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mall id="ss0ss"><center id="ss0ss"></center></small>
    <sup id="ss0ss"></sup>
    <small id="ss0ss"></small>
    <sup id="ss0ss"></sup>
    <dd id="ss0ss"><pre id="ss0ss"></pre></dd>
    
    
  • <tfoot id="ss0ss"></tfoot>
    国产精品熟女久久久久浪_国产一区在线观看成人免费_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_√禁漫天堂资源中文www_中文字幕av成人在线电影_一级片'在线观看视频_久久人人爽人人片av_www.熟女人妻精品国产

    起名字網(wǎng)與帶東字開頭的名字

    2024-03-01 01:51:30
    八字起名網(wǎng) > 八字起名 > 起名字網(wǎng)與帶東字開頭的名字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wù)勂鹈志W(wǎng),以及帶東字開頭的名字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文章詳情介紹:

    怎樣起個好名字 92 避免同名的方法

    陳振桂教授目前已出版著作100本,其中大學(xué)教材10本,兩本是國家規(guī)劃教材。

    避免同名的方法

      名字是代表人的符號,是人們彼此相聯(lián)系相區(qū)別的一個記號,簡而言之,是人們進行彼此交往的工具。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起名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盡量避免同名。同姓不可避免,但如果同名同姓,那么姓名就會失去其符號、記號和交往工具的作用,并且會在工作和生活中帶來許多不便和麻煩。這里有一個笑話:有一個村里,有兩個小伙子都在外做泥水工,恰好兩人都姓楊,兩個人的名字也都叫“建國”,真是既同姓又同名。有一天,上級有關(guān)部門通知該村干部:楊建國犯有偷盜罪,要從速查辦。村干部一時搞不清是哪個楊建國犯了法,但“楊建國犯了法”這一消息已傳遍全村。真的犯了偷盜罪的楊建國早已逃之夭夭,沒有偷盜行為的楊建國正好這天回家相親。村干部見楊建國回家了,就急忙把他抓起來審查。這種事情一時半會兒是說不清的,就這樣沒偷東西的楊建國被關(guān)了兩天。來相親的姑娘以為這個楊建國真的偷了東西,二話沒說就走了。盡管這事后來很快就查清了,但沒偷東西的楊建國被白白關(guān)了兩天,相親的事也吹了,覺得很不是滋味,后來費了很大力氣,終于改了名字。通過這件事情,我們可以看出,同名同姓的確不好,我們在起名時應(yīng)盡量注意這一點。

      誰也不愿意自己的姓名與別人相同,但在有6000多個姓、近14億人口的中國,要想從根本上消除同名同姓現(xiàn)象,這幾乎是絕對不可能的。我們的對策只能是盡量減少,避免同名同姓。怎樣做到這一點呢?做法有四:

      一是盡量不起單名。在中國歷史上,漢晉之際盛行單名,其緣由除王莽復(fù)古改制“令中國不得有二名”外,主要原因是為了便于避諱。公元前206年,劉邦建立西漢王朝后,為了強化封建專制與皇權(quán)統(tǒng)治,避諱制度曾受到高度重視。所謂避諱,即君主與尊長的名字不能直書直說,必須用其他文字代替,如為避劉邦諱,須以“國”字替代“邦”字。為了便于避諱,減少諱字,漢晉之際的皇帝大多采用單名(單名所諱之字比復(fù)名要少一半)。這樣一來,其他高官貴爵乃至士農(nóng)工商,為了維護自己在一家之中的尊嚴(yán)而又便于避諱 (避家諱),也紛紛采用單名。

      到了今天,神州大地仍是單名盛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對京、滬、遼、陜、川、粵、閩等七省市174900人的人名用字的情況統(tǒng)計結(jié)果表明,起單名的現(xiàn)象越來越普遍。這7個地區(qū)在不同時期單名所占人口的比率分別為:

      第一時期(1949年9月30日以前)為6.502%。

      第二時期(1949年10月1日至1966年5月31日)為8.983%。

      第三時期(1966年6月1日至1976年10月31日)為27.81%。

      第四時期(1976年11月1日至1982年6月30日)為32.494%。

      今天的中國盛行單名,當(dāng)然不是為避諱,而是有多種原因。首先,主要與文化因素、家庭因素及從眾心理有關(guān)。從統(tǒng)計資料分析,單名大多集中在現(xiàn)在中小學(xué)生身上,而他們的父母長輩恰恰是從“文化大革命”——上山下鄉(xiāng)——知青返城的經(jīng)歷中走過來的。諸多原因造成了這一代人文化水平的整體下降,也造成了他們對孩子起名的簡單化傾向。其次,由于獨生子女家庭增多,血統(tǒng)關(guān)系網(wǎng)簡化,新生一代大多無兄弟姐妹,無姑舅姨叔,因而無需再按兄弟姐妹排行或家庭系譜關(guān)系來起復(fù)名。再次,崇尚單名也與社會上的從眾心理有關(guān)。一般來說,作家、藝術(shù)家的名字傳播較廣,影響也較大。由于一些著名作家、藝術(shù)家愛好單名(有的是筆名、藝名)如魯迅、茅盾、巴金、老舍、聶耳、謝晉、牛群、馮鞏、姜昆等,這就無形中造成了單名響亮、高雅、時髦的社會潛意識,有的甚至還把單名看做是現(xiàn)代意識、社會地位、文化水準(zhǔn)的一種標(biāo)志。于是一般人也紛紛仿效,不但給孩子起單名,還將自己原先的復(fù)名也改成單名。

    陳振桂曾出版《起名八十八法》再版十多次,擁有眾多的讀者,21年6月又在廣州出版社出版《起名實用大全》。

       我國的姓氏非常集中。我國目前使用的漢字姓氏約為3050個,而在漢族中有87%的人僅僅用了100個常見姓氏,也即在11億人口中,約有9.5億人只用了100個姓氏。在這100個姓氏中,李、王、張、劉、陳、楊、趙、黃、周、吳、徐、孫、胡、朱、高、林、何、郭、馬等19個大姓的人口就占了漢族人口的55.6%,也即在全國大約有5.5億人口只使用這19個姓氏;而在這19個大姓中,居于前三位的李、王、張三個“超級大姓”則占了漢族人口的22.4%,其中以李姓最多,約占7.9%;王姓占7.4%;張姓占7.1%。這就是說全國有2.5億人只用了李、王、張這三個姓。

      很顯然,在同姓率極高的情況下,起單名而造成的同姓名率也會很高。據(jù)報載,天津現(xiàn)有2000多個“張力”、“張英”、“張健”;廣州有2400多個“梁妹”、“陳妹”;沈陽有3000多個“王偉”、“李偉”、“李杰”??梢?,為了避免與他人同姓名,在起名時,要盡量不起單名,而多起復(fù)名。

      二是擴大起名方法,克服從眾心理,勿趕時髦。我國人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實踐中積累了十分豐富、精彩的起名方法。有的重形式,有的重意義,有的講究字音的搭配,林林總總,各有特色。諸如:以姓連名法(如馬識途、付一笑),音形式關(guān)聯(lián)法(如韋葦、田甜),父母合姓法(如徐魏寶、婁農(nóng)根),諧音寓意法(如尤卓為,寓“有作為”),拆姓為名法(如舒舍予),偏旁互補法(如洪汛濤、楊村彬),古典詩詞名句摘取法(如冰心,出自唐詩“一片冰心在玉壺”),出生時間紀(jì)念法(如春蘭、雪梅),出生地點紀(jì)念法(如關(guān)牧村、王渝根),出生經(jīng)歷紀(jì)念法(如路生,生于鐵路列車上)。其他如明志趣、表仰慕、寄深情、寓希望等,更是常見的起名方法。總之,給孩子起名,應(yīng)以美學(xué)觀點作指導(dǎo),力求不俗氣,不雷同,不粗淺,不簡單化。

      三是傳統(tǒng)的“子女承父姓再加名”的方式似可改變,建議改為“父母合姓加雙名”(或“父姓加三字名”),即采用“四字姓名制”形式。這不但是減少同姓名的一條重要途徑,同時也體現(xiàn)出“時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樣”的現(xiàn)代精神。據(jù)推算,如以3000個現(xiàn)代漢語常用字計算,若起單名,那么總共只有3000個人名;若起雙名(二字名),將這3000個字任意排列,即可構(gòu)成600萬個名字。而如果采用父母合姓再加雙名或父姓加三字名的方式(即四字姓名),那3000個常用字就可組合成270億個名字!我國只要有一半人能起“四字姓名”,那么同姓名的問題就可基本得到解決?,F(xiàn)在有的年輕父母已經(jīng)采用“四字姓名”給孩子起名了,這頗有一種革新精神,如女排老將曹慧英給女兒起名為“殷樂笑子”(丈夫姓殷)??紤]到我國姓名用字的具體“國情”,四字姓名可以采用“雙軌制”的形式:凡是重要、嚴(yán)肅的場合及文字證件,一律采用“四字姓名制”,如身份證、戶口卡、工作證、學(xué)生證、結(jié)婚證書、檔案材料、法院布告、著作署名、銀行存折、名片、請柬等;而在一般場合,如家庭、學(xué)校、工作單位內(nèi)部、親朋友鄰之間的交往,則可直呼“二字名”。這樣既避免了同姓名之弊,又適合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社會生活,魚與熊掌兼得,豈不善哉。

    四是有關(guān)部門應(yīng)做一些減少同姓名的宣傳導(dǎo)向工作。建議大中城市的戶籍管理部門應(yīng)設(shè)立起名咨詢機構(gòu),用電腦儲存本市、本地區(qū)以及著名歷史人物中同姓名的資料,當(dāng)公民在給新生兒申報戶口時,就向他們提供這方面的服務(wù),以便了解新生兒的姓名有否與別人相同,有則可及時加以更改。報刊應(yīng)定期公布人名用字所用比例的抽樣調(diào)查結(jié)果,用以提醒人們有意回避起同名。

    2022年1月10日

    敬告讀者:本人從7月2日起,將連續(xù)發(fā)表好名字的標(biāo)準(zhǔn)、起名的構(gòu)思、起名的方法等,希望關(guān)注。

    四大名著的開頭和結(jié)尾,原來隱藏著這樣的秘密

    四大名著的電視人人都看過,但是能讀完這四部小說的人,真是少之又少。其實感悟四大名著的思想精華,離不開讀原著。

    今天就和河大衛(wèi)一起,來讀一下四大名著的開篇和結(jié)尾。四大名著寫的是中國人的人生,最深的滋味也在開始和結(jié)束處。讀完會讓你豁然開朗!

    電視劇《三國演義》劇照

    01

    三國演義

    心機,天機,契機。

    三國的故事,從開始到結(jié)束,其實是一場后果前因。

    你非要懂得了過程,看到了結(jié)局,才感悟得到最初。

    這或許就是所謂返本歸元、返璞歸真。

    開始也是結(jié)束。

    河南衛(wèi)視《舞千年》《關(guān)公》劇照

    三國的開篇,借用了明代大學(xué)問家楊慎的一首詞:

    臨江仙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fēng)。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首詞用在三國,最合適不過。

    我們仿佛看到一位曾經(jīng)叱咤風(fēng)云、閱盡世間成敗的白發(fā)老者,站在離開的小船的船頭,端著杯中酒,唱著這首歌。

    這種境界太高。

    河南衛(wèi)視《舞千年》《關(guān)公》劇照

    功名爭斗,哪怕是三國中攪動風(fēng)云的英雄們,也始終淪陷在這個角斗場,脫不開,逃不掉。我們每個人,在現(xiàn)實的漩渦里,也何嘗不是如此。

    但起碼我們能夠由此知道:頓悟,是需要跳出來的,跳出人間種種利欲糾葛。

    就像我們作為局外人,看著三國中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歷史中的浪花淘盡英雄,才能秋月春風(fēng)笑談中。

    可惜,世人爭做的卻是當(dāng)局者。

    河南衛(wèi)視《舞千年》《關(guān)公》劇照

    如何跳出來呢?觀心,觀人,觀世間,觀自在。

    三國,一開始就把最高處,輕輕而重重地擱放在我們眼前。

    結(jié)束也是開始。

    三國的結(jié)尾,有一首長詩,盡說那個金戈鐵馬的英雄時代。最深徹的是最后一句: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shù)茫茫不可逃。

    鼎足三分已成夢,后人憑吊空牢騷。

    這讓人想到《三國志·諸葛亮傳》里最后那句話: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

    這就是天數(shù)。

    電視劇《三國演義》劇照

    于是我們就更能理解開篇那首詞的意味——那樣的曠達(dá)之人,不只是經(jīng)歷過、跳出看,就可以的;他還需要看到和明白“天數(shù)”這個東西。

    古人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天命不可違”,又告訴我們“盡人事,安天命”。人能做的,只是盡力而為,不能也不該對結(jié)果太過執(zhí)著,太掛心上。

    有時候,往往是這句話最管用:這就是命。

    由此,生命開始有所悟。

    開始也是結(jié)束,結(jié)束也是開始,三國的故事如一個閉合的圓。

    人間爭奪,本是這樣循環(huán)不盡。

    故事之中,是心機;故事之外,是天機。對于頓悟,是契機。

    河南衛(wèi)視《舞千年》《關(guān)公》劇照

    02

    水滸傳

    塵歸塵,土歸土。

    水滸,大體說來就是一個義字當(dāng)先、替天行道卻毀于一旦的故事。撲面草莽英雄氣,一場江湖俠義志,萬千無語悲涼意。

    電視劇《水滸傳》劇照

    所以開卷詞才流露這樣的氣質(zhì):

    試看書林隱處,幾多俊逸儒流。

    虛名薄利不關(guān)愁,裁冰及剪雪,

    談笑看吳鉤。

    評議前王并后帝,分真?zhèn)握紦?jù)中州,

    七雄擾擾亂春秋。

    興亡如脆柳,身世類虛舟。

    見成名無數(shù),圖名無數(shù),更有那逃名無數(shù)。

    霎時新月下長川,江湖變桑田古路。

    訝求魚緣木,擬窮猿擇木,

    恐傷弓遠(yuǎn)之曲木。

    不如且覆掌中杯,再聽取新聲曲度。

    仿佛笑傲江湖,似乎遺世獨立。

    對于水滸故事,這真是完全看客的心思,像飲酒品茶聽著評書唱曲。

    而水泊梁山卻是一個悲劇,比起紅樓的悲劇,其中的現(xiàn)實更沉重,更真實。

    所以這開卷詞中的瀟灑與冷眼或許都是裝出來的——什么看淡名利、隱跡書林、儒流俊逸,都分明是一種在現(xiàn)實面前的無奈和不得已。

    水滸版畫《三打祝家莊》

    這種情緒,在結(jié)尾處的幾首詩中,終于明白流露出來。

    先是說梁山108好漢:

    天罡盡已歸天界,地煞還應(yīng)入地中。

    千古為神皆廟食,萬年青史播英雄。

    看上去是眾神歸位,永受香火供奉,青史留名。

    可想起梁山英雄們的故事和結(jié)局,卻多少帶著些“塵歸塵,土歸土”的悲涼感。這是一種通透,也是一種奈何。

    《梨園春》《林教頭風(fēng)雪山神廟》劇照

    然后詩說:

    莫把行藏怨老天,韓彭當(dāng)日亦堪憐。

    一心征臘摧鋒日,百戰(zhàn)擒遼破敵年。

    煞曜罡星今已矣,讒臣賊相尚依然。

    早知鴆毒埋黃垠,學(xué)取鴟夷泛釣船。

    替天行道,建功立業(yè),為國盡忠,可是“讒臣賊相尚依然”,有什么用呢?早知如此,不如學(xué)范蠡歸隱江湖泛舟而去。這種無可奈何和心底的悲憤,更加重了。

    《梨園春》大弦戲《武松打店》劇照

    最后詩說:

    生當(dāng)鼎食死封侯,男子平生志已酬。

    鐵馬夜嘶山月暗,玄猿秋嘯暮云稠。

    不須出處求真跡,卻喜忠良作話頭。

    千古蓼洼埋玉地,落花啼鳥總關(guān)愁。

    這或許就是“盡人事,聽天命”了,即使無用,終究已無愧于心。即使心中再多不甘,心上是縈繞不去的遺憾和悲哀,卻已經(jīng)無憾了。

    人生的滋味,本是如此。人生的玄機,本是難以捉摸。只好但求盡力而為,問心無愧。

    電視劇《水滸傳》劇照

    03

    紅樓夢

    風(fēng)月情長,終究夢一場。

    紅樓是一場夢,人生是一出戲。夢迷夢醒,戲里戲外,紅樓的開篇和結(jié)尾詩詞,意味也有這樣的兩重。

    夢里是荒唐。

    電視劇《紅樓夢》劇照

    從小說本身,紅樓的開篇詞就是那首《引子》。

    引子:

    開辟鴻蒙,誰為情種?

    都只為風(fēng)月情濃。

    趁著這奈何天、傷懷日、寂寥時,

    試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這懷金悼玉的紅樓夢。

    曹公說,紅樓“大旨談情”,紅樓的夢里是一場情天恨海。世間之人,一個個都是情種,只是有真情和妄情,人情和欲情。流落在人間風(fēng)月場上。

    其中充斥的是什么呢?奈何,傷懷,寂寥,愚衷??v然曾經(jīng)金玉滿堂,也終歸是一場追懷和悲悼。人間風(fēng)月,一場虛妄。

    這就是人生的滋味。

    電視劇《紅樓夢》劇照

    想想你的人生,已經(jīng)有了多少了結(jié)和落幕?

    所以紅樓的結(jié)尾,是散場。

    曲終人散或許讓人傷感,繁華落盡、生死茫茫更是無盡凄涼。小說本身的收尾詩詞,正是那首《飛鳥各投林》。

    收尾:飛鳥各投林

    為官的,家業(yè)凋零。

    富貴的,金銀散盡。

    有恩的,死里逃生。

    無情的,分明報應(yīng)。

    欠命的,命已還。

    欠淚的,淚已盡。

    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幸。

    看破的,遁入空門。

    癡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盡鳥投林,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人生百態(tài),人的欲望和路途也有千萬種,可是結(jié)局卻宿命般地奔向同一個——終究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鏡花水月一場空,夢幻泡影真如夢。

    也許,眼終究要看盡滄桑,心終究要味盡凄涼,有些事才能不再掛心上。

    這或許就是所謂道行。

    北京大觀園沁芳亭

    紅樓,還有另一種開篇和結(jié)尾,那是作者的自況。更真實,也更殘忍。

    甲戌本第一回的回前詩說:

    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

    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

    漫言紅袖啼痕重,更有情癡抱恨長。

    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開篇詩又說: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

    結(jié)尾詩再說:

    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

    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

    從這自況看,對于這情天恨海,寫故事的人依舊是放不下的,人生難免會有耿耿于懷。

    盡管故事的開始,就告訴我們這是一場夢;故事的結(jié)束,也告訴我們終究是一場空。但那更多的,是作者的癡想,和向往。

    就如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桃花源。

    清·孫溫繪全本《紅樓夢》

    張愛玲說:時代是這么的沉重,不容我們那么容易就大徹大悟。

    還有一句話說:懂得了太多的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

    這是人生最無可奈何的真相。

    可是紅樓的故事依舊是空蒙的,那是一種夢后的醒,痛后的悟。

    于是我們就還可以抱著一份希望:所有的苦都不會白受,所有的淚都不會白流,所有的不堪都自有落場,只待水到渠成。

    電視劇《紅樓夢》劇照

    04

    西游記

    始于慈悲,終于覺悟。

    《幽夢影》里說,西游是一部“悟書”。

    比起上面三部,它的主題更直接,調(diào)子也更溫情——四大名著里,只有西游是“喜劇”,雖然同樣歷經(jīng)坎坷,卻有著皆大歡喜、不復(fù)更求的結(jié)局。

    這是一個關(guān)于佛家的故事。而佛家的主題只有兩個:慈悲,和覺悟。西游記也同樣如此。

    電視劇《西游記》劇照

    開篇詩中說:

    混沌未分天地亂,茫茫渺渺無人見。

    自從盤古破鴻蒙,開辟從茲清濁辨。

    覆載群生仰至仁,發(fā)明萬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會元功,須看西游釋厄傳。

    從混沌鴻蒙、開天辟地開始,卻落在仁善二字上,這就是西游的慈悲精神。老子言道德;德,即是人之道。

    河南衛(wèi)視《少年奇妙游》《真假無分》劇照

    西游結(jié)尾時,有兩首詩:

    圣僧努力取經(jīng)編,西宇周流十四年。

    苦歷程途遭患難,多經(jīng)山水受迍邅。

    功完八九還加九,行滿三千及大千。

    大覺妙文回上國,至今東土永留傳。

    一體真如轉(zhuǎn)落塵,合和四相復(fù)修身。

    五行論色空還寂,百怪虛名總莫論。

    正果旃檀皈大覺,完成品職脫沉淪。

    經(jīng)傳天下恩光闊,五圣高居不二門。

    最后引用,是佛家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莊嚴(yán)佛凈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wù)撸ぐl(fā)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在結(jié)束處,慈悲與覺悟的主題依舊在,而且道出了慈悲才能覺悟之理。

    說起來,西游的主題似乎簡單多了??墒悄?,在開始和結(jié)束中間的九九八十一難,那無數(shù)的誤會和委屈、挫折和歷練。覺悟,從來不是容易的事。

    電視劇《西游記》劇照

    比起其他三部名著,西游的珍貴更在于:承受磨難的意志、戰(zhàn)勝挫折的勇氣、矢志不渝的堅韌,都來自慈悲之心、覺悟之求,而不是因了欲望和執(zhí)念。

    這就是不忘初心。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來源:歷史兒那點事

    電視劇《西游記》劇照

    四大名著的故事和主題各有不同,但結(jié)局卻不約而同地走向了空悟之境。人生始終是要覺悟的,這是最后的選擇與唯一的路途。

    四大名著給你帶去過哪些感悟?請在評論區(qū)告訴河大衛(wèi)吧!

    作者:piikee | 分類:八字起名 | 瀏覽:28 | 評論:0
    苍溪县| 丁青县| 古交市| 萨迦县| 平泉县| 兴山县| 察隅县| 庆安县| 泸定县| 东明县| 清流县| 宜君县| 修武县| 仪征市| 安达市| 周口市| 罗山县| 平泉县| 应城市| 临湘市| 东阿县| 思南县| 谢通门县| 太康县| 资兴市| 青州市| 文山县| 小金县| 宝兴县| 荥经县| 沂南县| 通榆县| 金寨县| 航空| 桃源县| 尚义县| 桐柏县| 高平市| 扶风县| 汶川县| 屯留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