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為什么說“文景之治”的盛況要歸功于漢朝老將
《史記卷十 · 孝文本紀(jì)第十》
前言《孝文本紀(jì)》圍繞孝文帝的登基,治理國政、家室的幾件要事,以及喪葬展開,記載了漢文帝在位二十三年間因高尚的品德而實施的種種仁政,為世人刻畫了一位圣賢君主的形象。作者通過稱頌孝文帝治理時期,國家德業(yè)興盛到極點,揭示“一個品德好的人治理國家一百年,也可以戰(zhàn)勝殘暴,廢除刑殺”的深刻道理。
本文要與你分享的是,漢文帝能夠被迎立高舉為新一代帝王,要歸功于高帝身邊的大將陳平、周勃等人忠心耿耿、獨具慧眼、一心為社稷的高尚情操。
一、朝中大臣迎立孝文帝,是為己,還是為公?【原文】
張武等議曰:“漢大臣皆故高帝時大將,習(xí)兵,多謀詐,此其屬意非止此也,特畏高帝、呂太后威耳。今已誅諸呂,新啑血京師,此以迎大王為名,實不可信。愿大王稱疾毋往,以觀其變。”中尉宋昌進曰:“群臣之議皆非也。夫秦失其政,諸侯豪桀并起,人人自以為得之者以萬數(shù),然卒踐天子之位者,劉氏也,天下絕望,一矣。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謂盤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彊,二矣。漢興,除秦苛政,約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難動搖,三矣。夫以呂太后之嚴(yán),立諸呂為三王,擅權(quán)專制,然而太尉以一節(jié)入北軍,一呼士皆左袒,為劉氏,叛諸呂,卒以滅之。此乃天授,非人力也。今大臣雖欲為變,百姓弗為使,其黨寧能專一邪?方今內(nèi)有朱虛、東牟之親,外畏吳、楚、淮南、瑯邪、齊、代之彊。方今高帝子獨淮南王與大王,大王又長,賢圣仁孝,聞於天下,故大臣因天下之心而欲迎立大王,大王勿疑也。”
呂太后一死,呂氏家政篡權(quán)叛亂。朝中大臣(漢高祖時的大將)共誅諸呂,之后經(jīng)過一番商議,要迎立漢高祖的第四子劉恒為帝。
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等派人去迎接劉恒。劉恒就此事征求左右大臣和郎中令張武等人的意見。結(jié)果出現(xiàn)兩種結(jié)論:
第一種結(jié)論,張武等人議論說:“朝廷大臣都是當(dāng)初高帝時的大將,熟習(xí)兵事,多謀善詐,他們的用意恐怕不止于此,這樣做只是畏懼高帝、呂太后的威勢罷了。如今他們剛剛誅滅諸呂,血染京城,此時來人名義上說是迎接大王,其實不可輕信。希望大王假托有病,不要前往,以便觀察他們會有什么變化?!?/p>
也就是說,朝廷大臣乃高祖時身邊的大將謀臣,熟悉兵事,多謀善詐;此番迎立劉恒為帝的舉動,必有其他不可告人的自私目的。
第二種結(jié)論,中尉宋昌進言說:“眾位大臣的議論都是錯誤的。當(dāng)初秦朝政治混亂,諸侯豪杰紛紛起事,自以為能得天下的人數(shù)以萬計,然而最終登上天子之位的是劉氏,天下豪杰已經(jīng)不再存有做皇帝的希望,這是第一點。
高帝封劉氏子弟為王,封地象犬牙一樣彼此交錯,互相制約,這就是古人所說的宗族堅固,有如磐石,天下人都為劉氏的強大而折服,這是第二點。
漢朝建立以后,廢除了秦朝的苛虐政令,與民商定新的法令,對百姓施以恩德,人心安定,難以動搖,這是第三點。
再者憑著呂后的威嚴(yán),呂氏已有三人被立為王,把持朝政,獨斷專行,然而太尉憑朝廷一支符節(jié)進入?yún)问习殉值谋避?,只是一聲呼喚,將士們就都袒露左臂,表示要輔佐劉氏而拋棄呂氏,最終消滅了諸呂。這是天意所授,而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現(xiàn)在即使大臣們想要作亂,百姓也不會聽他們驅(qū)使,他們的黨羽難道能夠同心一致嗎?如今京城內(nèi)有朱虛侯、東牟侯這樣的親族,京城外有吳、楚、淮南、瑯邪、齊、代這樣強大的諸侯,誰都懼怕他們。
現(xiàn)在高帝的兒子就只有淮南王和大王您了,而大王您又年長,賢圣仁孝聞名天下,所以大臣們是根據(jù)天下人的心愿要迎立大王做皇帝,大王您不必懷疑。”
也就是說,基于上述四種理由,朝中大臣迎立劉恒為帝,并無私謀,而是為天下民生,是民心所向。
歷史事實證明,劉恒身邊的中尉宋昌的結(jié)論是正確的:高祖時身邊的大將謀臣堅守盟約,忠心護主,心懷社稷,獨具慧眼,迎立劉恒為帝,得以開創(chuàng)“文景之治”的興盛時代。
二、迎立孝文帝,是撥亂反正,更是獨具慧眼【原文】
專務(wù)以德化民,是以海內(nèi)殷富,興于禮義。
【譯文】
文帝一心致力于用恩德感化臣民,因此天下富足,禮義興盛。
由于秦末時期的農(nóng)民戰(zhàn)爭和四年楚漢之爭,社會生產(chǎn)力遭到嚴(yán)重的破壞,致使西漢初年民眾生活非常貧困。
史書上記載:老百姓因無法在田地上生產(chǎn),到處是饑荒,百姓死者過半,甚至發(fā)生了人吃人的現(xiàn)象。那時連皇帝也坐不上四匹純一色的馬拉的車子,將相們只能坐牛車。
面對這種形勢,漢高祖劉邦采用休養(yǎng)生息之法治理天下,讓士兵卸甲歸家,豁免其徭役,重農(nóng)抑商,致力于恢復(fù)殘破的社會經(jīng)濟。
特別是呂后臨朝專制時期,繼續(xù)延用休養(yǎng)生息的政略,對當(dāng)時的安邦治國、發(fā)展經(jīng)濟起了巨大作用,已有一定果效。
然而受呂后致力于為呂家氏族掌權(quán)影響,呂后一死,爆發(fā)了諸呂之亂,丞相陳平,太尉周勃與朱虛侯劉章等宗室大臣共誅諸呂,迎立劉恒為帝,史稱為漢文帝,朝政逐步穩(wěn)定下來。其后漢景帝劉啟即位。
漢文帝生性節(jié)儉,也遏制了貴族的奢侈無度,并節(jié)制了國家開支;重視農(nóng)業(yè),推崇“以德化民”,以清靜不擾民為政策,形成了社會安定、百姓富足的局面。
于是,留下歷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公元前180年-公元前141年的漢朝初期,在漢文帝、漢景帝統(tǒng)治時期出現(xiàn)的治世局面。
由于文景時期,提倡節(jié)儉,重視“以德化民”,社會比較安定,經(jīng)濟得到發(fā)展。歷來被視為封建社會的“盛世”,史稱“文景之治”。
三、觀古思今參考《呂太后本紀(jì)》,以陳平、周勃等為首的大臣?xì)⒅T呂,平定漢朝的主要原因乃在于遵守漢高祖在世時的盟約:“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這即是,尊重、注重“天道”。
迎立繼任的帝王,乃主要遵循:原則一,從親疏嫡庶方面探本求源;原則二,根據(jù)候選人的母氏家族的德行;原則三,根據(jù)候選人自身的德行。這即是在問題中抓住重中之重。
最終迎立漢高祖第四子劉恒為帝,即后來的孝文帝。從而締造了“文景之治”的開端。
從這段史實中,讓我們看到一代忠臣心胸開闊,無私為公,滿有智慧的重要性。這不但是漢高祖懂得知人善用之福,更是社稷之福。
同時,想謀取一份事業(yè)的成功、可持續(xù)性發(fā)展,不單單依靠個人的才能、英雄主義;賢能的人才、寶貴的團隊精神、共同為事業(yè)奮斗的目標(biāo)相同;亦為重要。
惜時悅讀,與你觀古思今,共品人生。
今天,你家“掃塵”了沒
今天是農(nóng)歷臘月二十三
不少地方稱這天為小年
小年這天
家里要掃灰塵
“塵”與“陳”諧音
寓意把陳舊的東西
和去年的煩惱
一掃而光
家住北山小區(qū)的吳先生,春節(jié)前利用兒子放假回來的時機,帶領(lǐng)兒子一起“掃塵”。他們分工協(xié)作,擋蛛網(wǎng)、抹窗子、理雜物,從客廳到廚房,從屋里到屋外都認(rèn)真打掃,不遺漏一處地方。吳先生說,雖然平時也收拾屋子,但有些地方清理不方便,不會每個角落都清掃徹底。趁著兒子在家,一起動手打掃衛(wèi)生,不僅能感受年味,也是對來年生活的美好希冀。
據(jù)《呂氏春秋》記載,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jié)掃塵的風(fēng)俗,這一習(xí)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反映了中國人民愛清潔、講衛(wèi)生的傳統(tǒng),寄寓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吳先生的兒子對于節(jié)前“掃塵”特別有感觸,因為每年開始大掃除他才感受到“快要過年”了。作為零零后,他覺得春節(jié)的這些習(xí)俗能讓他更深刻地理解“家”和“團圓”的意義,讓年輕人在生活中真正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隨著工作和生活節(jié)奏普遍加快,那些沒有時間打掃衛(wèi)生的居民,也會在春節(jié)前請家政公司打掃,建水20家上規(guī)模的家政服務(wù)公司節(jié)前業(yè)務(wù)量猛增,進入一年最忙的時候。在經(jīng)營了10多年的程祥家政服務(wù)公司,記者了解到,公司從11月開始業(yè)務(wù)量提升為平時的3倍,目前家庭保潔訂單已經(jīng)安排到年后。
掃塵除垢辭舊歲
干凈整潔迎新春
你家都打掃干凈了嗎?
責(zé)編:李紅芬
審核:陶詠梅
記者:盧凌媛 吳俊松
編輯:周伶鈺
法律顧問:云南毛榮芳律師事務(wù)所 毛榮芳律師
《詩經(jīng)》“濟濟辟王,左右趣之”,其中“趣”是什么意思?
接著我們的《說文解字》課程,今天是第195課,只講《說文解字》“走”部漢字中的一個字:趣。詳情如下:
趣。這個字有五個讀音:
(一)qù。這是中華書局注音版《說文解字》標(biāo)注的讀音,給的解釋是:“趣,疾也。從走,取聲?!毙温曌?。本義是疾,行速。承培元《廣說文答問疏證》:“趣,疾走也……凡言走之疾速者,皆以趣為正字。”《廣雅.釋詁一》:“趣,遽也?!彼⒌厍睾啞度諘?70反“疾趣出。”即用本義,疾速離開。
(云夢睡虎地秦簡)
本義之外,趣還有其他用法,如:(1)旨意,旨趣。這是引申義。《篇海類編.人事類.走部》:“趣,指趣也?!毙鞛摹墩f文解字注箋.走部》:“趣者,趨向之義。故引申為歸趣、旨趣之稱?!薄读凶?湯問》:“曲每奏,鐘子期輒窮其趣?!泵繌椧磺娮悠诙寄茴I(lǐng)會它的旨趣。同樣用法的還有《晉書.隱逸傳.陶潛》:“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
(知音)
(2)志趣,好尚?!逗鬂h書.蔡邕傳》:“圣哲之通趣,古人之明志也。”圣賢哲人所傳達的旨趣,古代仁人所表明的心志啊。同樣用法也有《南史.隱逸傳上.陶潛》:“(陶潛)少有高趣?!?/p>
(3)趣味;興趣?!稌x書.王羲之傳》:“頃正賴絲竹陶寫,恒恐兒輩覺,損其歡樂之趣?!苯鼇碚恳魳放徘矐n悶,總擔(dān)心被兒女輩發(fā)覺,影響歡樂的趣味。再比如老舍《四世同堂.偷生》二十四:“脾氣越壞,大家就越不喜歡她。只落個自討無趣。”
(4)意味,情態(tài)或風(fēng)致。同樣是《晉書.王羲之傳》:“獻之骨力遠(yuǎn)不及父,而頗有媚趣?!蓖醌I之的字骨力遠(yuǎn)遠(yuǎn)不如他的父親(王羲之),但是很有柔媚風(fēng)致。
(王獻之《中秋帖》)
(5)行走,作為?!读凶?湯問》:“汝先觀吾趣。趣如吾,然后六轡可持,六馬可御?!睆堈孔ⅲ骸叭ぃ幸??!蹦阆扔^察我是怎樣走路的。等你像我走的一樣了,然后就可以執(zhí)掌六根韁繩,能夠駕馭六匹駿馬了。
(6)及,趕上?!稘h書.食貨志上》:“亡以趨澤”顏師古注:“趨,讀曰趣,趣,及也?!北热缢抉R光《陪同年吳沖卿登宿州北樓》:“耒耜趣時雨,黍稷豐歲秋?!奔从么艘猓s上了及時雨。
(7)拿取,采取。也作“取”?!豆沤耥崟e要.遇韻》:“趣,通作取。”《莊子.天地》:“趣舍滑心,使性飛揚?!背尚⑹瑁骸叭?,取也?;?,亂也。順心則取,違情則舍?!比∩崮軌蚧靵y人的心神,使性情飛揚浮躁?!盾髯?修身》:“趣舍無定謂之無常?!庇玫囊彩沁@個用法。
(荀子像)
(二)cù。讀這個音時,用法也有幾個:(1)督促?!豆茏?輕重己》:“趣山人斷伐,具械器;趣菹人薪雚,足蓄積。”要促使山村百姓砍伐木材,備足械器;促使菹澤之地的居民樵采柴薪,儲備充足。又比如《韓非子.外儲說右下》:“救火者,令吏挈壺甕而走火則一人之用也,操鞭箠指麾趣使人則制萬夫?!贝笠馐牵壕然鹫撸罾舨賶刈呋?,則一人之用也;操鞭使人,則役萬夫。
(2)催,催促。比如《史記.陳涉世家》:“(陳王)趣趙兵亟入關(guān)。”司馬貞索隱:“上音促。促謂催促也?!奔创叽仝w國的軍隊亟速進軍函谷關(guān)。又比如《資治通鑒.秦紀(jì)一.莊襄王三年》:“語未卒,信陵君色變,趣駕還魏?!焙∽ⅲ骸叭ぃx曰促,催也?!痹捨凑f完,信陵君臉色都變了,催促車駕歸還魏國。
(信陵君)
(3)促使。《管子.四稱》:“不彌人爭,唯趣人詔?!蓖跄顚O《讀書雜志》:“趣讀為促,詔當(dāng)為訟,字之誤也,訟詔草書相似?!辈慌沤馊藗兊募m紛,只鼓動人們訴訟。
(4)用作副詞。有兩種用法,其一:速,趕快?!额惼?走部》:“趣,趨玉切,速也?!睏顦溥_《詞詮》卷六:“趣,時間副詞。疾也。今語云‘快’?!薄稘h書.蕭何傳》:“蕭何薨,參聞之,告舍人趣治行,‘吾且入相’?!鳖亷煿抛⒎Q:“趣讀曰促,謂速也。”其二:急,急于。楊樹達《詞詮》卷六:“趣,時間副詞。亟也?!北热纭肚f子.人間世》:“趣取無用,則為社何邪?”大意是:急切之下求取無用,那么又做什么社樹讓世人瞻仰呢?
(三)qū。讀這個音時,基本同于“趨”字。也有幾個用法,舉兩例:(1)向,趨向?!都?虞韻》:“趣,向也。”《篇海類編.人事類.走部》:“趣,趣向也?!薄对娊?jīng).大雅.棫樸》:“濟濟辟王,左右趣之?!薄睹珎鳌罚骸叭ぃm(qū,同趨)也。”這里的趣,即趨,趨向之義。這句詩的意思是周王莊嚴(yán)走在前,左右群臣緊跟隨。很多譯本譯為“疾走”,似誤。疾走是趨的本義,但讀去聲,平仄有問題,讀平聲才合適,而讀平聲,就是趨向之義。
(濟濟辟王,左右趣之)
又比如魯迅《墳.文化偏至論》:“其說出世,和者日多,于是思潮為之更張,鶩外者漸轉(zhuǎn)至趣內(nèi)?!蓖谩摆呄颉敝x。
(魯迅像)
(2)赴,奔往?!秴问洗呵?為欲》:“犯白刃,冒流矢,趣水火,不敢卻也。”高誘注稱:“趣,一作赴?!庇W光的刀,冒著飛來的箭,奔赴水火之中,人們也不敢后退。又比如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辛亥游錄》:“八月十七日晨,以舟趣新步(新步是地名),曇而雨,亭午乃至?!庇玫囊彩潜纪?,趕往之義。
(四)cǒu。趣馬。周代掌管王馬之官?!稄V韻.厚韻》:“趣,趣馬。《書》傳云:趣馬,掌馬之官也?!薄蹲謪R.走部》:“趣,趣馬,官名,主駕者?!薄对娊?jīng).小雅.十月之交》:“棸(zōu,姓氏,亦一種樹)子內(nèi)史,蹶維趣馬。”鄭玄注稱:“趣馬,中士也,掌王馬之政。”棸子充當(dāng)內(nèi)史官,蹶父養(yǎng)馬管放牧。
(古畫里的趣馬官)
(五)zōu。同“掫”。(1)巡夜打更?!都?矦韻》:“掫,《說文》夜戒守有所擊。
(夜晚打更人)
此外,讀此音時,趣還做姓氏?!缎帐蠈ぴ础肪砣骸叭な?,澍案:趣馬氏之后,以官為氏,改為單姓。”
趣字的小篆寫法如圖:
(趣字的小篆寫法)
(【說文解字】之195,部分圖片引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