口、兩虎相爭、暴虎馮河、虎嘯風(fēng)生、虎穴龍?zhí)?、虎斗龍爭、虎口余生、虎落平川、虎皮羊質(zhì)、虎入羊群、虎視鷹揚(yáng)、虎頭虎腦、虎尾春冰、縱虎歸山、餓虎撲食、為虎傅翼、羊質(zhì)虎皮、養(yǎng)虎遺患、龍驤虎步、照貓畫虎、畫虎類犬、畫虎類狗、餓虎之蹊、打馬虎眼、畫虎不成、餓虎吞羊、餓虎撲羊、虎踞龍蟠、餓虎逢羊、春冰虎尾、驅(qū)羊攻虎、勢成騎虎、燕頷虎須、不入虎穴、魯魚帝虎、龍騰虎嘯、龍驤虎嘯、虎蕩羊群、眾虎同心、幫虎吃食、虎略龍韜、焉得虎子、割肉飼虎、宮鄰金虎、楊虎圍匡、熊虎之士、虎口拔須、狼蟲虎豹、虎視鷹瞵、燕頷虎頸、如虎傅翼、龍睜虎眼、龍驤虎視、將門虎子......
“虎”對中國文化有很大影響,就拿成語來說,諸如“虎踞龍盤”“虎步龍行”等帶“虎”字的不下二百條;文學(xué)作品如《武松打虎》,那可是百讀(聽)不厭的。
明代著名畫家、文學(xué)家唐寅,他生于虎年虎月虎日虎時,故“名寅,字伯虎”,這事是童叟皆知的;因“吳王葬(姑蘇)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為白虎”而得名的“虎丘”,凡旅游者都是愛去的……
老虎是威武勇猛的象征。生下個虎頭虎腦的男孩,就叫他“小虎”,甚至虎年生的女孩,也有不少叫“虎妞”的。歷史上有位李虎,只因他是唐高祖李淵的爺爺,所以唐朝必須避諱“虎”字。這一來可麻煩了:隋朝有一個地名“虎州”,于是改稱“武州”。
據(jù)《西京雜記》記載,漢朝以玉制成的便器名叫“虎子”,此后泛指尿壺為“虎子”。一到李唐,這個稱呼立即廢止,改叫“馬子”,與之相似的便桶,也就叫它“馬桶”了。
齊侯鐘
何為??“虎口”?
最后再說一下“虎口”,它有兩義。一是比喻極其危險的境地,如“羊入虎口”;另一義是指人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這個部位為什么叫“虎口”呢?因老虎力大,于是借用“虎口”一詞,表示手的這個部位使得上勁,握得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