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起名字筆畫多了好還是少了好,以及起名字筆畫包括姓嗎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純屬原創(chuàng),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fā)分享
除了生命,家長們送給孩子的第一個禮物已經(jīng)就是名字了。
給孩子取名字被很多家長當成頭等大事,想著名字伴隨著孩子的一生,一定不能草率,所以會想辦法給孩子取一個朗朗上口,又寄寓了期望的名字。
我和愛人給我家寶取名字的時候也是花了好長時間,一開始我和愛人都是翻字典去找一些好字,或者是從古詩詞里找一個優(yōu)美的詞語。
后來家里長輩們也參與其中,有的長輩就專門給我們說"千萬不要給孩子取太"大"的名字,對孩子不好!"
取名別"取"太大,這句話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更多是老一輩的說法,但其實放在現(xiàn)在也非常好理解。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為什么給孩子取名不是太"大",這對孩子又會又哪些影響。
一:取名太大給孩子造成的困擾小麗發(fā)現(xiàn)自家孩子最近的情緒不是很好,就去主動同孩子進行談心,想要知道孩子是不是出什么事兒了。
這一問才知道,孩子是因為自己的名字受到了同學們的嘲笑。
原來一開始給孩子取名字的時候,因為小麗和愛人希望孩子未來可以如星星一般耀眼璀璨,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所以給孩子取名為鳴星。
可是由于這"鳴星"和明星的發(fā)音相似,導致有的同學總是以此來作為調侃,讓原本性格有些內向靦腆的鳴星感到很難為情。
特別是同學們有的時候聊一些明星娛樂話題,肯定是會扯到他的身上,讓他手足無措、迥然不已。
后面雖然小麗在了解情況后,幫助孩子進行了心理疏導,但是對于所遭遇的情況,孩子還是會下意識的產生逃避心理。
所以說,給孩子取名字,也確實不能取太"大",例如之前有一些孩子名為"龍傲天"或者是"趙日天",也都是鬧成了大笑話,讓人忍不住調侃兩句。
二:為什么不能取名太"大"?可能老一輩的人更加注重一些取名方面的習俗規(guī)矩,但有很多放在現(xiàn)在也是很有借鑒意義的,就比如這如果給孩子取名字太"大"了,就可能導致對孩子造成以下困擾:
1.會給孩子造成壓力
名字很多情況下,都包含了家長對孩子的期望,但是名字取得太大的話,孩子自己會比較自己到底配不配的上父母起的名字。
不論家長是否有解釋過孩子名字的含義,孩子自己的內心其實就會因為名字過"大",而產生一個無形的壓力。
還有這個名字被別人得知,外人就會覺得他一定很優(yōu)秀,衡量他的標準自然會提高,也很有可能會被其他同學們取笑。
2.容易引起誤會和尷尬
還有的家長,很喜歡給孩子取一些同著名人物一樣的名字,期望孩子也能成為同樣優(yōu)秀的人。
像我朋友說的,她所教的班級里有一個叫女孩子名字叫"范冰冰",所以每次只要一在公眾場合喊她這個名字,立馬就會有人張望想要看看叫這個名字的人長啥樣。
很多家長喜歡把孩子的名起的與許多名人同名,這樣的名字很容易被大家關注。但如果這個孩子的外貌或者才能沒有像同名的名人那么優(yōu)秀,也很容易被別人在背后說閑話。
滿招損、謙受益,謙遜是我國的傳統(tǒng)美德。名字取得太大,會讓人覺得這個人太過自負招搖,可能會對孩子的生活和交際帶來不好的影響。
所以在孩子取名字這件事上,還是要更多一些斟酌,不要想當然的按自己的想法決定孩子的姓名,不要給孩子取太大的名字。
三:家長還需注意這些事項在取名字這件事上也有很多學問和需要注意的事項,比如不要給孩子在取名字的時候,選擇筆畫書寫太過復雜和過于冷僻的字兒,否則不僅孩子自己很難記住,在與他人交往的時候也會成為一種阻礙。
再者就是當家長給孩子取名字的時候,請注意避開一些帶有負面性或者帶有諧意的字詞,否則這都會導致孩子成為他人眼中的"笑料",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和打擊。
最后一點要說明的就是,如果孩子因為名字的問題心理上的傷害,請家長及時重視起來,主動了解孩子的想法,幫助疏導孩子積壓在心理的負面情緒,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嘗試更換姓名。
我是小鹿媽咪,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每天記錄和分享不同的育兒知識及經(jīng)驗,喜歡文章請關注我。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孩子是家里的寶貝和希望,父母對孩子的愛,也總是體現(xiàn)在方方面面,其中之一就是取名字上,想給孩子取一個寓意好,叫起來又好聽的名字,于是絞盡腦汁,甚至拜托比較有文化的人給取個好名字,但有時候取出來的名字,卻讓孩子犯了難。
什么樣的名字,讓孩子比較反感?不外乎這4種名字
有諧音的名字,容易被起外號
父母給孩子起名字,有的是兩個字連在一起,比如嫣然,但有的是一個字一個字地取,這就容易鬧出諧音的笑話,比如有個孩子叫“牛逸群”,本來逸和群都不錯,但是連在一起就變成了“牛一群”,這不是鬧笑話嗎?孩子也因此被起了不少外號,所以取名字必須要多琢磨幾遍,可不要有諧音。
有生僻字的名字,容易被叫錯
給孩子取名字,除了姓氏沒辦法改變,后面的名字最好是通俗易懂的字,但有的父母為了讓孩子的名字顯得很特別,就特意給取個生僻字,不光是同學,老師也有可能叫錯,也因此,有的老師不愿意叫某個孩子的名字,上課也不提問他,同學們叫他的時候,也總是“哎”來代替,這對孩子其實并不好呢。
筆畫多的名字,寫起來太費勁
名字是代號,不光要叫出來,還要寫出來,有的孩子的名字很好寫,有的孩子名字很費勁,寫半天才寫出一個字,還有的孩子寫字不利索,寫半天都是黑團團,根本看不清是什么字,原因就是筆畫太多,羅列起來也太復雜,孩子寫字的協(xié)調能力又比較差,就很難寫好,有的孩子甚至為了寫名字而哭泣,考試的時候,別人都做了好幾道題了,他還沒寫好名字呢,有的孩子名字六七十畫,父母確定不是坑娃?
重名率太高的名字
網(wǎng)上不是有個笑話嗎,子軒和紫萱打架,撞上了梓軒和紫軒,可心、可欣和可馨過來勸架,撞到了若曦、若兮和若溪,若熙和若惜也過來幫忙,子瑞和梓銳跑去告訴班主任,浩然和皓然扶起來了梓軒和紫軒,雨桐雨欣和雨涵去拿藥品,最后,子軒、紫萱在大家的幫助下,握手言和。我的天呀,一個班里如果有這么幾個孩子,估計班主任都要原地爆炸吧,哈哈,所以給孩子取名字,重名率太高,孩子能喜歡嗎?
一個孩子取名叫“一一”,看到姓氏后,才明白父母用心良苦
一個孩子的名字叫一一,別人覺得太簡單了,這父母也太偷懶了吧?可是父母卻是為了孩子好,原來,孩子的姓氏非常繁瑣,而且特別難寫,父親就是吃了姓氏的虧,光寫個姓就費半天勁,于是就跟妻子商量,將來生了孩子,后面的名字一定要簡單好寫,讓孩子不費勁。
爸爸到底姓什么呢?原來爸爸姓“爨”,這個字大家認識嗎?漢語拼音是“cuan”,音調是四聲,這是中國的姓氏之一,筆畫也非常繁瑣,足足有30畫,而且結構上比較復雜,孩子很容易寫不好,可以想象,上了一年級后,光是練習姓氏,就要比別的孩子費勁,更別說寫后面的名字了,所以爸爸媽媽就給他取了一個最簡單的名字,一一,寫起來就兩畫,名字加起來32畫,也算是正常了,哈哈,父母是不是用心良苦?只能幫孩子到這兒啦。
一些特殊的姓氏,確實不好起名字
除了筆畫比較多的姓氏,還有一些姓氏,確實不好起名字,就拿“茍”姓來說,就特別不好起名字,無論是什么名字,叫起來都比較尷尬,但其實,在秦漢時期,這個姓氏是非常常見的,放到現(xiàn)在,使用這個姓氏的人也并不少。另外還有“史”,這個姓氏也并不好取名字,網(wǎng)上有一個比較令人噴飯的段子,說一個人叫“史珍香”,這是一個有味道的名字。
另外還有“睪”等姓氏,父母不知道如何給孩子取名字,有的干脆就讓孩子舍棄了父姓,改為母姓,才不至于尷尬,不得不說,有些姓氏確實不好取名字,但是一些姓氏就相當好聽,比如“歐陽”,單是叫姓氏,就已經(jīng)很特別了,還有梅婷的梅,兒童的童,大米的米,都是很不錯的姓氏,給孩子取的名字也都非常好聽,不得不說,中國的姓氏真的太多了,取名字真的是一門學問。
前一段跟一個人聊天,說起給給他孫子起名字的問題,從誰給起,到怎么起,到起什么,避諱什么,講究什么。
第一,孩子的名字,一般應該由孩子的爺爺來起,而不是由孩子的父母來起。原因有三,一是因為爺爺年齡大一點,見識多一點;二是因為爺爺還能知道前幾輩人的名字,不至于起的與祖先重名。三是因為孫子是延續(xù)香火,作為爺爺輩的人是最高興的,讓爺爺起名,也表示重視。
第二,孩子名字,要講究避諱。一是要避諱祖先的名字,不僅僅是不能同一個字,同音也要盡量避諱。起碼要避諱孩子的爸爸、媽媽、叔叔、伯伯、姑姑、爺爺、奶奶、曾祖父、曾祖母,高祖父、高祖母。二是要避諱孩子的舅舅、姨姨、姥爺、姥姥。三是要避諱孩子父親、母親的舅舅、姨姨,也就是孩子的老舅、老姨。正因為需要有這么多的避諱,所以才需要老人來起名。但這個避諱,也有沒辦法的情況,比如姑父、姨夫、嫂子、姐夫,本質上說,這些都是外人,來到孩子所在的家庭,不需要計較,很多時候也沒辦法計較。
第三,孩子的起名字要盡量不與古人重名比方,姓李,盡量不要叫李世民;姓張,盡量不要叫張居正;姓王,盡量不要叫王勃王維王之渙。姓劉,盡量不要叫劉邦。這里面是有講究的,尤其是古代的一些王侯將相,這個名字在前人身上已經(jīng)把風水都用盡了。比方,我有個同學在中學當班主任,他每年帶班,對孩子們的名字比較敏感,他帶的一個初中班里,十分湊巧,有一個孩子叫孫權,一個叫劉備,叫孫權的,學習很差,不是一般的差,就是孺子不可教的差;叫劉備的,基本是七成,腦子就不夠數(shù)。
第四,孩子起名,盡量不與現(xiàn)代當代的名人重名。姓李,你不能叫李大釗;姓王,你不能叫王明;姓閻,不能叫閻錫山,姓,不能叫韓復渠;姓戴,不能叫戴笠;姓毛、姓周,就不用說了。還有就是要避免與一些娛樂明星重名,王寶強、黃渤、趙麗穎、宋佳等等,這個就不多說了。
第四,孩子起名,盡量避免諧音。比方說,姓楊,就不要叫楊威,也不要叫楊偉;姓賈,不要叫顯章;姓張,不能叫印道;那天有個女的,聽別人叫她“某薇”,我以為就是這兩個字,沒想到一加上微信,是“某崴”,我想可能不是故意取的這個名字吧,因為這個“崴”字,讀音是“wai”,與“歪”同音。我還認識個很漂亮的女的,姓武,叫碧,還是個領導,總有人取笑她。
第五,孩子起名,盡量起三個字的。兩個字的字太少,容易重名,四個字的太怪,像日本人的名字。兩個字的李輝、王軍、劉鵬,上學了一個班里重名的,十分不舒服。
第六,孩子起名,不能起的太大。咱們以前有個說法,孩子的名字起越賤越小,越好養(yǎng)活,就是這個道理。比如經(jīng)常有人叫毛蛋、狗糞、求子、各蛋、糞墩,這些都不是隨便編的,這都是我認識的人的名字。叫的太大、太貴的名字,不一定好。
第七,孩子起名,還要講究筆畫數(shù)字、字的形狀、字的結構等。還要講究響亮,朗朗上口等。
孩子起名字,真要把這些都結合起來,認真研究,那可不就是一門大學問嗎?
你能知道哪些特殊的名字,或者關于名字的講究呢?
本文由護芽媽媽原創(chuàng),歡迎個人轉發(fā)和分享
名字是父母送給孩子的第一件珍貴的禮物,在爸媽的心里,給寶寶取名字也是自寶寶降生之后非常重要的事情了。
不過在取名字這件事上,年輕父母和老輩人的意見也確實令人頭疼。老輩人認為名字應該樸實無華,甚至認為“賤名好養(yǎng)活”;而年輕爸媽卻希望孩子的名字能夠霸氣高級,或者自帶仙氣、清麗溫婉。
名字畢竟是跟隨自己一輩子的東西,所以很多人在取名字的時候,還會帶有一些“迷信”的色彩,最明顯的就像有一句老話講:“男不帶天,女不帶仙”。
為什么老人都說:“男不帶天,女不帶仙”?“男不帶天,女不帶仙”是一句流傳很廣的句子,這句話從很早以前就流傳下來。
“男不帶天女不帶仙”這句話其實是關于起名的一句俗語,單從字面上理解,其實很容易明白,男孩取名不能帶“天”字,而女孩取名不能帶“仙”字。原因有三:
其一:“天”和“仙”是屬于天上的東西,像神仙、上天等,大家對此都是比較敬畏的,甚至還會祭拜,如果給孩子取這樣的名字,是“以下犯上”,會認為不好。
其二:“天”和“仙”兩個字,所包含的意義比較大,普通的老百姓經(jīng)不起這么大的名字含義,容易養(yǎng)不活,正所謂“賤名好養(yǎng)活”,所以像“狗蛋”、“翠花”這樣的名字,更受老輩人青睞。
其三:“天”和“仙”屬于上層社會,如果普通老百姓用了這樣的名字,可能會對自己的運勢不好。
過去老一輩的說法究竟要不要聽?當然,這樣的說法僅僅是過去人們迷信的一種,并沒有一個具體準確的說法,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如今名字可謂是“隨便起”,想用什么字就用什么字,只要是電腦系統(tǒng)上能打出來,能上戶口就行。
由此可見,以前流傳下來的俗語,現(xiàn)在早已經(jīng)不適用了,甚至還有些封建米線,很多名字里帶“天”的男孩子一樣過得很好,像“古天樂”、“馬天宇”等等。
其實,只要是符合寶寶自身的氣質,飽含父母滿滿期待的文字,都是可以用來作為孩子的名字的,不過要注意的是,如果執(zhí)意要給兒子的名中帶“天”,那么最好別在后面加個“鵬”字和類似的讀音,否則孩子很容易被人起外號,容易造成心理陰影。
給孩子取名字講究方法,如何避開取名時的一些禁忌呢?1)筆畫太多、文字太生僻的不用
那些有些學問的家長,會在給孩子取名字的時候,故意取一個很難寫和生僻的文字,比如之前民國大師章太炎給四個女兒都取了極其難懂的名字,并且向外宣布只有念對女兒的名字,才有資格做自己的女婿。
最終的結果是差點害得幾個女兒都沒結婚,不是大家都沒有文化,實在是這幾個字都生僻難懂。
過于生僻的文字,不僅對孩子初學寫字時增加困難,也會讓別人讀起來也會因為叫不準而略顯尷尬,不利于日后的人際關系交往。
2)注意諧音問題
相對于書寫,名字很多時候都是被叫出來的,就像是上面的“天鵬”,從字面意思來看,家長是希望孩子像展翅高飛的大鵬一樣有所成就,但諧音卻是“天蓬”,孩子往往會被叫成“豬八戒”。
3)別隨波逐流
孩子重名的現(xiàn)象非常多,甚至有時候還會和家里的“寵物”重名,尤其是早幾年瓊瑤劇和韓劇的盛行,誕生出一大批類似的名字,這種重復的名字聽多了,反而感覺不好聽了。
有個性的名字固然重要,但也不要為此忽略名字存在的最終意義,父母在取名字時,還是要照顧孩子以后的感受,慎重取名!
今日話題:你家孩子的名字有什么特殊的意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