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賈姓男寶寶名字大全,以及黃姓男寶寶名字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近日,廣東佛山市公安局公布佛山2020年新生兒取名熱門名字,男孩取名為“梓?!钡淖疃?,已連續(xù)兩年排行榜首;女孩取名最多的是“梓晴”,已連續(xù)5年排行榜首。
點擊進入下一頁 “佛山市公安局”微信公眾號截圖
在這份熱門名字榜單上,“梓”字似乎成了這屆家長取名的“首選”。
點擊進入下一頁 “佛山市公安局”微信公眾號截圖
不少網(wǎng)友覺得,現(xiàn)在的家長缺乏“想象力”,連孩子的名字都趨同了。
但其實,類似的名字趨同現(xiàn)象古已有之??梢哉f,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流行的名字。
甚至,就連名字的格式,都因時代而不同。
不知道你是否有過這樣一個疑問——漢末三國時期的人名為何絕大多數(shù)都是單字。
比如,劉備、關羽、張飛、曹操、孫權……至于一些三字的姓名其實大多是因為姓是兩個字,像諸葛亮是姓諸葛、名亮,司馬懿是姓司馬、名懿。
后世研究認為,這樣的取名格式與西漢末年王莽推動“去二名”有關,也就是提倡人們以單個漢字為名。
當然,如果具體到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來看,這明顯受到了當時風氣的影響。
有學者認為,“去二名”與儒家“二名非禮”的觀念有關。西漢昭帝、宣帝以后,儒學理念漸漸擴展開來,于是“單名”在官吏、儒生中愈發(fā)常見。
一直到東晉時,這種“單名”習慣才開始有所突破,一些虛字開始用于起名。
“之”字就是在這段時間成了人們喜歡用在名中的字。
“書圣”王羲之一家的名字中,幾代人都有這個“之”字??梢哉f是,父子兄弟數(shù)代相襲,并不避諱。
具體來說,瑯琊王氏之中,六世有晏之、允之、羲之、頤之、胡之、耆之、羨之、彭之、彪之、翹之;七世有崑之、晞之、玄之、凝之、徽之、操之、獻之、茂之、隨之、偉之、越之、臨之、望之;八世有陋之、肇之、楨之、靜之、裕之、鎮(zhèn)之、弘之、韶之、納之、瓖之、泰之;九世有悅之、悏之、瓚之、昇之、標之、唯之、逡之、珪之;十世有秀之、延之、輿之。
其喜愛用“之”字的程度,看起來不亞于今天人們對“梓”字的執(zhí)念。
當然,這并非僅限于王羲之他家。其時,東海徐氏、瑯琊顏氏、范陽祖氏、魯郡孔氏、河間褚氏、陳留阮氏、南陽范氏、潯陽陶氏、東莞劉氏、平陽賈氏、南陽宗氏中均有數(shù)代名字用“之”的情況出現(xiàn)。
同時期,在“之”字外,“道”“僧”等字也頗常見于人名。
有研究認為,這些虛字或許在當時是作為“雙名”中的信仰點綴,而并不具有實際人名功能。
及至唐末五代時,“彥”字成了風靡一時的取名用字。
這一點,清代趙翼已注意到了。他在《廿二史札記》中就寫到“五代人多以彥為名”。
唐末有宰相徐彥章、左拾遺徐彥樞、供奉官史彥瓊等等。一直到宋初,人名中帶有“彥”的仍未在少數(shù)。如軍校羅彥瓖、王彥昇,龍捷指揮使趙彥徽,武信軍節(jié)度使崔彥進,步軍指揮使靳彥明,晉陽巡檢穆彥璋等。
而到宋代,以“老”“叟”“翁”“父”等字命名成一時之風。
當代學者馬敘倫在《讀書續(xù)記》中就說,宋人自名叟老,可謂創(chuàng)一時之風氣……
清人趙翼也說,宋人字名則好用老字。僅以“老”字為例,有研究就列舉如下名字:胡唐老、王同老、孟唐老、蘇元老、王廷老、陳朝老、趙學老、杜莘老、王渙老、劉唐老、高商老、劉德老、李商老等。
此外,宋代也有以五行命名的風尚。而這一風氣在明朝時,因被皇族用到排輩中,更多見于史籍記載。
明太祖朱元璋給自己的子孫規(guī)定了頗為復雜的起名方式——不僅每一支子孫擁有固定的輩分字,名字中的最后一字還按照五行相生的順序,固定了該字的部首。
例如,朱元璋四子朱棣一支的輩分字是“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因此,明仁宗叫朱高熾,高字輩火字旁;宣宗朱瞻基,是瞻字輩土字旁;英宗朱祁鎮(zhèn)、代宗朱祁鈺,是祁字輩金字旁;憲宗朱見深,見字輩三點水……
這種起名方式讓朱家后代頗為頭痛。每個人基本只有半個字是自己的,其余兩個半字都規(guī)定好了。也因此,朱氏后人的名字中不乏生僻字。
以火字旁為例,周王系臨安王朱勤烷、楚王系楚王朱孟烷、蜀王系永川王朱悅烯、岷王系安昌王朱定烷、唐王系唐王朱瓊烴、伊王系伊王朱颙炔、鄭王系鄭王朱厚烷、衡王系玉田王朱厚烴……
從歷史的維度看,名字終究是一個時代的表現(xiàn)。
近代以來,時代潮流在名字中體現(xiàn)愈加明顯。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名字多用“軍”“國”“蘭”等字;“80后”中,“磊”“濤”“靜”等單名盛行;“90后”則開始出現(xiàn)“瓊瑤風”的名字……
你的名字,是否也有這樣的時代烙印?(記者 宋宇晟)
參考資料:《中國人名研究》《單名與雙名:漢晉南方人名的變遷及其意義》《這屆家長給孩子起名“沒文化”?看古人如何取名》《漢魏人名考》《中國民間的字輩譜》
爸爸姓“黃”,給兒子取名太霸氣,班主任喊一聲,全班哄堂大笑
在中國,姓名是非常重要的,姓氏代表一個家族的傳承,而名字則寄托了父母親人對孩子的美好期望。進入21世紀以來,每年主流媒體都會統(tǒng)計新生兒的姓名中重復率最高的字或詞。不過我們從數(shù)據(jù)中不難發(fā)現(xiàn),雖然每個家庭在給新生兒取名時都付出了很多心血,但結果卻并不一定能盡人意,有時是名字跟別人的重名了;有時是名字太復雜,難記又難寫;有時是名字太簡單,顯得很隨便;而最令人感到尷尬的,莫過于一些有諧音的名字。例如下文中的這位先生,爸爸姓“黃”,給兒子取名太霸氣,班主任喊一聲,全班哄堂大笑。
“黃”是非常常見的一個姓氏,大家身邊應該也都有姓黃的朋友同事。按理說這個姓氏很“安全”,應該不會鬧出什么笑話,但黃先生家卻成了例外。黃先生本人就是家中獨子,他的孩子更是雙方父母捧在手里,放在心上的寶貝兒子,正因為此,在孩子還沒出生之前,取名字就已經(jīng)成為了兩家人的頭等大事。黃先生及其妻子的父母翻遍了字典,最終找到了“棣”字。棣其實有三個讀音,除了我們熟知的dì的讀音外,它還可以讀作dài,意思是文雅的樣子,還有tì這個讀音,意思是“通”。這本來是個寄托了老人們美好期許的名字,但偏偏因為姓氏是黃,所以給孩子帶來了當初沒有預料得到的煩惱。
在幼稚園的開學典禮上,老師們當著所有孩子的面喊出了“黃棣(皇帝)”這個名字后,底下的學生都開始大笑,有些老師甚至都笑彎了腰。對于這種反應,黃先生的孩子無疑是感到茫然而且手足無措的,而黃先生及其妻子更是尷尬無比。
經(jīng)過開學典禮上的這件事,黃先生孩子的名字以后肯定會成為同學們玩笑的對象,對此孩子自己也有所感覺,所以回家后一直哭喊著要改名字。對此,黃先生及其妻子雖然有些心動,但因為改名字的流程很麻煩,而且親戚朋友們都習慣了“黃棣”這個名字,所以只能作罷,讓孩子繼續(xù)叫“黃棣”。
黃先生孩子的這種情況引起了廣大網(wǎng)友的討論,有網(wǎng)友表示家長在取名字時一定要很注意,畢竟姓名是會跟著孩子一輩子的,如果沒取好很有可能會給孩子未來的生活帶來麻煩;還有的網(wǎng)友表示自己的名字取得也很像個笑話,所以非常能體會黃先生孩子的心情;當然了,還有網(wǎng)友對“黃棣”這個姓名表示了肯定,覺得黃先生不用過分自責。
對于絕大數(shù)人而言,姓名是會跟隨自己一輩子,所以,這也就要求家長在給孩子取名字的時候能夠多方考慮,認真謹慎。不過,也確實會有家長足夠重視努力但就是鬧了烏龍的情況,對此,希望大家能多包容一點,不要取笑那些姓名諧音好笑的孩子,因為你的無心之舉很有可能會在他們心里留下?lián)]之不去的陰影!總而言之,希望各位家長在取名上能盡心盡力,不要因為自己的失誤而影響孩子未來的生活。
《蒙曼女性詩詞課:哲婦》,蒙曼著,湖南文藝出版社,2022年9月。
兩漢之后便是三國。三國之中,當屬魏國最為人才濟濟,文采風流。曹操和曹丕、曹植父子橫槊賦詩,開創(chuàng)了中國文學的建安風骨,這是中國文學史上了不起的大事。在這樣的時代底色下,有一位女性,游走在曹家父子兄弟之間,衣袂一舉,也成就了一段傳奇。這位女性,就是魏文帝曹丕的皇后,傳說中曹植曹子建的夢中情人甄夫人。
說到甄夫人,好多朋友可能根本不知道她是誰,但是,如果我說“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或者說“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大家一定會恍然大悟。這些年,很多女性朋友看過《甄嬛傳》,知道里面的驚鴻舞;而男性朋友大多看過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知道凌波微步這種逍遙派的獨門輕功。其實,“翩若驚鴻,婉若游龍”也罷,“凌波微步,羅襪生塵”也罷,都出自曹植所寫的《洛神賦》,而這位讓曹植念念不忘的美麗洛神,古往今來很多人都認為,就是曹子建的嫂子,曹丕的皇后甄夫人。
《洛神賦》就是寫甄夫人嗎?
這很可能不是真的
甄夫人,是漢末三國時期著名的美女,當時號稱“南喬北甄”。所謂喬,就是廬江橋公的兩個女兒,大喬嫁給了孫策,小喬嫁給了周瑜。當年,蘇東坡一句“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真是讓人浮想聯(lián)翩。而甄,則是出身于中山郡無極縣,也就是今天河北無極的甄夫人。
這位甄夫人先是嫁給了袁紹的二公子袁熙,后來,曹操攻打袁紹,長子曹丕率先攻入袁府,只見一個少婦披頭散發(fā),臉上也黑一塊白一塊,躲在袁紹的夫人劉氏身后哀哀哭泣。曹丕問她是誰,劉夫人回答說:“這是我二兒媳婦,袁熙的妻子?!辈茇г缇吐犝f過甄氏的大名,不由得大吃一驚,走過去,幫她把發(fā)髻綰起來,又用巾子給她擦擦臉,一個絕色美女有如蟬蛻一樣出現(xiàn)在了他的面前。劉氏看著曹丕這一系列操作,嘆了一口氣說:“現(xiàn)在我們不用擔心被殺了!”就這樣,甄氏華麗轉身,由袁夫人變成了曹夫人。
可是,真正影響甄氏后世形象的,并不是她的丈夫曹丕,而是她的小叔曹植。據(jù)說,當時仰慕甄氏美色的不止曹丕一人,大才子曹植也非常渴慕甄氏,為她“晝思夜想,廢寢與食”,只可惜被大哥捷足先登,等他再見到甄氏的時候,甄氏已經(jīng)成了他的嫂子。而甄氏呢,其實也仰慕才高八斗的曹子建,但是,身為戰(zhàn)利品,她能有什么選擇權呢?所以,兩人雖然是才子佳人,郎情妾意,但是,礙于君臣叔嫂的名分,也只能把感情暗暗地埋到心底。再到后來,甄夫人失寵,被曹丕賜死,結局非常凄涼。她死后,曹植從封地鄄城到洛陽朝見哥哥。曹丕拿出一個玉鏤金帶枕給曹植看,還說,這是甄夫人當年用過的。曹植睹物思人,涕淚縱橫。
《蒙曼女性詩詞課:哲婦》插圖。
事已至此,曹丕也不由得心生感慨,干脆就把這枕頭送給了曹植。這就是李商隱《無題》詩中所說的“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想想看,這樣郎才女貌,愛而不得的故事,多么香艷,又多么風流??!
可是,故事到這里并沒有完。等到曹植朝見完畢,返回鄄城,途經(jīng)洛水,夜宿舟中,就枕在那個玉鏤金帶枕上?;秀敝g,好像看見甄夫人凌波御風而來,對他款款說道:“我本來是喜歡你的,可惜未能如愿。這枕頭是我從娘家?guī)淼?,以后就讓它陪著你吧?!辈苤惨幌伦芋@醒過來,原來是南柯一夢。曹植回想夢中情景,不由得文思泉涌,寫下一篇《感甄賦》。賦里說,他經(jīng)過洛水,遇到了美麗的洛水之神,洛神跟他兩情相悅,但是人神兩隔,曹植和洛神最后只能依依惜別,留下無盡的惆悵。
有誰會懷疑曹子建的文采呢?這篇賦一出來,馬上洛陽紙貴,人人傳頌。此事畢竟事關皇家體統(tǒng),所以,等到甄后的兒子魏明帝曹叡繼位后,就下令把這篇賦改名為《洛神賦》,想要撇清關系??蛇@一改,不就成了此地無銀三百兩了嗎?從此,吃瓜群眾心中,就形成了一個牢不可破的印象——《洛神賦》就是寫甄夫人,甄夫人就是曹子建的夢中情人。有了這么一個印象,不僅甄夫人的合法丈夫曹丕靠邊站了,連甄夫人自身的形象也模糊不清起來,成了“凌波微步,羅襪生塵”的洛神。在古代傳說里,洛神是伏羲(宓羲)的女兒,于是,吃瓜群眾干脆給甄夫人取了一個名字,就叫甄宓。
問題是,這個故事是不是真的呢?大概率不是。只要算一算雙方的年紀就知道了。當年,曹操打敗袁紹的時候,甄氏二十二歲,曹植剛剛十二歲。一個十二歲的小孩子愛上艷若桃李的嫂子,也許還有點青春期的幻想因素在,但是,一個二十二歲的成年女子愛上十二歲的小弟弟,這樣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退一步講,就算是曹植和甄氏真的跨越年齡,兩情相悅,甄氏死后,曹丕為什么要把甄氏的枕頭送給曹植呢?這也太不符合儒家禮法了吧?就算是曹丕居心叵測,故意拿甄氏的枕頭來刺激曹植,曹植又怎么敢接這一招,還公然寫《感甄賦》回應呢?這不是在太歲頭上動土嗎!這樣看來,這個故事太不符合常情常理,很可能不是真的。
既然如此,這個故事是從哪兒來的呢?這個故事最早見于唐朝學者李善給《昭明文選》做的注,就寫在《洛神賦》的標題下面。問題是,李善并不是個信口開河的小說家,相反,他是一個學問很好的正人君子,人稱“書簏”,也就是書筐。平白無故,他為什么編這么一個故事呢?
問題很可能出在這篇賦的題目上。這篇賦最早叫什么?現(xiàn)在人們都說叫《感甄賦》。但是,有學者指出,這《感甄賦》中的“甄”字,很可能是鄄城那個“鄄”字的訛寫。當初,曹植不是分封在鄄城嗎?就是現(xiàn)在山東菏澤的鄄城縣。所謂感鄄,其實就是對他自己受封鄄城,無所事事的感慨??墒?,既然感鄄,為什么要寫好幾百里之外的洛神呢?因為曹植當年剛剛到洛陽朝覲過自己的哥哥魏文帝曹丕,隨即又渡過洛水,返回鄄城。哥哥對他的猜忌讓他憂憤,回到封地又讓他落寞,汩汩流淌的洛水提醒他生命易逝,滿天的云霞又讓他浮想聯(lián)翩,就在這樣復雜的心境之下,一位美麗而縹緲的洛神出現(xiàn)在了詩人筆端。洛神雖然美麗,卻不能和君子結為連理,不就象征著曹植才華橫溢,卻被哥哥曹丕猜忌,抱負不得施展嗎?這才是受封于鄄城,也受困于鄄城的曹植最深沉的感慨。
也就是說,賦里頭那個美麗的洛神不是別人,其實就是曹植自己,是才高八斗的大文人運用了屈原香草美人式的寫法,把真實的自己掩藏了起來??墒牵渤堑嫩沧趾托照绲恼缱肿中蜗嗨?,所以在傳抄過程中,就傳成了《感甄賦》。這個錯誤一出來不要緊,人們立刻從美麗的洛神聯(lián)想到了美麗的甄后,隨即腦補出一段才子佳人的動人傳奇。傳到唐朝,連大學者李善都信以為真,干脆把它寫進書里了。也就是說,這個故事雖然有情有趣,但卻并不符合歷史事實。
歷史上的甄夫人到底是個怎樣的女子?
那么,如果我們拋開浪漫故事,再回過頭來看歷史上的甄夫人,她到底是個怎樣的女子呢?她其實并不浪漫,相反,她是那個時代標準的好女兒、好妻子和好媳婦,可惜,卻并沒有得到好的結局。
先說好女兒。據(jù)《魏書》記載,甄夫人從小就喜歡看書,而且過目不忘,還經(jīng)常拿著幾個哥哥的紙筆寫寫畫畫。哥哥們就笑她說:“你是女人,就應該學習女工。整天讀書寫字有什么用,難道你以后還想做女博士嗎?”現(xiàn)在還有無聊的人拿女博士的頭銜嘲笑有學問的女人,其實就是從這兒來的。那么,甄氏是怎么回答的呢?她說:“自古以來,凡是賢德的女子都要學習前人,用前人的成敗來警示自己。我如果不讀書,又怎么能借鑒前人呢?”找這么正當?shù)睦碛蓙碜x書,是不是今天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別人家的孩子”?
甄夫人十幾歲的時候,正趕上漢末大亂。老百姓為了活命,紛紛賤賣家產(chǎn)。甄家不是大戶嗎?就趁機收購了大量寶物。看到這種情形,甄氏便對母親說:“亂世求寶,絕非善策。古人講‘匹夫無罪,懷璧為罪’,這就是所謂的因財喪身啊?,F(xiàn)在正鬧饑荒,不如咱們開倉放糧,賑濟鄉(xiāng)鄰,這樣既是施惠于人,其實也是自保之道?!蹦赣H聽她說得有理,真就開倉放糧,不僅救活了不少鄉(xiāng)鄰,還借此提升了甄氏一族在當?shù)氐牡匚?。想想看,一個十幾歲的女孩子,能夠這樣深謀遠慮,審時度勢,這不是家里的福氣嗎!
電視劇《三國機密之潛龍在淵》(2018)劇照。
再說好妻子。到底什么才是好妻子,古代和現(xiàn)代的標準并不相同。現(xiàn)在的好妻子一定要和丈夫彼此忠誠,相濡以沫,這也是當代婚姻的基本要求。可是在古代,所謂的好妻子卻一定要寬宏大量,絕不能獨霸丈夫。當年,曹丕在娶甄夫人之前,已經(jīng)有一位任夫人了。任氏出身大族,本來跟曹丕門當戶對。但是,在美麗的甄夫人面前,她自然是相形見絀了。任夫人不能容忍鵲巢鳩占,便仗著原配妻子的身份,跟曹丕使性子??蛇@樣一來,曹丕就更不喜歡她了,干脆要把她廢掉。
按道理,廢掉任夫人,甄夫人就能更上一層樓,她應該高興才是??墒?,甄夫人并沒有附和曹丕,反倒說:“任氏是鄉(xiāng)黨名族,無論品德還是美色都首屈一指,你為什么要遣走她?天下人都知道我受你的寵幸,現(xiàn)在你趕走任氏,無論出于什么理由,別人也肯定會說是因為我。這樣一來,不僅公婆會罵我自私,其他的夫人們會怨我專寵,天下人也會覺得我跋扈。你就算替我考慮,也不要趕她走吧!”當然,曹丕最終并沒有接受甄夫人的勸諫,還是趕走了任夫人。但是,無論如何,甄夫人在這件事上的表現(xiàn)仍然給她加分不少。有雅量,不嫉妒,這不就是帝王家標準的好妻子嗎?
再說好媳婦。所謂好媳婦,自然是指伺候婆母周到。甄夫人的婆婆卞夫人在歷史上非常出名,她有膽有識,經(jīng)常跟著曹操一起南征北戰(zhàn),算是一位鐵娘子。而甄夫人基本上都留守在曹魏的大本營鄴城,承擔著賢妻良母的傳統(tǒng)角色。很明顯,婆媳兩人志趣不同,說話也未必投機。既然如此,甄夫人如何踐行孝道呢?建安二十一年(216),曹操率領大軍東征孫權,甄夫人的丈夫曹丕、兒子曹叡、女兒東鄉(xiāng)公主都隨軍出征,只有甄夫人留守鄴城。這次出征差不多走了一年,直到第二年的九月,大軍才回到鄴城。
大軍回師,彼此見面之后,卞夫人發(fā)現(xiàn)甄夫人更豐滿漂亮了,不由得說了一句:“你的一雙兒女都在軍中,你跟孩子分別那么久,難道不惦記他們嗎?怎么倒是一副心廣體胖的樣子?”這一句寒暄頗有見不得媳婦好的意思。而且,你怎么回答都是錯。說自己其實很惦記?那別人心里有事都會憔悴,你怎么還胖了呢?說自己不惦記?那你還有沒有心肝?連孩子都不惦記,自然更不會把別人放在眼里了!那么,甄夫人是怎么回答的呢?她說:“曹叡他們都跟著您,有您精心管教照顧,我還有什么可擔心的呢!”看到?jīng)]有?這就是說話的藝術,她沒有糾纏自己惦記不惦記兒女,而是把話題轉到卞夫人這里了,孩子跟著奶奶,我就一點都不擔心,這不是變著法子恭維卞夫人是好祖母嗎?一句話讓卞夫人見識了媳婦的機敏權變,既然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卞夫人自然也就不再為難甄夫人了。
《蒙曼女性詩詞課:哲婦》插圖。
這就是正史中的甄夫人,不僅有美貌,還有智慧,有賢德,上上下下都打點得明明白白,這是不是意味著終身受寵,福壽無疆呢?卻又不是。所謂強中自有強中手,甄夫人遇到了一個重量級對手,名叫郭女王??吹竭@里,可能讀者朋友都糊涂了,郭女王難道是一位姓郭的女王嗎?這“女王”二字可不是封號,它就是郭夫人的名字。據(jù)說,郭夫人從小秀麗聰慧,她爸爸說:“我這個女兒,堪稱女中之王。”于是,就給她取了這么一個霸氣的名字,叫郭女王。
郭女王長大之后,果然人如其名。她被選入曹丕的東宮之后,正好趕上曹丕和曹植的奪嫡之戰(zhàn)。在那場大戰(zhàn)之中,郭女王因為擅長謀劃,為曹丕出力不少。有了這樣的大功,溫柔賢惠這樣的小才微善就算不得什么了。曹丕心中的天平越來越傾斜到郭女王這邊,甄夫人也像當年的任夫人一樣,靠邊站了。到這個時候,甄夫人才意識到,所謂寬宏大量、毫不嫉妒只是在內(nèi)心特別踏實的情況下才能做出的一種姿態(tài),此時此刻,面對著來自郭女王的強大挑戰(zhàn),她再也沒法心靜如水。
甄夫人是讀過書的女子,據(jù)說她寫了一首詩,叫《塘上行》?!氨娍阼p黃金,使君生別離。念君去我時,獨愁??啾!眲e人用言語來中傷我,讓你生生地離開了我。一想到你已經(jīng)離開我了,我就悲苦憂傷,不能自已。她還說:“莫以豪賢故,棄捐素所愛。莫以魚肉賤,棄捐蔥與薤。”請你不要有了身份和地位,就拋棄從前所愛。請你不要因為魚肉多了,就拋棄大蔥和薤菜。她懇求丈夫不要聽信讒言,希望他不要喜新厭舊。這樣的詩就算談不上文采斐然,至少可以稱得上哀婉動人吧?
可是,就像亦舒在《愛情之死亡》里說的那樣:“當一個男人不再愛他的女人,她哭鬧是錯,靜默也是錯,活著呼吸是錯,死了也是錯?!闭绶蛉诉@首《塘上行》并沒有打動曹丕的心,相反,倒成了她心懷怨念的罪證。黃初二年(221)六月,曹丕以口出怨言為罪名,將甄夫人賜死,甄夫人時年三十九歲。據(jù)說,她死的時候,郭女王命人將她以米糠塞口,以頭發(fā)覆面。一個最伶俐的女子再也說不出話,一個最美麗的女子再也露不出臉,這不是人生最大的傷痛嗎!
可是,歷史的腳步并沒有停。就像二喬永遠活在了“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那美麗的詩句中一樣,甄夫人也永遠活在了《洛神賦》那華麗的文字里。時至今日,人們一看到《洛神賦》,總會本能地聯(lián)想起甄夫人。為什么人們愿意相信這個并不真實的故事呢?很簡單,因為“惻隱之心,人皆有之”。
美麗而不得善終的甄夫人贏得了人們的同情,就像才高八斗卻又不得施展的曹子建也贏得了人們的同情一樣。人們愿意借助才子的文章一遍遍地回味著美人的風姿。那是什么樣的風姿呢?她不像《詩經(jīng)·衛(wèi)風·碩人》中的那樣“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那是純粹的靜態(tài)美。
《蒙曼女性詩詞課:哲婦》插圖。
《洛神賦》活脫脫地寫出了美人的靈動,就拿我們最熟悉的那兩句來說吧。什么叫“翩若驚鴻,婉若游龍”?這是說她身形翩躚,仿佛驚飛的鴻雁;她體態(tài)婉轉,好像游動的蛟龍。這是多么高貴而又靈活的身段呀!難怪小說家要把最美的舞蹈命名為“驚鴻舞”。什么叫“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是說她踏著洛水姍姍而來,腳步輕盈得好像在水上漂動,那水上微微卷起的水波,仿佛是她的羅襪卷起的塵埃。這是多么輕盈的身姿呀,難怪小說家要把最高明的輕功命名為“凌波微步”。這驚鴻一瞥、凌波而去的洛神,最終成為人們心頭的美麗經(jīng)典,讓甄夫人洗掉了現(xiàn)實的屈辱,獲得了文學上的永恒。
本文節(jié)選自《蒙曼女性詩詞課:哲婦》,小標題為摘編者所加,非原文所有。已獲得出版社授權刊發(fā)。
原文作者/蒙曼
摘編/安也
編輯/青青子
導語校對/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