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wù)劙水嬜钟心男┢鹈钟?,以及七畫字有哪些起名字用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玉溪縈帶
溪流水若玉,日夜起歌聲。
環(huán)作佳人帶,響成飛鳳鳴。
滋我淇園竹,適吾陶令情。
當春種桃樹,賺得武陵名。
甫山呈瑞
山房之所倚,美竹更叢生。
野徑逶迤過,芳林森蔚清。
不勞倪瓚畫,不倩謝公耕。
翠嶂分明色,桃溪隱約聲。
修竹環(huán)翠
山房環(huán)翠竹,竹茂隔紅塵。
何遜淇園美,宜同與可論。
月下?lián)u疏影,風(fēng)中喜韻人。
此君有知己,近有子猷鄰。
芭蕉響雨
此吾少年種,荏苒已成林。
風(fēng)起搖清影,雨來聽妙音。
空如南海磬,逸似北窗心。
不必嘆蕉鹿,神仙原可尋。
古木盤云
古木連云勢,繁枝巢鳳凰。
蔭濃收日月,根遠汲瀟湘。
慈父當年種,驕陽此刻涼。
不言楠木貴,且喜近山房。
喜樹連理
天生連理樹,玉立甫山中。
夏共青峰翠,秋鄰烏柏紅。
誰栽疑月老,我護囑樵翁。
日照清溪水,風(fēng)搖美竹叢。
綺石成文
山中多彩石,許是補天遺。
行過三千路,尋來十萬奇。
元章看即拜,白傅對應(yīng)癡。
竹月清風(fēng)夜,高吟人睡遲。
高臺茗香
樓藏山水間,風(fēng)竹近翩翩。
取水深巖罅,添柴可石邊。
吟詩人有夢,分茗女如仙。
隔斷紅塵擾,悠悠合自然。
作者簡介:王澤涵,重慶人,微信名千山行。中華詩詞學(xué)會會員,中華辭賦社會員、詩刊子曰詩社會員,合川詩詞學(xué)會副會長。重慶首屆優(yōu)秀十佳青年詩人。詩詞作品見于國家及地方紙媒、網(wǎng)媒。詩賦曾獲全國性的獎項。
孩子出生,對于一個家庭來說,是人生最大的驚喜,家人都對孩子的未來充滿了希望,而孩子出生的第一時間就是要給孩子起個合適的名字,起一個好名字也是給孩子的第一個也是最好的一個禮物。寶寶起名有哪些經(jīng)典名字 ......
好聽經(jīng)典名字
1、博藝: 博通藝文。適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孔子家語·弟子行》:“好學(xué)博藝,省物而勤也,是冉求之行也?!?
2、博雅: 學(xué)識淵博,品行端正。適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后漢書·杜林傳》:“博雅多通,稱為任職相?!?
3、彬蔚: 富有文采。適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陸機《文賦》“頌優(yōu)游以彬蔚,論精微而朗暢”。
4、博聞見聞廣博。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漢書·東方朔傳》:“自以智能海內(nèi)無雙,則可謂博聞辯智矣?!?
5、博容: 度量大。適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后漢書·橋玄傳》:“懿德高軌,泛愛博容?!?
6、博文: 通曉古代文獻。適用于男孩取名字。這個名字取自《論語·雍也》:“君子博學(xué)于文,約之以禮?!?
7、彬彬: 文質(zhì)兼?zhèn)?。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論語·雍也》:“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
8、博裕: 廣闊富饒。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漢代劉向《說苑·敬慎》:“德行廣大而守以恭者榮,土地博裕而守以儉者安?!?
9、存志: 保全志向。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滍水》:“學(xué)道遭難逢危,終無悔心,可以牢神存志?!?
10、承德: 蒙受德澤。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漢書·禮樂志》“詔撫成師,武臣承德”。
11、朝宗: 百川歸海。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詩經(jīng)·小雅·沔水》“沔波流水,朝宗于?!?。
12、澄泓: 水清而深。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劉禹錫《歷陽書事七十韻》:“繭綸牽撥剌,犀焰照澄泓?!?
13、澹雅: 淡泊高雅。適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封演《封氏聞見記·圖畫》:“夫畫者澹雅之事?!?
14、得韜: 擁有用兵的謀略。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李德裕《李文饒集》“不勞孫子法,自得太公韜”。
15、德輝: 仁德的光輝。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禮記·樂記》“故德輝動于內(nèi),而民莫不承聽。”
16、方旭: 早晨太陽剛出來的樣子。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太玄·從》“方出旭旭”。
17、飛軒: 指廊宇。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文選·劉琨<扶風(fēng)歌>》:“顧瞻望宮闕,俯仰御飛軒?!?
18、芳華: 亦作“芳花”。香花。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辭·九章·思美人》:“芳與澤其雜糅兮,羌芳華自中出?!?
19、芳蕤: 盛開而下垂的花。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晉陸機《文賦》:“播芳蕤之馥馥,從青條之森森?!?
20、芳苓: 香草名。指蓮。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文選·枚乘<七發(fā)>》:“漃漻薵蓼,蔓草芳苓。”
21、芳藹: 芳香而繁盛。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辭·九辯》:“離芳藹之方壯兮,余萎約而悲愁?!?
22、芳菲: 花草香美的樣子。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沈括《夢溪筆談》:“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23、管彤: 彤管,古代女史用以記事的桿身漆朱的筆。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詩經(jīng)·邶風(fēng)·靜女》“貽我彤管”。
24、和暢: 亦作“和昶”,溫和舒暢。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晉代王羲之《蘭亭集序》:“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
25、涵暢: 滋潤化育,使之發(fā)揚。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程氏外書》卷三:“興于詩者,吟詠性情涵暢道德之中而歆動之,有‘吾與點’之氣象?!?
26、涵涵: 水波晃動。適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韓愈《唐故江南西道觀察使太原王公神道碑銘》:“秩秩而積,涵涵而停?!?
27、浩初: 太初。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唐代陳子昂《昭夷子趙氏碑》:“請爾靈龜,永晏息乎浩初?!?
28、浩麗: 壯麗。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司空圖《成均諷》:“江天浩麗,杳春思于龍舟?!?
29、浩然: 正大剛直。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孟子·公孫丑上》:“我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
30、浩學(xué): 博學(xué)。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宋代范仲淹《南京書院題名記》:“先生之嗣,故都官郎中維,樞密直學(xué)士綸,并純文浩學(xué),世濟其美,清德素行,貴而能貧?!?
31、泓涵: 水深廣,比喻學(xué)問淵博。適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唐韓愈《藍田縣丞廳壁記》:“博陵崔斯立,種學(xué)績文,以蓄其有,泓涵演迤,日大以肆。”
32、泓浵: 水深廣。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明代呂坤《<吾廬放言>序》:“其既放也,泓浵瀇瀁,若千里懸流,四達而不可窮?!?
33、慧艷: 聰明美麗。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清代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一》:“后生一女,稍長,極慧艷?!?
34、慧語: 妙語。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明代程羽《鴛鴦牒》:“步非煙慧語誰聆,嬌花不賞,飄香墜粉,亦復(fù)何疑。”
35、嘉言: 美好的語言。適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朱熹《朱子全書·學(xué)五》:“見人嘉言善行,則敬慕而記錄之?!?
36、嘉懿: 善、美。出自成語:嘉言懿行。意思是美善的言行。適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
37、江沅: 沅,水名。適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辭·涉江》“乘舲船余上沅兮”
38、瑾瑜: 比喻美德賢才。適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省事》:“今世所覩,懷瑾瑜而握蘭桂者,悉恥為之?!?
39、景鑠: 盛美,盛明。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班固的《東都賦》:“鋪鴻藻,信景鑠,揚世廟,正雅樂?!?
40、靜淞: 淞:水汽凝結(jié)的冰花。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曾鞏《霧淞》“園林初日靜無風(fēng),霧淞花開處處同”。
41、雋秀: 優(yōu)異出眾。適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劉餗《隋唐嘉話》卷上:“百藥年未二十,儀神雋秀?!?
42、俊材: 特別優(yōu)異的人才。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說文》“俊材千人也”。
43、俊慧: 秀美聰明。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清代俞正燮《癸巳類稿·韓文靖公事輯》:“愛妓王屋山,俊慧非常?!?
44、俊杰: 才智出眾的人。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春秋繁露·爵國》“十人者曰豪,百人者曰杰,千人者曰俊,萬人者曰英”。
45、俊麗: 秀麗。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蘇軾《薦宗室令畤狀》:“吏事通敏,文采俊麗,志節(jié)端亮,議論英發(fā)?!?
46、俊爽: 英俊清朗。適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晉書·裴楷傳》:“楷風(fēng)神高邁,容儀俊爽。”
47、俊偉: 卓異壯美。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漢代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故九江太守邊讓,英才俊偉,天下知名?!?
48、俊雄: 豪邁出眾的人,英雄。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史記·淮陰侯列傳》:“天下初發(fā)難也,俊雄豪桀建號壹呼,天下之士云合霧集,魚鱗雜沓,熛至風(fēng)起?!?
49、俊譽: 才智出眾的名聲。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宋代謝采伯《密齋筆記》卷四:“時蜀人陳堯叟亦有俊譽?!?
50、峻雅: 高雅。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明代宋濂《王君子與文集序》:“韓柳之古健,歐蘇之峻雅,何莫不得乎此也?!?
51、凱歌: 唱勝利之歌。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晉代崔豹《古今注·音樂》:“短簫鐃歌,軍樂也……《周禮》所謂王大捷則令凱樂,軍大獻則令凱歌者也。”
52、凱凱: 歡樂的樣子。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明代無心子《金雀記·作賦》“鳳未識鸞兮,見情之戚戚,鸞欲得鳳兮,乃心之凱凱?!?
53、凱澤: 和樂,歡樂。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昆蟲凱澤,回首面內(nèi)”。
54、孔陽: 十分鮮明耀眼。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詩經(jīng)·豳風(fēng)·七月》“載玄載黃,我朱孔陽?!?
55、可佳: 可嘉,可喜。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上官遜《松柏有心賦》:“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挺千尺而恒冒雪凌云……故其勁節(jié)可佳。”
56、瀾清: 清澄如水。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梁書·劉遵傳》:“其孝友淳深,立身貞固,內(nèi)含玉潤,外表瀾清?!?
57、瀾飜: 亦作“瀾翻”,水勢翻騰的樣子。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宣和畫譜·董羽》:“畫水于玉堂北壁,其洶涌瀾飜,望之若臨煙江絶島間?!?
58、樂心: 歡樂之心;心里快樂。適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禮記·樂記》:“是故其哀心感者,其聲噍以殺;其樂心感者,其聲啴以緩?!?
59、樂儀: 有音樂相配合的禮儀。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周禮·春官·樂師》:“教樂儀,行以《肆夏》,趨以《采薺》,車亦如之。”
60、樂容: 指舞蹈。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藝文類聚》卷四三引漢朝蔡邕的《月令章句》:“樂容曰舞,有俯仰張翕,行綴長短之制?!?
61、樂欣: 安樂歡欣。適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晉代張協(xié)的《洛褉賦》:“美節(jié)慶之動物,悅?cè)荷畼沸馈!?
62、樂康: 安樂。適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辭·九歌·東皇太一》:“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
63、樂成: 成功。適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商君書·更法》:“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
64、霖霖: 霖霖,適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金元好問《甲辰夏五月積雨十馀日不止遣悶》“甲子霖霖雨,巡檐悶不禁”。形容雨下得連綿不絕。
65、靈犀: 形容心靈相通。適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李商隱詩《無題》“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
66、落霞: 霞光從天而下。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閣餞別序》詩句中的:“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67、曼麗美麗。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后漢書·文苑傳上·杜篤》:“曼麗之容不悅于目,鄭衛(wèi)之聲不過于耳。”
68、曼衍: 連綿不絕。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漢書·晁錯傳》:“土山丘陵,曼衍相屬?!?
69、曼吟: 長吟。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應(yīng)修人《溫靜的綠情》詩:“鳥兒樹里曼吟,鴨兒水塘邊徘徊?!?
70、曼語: 曼辭。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明朝顧起綸《國雅品·士品三》:“此例數(shù)篇,非雕飾曼語?!?
71、琦瑋: 美玉。適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鬼谷子·飛箝》:“財貨琦瑋,珠玉白璧?!?
72、清芬: 比喻高潔的德行。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晉代陸機《文賦》:“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
73、清妍: 美好。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韓愈《月池》詩:“寒池月下明,新月池邊曲,若不妬清妍,卻成相映燭?!?
74、清揚: 形容女子美麗。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詩經(jīng)·鄭風(fēng)·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揚婉兮?!?
75、清越: 形容聲音清脆激越;清脆悠揚。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蘇軾《石鐘山記》“北音清越”。
76、清芷: 清美的香草,比喻高潔美好的人。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南朝江淹《燈夜和殷長史》:“此心冀可緩,清芷在沅湘?!?
77、晴嵐: 晴日山中的霧氣。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周邦彥《渡江云》詞:“晴嵐低楚甸,暖回鴈翼,陣勢起平沙?!?
78、琪華: 同“琪花”。指仙境中玉樹的花。出自唐代曹唐《小游仙詩》之二:“萬樹琪花千圃藥,心知不敢輒形相。”
79、晴飔: 晴日的涼風(fēng)。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明代文征明《人日王氏東園小集》詩:“晴飔泛叢條,浮陽散修莽?!?
80、如山: 如山峰般屹立不倒。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杜甫詩《茅屋為秋風(fēng)所破歌》“風(fēng)雨不動安如山”。
81、若飛: 若飛,形容快捷迅速,像飛一樣。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木蘭辭》:“關(guān)山杜若飛”。
82、若光: 古代神話中若木的光。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南朝江淹《郊外望秋答殷博士》詩:“屬我嵫景半,賞爾若光初?!?
83、若華: 古代神話中若木的花。適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辭·天問》:“羲和之未揚,若華何光?”
84、勝藍: 比喻學(xué)生勝過先生,后人勝過前人。適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荀子·勸學(xué)》“青,取之于藍,而勝于藍”。
85、斯年: 形容長遠的年代,舊時多用于祝國運綿長。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詩經(jīng)·大雅·下武》:“于萬斯年,受天之祜?!?
86、騰起: 升起。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后漢書·方術(shù)傳下·薊子訓(xùn)》:“初去之日,唯見白云騰起,從暮至旦,如是數(shù)十處?!?
87、騰文: 呈現(xiàn)文采。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南朝江淹《別賦》:“日出天而耀景,露下地而騰文。”唐李白《明堂賦》:“冠百王而垂勛,燭萬象而騰文?!?
88、騰揚: 翻騰上涌。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曹丕《濟川賦》:“濞騰揚以相薄,激長風(fēng)而亟逝?!?
89、騰逸: 指才氣奔放超逸。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明代顧璘《國寶新編·陜西按察副使何景明》:“若乃天才騰逸,咳唾成珠,實亦人倫之雋乎!”
90、恬簡: 恬淡簡易。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陳書·蕭干傳》:“滂弟干,字思惕,容止雅正,性恬簡,善隸書,得叔父子云之法?!?
91、恬如: 安然,泰然。適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晉書·王述傳》“性沉靜,每坐客馳辨,異端競起,而述處之恬如也?!?
92、恬適: 安適。適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蘇軾《與康公操都官書》:“賢者處之,想恬適也?!?
93、恬雅: 沉靜文雅。適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資治通鑒·宋孝武帝大明七年》:“吏部郎江智淵素恬雅,漸不會旨。”
94、婉慧: 柔美聰慧。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晉書·列女傳·慕容垂妻段氏》:“少而婉慧,有志操。”
95、婉靜: 溫順?gòu)轨o。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后漢書·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三女﹞皆孝順小心,婉靜有禮?!?
96、婉妙: 美好;美妙。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霍女》:“新婦小名阿美,頗婉妙?!?
97、婉然: 美好的樣子。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漢代司馬相如《美人賦》:“有女獨處,婉然在床,奇葩逸麗,淑質(zhì)艷光?!?
98、婉柔: 溫順柔弱。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清代宣鼎《夜雨秋燈錄·龍梭三娘》:“主見其婉柔,不忍誅?!?
99、婉儀: 美好的儀態(tài)。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明代張居正《來雁說》:“矧其耿特之禽,婉儀斂翮?!?
100、婉悅: 恭順和悅。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明代宋濂《怡養(yǎng)堂記》:“愛而肅恭之禮存焉,敬而婉悅之意備焉,斯可以為善養(yǎng)矣?!?
101、***: 形容高遠。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莊子·逍遙游》“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
102、望舒: 含有“迎取光明”的寓意。適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辭·離騷》“前望舒使先驅(qū)兮”。指的是神話傳說中為月神駕車的人。
103、文彬: 形容既文雅又樸實。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論語·雍也》“文質(zhì)彬彬”。
104、文翰: 文章;文辭。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晉書·劉伶?zhèn)鳌罚骸拔磭L厝意文翰,惟著《酒德頌》一篇?!?
105、文瀾: 文章的波瀾。適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明代何景明《六子詩·邊太常貢》:“芳詞灑清風(fēng),藻思興文瀾?!?
106、文麗: 華麗。適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韓非子·亡征》:“喜淫而不周于法,好辯說而不求其用,濫于文麗而不顧其功者,可亡也?!?
107、文心: 為文之用心。適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劉勰《文心雕龍·序志》:“夫文心者,言為文之用心也。”
108、文軒: 用彩畫雕飾欄桿和門窗的走廊。適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文選·曹植<七啟>》:“爾乃御文軒,臨洞庭?!崩钌谱ⅲ骸拔?,畫飾也;軒,殿檻也?!?
109、文雅: 溫文爾雅,講禮儀而不粗鄙。適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取自《大戴禮記·保傅》:“答遠方諸侯,不知文雅之辭。”
110、文懿: 華美的文章。適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白居易《除裴度中書舍人制》“茂學(xué)懿文”。
111、嫻雅: 文雅大方。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后漢書馬援傳》“辭言嫻雅”。
112、昕昕: 明亮。適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劉禹錫《有僧言羅浮事因為詩以寫之》:“吚喔天雞鳴,扶桑色昕昕?!?
113、欣怡: 喜悅。適用女孩取名字。出自宋代王禹偁《回孫何謝秘書丞直史館京西轉(zhuǎn)運副使啟》:“方切欣怡,忽承緘翰,備認謙沖之旨,彌增感荷之誠。”
114、馨逸: 香氣噴溢。適用女孩取名字。出自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河水四》:“蘭熏麝越,自成馨逸。”
115、信芳: 情志高潔。適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楚辭·離騷》“茍余情其信芳”。
116.星馳: 形容速度很快。適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王勃的《滕王閣序》:“雄州霧列,俊采星馳”。
117、星闌: 指夜將盡。適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南宋謝靈運《夜發(fā)石關(guān)亭》詩:“鳥歸息舟楫,星闌命行役。”
118、星軒: 指軒轅星官。古代以其中一顆大星為女主的象征。適用于女孩取名字。出自《文選·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坤則順成,星軒潤飾?!?
119、修遠: 修,有長和高的意思,和遠并列,對應(yīng)下句的“求索”,表達不屈的探索精神。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楚辭《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120、煦涵: 意為滋潤養(yǎng)育。適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唐代張說《大唐祀封禪頌》:“菌蠢滋育,氤氳涵煦。
聲明:本文為 天賜佳名 編輯,圖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
今天是端午節(jié)耶,兔子哥祝大家端午安康
常用300字逐字拆解系列文章,今天是最后一篇啦,兔子哥的五筆輸入法系列文章馬上就結(jié)束啦~你學(xué)會五筆了嗎?
上一篇文章,咱們拆解了常用300字中的捺區(qū)部分的字,咱們來回顧一下:
今天咱們來拆解常用300字中的折區(qū)部分的字。
在開始拆解前,回顧一下成字字根拆解方式:
成字字根拆分:所在鍵位 + 第一筆 + 第二筆(+ 末筆)。
另外,建議在看下面的內(nèi)容前,先回顧一下,這樣可以更好地理解下面的內(nèi)容。
下面開始逐字拆解。
民:一級簡碼字,民對應(yīng)編碼N。
一般拆分:民 = 巳 + 七,根據(jù)“N:已半巳滿不出己,左框折尸心和羽”、“A:工戈草頭右框七”,所以,民對應(yīng)編碼NA。
導(dǎo):拆分:導(dǎo) = 巳 + 寸,根據(jù)“N:已半巳滿不出己,左框折尸心和羽”、“F:土士二干十寸雨”,所以,導(dǎo)對應(yīng)編碼NF。
己:成字字根,拆分:己 = N + 乙 + 一 + 乙,根據(jù)“N:已半巳滿不出己,左框折尸心和羽”、“G:王旁青頭戔五一”,它是三級簡碼字,編碼取前三位,所以,己對應(yīng)編碼NNG。
已:N鍵位的鍵名漢字,已對應(yīng)編碼NNNN。
必:拆分:必 = 心 + 丿,根據(jù)“N:已半巳滿不出己,左框折尸心和羽”、“T:禾竹一撇雙人立,反文條頭共三一”,所以,必對應(yīng)編碼NT。
改:拆分:改 = 己 + 攵 + Y,根據(jù)“N:已半巳滿不出己,左框折尸心和羽”、“T:禾竹一撇雙人立,反文條頭共三一”,敲完N、T鍵,在候選區(qū)的第一個字不是“改”,要加識別碼,“改”的末筆是捺,識別碼在捺區(qū),“改”字型結(jié)構(gòu)是左右型,識別碼是Y,所以,改對應(yīng)編碼NTY。
習(xí):拆分:習(xí) = 乙 + 冫,根據(jù)“N:已半巳滿不出己,左框折尸心和羽”、“U:立辛兩點六門病”,所以,習(xí)對應(yīng)編碼NU。
心:成字字根,拆分:心 = N + 丶 + 乙 + 丶,根據(jù)“N:已半巳滿不出己,左框折尸心和羽”、“Y:言文方廣在四一,高頭一捺誰人去”,它是二級簡碼字,編碼取前兩位,所以,心對應(yīng)編碼NY。
了:一級簡碼字,了對應(yīng)編碼B。它也是成字字根。
一般拆分,按成字字根方式拆分:了 = B + 乙 + 丨,根據(jù)“B:子耳了也框向上”、“N:已半巳滿不出己,左框折尸心和羽”、單筆劃“丨”在H鍵位上(左豎鉤屬于一豎),所以,了對應(yīng)編碼BNH。
子:B鍵位的鍵名漢字,子對應(yīng)編碼bbbb。它也是成字字根。(敲三次B鍵位也可打出“子”)
取:拆分:取 = 耳 + 又,根據(jù)“B:子耳了也框向上”、“C:又巴馬,丟矢矣”,所以,取對應(yīng)編碼BC。
出:拆分:出 = 凵 + 山,根據(jù)“B:子耳了也框向上”、“M:山由貝,下框幾”,所以,出對應(yīng)編碼BM。
也:成字字根,拆分:也 = B +乙 +丨 + 乙,根據(jù)“B:子耳了也框向上”、“N:已半巳滿不出己,左框折尸心和羽”、單筆劃“丨”在H鍵位上,它是二級簡碼字,編碼取前兩位,所以,也對應(yīng)編碼BN。
孔:拆分:孔 = 子 + 乙 + N,根據(jù)“B:子耳了也框向上”、“N:已半巳滿不出己,左框折尸心和羽”,敲完B、N鍵,在候選區(qū)的第一個字不是“孔”,要加識別碼,“孔”的末筆是折,識別碼在折區(qū),“孔”字型結(jié)構(gòu)是左右型,識別碼是N,所以,孔對應(yīng)編碼BNN。
隊:拆分:隊 = 阝 + 人,根據(jù)“B:子耳了也框向上”、“W:人和八,祭登頭”,所以,隊對應(yīng)編碼BW。
發(fā):一級簡碼字,發(fā)對應(yīng)編碼V。
一般拆分:發(fā) = 乙 + 丿 + 又 + 丶,根據(jù)“N:已半巳滿不出己,左框折尸心和羽”、“T:禾竹一撇雙人立,反文條頭共三一”、“C:又巴馬,丟矢矣”、“Y:言文方廣在四一,高頭一捺誰人去”,所以,發(fā)對應(yīng)編碼NTCY。
好:拆分:好 = 女 + 子,根據(jù)“V:女刀九臼山朝西”、“B:子耳了也框向上”,所以,好對應(yīng)編碼VB。
那:拆分:那 = 刀 + 二 + 阝,根據(jù)“V:女刀九臼山朝西”、“F:土士二干十寸雨”、“B:子耳了也框向上”,所以,那對應(yīng)編碼VFB。
建:拆分:建 = 彐 + 二 + 丨 + 廴,根據(jù)“V:女刀九臼山朝西”(山朝西:彐)、“F:土士二干十寸雨”、單筆劃“丨”在H鍵位上、“P:之字軍蓋建道底,摘礻衤”(建底:廴),所以,建對應(yīng)編碼VFHP。
如:拆分:如 = 女 + 口,根據(jù)“V:女刀九臼山朝西”、“K:口與川,字根稀,所以,如對應(yīng)編碼VK。
九:成字字根,拆分:九 = V + 丿 + 乙,根據(jù)“V:女刀九臼山朝西”、“T:禾竹一撇雙人立,反文條頭共三一”、“N:已半巳滿不出己,左框折尸心和羽”,它是二級簡碼字,編碼取前兩位,所以,九對應(yīng)編碼VT。
以:一級簡碼字,以對應(yīng)編碼C。
一般拆分:以 = 乙 +丶 +人,根據(jù)“N:已半巳滿不出己,左框折尸心和羽”、“Y:言文方廣在四一,高頭一捺誰人去”、“W:人和八,祭登頭”,所以,以對應(yīng)編碼NYW。
又:C鍵位的鍵名漢字,又對應(yīng)編碼CCCC。(敲三次C鍵位也可打出“又”字)
能:拆分:能 = 厶 + 月 + 匕 + 匕,根據(jù)“C:又巴馬,丟矢矣”(矣去掉矢:厶)、“E:月彡乃用家衣底,愛頭豹腳舟底部”、“X:慈母無心弓和匕,幼無力”,它是二級簡碼字,編碼取前兩位,所以,能對應(yīng)編碼CE。
對:拆分:對 = 又 + 寸,根據(jù)“C:又巴馬,丟矢矣”、“F:土士二干十寸雨”,所以,對對應(yīng)編碼CF。
觀:拆分:觀 = 又 + 冂 + 兒,根據(jù)“C:又巴馬,丟矢矣”、“M:山由貝,下框幾”(下框:冂)、“Q:金勺缺點無尾魚,犬旁留乂兒一點夕,氏無七”,它是二級簡碼字,編碼取前兩位,所以,觀對應(yīng)編碼CM。
馬:成字字根,拆分:馬 = C + 乙 + 乙 + 一,根據(jù)“C:又巴馬,丟矢矣”、“N:已半巳滿不出己,左框折尸心和羽”、“G:王旁青頭戔五一”,它是二級簡碼字,編碼取前兩位,所以,馬對應(yīng)編碼CN。
還記得X鍵位的鍵名漢字是什么嗎?(突然一片安靜,都不記得了嗎?)
(快來回顧一下)
雖然“纟”沒有在字根口訣中體現(xiàn)出來,但“纟”是X鍵位的鍵名漢字,所以在遇到“纟”時,記得它對應(yīng)的編碼是X。
經(jīng):一級簡碼字,經(jīng)對應(yīng)編碼X。
級:拆分:級 = 纟+ 乃 + 丶,根據(jù)“纟”是X鍵位的鍵名漢字、“E:月彡乃用家衣底,愛頭豹腳舟底部”、“Y:言文方廣在四一,高頭一捺誰人去”,它是二級簡碼字,編碼取前兩位,所以,級對應(yīng)編碼XE。
組:拆分:組 = 纟+ 月 + 一,根據(jù)“纟”是X鍵位的鍵名漢字、“E:月彡乃用家衣底,愛頭豹腳舟底部”、“G:王旁青頭戔五一”,所以,組對應(yīng)編碼XEG。
結(jié):拆分:結(jié) = 纟+ 士 + 口,根據(jù)“纟”是X鍵位的鍵名漢字、“F:土士二干十寸雨”、“K:口與川,字根稀”,它是二級簡碼字,編碼取前兩位,所以,結(jié)對應(yīng)編碼XF。
線:拆分:線 = 纟+ 戔,根據(jù)“纟”是X鍵位的鍵名漢字、“G:王旁青頭戔五一”,所以,線對應(yīng)編碼XG。
強:拆分:強 = 弓 + 口 + 蟲,根據(jù)“纟”是X鍵位的鍵名漢字、“K:口與川,字根稀”、“J:日早兩豎與蟲依”,它是二級簡碼字,編碼取前兩位,所以,強對應(yīng)編碼XK。
比:拆分:比 = 匕 +匕,根據(jù)“X:慈母無心弓和匕,幼無力”,所以,比對應(yīng)編碼XX。
統(tǒng):拆分:統(tǒng) = 纟+ 亠 + 厶 + 兒,根據(jù)“纟”是X鍵位的鍵名漢字、“Y:言文方廣在四一,高頭一捺誰人去”(高頭:亠)、“C:又巴馬,丟矢矣”、“Q:金勺缺點無尾魚,犬旁留乂兒一點夕,氏無七”,它是三級簡碼字,編碼取前三位,所以,統(tǒng)對應(yīng)編碼XYC。
好啦,常用300字中折區(qū)的字拆解完畢啦,咱們最后再回顧一下折區(qū)的字及其編碼,繼續(xù)往下看吧。
至此,常用300字逐字拆解完畢啦,大家都理解了嗎?有沒有開始練習(xí)呢?
兔子哥分享的五筆輸入法系列文章對大家學(xué)五筆是否有幫助呢?覺得有用或者有問題的小伙伴,歡迎評論區(qū)留言~
近期文章:
漢字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跡,它是古老文字中唯一未曾間斷、沿用至今的表意文字,蘊藏著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基因,形塑了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基質(zhì)結(jié)構(gòu),成為中國人文化自信的深厚底氣。
漢字確證了中國古代的歷史敘述
漢字起源于遠古刻畫符號,歷經(jīng)商朝的甲骨文、周代的金文、秦朝的小篆、漢代的隸書、唐代的楷書等演變過程,形成今日所用的規(guī)范漢字。 我們最常使用的“人”字,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是垂臂直立的動物形象。金文承續(xù)甲骨文字形。篆文突出了彎腰垂臂、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勞作形象,展示的是中國古代的重農(nóng)傳統(tǒng)。隸書變形較大,彎腰垂臂的形象完全消失,演變成獨立行走頂天立地的人。
書法藝術(shù)展覽。漢字中蘊藏著中華民族的精神氣質(zhì),傳達出中國人特有的人格風(fēng)范與性情志趣。(圖片來源:人民網(wǎng))
“武”字中的“止”指的是“腳”,和“戈”會意,表示要行軍動武。這從甲骨文中看得很清楚。許慎《說文解字》注釋“武”字時,引用典故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打仗的目的不是耀武揚威,而是為了停止兵戈?!墩f文解字》的闡釋,借“武”的字形,講“以戰(zhàn)止戰(zhàn)”。“止戈為武”這一訓(xùn)釋從文化的角度反映出中國人對“武”的理解,體現(xiàn)了中華文明堅持合作、不搞對抗的和平特性。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以漢字“和”的演變過程展現(xiàn)活字印刷術(shù);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冬夢”會徽更是將中國漢字、書法藝術(shù)與冬季運動完美融合,展現(xiàn)了厚重的東方文化底蘊,展示了中華民族不斷追求文明交流互鑒而不搞文化霸權(quán)的文明色彩。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通過對印刷術(shù)的藝術(shù)化表達,生動呈現(xiàn)了漢字的發(fā)展演變歷程。(圖片來源:科印網(wǎng))
漢字賦能各民族文化交融
隨著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入,漢字從中原地區(qū)傳播到邊疆地區(qū),成為形塑中華民族共同體的符號密碼。一些少數(shù)民族起初沒有自己的文字,他們在漢字基礎(chǔ)上增減筆畫、變更字形或借用漢字為注音標碼,創(chuàng)造出“漢字系文字”,如契丹字、西夏文、女真大字、方塊壯字等。
元代天字拾二號夜巡銅牌,俗稱六體文夜巡牌,內(nèi)蒙古科右中旗博物館藏,國家一級文物。六體文夜巡牌上所寫的六種文字,是元代民族大融合的具體呈現(xiàn)。
歷史上以漢滿文和蒙古文書寫的土默特金氏蒙古家族契約文書;在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科右中旗出土的以烏金體藏文、漢字、蒙古文、八思巴文、波斯文書寫的六體文夜巡牌;承德外八廟內(nèi)清朝皇帝以漢、滿、蒙古、藏4種文字鐫刻的題額、匾聯(lián)以及碑文等,都實證了漢字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重要作用。眾多由漢字創(chuàng)作的少數(shù)民族優(yōu)秀作品,如鮮卑人元好問創(chuàng)作的《遺山樂府》、契丹人耶律楚材創(chuàng)作的《庚辰西域清明》、畏兀兒人貫云石創(chuàng)作的《酸齋樂府》,這些作品共同書寫了中華民族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
這是中國國家版本館中央總館文瀚廳(2023年5月攝)。(發(fā))
文津閣四庫全書。《四庫全書》全稱《欽定四庫全書》,是清代乾隆時期編修的大型叢書。分經(jīng)、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文津閣藏本收錄3462種圖書,共計79338卷,36000余冊,約八億字。(圖片來源:國家圖書館官網(wǎng))
誠如任繼愈先生所說:“維系這樣一個大國的統(tǒng)一,主要的文化工具是漢字。有了漢字,才把全國眾多民族緊緊團結(jié)在一起。假若中國沒有‘書同文’這樣得力的措施,古代中國采取拼音文字,中國將不會是今天統(tǒng)一的形勢,也許分成多少個獨立割據(jù)的小國。”漢字正是發(fā)揮了橫向的超方言功能和縱向的超時空功能,成為維系中華文明、塑造中華民族共同體的重要文化資源。秦統(tǒng)一六國,下令推行“書同文”政策,以小篆作為標準文字,結(jié)束了戰(zhàn)國時代文字混亂紛爭的局面,為“大一統(tǒng)”格局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撐。至漢代,形成了以原秦晉方言為基礎(chǔ)的“通語”。隋唐以來,通過科舉考試普及、推廣漢字,學(xué)習(xí)、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元代雖然是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政權(quán),但是在語言文字方面,依然將京城大都(北京)為代表的方言作為通用語。清代同樣是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政權(quán),但清初開朝者入關(guān)前就已經(jīng)有非常高的漢語和漢字素養(yǎng),清朝統(tǒng)治者堅持儒家文化的主導(dǎo)地位,通過編修《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四庫全書》等大型文化工程實現(xiàn)了古典文化的復(fù)興。
于右任書宋代張載“橫渠四句”。中華文化的精神氣韻和價值追求,通過漢字的方式千年傳承。
一以貫之的漢字系統(tǒng)傳承了中華文明
“今天一個普通的英國人幾乎看不懂三百年前的本國文獻……但對于中國人來講,數(shù)千年的文獻都能大概了解;他們對本國古代文化的無比熱愛和理解,源于他們文字的這種特殊性質(zhì)之故?!比鸬錆h學(xué)家高本漢如此感嘆。世界上已發(fā)現(xiàn)的最古老文字中,有中國商朝的甲骨文、伊拉克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書字和墨西哥的瑪雅文字。然而在歷史長河中,唯有中國的漢字至今仍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根源在于漢字當中潛藏著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漢字不僅有力推動了中華文明發(fā)展,同時也為亞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重要貢獻。從春秋戰(zhàn)國時期起,漢字就陸續(xù)傳入日本、朝鮮等地,并在很長一段時期內(nèi)充當這些地方的官方文字,在其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留下了閃亮的文明印記。當今,“漢語熱”在全球各國興起,漢語愛好者的規(guī)模不斷壯大。作為中華文明的使者,漢字的傳播與應(yīng)用,拉近了國家之間的情感,促進了世界上不同國家、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成為聯(lián)通中國與世界的橋梁和紐帶,成為民心相通的獨特載體。
▌來源:道中華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