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qonpc"><legend id="qonpc"></legend></pre><em id="qonpc"></em>

      国产精品熟女久久久久浪_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成人免费_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禁漫天堂资源中文www_中文字幕av成人在线电影_一级片'在线观看视频_久久人人爽人人片av_www.熟女人妻精品国产

      起名字大全免費(fèi)(靈寶請神科儀)

      2023-08-24 06:58:32
      八字起名網(wǎng) > 八字起名 > 起名字大全免費(fèi)(靈寶請神科儀)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wù)勂鹈执笕赓M(fèi),以及靈寶請神科儀的知識點(diǎn),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詳情介紹:

      大氣和諧的寶寶名字,寶寶起名大全寶典

      在現(xiàn)實(shí)生活中,人會不可避免地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從工作上的,從學(xué)習(xí)上的,從家庭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有一個好的心態(tài)來對待。好心態(tài)從小開始,從名字開始,這里談?wù)剬殞毱鹈?/p>

      大氣和諧的寶寶名字:

      名恒、青耀、鋒昌、憶名、瑾天、炎霄、眾光、群昭、里標(biāo)、深燦、若利、倚妙、卡風(fēng)、奮宜、隆云、耕質(zhì)、莫華、杰懿、震兼、雄阜、永濤、蒙鑒、松思、聞石、亦云、材光、深忠、鐘言、循寶、年迪、折鈞、宵鴻、鴿圓、燁勉、懷帥、嘯蕭、翱運(yùn)、臨磊、誠炫、曉溪、紫豐、凱霄、相裕、曠浚、樹濟(jì)、顏西、仕睿、乾憶、啟勝、暢易、楷曲、修兼、至奧、新兼、琪嘯、

      寶寶起名大全寶典:

      如浚、壯峻、秀舟、歌碩、奇柯、池樺、唯秋、音琪、幽乾、豫琢、彥壤、杉融、陽樺、歐豫、論蒙、馳潭、南祥、展榮、保悠、田名、深光、翎如、恭雁、論曠、聚煊、厲頃、普進(jìn)、致川、慎紹、飛野、崇游、修棟、厲函、眾文、煊易、宵然、庭寧

      1.遵循成功原則

      成功需要各種各樣的素質(zhì),比如一個成功的人際交往,比如自己有很多美德,比如自己很誠信,在做生意時時易得到他人的信任。成功的名字易于激勵寶寶的主動進(jìn)取心,可從表成功的名言上去找。

      2.注重家庭的名字

      家庭是社會組成的細(xì)胞。社會的安定,國家的興旺來自于每個家庭的幸福繁榮,寶寶從小就要培養(yǎng)對家庭文明的重視度與尊崇性。比如馬顧家。就是一個尊重家庭價值的名字

      3.起瑞祥的名字

      瑞祥的寶寶名不但表達(dá)吉祥,還易于產(chǎn)生好的氣運(yùn)。有助于寶寶長大后工作聚財。

      齋醮科儀來源于中國古代祭祀禮儀

      --- 歲在癸卯 | 甲寅月 | 癸卯日 | 正月二十四 ---

      公歷2023年 | 2月14日 | 星期二

      中國稱為禮儀之邦

      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就非常注重禮儀注重生命中的儀式感。最初中國人的禮儀等同于祭祀,只是關(guān)于祭祀鬼神的儀式而已。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禮儀制度逐漸擴(kuò)大,延伸至人倫關(guān)系領(lǐng)域,進(jìn)而又?jǐn)U大到包括朝廷政治和教化民眾的儀式。中國自古就是一個有著豐富禮儀制度的國家。道教產(chǎn)生在中國,道教的宗教儀禮,也受到中國傳統(tǒng)祭祀儀禮的影響成為中國道教儀禮的源頭。

      各種宗教的禮儀都有自己的專門名稱,而我們道教則稱為齋醮。

      齋,漢代的《說文解字》解釋為:齋,戒潔也,指的是古人在祭祀以前,必須清潔身心,沐浴更衣,不喝酒,茹素,不行房事,以示祭祀人肅穆而崇敬的意思。

      醮,在《說文解字》中有兩個釋義:一是做冠娶之禮解,一是做祭祀儀式解。古代祭祀儀式都要奉上供品。宋玉的《高唐賦》稱:“有方之士,羨門高谿。上成郁林,公樂聚榖。進(jìn)純犧,禱琁室。醮諸神,禮太一?!边@里的醮就是方士們行祭祀之禮,供奉犧牲,以酒祭神的意思。

      大約成書于兩晉的《太上洞淵神咒經(jīng)》開始,齋、醮并舉

      有載“但請高行三洞法師,潔至靈壇,轉(zhuǎn)經(jīng)誦咒,奏表呈章,建齋設(shè)醮,祠謝五帝”又有“修齋設(shè)醮,切須諷詠,怡神滅鬼,功德無邊”,“或有修齋設(shè)醮,不依科儀之考”。

      齋醮連用約在唐代以后。宋呂元素《道門定制·序》中有云:“道門齋醮簡牘之設(shè),古者止符篆朱章而已”宋呂太古《道門通教必用集》亦有言:“天師因經(jīng)立教,而易祭祀為齋醮之科”。


      中國古代豐富的禮儀制度集中體現(xiàn)在《禮記》、《周禮》、《儀禮》等三部古代禮儀著作里。幾千年來中國人的禮儀制度,實(shí)際上都是從這三部禮儀書里參照演化出來的。中國古代的禮儀,包含了多少內(nèi)容呢?據(jù)《中國古代禮俗辭典》的分類,至少包括十七大類,即:服飾、飲食、居住、行路、交往、婚姻、喪葬、祭祀、宗族宗法、姓名字號、軍事、區(qū)劃、職官、刑法、教育和考試(科舉)等。

      《三禮辭典》的分類則更多,包含三十二類,即:禮書、職官、政教、疆域、財用、通禮、郊社群祀、祭祀、喪禮、喪服、宗法宗廟、稱謂、刑法、軍事田獵、農(nóng)田、學(xué)校、冠婚、朝聘、射禮投壺、樂舞、卜筮、天文歷法、服飾、飲食、宮室、車馬、兵器、旗幟、玉器符節(jié)、器物和其它等等。

      道教齋醮儀式中的每個科儀都有舉行的目的和固定的程式。道教是多神宗教,各位神靈都有固定的職能。因此不同的目的用的科儀要祈求的神靈也不一樣。由于每個科儀都要向神靈申述齋主的祈愿,因此,每個科儀都有祈請?zhí)囟ㄉ耢`的程序。例如,在破獄科儀中,為了超度亡魂,破除地獄的冤仇報應(yīng),就要向太乙救苦天尊申述,同時,又要關(guān)告冥府的閻王。還有煉度科儀,為了用水火交煉亡魂,然后度化亡魂升登仙界,等待轉(zhuǎn)生,煉度科儀也要祈請許多神靈降臨壇場。

      道教齋醮科儀中請求神靈降臨,采用的形式就是上香。香燃點(diǎn)于神靈之位前就能感應(yīng)神靈,齋醮科儀中多有拈香禱祝請神降的內(nèi)容和節(jié)次。幾乎所有道教科儀都要以上香請神開始。在一些比較大型的齋醮科儀中則安排有三進(jìn)香節(jié)次,三次上香指的是向“道經(jīng)師”三寶上香,隆重的儀式除了表示道士和信眾對于道經(jīng)師無限虔敬以外,也表示對降臨的神靈的無限崇敬。

      道教舉行科儀的壇場設(shè)置,區(qū)分為三部分,即經(jīng)堂、靈堂和神殿。

      經(jīng)堂指的是經(jīng)師誦經(jīng)禮懺、舉行法事的場所。

      靈堂指的是安放亡魂的靈位、叩拜亡魂的地方。在煉度科儀中,因?yàn)橐斩仁┦常€要在面對煉度壇場的對面設(shè)立“寒林壇”,供奉孤魂野鬼的靈位,使得普招來壇場的孤魂野鬼有所依附。

      神殿指的是某些法事必須在行儀前叩拜神靈的地方。即各個供奉神靈的大殿。也可能是臨時設(shè)置。

      一場科儀需要設(shè)立三個壇場,表明天地和人的三個空間是相對獨(dú)立的,不能混淆。在三個空間之間能夠發(fā)揮溝通作用的,只有具有神職的道士。

      壇場上供奉的神像和神位,必須經(jīng)常保持清潔。壇場清潔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一是神像和神位上不能堆積塵埃。道士在神壇念誦經(jīng)典或者演禮道法時,必須穿著潔凈莊嚴(yán)。壇場清潔還體現(xiàn)在道士的個人生活中,例如,念經(jīng)的人不能吃大蒜、韭菜、魚肉,不能喝酒。如果滿嘴都是酒氣、臭氣,念誦的經(jīng)文也疏文的言語,神靈肯定是聽不到,聽不進(jìn)去的。

      三壇分立是為了區(qū)分三個空間,也是為了方便道士、法師同神靈的溝通。不論在哪個壇場,保持壇場的潔凈,才能保證齋醮科儀的有效進(jìn)行。

      小孩起名好聽又好記,2022年為孩子起名字大全

      對家長來說,從孩子出生之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給他取一個好的名字,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該從哪里下手會讓名字讓他人記憶深刻,接下來的文章就來教大家如何給孩子取一個好聽又好記的名字。

      小孩起名好聽又好記:

      巖風(fēng)、健鼎、尚潤、忠智、理鑒、茂倫、拓苛、炫刊、淵敬、傲質(zhì)、國均、智錦、東滿、耿浚、巖健、樸煙、衛(wèi)歐、明凡、皓震、晟興、欽明、維聞、炎勉、名茂、枝琦、圓年、刊煊、煙良、陌承、圖恭、盛勁、唯運(yùn)、韻帆、安茂、芹吉、久馨、強(qiáng)然、崇庭、復(fù)越、茂健、刊嘉、楠常、奇暉、捷云、理川、含致、織昆、展坤、語固、楷書、樸忠

      2022年為孩子起名字大全:

      唯昭、馨潛、恩量、盛瑞、隆鑫、復(fù)苑、肖若、年源、孝閑、慶原、鋒皓、妙言、肖余、金錢、樹豫、秉孝、福林、曉羽、國實(shí)、勁懿、昌沙、壯望、輝瞻、彤盛、賢慈、壤坤、如傳、浪溪、元衛(wèi)、洪迪、苑逸、彰智、陽菲、嘉論、苑統(tǒng)、相遙、智阜、材捷、桐鴿、建曠、曠元、懷杭、雪馨、遙銳、傲唯、百新、曇歐、尚莫、疏境、昆保、勵鎮(zhèn)、論豪、湛詩、銀國、仕業(yè)、瑞夫、歌晨、昌滿、翰景、宜軒、全任、風(fēng)余、逸云

      選擇意義很好的漢字。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家長都會想給他取一個很好的名字,這樣不僅對孩子的一生有好處,也是父母用心良苦的表現(xiàn)。如果不知道怎么選擇漢字的話,可以在字典或者網(wǎng)上搜尋,也是比較常見的取名字的好辦法。

      選用帶有期待的漢字。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就算不能做到極致的優(yōu)秀,但是也要有出息才會讓父母比較滿意,對孩子一生也有比較好的作用,孩子成長后,如果學(xué)習(xí)好,工作好,那么在將來選擇的余地也就更多。事業(yè)、家庭都能兼顧得很順利,作為家長不都是有這樣的愿望嗎?“好”、“佳”、“運(yùn)”等字,供大家參考。

      送王or送王船?從王爺與王船說起

      全文綱要:

      一、王爺是什么

      二、王爺和王醮的關(guān)系

      三、送王的傳統(tǒng)含義

      四、王船基本配置

      五、結(jié)語

      一、王爺是什么

      鄭樵《通志|職官略》載:“北齊有王公候伯子男六等之爵,王列大司馬上,非親王則在三公之下。”顧名思義,王爺是中國封建社會時期,尊稱受有君主冊封王爵頭銜的人,其地位僅次于皇帝,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在封建禮制中,王爺基本上是皇帝的伯叔兄弟,除非他對國、族有貢獻(xiàn),饒有功勛,例如被封為“汾陽王”的郭子儀。

      而閩南“送王”習(xí)俗中的信仰主神,除了擁有王爺?shù)木粑煌猓€被賦予“代天巡狩”的旗號,寓示“代天宣化,替天行道”,即代表上天巡狩四方,綏靖安瀾,有的地方在送王時,會在王船周圍掛上省燈,使其更加匹配“按察欽差”“三省巡按”的巡狩職責(zé)。這里的“天”,指的是閩南信仰中的“帝”,俗稱“天公”、“天公祖”,也就是中國傳統(tǒng)中將自然的天具體化、擬人化、神格化,而最終成型的“玉皇上帝”、“昊天大帝”。中國道教將其稱作“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赦罪錫福大天尊玄穹高上帝”。王爺?shù)摹按煅册鳌?,也就是代替玉皇上帝履行職?zé)范圍內(nèi)的神權(quán),擁有至高無上的權(quán)力,試問,誰人敢不服?

      但是,閩南的“王爺”卻不像保生大帝那樣有具體的姓名,相反,王爺群體相當(dāng)龐雜。王爺一般只有姓沒有名,其姓氏別也相當(dāng)豐富,不同的廟所供奉的王爺數(shù)量,一般為一個或多個,人們往往稱之為某府王爺或某府千歲。多府?dāng)?shù)量也不固定,常見的有“池”、“朱池李”、“李池吳朱范”等一、三、五府。例如海滄大路頭濟(jì)津?qū)m供奉的池府王爺;鐘山水美宮供奉的朱池李三府王爺,蕓美通濟(jì)宮供奉的朱鐘池三府王爺;臺灣南鯤鯓代天府供奉李池吳朱范五府王爺。此外,泉州還有“四王府”、“六相府”、“七代巡”、“十二大巡”等形形色色的王爺。

      ▲壬寅年青礁代天巡狩“殷府千歲”

      關(guān)于王爺?shù)某跏冀巧珌碓矗娬f紛紜,按筆者所知,約略可分成四種,分別為瘟神說、進(jìn)士說、巡狩說、紀(jì)念說等。然而,在閩南地區(qū),普遍可見的開漳圣王陳元光、廣惠圣王王謝安、開閩王王審知等先賢神靈,一般不直稱王爺,他們屬于另一體系,不宜歸納至王爺信仰中。

      (一)瘟神說

      偉人有《送瘟神》詩云:“借問瘟君欲何往,紙船明燭照天燒”。送瘟神在中華各地都可見,浙江一帶有“送大暑船”一俗,已被列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據(jù)傳,大暑前后多有瘟疫發(fā)生,人們以為是五瘟神所致,為保平安,在大暑當(dāng)日,用紙船滿載貢品送往???,送瘟祛疫,以保平安。五瘟神即五福大帝,又稱五福王爺,五帝,據(jù)《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記載,分別為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dá)、秋瘟趙光明、冬瘟鐘仕貴、中瘟史文業(yè),主國民有瘟疫之疾。他們又有顯靈公張元伯、宣靈公劉元達(dá)、振靈公趙光明、應(yīng)靈公鐘士秀、揚(yáng)靈公史文業(yè)的封號。五帝信仰在閩地多可見福州,莆田等地,閩南的王爺基本無此一說,但受此的影響卻不小。

      (二)進(jìn)士說

      據(jù)傳在明永樂年間(亦有唐貞觀、唐開元、明嘉靖等年間一說),皇帝為了一試張?zhí)鞄煟ǚ亲嫣鞄煆埖懒?,天師乃龍虎山世襲嗣教的張家人,這里應(yīng)指道教第四十四代天師張宇清)的道法,命三十六名進(jìn)士(亦有三百六十名之說,如同安呂厝)于皇宮地室吟唱演奏,并假借有厲鬼作怪,要求張?zhí)鞄熥龇?qū)邪,張?zhí)鞄熜闹须m異,但不抵皇權(quán)至上,隨即開壇演法,吟唱演奏之音頓止。而后進(jìn)地室查看,三十六名進(jìn)士全數(shù)氣絕身亡,皇帝雖感愧疚,卻也恐三十六位進(jìn)士化成厲鬼索命,隨即敕封三十六位進(jìn)士為王爺,特賜代天巡狩。并將三十六位進(jìn)士分為十二組,一組三人,書寫其姓氏銘牌裝入竹盒,拋入大海之中,游府食府,游縣食縣。鐘山水美宮流傳的就是這一說法,據(jù)傳其中“朱池李”這組王爺漂流到鐘山海邊,被乞丐所拾得,并告知當(dāng)?shù)卮迕瘢迕袼祢\供奉。

      ▲水美宮王船出[舟戔]

      (三)巡狩說

      在王爺信仰中,民眾認(rèn)為王爺具有“代天巡狩”的職能。國分州府,縣轄都社,在每年的寒露到冬至之間,上天會派遣各路王爺,授封“代天巡狩”的職責(zé),上體天心,下恤民情,賞善罰惡,驅(qū)瘟祛疫。各路王爺分別到輪值的鄉(xiāng)境里社巡狩,村民可有冤申冤,無冤求情。在儀式中,此類王爺受上天所敕封的相關(guān)信息,可從榜文中窺見 “奉玉旨敕封某某年(科、任)代天巡狩某府千歲”。根據(jù)榜文所書寫的內(nèi)容即可見此類王爺?shù)墓δ苄浴?/p>

      己亥年鐘山水美宮送王《莊嚴(yán)囗畛》:代天巡狩列位正神……天災(zāi)布染,疾氣流行,青風(fēng)振拂,合眾人等懼惶,為心戟兢持念,誠設(shè)清供,敬求平安。己亥年充龍龍山宮三朝王醮《玉敕代天府》:皇天無極,惟德是依,人心樂善,至誠可感。本爵分符捏籙,護(hù)國庇民,驅(qū)避妖氛。由水陸隆,自北而南,理枉申冤,禍福因其素行,賞罰皆出自公爵紀(jì),可助陽綱。宜念監(jiān)察不爽,幽條嚴(yán)于明律,勿謂報應(yīng)有差。汝等士農(nóng)工商,各宜守分。官厲胥役,更當(dāng)盡心。

      ▲馬巷元威殿

      (四)紀(jì)念說

      據(jù)傳,明萬歷年間有一南京人,姓池名然字逢春,又名德誠,棄文從武。萬歷三年以舉人身份武進(jìn)士及第,懷治國安邦之志,為官清廉,愛民如子。后授命任漳州府臺,在經(jīng)同安馬巷以東七公里的小盈嶺,路遇兩人,相談甚歡。在交談中得知兩人乃奉玉旨前往漳州府散播瘟疫的行瘟使者,池然不由一驚:余任漳州府臺伊始,未曾造福百姓,民眾卻即被瘟災(zāi)所擾,不如舍我一人之身,挽救萬民于癘疫之中。隨即相邀兩位使者入客棧暢飲,黃湯下肚,酒過三巡,兩位使者不勝酒力,醉倒在宴桌之上。池然遂將瘟藥盡數(shù)服入,雙眼吐目,面色黢黑。待兩位行瘟使者酒醒之后,頓感大事不妙,只好將池然魂魄帶往上天。

      玉帝為池然所感,即嘉獎池然為“代天巡狩”,派往馬巷為神,逐步加封“總巡王”,后又加封“總制”,全稱為“玉旨敕封代天巡狩總制總巡王池府王爺”。池然受封后托夢于馬巷五甲鄉(xiāng)紳,定于某時在烏甜腳水井現(xiàn)象,后鄉(xiāng)人奔走建廟,雕刻神像,名為“元威殿”?!锻部h志》與《馬巷廳志》均有載:元威殿在五甲街,相傳神為武進(jìn)士池姓,于耆老夢中得之,后現(xiàn)像里社。鄉(xiāng)人鳩眾建廟,遇有疾疫,禱告甚靈,時稱為池王爺。類似一說還有泉州富美宮的“蕭府太尉”,又稱“蕭阿爺”,是西漢名臣蕭望之,為“泉郡王爺總攝司”。

      ▲青礁王船

      二、王爺和王醮的關(guān)系

      王爺信仰的神秘,很大程度上來自于王醮的渲染?!墩f文》載:“醮,冠娶禮祭?!?醮,原指古代舉行弱冠之禮或婚禮所舉行的一種儀式,但在信仰當(dāng)中的“醮”,則有另外一層含義。醮,又稱醮典,為道教的祭典儀式,一般可分為陽醮與陰醮兩大類。陽醮,以祈求平安、慶喜賀壽為目的,而陰醮則多為超渡亡靈。常見醮典,一般者如廟宇落成的慶成醮、中元普渡的中元醮等,盛大者如“周天大醮”、“羅天大醮”等等,以天數(shù)區(qū)分者如“三朝”“五朝”“七朝”等。

      ▲王醮醮壇排場

      王醮則是專門為王爺所舉行的醮典,也稱王船醮,因王船作為送王的載具而得名。王醮多數(shù)為三年至四年舉行一次,也有十二年、三十年舉行一次。例如鐘山水美宮三年一次;呂厝華藏庵四年一次;石囷玉石宮十二年逢牛一次;山仰穎山堂十二年逢猴一次。閩南與臺灣多有此醮典,道光《廈門志》載:“有所謂王醮者,窮其奢華,震鍧炫耀,游山游海,舉國若狂”;清康熙五十五年《諸羅縣志》載:“召巫設(shè)壇,名曰王醮”。王醮與其他醮典可以通過門口的護(hù)壇將軍來區(qū)分,王醮為殷郊、殷洪兩位太子,其他的則多是山神土地。

      ▲王醮時的殷郊太子

      在民間,有“天下科儀出靈寶”一說,閩南的道士也多屬靈寶派,因師承不同,王醮有“靈寶禳災(zāi)祈安清醮”、“金籙禳災(zāi)祈安三(五、七)朝王醮”等稱謂,整體上看,王醮是配合送王習(xí)俗舉行的,先請王在舉辦王醮,當(dāng)然,有的地方也會專門舉辦王醮,在醮典內(nèi)請王與送王。

      ▲王醮的“普度施食”

      王醮的序章基本上由“豎燈篙”宣告開始。“燈篙”由一根或若干根幾丈高的竹竿或者杉木組成,上有燈火和王令或符籙,燈火以斗笠覆蓋。“豎燈篙”的目的是昭告天地神祇赴會和十方孤魂來受甘露味,而民間一般認(rèn)為燈篙為指引王爺靠航的明燈。燈篙旨在以恭請?zhí)斓厣竦o同赴盛會為主,而所謂的召請海上孤魂野鬼則多是中元醮典中,召請眾多孤魂中的一類,或是王醮科儀中“普度施食”的范疇。至于在醮典中,召請水府的孤魂野鬼則另有“放水燈”的科儀,這幾類雖大同小異,卻不可混為一談(有關(guān)好兄弟可參考洪塘的七月拜洪塘公和后井七月十四的拜雞嶼)。

      “豎燈篙”之后進(jìn)行的是“登棚拜表”的科儀,覲朝玉闕,上申此次王醮的若干事宜,民間俗稱“拜天公”。后有“拜斗祈安”、“分燈卷簾”、“普渡施食”、“三界萬靈神燈”、“和瘟”、“送王”等科儀,其中穿插道士念經(jīng),各會首人員早晚覲朝等。有些做的比較徹底的,會在會首家中設(shè)置“靈寶天師府”、“北極四圣府”等醮壇。最后以“謝燈篙”、“噴油”結(jié)束送王與王醮。這里需要特別提到的是,在送王習(xí)俗過程中,請王時,王爺先安座于境主廟,或搭設(shè)臨時王府,多稱“代天府”。有些“代天府”還會設(shè)置臨時的堂號,如“夫明堂”,其出處見《孟子|梁惠王》“夫明堂者,王者之堂也”,從字義上看,應(yīng)為“明堂”才對。待醮典開始后再請王爺神像至祖厝或就地搭設(shè)醮壇。

      從請王至送王,跨越的時間有長有短,長有一年半載,短則三五七天。請的王爺與送的王爺基本為同一位,也有特例,如同安呂厝華藏庵的送王習(xí)俗為四年一任,在送王當(dāng)年的正月請新王,由乩童報出本任王爺?shù)男帐?,在冬至之前送舊王,正月至冬至這期間則是新舊王爺交替工作的過程。也有無請王只送王的,如鐘山水美宮,三年一任,每任王爺擇由廟中供奉的朱池李三府王爺輪值。

      ▲北極四圣府榜文

      既然王醮是配合送王進(jìn)行的,那么送王是不是可以不必做王醮?答案是肯定的,送王既可以不建醮,也可以不造王船。我們可以把王船看成是送王的載體,一個供王爺出行的交通工具。類似王船的載體還有王馬、王轎等。在一些里社三年造一次王船,其余的年份糊王馬和王轎送王。民間送王的規(guī)模則也是有大有小,有的每年都會舉行,多稱為“請王”、“送王”、“做粿戲”、“做好事”、“迓王”等。

      后井村的正順廟每年都會舉行“送王”儀式,頭尾兩天,分為一天請王與一天送王,并且是沒有紙糊王爺?shù)壬竦o的扎像,由乩童前往海口迎請“無形的”王爺至廟中,接受村民的朝拜,在隔天晚由乩童帶領(lǐng)民眾前往海口送王,這應(yīng)該是目前較為草根與原始面貌的送王習(xí)俗之一。青礁村的萬應(yīng)廟原本是三十年舉行一次“王醮”,每年舉行一次“做粿戲”,因前后相隔時間太長,又經(jīng)過文革的洗禮,“王醮”舉行的年份早已無法言說以致失傳,不過每年一次的“做粿戲”還是如期舉行。青礁每年在農(nóng)歷十月初舉行送王的習(xí)俗,并且備有王船王轎王馬等紙扎品,頭尾也皆為兩天,以乩童報出值年王爺姓氏,并且以王轎請王入鄉(xiāng),以王船送王離境。

      ▲送王的王轎

      三、送王的傳統(tǒng)含義

      說到送王的傳統(tǒng)意義,傳統(tǒng)兩字猶為重要,如果用不同的角度來看待,能發(fā)現(xiàn)不同的意義,下列筆者就以道法和民間兩種角度作粗略分析。

      (一)道法的角度

      根據(jù)閩南靈寶派道士的王醮科儀,送王包含了許多跟“瘟”有關(guān)的議題。但是要注意的是,瘟單只代表著瘟疫瘴癘,它只是送王儀式中諸多“煞”的一種,王爺是負(fù)責(zé)押煞離鄉(xiāng)的主導(dǎo)者,而不是作為瘟神存在。在王醮中,有的不僅僅只糊代天巡狩的神像,也有糊“和瘟匡阜真人”、“解瘟靜明真人”、“解瘟明覺大師”、“和瘟勸善大師”等瘟部神眾。從“和瘟”與“解瘟”來看,送王已包含驅(qū)瘟祛疫、祈求平安的目的。值得一提的是,這里的祛瘟采取的是和解之法,以和為貴,體現(xiàn)了中國人自古就有的“先禮后兵”傳統(tǒng)。針對瘟神疫怪進(jìn)行勸解調(diào)和,倒有一種“坦白從寬,抗拒從嚴(yán)”的味道,這不難看出閩南人的慈悲憐憫之心,面對瘴疫癘疾都能勸和化解。

      另外,在科本經(jīng)文的請神儀中,也能發(fā)現(xiàn)送王儀式中與瘟有關(guān)的神祇身影。例如行瘟四時八節(jié)使者、行瘟四季寒熱使者、行瘟打水主火使者、行瘟雞犬豬羊牛馬六畜瘟疫使者、瘟部合船一切眾圣。

      ▲王府紙扎牌匾

      以道法的角度來看,其在行使科儀當(dāng)中,所請的神祇與所做的事項(xiàng)都只有一個目的,也就是送瘟。以代天巡狩王爺為主,率領(lǐng)瘟部神眾,和瘟押煞,送疫離境。在這當(dāng)中,代天巡狩充當(dāng)?shù)氖侵鲙浿笓]官的職責(zé),負(fù)責(zé)調(diào)兵遣將分配任務(wù),將躲藏在鄉(xiāng)閭當(dāng)中的瘟神疫鬼收服上船,最后帶著這些瘟神疫鬼離境??苾x本中有載:一送神仙離鄉(xiāng)中,街頭巷尾無時長,鳴鑼擊鼓喧天去,直到蓬萊不老宮。二送諸神離家鄉(xiāng),龍舟到水游如龍,受此宴席歡喜去,唱起龍舟出外洋。三送諸神離鄉(xiāng)閭,騰駕寶馬乘龍車,也有神兵風(fēng)火送,不停時刻到本司。

      代天巡狩王爺押送各方各路瘟神遠(yuǎn)離鄉(xiāng)境,使鄉(xiāng)閭不受瘟疫所困擾。

      (二)民間的角度

      閩南民間的王爺信仰,認(rèn)為王爺是有求必應(yīng)的。正如上述“巡狩說”所言,民間認(rèn)為在每年的寒露至冬至之間,上天都會派出各姓代天巡狩到各個鄉(xiāng)境進(jìn)行巡狩,代天宣化,替天行道,上體天心,下恤民情,賞善罰惡,驅(qū)瘟祛疫。例如己亥年角美埭頭五朝王醮榜文《當(dāng)朝一品》與《祿位高升》載:當(dāng)朝一品,玉敕代天府,為訪查民間善惡以安民生事照得,合境眾善信等今月十八至廿三日建設(shè)禳災(zāi)祈安醮科五朝。祿位高升,玉敕代天巡狩朱氏為榮任事照得,本爵欽遵玉旨巡查勝境默佑人間介函量福茲于十一月初一日吉時到境視事。上述榜文可看出,己亥年角美埭頭五朝王醮的主任王爺為“朱府王爺”,并且在初一請王,十八才開始建醮,是先請王之后舉行王醮的。

      ▲港尾代天巡狩神像

      民間對代天巡狩的功能性是包羅萬象的,可求子、求財、求健康、求平安等美好憧憬,基本上在民間的認(rèn)知中代天巡狩是有求必應(yīng),無所不應(yīng)的。代天巡狩到境后,出示投文放告的執(zhí)事牌,民眾有官司、有枉情、有糾紛等皆可上申代天巡狩,這時的王府就象征性的成為了按察欽差代天巡狩的臨時衙門,百姓民眾皆可“擊鼓鳴冤”,有冤申冤,無冤求情。由此可見在民間當(dāng)中,代天巡狩是萬應(yīng)的神祇,其功能性遠(yuǎn)超民間信仰中的各路神祇。

      從以上角度看,道法偏瘟,民間認(rèn)知偏全能神,顯然這是一個逐步演變的過程,或許我們可以這樣推斷:王爺,原本是民間以期望中的樣子塑造的神靈,擁有至高無上的法力,能幫助每一位信眾排憂解難,可能包括祛瘟、護(hù)航、斷冤、庇福等種的一種或多種。隨著王爺信仰的不斷擴(kuò)大,人們把一切能想到的功能都賦予到王爺身上,以至于在不斷升級的王爺科儀中,人們把相近的道教傳統(tǒng)祛瘟醮典引入到王爺信仰中,形成了王醮。但是,王醮還是最初期的科儀,仍然引用了傳統(tǒng)的祛瘟法術(shù),并且在道士師傳身教過程中保持較好的原始模式,而王爺信仰則一直在進(jìn)化,反而超過了王醮的框架了。

      四、王船基本配置

      王船作為送王載體中重要載具,各廳室部件人員的配置要相當(dāng)齊全,以下進(jìn)行簡介。

      (一)廳室部件:

      1.官廳:安置代天巡狩神像的廳室,為代天巡狩所辦公休息之所。

      2.馬樓:又稱媽祖樓,為安置天上圣母的廳室,祈佑靖海安瀾。

      3.中艙:為存放庫銀賬目和庫房人員休息的所在。

      4.灶房:為王船上的廚房。

      5.船艙:為放置柴火,食品等物件的倉庫。

      6.貓籬:為飼養(yǎng)豬羊雞狗等家畜的所在。

      7.阿班艙:為司桅司帆人員與修繕王船人員休息和存放修繕工具的所在。

      8.水手艙:為船上水手休息的所在

      9.舵公艙:操控王船航行方向的艙室。

      10.龍骨:為王船主部件,以杉木最佳,稱“舟參(shan)”,民間所稱“安?!钡摹皸!本褪驱埞?,應(yīng)書寫為“舟戔(zhan)”。

      11.船帆:為航行動力來源。

      12.船桅(wei):為船帆支撐骨干。

      13.船錠:船錨。

      14.絞盤:升降船帆的工具。

      15.船舵:為控制王船航行方向。

      ▲依序?yàn)閺S官、中軍府、媽祖

      (二)工作人員:

      1.代天巡狩:王爺,為王船人員之最大。

      2.天上圣母:媽祖,護(hù)佑航海平安。

      3.廠官:為代天巡狩之助理,類似師爺,也有謂督造王船建造的監(jiān)工。

      4.中軍府:為王爺三軍統(tǒng)帥。

      5.太監(jiān)宮娥:跟隨王爺左右。

      6.鳴鑼開道:為王爺出巡鳴鑼開道

      7.班頭衙役:為王爺之護(hù)衛(wèi)。

      8.王馬:王爺所乘之馬

      9.馬夫:馬童。

      10.火長:掌握羅盤,為王船引領(lǐng)方向之人。

      11.正副舵公:控制王船方向之人。

      12.出海,船主:船長。

      13.阿班:管理船桅之人員。

      14.頭錠:負(fù)責(zé)船錨的人員。

      15.頭寮:管理船帆等器物人員。

      16.倉庫:管理船艙的人員。

      17.一千,二千,三千:應(yīng)為船上盤絞索的人員。

      18.財富:管理賬房之人員

      19.親?。杭叶∨?/p>

      20.香公:為船上法師。

      21.直庫:管理武器火器人員。

      22.總鋪:船上廚師。

      23.押杠:修理王船人員。

      24.艄子爺:王船附屬小船主管。

      25.管舵官:管理掌舵人員的主管。

      26.艄工:王船附屬小船上的人員。

      27.杉木工:木匠。

      28.旗儂:管理船上旗幟的人員。

      29.總管:負(fù)責(zé)一切大小事務(wù)。

      30.水手:王船上的水手。

      ▲王船的配置人員

      清巡臺御史黃叔璥《臺海使槎錄》載:南北通商,每船出海一名、舵工一名、亞班一名、大繚一名、頭碇一名、司杉板船一名、總鋪一名、水手二十余名或十余名。通販外國,船主一名;財副一名,司貨物錢財;總捍一名,分理事件;火長一正、一副,掌船中更漏及駛船鋮路;亞班、舵工各一正、一副;大繚、二繚各一,管船中繚索;一碇、二碇各一,司碇,一遷、二遷、三遷各一,司桅索;杉板船一正、一副,司杉板及頭繚;押工一名,修理船中器物;擇庫一名,清理船艙;香公一名,朝夕焚香楮祀神;總鋪一名,司火食;水手?jǐn)?shù)十余名。

      王船上的廳室設(shè)置與人員的安排,拋開“代天巡狩”不說,基本上符合古代通商南北,或過南入番所使用的船只配置。廳室的設(shè)置滿足了航海人員在海上航行時期的生活需要,有“廚房”,“犬舍”等生活必須的部門,各路人員各司其職,有“廚師”“水手”“船長”等相關(guān)人員。以王船為送王載體的送行方式有兩種,一種稱之為“游天河”,就是以王船化吉的方式相送。一種稱之為“游地河”,則是將整只王船放水流,現(xiàn)已基本消逝。王船的配置是符合航海條件的,若以“游地河”的方式相送,王船或許也能在茫茫大海之中,乘風(fēng)破浪,激流勇進(jìn)吧。

      ▲鐘山水美宮王船化吉

      五、結(jié)語

      不論是王爺信俗或是送王習(xí)俗,都是閩南人民千百年來的文化瑰寶。非遺工作的保護(hù)能幫助這些文化財產(chǎn)持續(xù)不斷的延續(xù)下去,但不能以,為追求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送王船”這塊招牌而改變了原本送王的載具,迷失了自我。“百里不同風(fēng),千里不同俗”,各地送王的形式是不具相同的,“文化自信”是一個非常好的理念,各式各樣的送王活動都具有一定的獨(dú)特性,深入挖掘其中的“與眾不同”才能更好的保護(hù)當(dāng)?shù)匚幕?/p>

      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離不開創(chuàng)新,“舊例無改,新例無設(shè)”,傳統(tǒng)二字尤為重要。創(chuàng)新應(yīng)當(dāng)基于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之上,配合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加以修繕,而不是盲目改變,破壞了原本傳統(tǒng)的味道。創(chuàng)新確實(shí)很難,但也簡單,如何正確地創(chuàng)新,讓傳統(tǒng)文化在保留原始底蘊(yùn)的同時,又能隨著時代的進(jìn)步而發(fā)展,是新一代所需要思考的?!肮帻埞喽房?,順?biāo)敝弊摺9帻埞喽奉^,順?biāo)敝绷鳌?,像這送王咒語所說的,揚(yáng)帆遠(yuǎn)航,勇往直前吧!

      正本清源 繼往開來。

      文獻(xiàn)資料:

      《臺南王爺信仰與儀式》吳明勳、洪瑩發(fā)著

      《禮祝下鄉(xiāng)》謝國興著

      《鐘山水美宮志》廈門海滄鐘山村水美送王船民俗傳習(xí)中心、鐘山村水美宮第十四任理事會、圭海四記編

      《通志?職官略》北宋 鄭樵

      《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元明

      《同安縣志》

      《馬巷廳志》

      《說文》東漢 許慎

      《廈門志》清道光十二年

      《諸羅縣志》清康熙五十五年

      《孟子?梁惠王》春秋戰(zhàn)國

      《臺海使槎錄》清 黃叔璥

      文|顏晨新

      圖|丁瑞昂

      右一為本文作者

      作者簡介:顏晨新,00后,廈門青礁人,閩南文史愛好者,主攻閩南信俗與習(xí)俗研究,現(xiàn)任廈門市海滄區(qū)閩南文化研究會理事、福建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xiàng)目“寒單爺習(xí)俗”負(fù)責(zé)人、廈門市海滄區(qū)青礁玄壇誠信文化傳習(xí)中心秘書長等職。從小受青礁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精研和繼承了青礁世傳的三壇小法,曾于2019年只身赴臺重溫開臺王顏思齊的足跡,是青礁人文歷史研究的后起之秀。

      作者:piikee | 分類:八字起名 | 瀏覽:47 | 評論:0
      柏乡县| 琼海市| 铜鼓县| 财经| 文登市| 兴仁县| 太康县| 嘉兴市| 雅安市| 江山市| 台中县| 清远市| 墨江| 静海县| 咸丰县| 固原市| 陵水| 永川市| 崇文区| 共和县| 和政县| 陈巴尔虎旗| 鄂尔多斯市| 丘北县| 广元市| 固阳县| 凭祥市| 弋阳县| 托克逊县| 台中市| 弋阳县| 百色市| 措勤县| 永城市| 安徽省| 应用必备| 德清县| 南阳市| 内黄县| 新密市|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