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wù)勌珮O魚起名算命網(wǎng),以及太極招式名字大全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前兩天,MU5735客機墜毀,引起全國震動,小王在此先向受難的同胞表示沉痛的默哀。這個話題有重了,接下來我們聊點航空公司的那些小知識。相信我們國家還有許多人都沒有坐過飛機吧,但是一些航空公司的綽號相信都有所耳聞吧,比如說:擦航、木航、菜航、奶航......今天小王就給大家解釋解釋這些綽號分屬哪些航空公司及來由。
中國國航第一個當(dāng)仁不讓的先說說國航,畢竟他是我們國家唯一的載旗航空公司。
二字代碼:CA 三字代碼:CCA ,外號:擦航,載旗航(中國載旗航空),皇家航空
1)因二字代碼為CA,被起了個“擦航”的愛稱,它的logo是一只藝術(shù)化的鳳凰。
2)載旗航空公司(Flag Carrier,或又稱為國家航空公司)指的是由國家或政治實體指定、代表該國家或地區(qū)飛航國際航線的航空公司,一般會在該公司航空器的機體畫有國旗。國航就是咱們的載旗航,所以又被網(wǎng)友起名“皇家航空”。
東方航空二字代碼:MU 三字代碼:CES, 外號:木航、馬航中國分公司、奉獻(xiàn)航
1)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國字號三大航之一,因其二字代碼:MU,被業(yè)內(nèi)戲稱為木航。
2)東航新logo酷似馬航,被網(wǎng)友戲稱為馬航中國分公司。其實東航標(biāo)志靈感來自于展翅飛翔的燕子。
3)因東航西北分公司的文化墻上的標(biāo)語:比待遇越比心胸越窄,講奉獻(xiàn)越講境界越高,東航現(xiàn)被戲謔稱“奉獻(xiàn)航”。
南方航空二字代碼:CZ 三字代碼:CSN, 外號:菜航、白菜航
中國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國字號三大航之一,南航本來是以廣州市的市花木棉花為logo的,結(jié)果設(shè)計出來的卻是一顆活脫脫的大白菜,綽號被叫菜航就不足以為奇了。
海南航空二字代碼:HU 三字代碼:CHH, 外號:胡航,忽悠航,螃蟹航,椰子雞航
1)除國字三大航之外的第四大航空公司,因其二字代碼為HU,按照拼音讀法,被習(xí)慣稱為胡航;又因為海航一直在申請新航線,新馬甲,但是很多最后不了了之,就得了個忽悠航的外號。另外,海航在激進過程中資本盲目在非航空主業(yè)領(lǐng)域擴張,最終欠了一屁股賬,如今不得不破產(chǎn)重整,如此看來,忽悠航真是名副其實了。另外,海航的瓜實在太多,有興趣的可以在評論區(qū)留言,這邊為了避免被和諧,另外大家還稱其為椰子雞航,誰讓椰子雞來自海南呢?
2)又因其logo像螃蟹,又被稱為螃蟹航。其實海航的標(biāo)志以手形鴿子的旭日抽象圖案組成。白鴿代表和平、吉祥、美好、向上,寓意航空公司為公眾服務(wù)的愛心。
深圳航空二字代碼:ZH 三字代碼:CSZ, 外號:神航,精鳥航
1)立足于特區(qū),見證著深圳速度,本身也是神一樣的存在。
2)因為LOGO“民族之鵬”代表著一種神鳥,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現(xiàn)代文化集合的圖騰,體現(xiàn)企業(yè)的精神,也是企業(yè)的守護神。
廈門航空二字代碼:MF 三字代碼:CXA, 外號:白鷺航
其logo以白鷺為原型,被送外號“小白鷺”。
山東航空二字代碼:SC 三字代碼:CDG, 外號:傻蛋航
因其機身上的首字母SDA,被戲稱為傻蛋航。
四川航空二字代碼:3U 三字代碼:CSC, 外號:川農(nóng)國際,喂豬航空
1)網(wǎng)上某些乘客調(diào)侃川航服務(wù)不到位,還喜歡開些冷門航線,戲稱為:川農(nóng)國際。
2)隨著川航緊急迫降事件和中國機長的上映,讓身列航空界第二陣營的四川航空迅速博取了廣大群眾的眼球。另外,在把“吃”和“享受生活”放在第一位的四川地區(qū),其航空公司怎能不沾染個中精髓?持續(xù)無間隔投喂,讓乘客全程享受喂豬般的溫暖,所以又被調(diào)侃為喂豬航空。
春秋航空二字代碼:9C 三字代碼:CQH, 外號:風(fēng)扇航
春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國第一個民營資本獨資經(jīng)營的低成本航空公司,國內(nèi)著名廉價航空,因其logo似風(fēng)扇,被戲稱風(fēng)扇航。其實含義是三個S:smile微笑,service服務(wù),security安全。弱弱地問一句,有服務(wù)么?微笑。
吉祥航空二字代碼:HO 三字代碼:DKH, 外號:奶航
吉祥航空是均瑤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均瑤在奶制品方面發(fā)展也很有規(guī)模,所以網(wǎng)友戲稱“奶航。
首都航空二字代碼:JD 三字代碼:CBJ,外號:京東航
首都航空有限公司是海航集團旗下航空公司,前身是金鹿公務(wù)機有限公司。因其二字代碼:JD,被戲稱為京東航,還有一個綽號是“面膜航”,因為,一上飛機就開始推銷面膜了。
順豐航空二字代碼:O3 三字代碼:CSS,外號:水表航
國內(nèi)首家民營快遞公司順豐快遞創(chuàng)立的航空公司,網(wǎng)上常常調(diào)侃“查水表,你好,順豐快遞,業(yè)內(nèi)戲稱“水表航”。
中國聯(lián)合航空二字代碼:KN 三字代碼:CUN,外號:村航,中廉航
中國聯(lián)合航空 ,因為其主營機場在北京南苑機場,比較偏僻,加上三字代碼CUN,該航空公司員工自黑“村航”或因其票價稱"中廉航",不過目前主基地已經(jīng)搬遷到貧困縣(PKX,大興機場)
上海航空二字代碼:FM 三字代碼:CSH,外號:調(diào)頻航
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 2010年被東航收編,屬于東航系航空公司。因二字代碼為:FM,故戲稱“調(diào)頻航”。
西藏航空二字代碼:TV 三字代碼:TBA,外號:電視航
西藏航空,國內(nèi)第一家主基地位于拉薩的高高原航空公司,二字代碼TV,被稱為電視航。
重慶航空二字代碼:OQ 三字代碼:CQN,外號:火鍋航,可樂航
重航的航徽由紅色和藍(lán)色的太極陰陽魚組成,分別表示重慶的兩條江,嘉陵江和長江,猶如一個鴛鴦火鍋,被稱為火鍋航,另外,這個logo與百事可樂相似,因此被戲稱為“可樂航”(其實大韓航空更像)。
青島航空二字代碼是QW,三字呼號是QDA, 外號:傾倒航空,大蝦航空
青島航空(諧音梗:傾倒航空),主基地位于青島,因當(dāng)年著名的青島市樂陵路92號的“善德活海鮮燒烤家常菜”吃飯宰客事件,在吃飯前,顧客曾詳細(xì)詢問過菜價,向老板確認(rèn)過大蝦38元一份。但吃完飯后,老板卻稱大蝦價格為38元一只。結(jié)果后續(xù)連累青島航空也被成為大蝦航空,看來維護地域城市形象要從一點一滴做起?。∪绻麊螐膌ogo來看,長龍航空是不是更像一只大蝦呢?
以上是小王坐過的以及在網(wǎng)上搜集的一些國內(nèi)主要航班的綽號,略有不足的地方歡迎大家指正,或者還有哪些國內(nèi)的航班小王沒寫到的,大家可以在評論區(qū)留言哦~
緣起
我信奉知人論世的說法,拿看戲來說,不限于舞臺上角色的表演,還特別渴望了解演員的出身及演藝經(jīng)歷。整個梨園行是一個龐大的親友圈,舞臺上的兄弟,臺下或許就是父子,臺上的父子,臺底下或許是兄弟,有人專門出書介紹,頗可一讀。
大凡名角身世來歷都很清晰,可偏偏有兩位梨園中響當(dāng)當(dāng)?shù)拇蠼莾簠s身世模糊,讀其資料,如墜十里霧中,越想辨明,越難清晰。這就是“冬皇”孟小冬和“四世”名角杜近芳。一個被懷疑是否真姓孟,一個鐵定不姓杜。
冬皇身世
人在世上走一遭,或深或淺會留下痕跡,作為一代名伶、有著“冬皇”之尊稱的孟小冬不能例外,甚至,她留下的痕跡更清晰,然而,對她的生身父母和出生年份竟有多種說法。為求全面,筆者不避繁瑣,抄錄她的介紹:
維基百科詞條:孟小冬(1908年12月9日-1977年5月26日)又名孟若蘭、孟令輝,在上海出生。
沈葦窗先生《一代奇女子“冬皇”之由來》(載臺灣《傳記文學(xué)》1999年2月號441期):孟女士生于光緒三十三年(1907),她的生日是農(nóng)歷十一月十六日,她的藝名“小冬”二字,不知何人所取,既切合時日,又叫得響亮,應(yīng)屬姓名學(xué)中上上之作。
《孟小冬:氍毹上的塵夢》(作者萬伯翱、馬思猛):
1907年12月9日,農(nóng)歷丁未年十一月十六日,在上海民國路(今人民路)同慶街觀盛里(今觀津里)一條弄堂中的普通閣樓里,一個女嬰呱呱墜地,她就是日后紅遍大江南北,被廣大戲迷們譽為“冬皇”的一代坤伶——孟小冬。
《中國京劇戲考》:孟小冬,……原籍京西宛平。一說生年為丁未年臘月,因民間有“臘月羊,守空房”的說法,乃改稱1908年?,F(xiàn)取其身份證件上所記“11.16.1907”為出生日期。
翁思再《余叔巖傳》:余叔巖先生在教戲之余與孟小冬閑談時,孟向師傅親口透露,孟小冬本姓董,名若蘭,漢口人。祖居漢口董家巷,后遷橋口臨近滿春茶園處。姐妹五人,父母以為滿春茶園演員包伙食維持生計。民國元年,孟鴻榮攜兄弟孟鴻芳、孟鴻群、孟鴻壽、孟鴻茂到漢口滿春茶園演出,伙食包給董家,演員借住附近民居,孟鴻群住在董家,相處甚好,尤其喜歡董家聰明俊俏的小女兒若蘭,常帶其到后臺看戲,演出之余就帶她四處玩并教她唱戲。二三個月后,孟家班離開漢口,董家父母就讓若蘭認(rèn)孟鴻群為義父,隨孟家班走江湖。孟家原本稱其“小董”,就一直未改口?;販?,孟鴻群請孟家姑父仇月祥教老生戲。至其十五歲時,始冠孟姓,由于舊稱“小董”,遂改名孟小冬。民國十一年冬天,孟小冬到漢口湖北路怡園舞臺演出,曾去橋口尋找親生父母,物是人非,直至逝世也未能找到。
《沈寂人物瑣憶之冬皇秘史》:沈寂先生曾經(jīng)于上世紀(jì)五十年代初在香港見過孟小冬,他從與杜月笙相熟的李祖永那里聽到一個“震動人心”的隱私:“孟小冬本不姓孟!”李祖永告訴沈寂:“我聽杜月笙說,清末民初一個冬天,孟家班去北京城郊宛平縣,班主孟七率領(lǐng)十?dāng)?shù)人在董家村祠堂演出文武戲目,從未觀看過京戲的鄉(xiāng)民濟濟一堂,空前熱鬧。日夜兩場,總有一個六七歲模樣的小姑娘衣著單薄立在戲臺前,抬頭仰視,戲臺上帝王將相、鑼鼓聲、琴弦聲及角色的唱腔都使小姑娘著迷?!谒奶煸绯浚瑧虬嗍帐皯蛳?,正要出發(fā),小姑娘帶人急急趕來,跪在孟七身前,懇求孟七讓她入戲班。這幾天,小姑娘看戲入迷,家里人根本找不到她影子,她的魂已被戲班勾了去,家里也留不住了。于是孟七一口答應(yīng),要付給他們一筆錢,父親拒絕,他不是賣兒賣女,而是希望女兒找到一條生路。小姑娘姓董,無名,大家叫她小董,進了孟家戲班,要改姓孟,又是在冬天進戲班,藝名就叫‘孟小冬’?!?/p>
杜維善(杜月笙之子)口述中,直言孟小冬身世是個謎:“孟小冬是我庶母,她是1907年12月9日(陰歷十一月十六日)出生的。那年是羊年,過去迷信的說法是:女人屬羊(特指冬季的羊)不好。孟小冬比較迷信這個,于是后來就把自己的出生年份改為1908年。孟小冬的迷信還體現(xiàn)在不少地方,例如很早以前她算過一次命,說不能夠用本人的名字買房,從此她就對這個事很忌諱的。后來,我父親杜月笙的舊交陸京士在臺北用她的名字給她買了一棟房子,她寧可租房子,也堅決不去住。”
綜上,孟小冬的身世對外人始終是個謎。因為寫(說)她身世的人,從沒聽她親口提過,都是轉(zhuǎn)述別人,導(dǎo)致正史、野史都難采信。筆者以為,她的生日是確定的,年份也大致能夠確定為1907年,也就是光緒三十三年,她屬羊,查萬年歷:1906年2月5日1時3分至1907年2月5日6時58分農(nóng)歷丙午年(馬年,此時出生屬馬)。1907年2月5日6時58分至1908年2月5日12時47分農(nóng)歷丁未年(羊年,此時出生屬羊)。如果是1908年出生,則無論如何不會屬羊。她面目清秀,身形瘦長,我在網(wǎng)上看到說是孟鴻群之妻的照片,孟妻長得富富態(tài)態(tài),而孟鴻群的照片在網(wǎng)上搜不到,無法比對。從她的性格和后來的婚姻狀況也能看出,她對身份、名分很在意,由此可以猜想,小時候心理養(yǎng)成過程中,她可能受過一些不一樣的影響?;诖?,可以猜測她有被收養(yǎng)的可能,至于收養(yǎng)背景則不是能夠猜測到的。但這不影響她成為一名杰出的藝術(shù)家,甚至模糊不清的身世,更能成為她在藝術(shù)之路上的成功要素。章詒和曾說:“藝人是非常神秘的一群人,他們和所有的群體都不一樣。他們只給你看臺上和場合中的一面,私下里的這一面,他是不給你看的。他不僅不給別人看,他也不說。除非像我已經(jīng)扎到他們?nèi)ψ永锪?,而且和他們特別好,然后還有一個父輩的這種關(guān)系,那么你可能知道一點點,但遠(yuǎn)不是他的全部。藝人只能告訴你一點點,再不然,告訴你的就是假的?!边@段話,可以作為孟小冬身世以及比孟小冬更復(fù)雜的杜近芳身世之謎的注腳。
撲朔迷離的杜近芳身世
杜近芳是我國著名的“梅派”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著名京劇旦角。她出生于1932年(還有說法是出生于1935年2月,僅見寧殿弼著《戲林拾薪》)。因為她生于亂世,出生后又被多次買賣,具體出生日期不詳。
2021年4月17日,杜近芳先生去世,新華社發(fā)電文《送別京劇名家杜近芳》:4月23日,眾多京劇界人士、戲迷與生前好友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大禮堂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杜近芳送行。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京?。┐硇詡鞒腥?、國家京劇院藝術(shù)風(fēng)格的奠基者之一杜近芳4月17日22時2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其他媒體內(nèi)容大致如此。北京日報發(fā)表以《杜近芳:一輩子活在京劇里的“四世”名角》為題的通訊:其中一節(jié)“傳奇一生:拜師王瑤卿梅蘭芳,從孤兒成為頭牌——杜近芳原名陳玉華,1932年生于北京,原本是孤兒,生下來被送到唱戲的陳喜光家。后來陳家敗落,家境貧寒,她被賣給靠撫養(yǎng)小孩唱戲賺錢的杜菊初,艱苦度日”。
關(guān)于杜近芳的師承,演繹經(jīng)歷,藝術(shù)成就,耳熟能詳,然而看她的簡歷,一個至關(guān)重要的日子——生日——卻付之闕如。杜近芳的身世一直是個謎,如今,大師身影未遠(yuǎn),身世更加模糊。
好姻緣?歹姻緣?——冬梅難芳
杜近芳的身世之謎涉及到梅蘭芳和孟小冬兩位前輩大師。一直以來,關(guān)于杜是梅孟之女的傳言始終不絕。這就不能不先說說梅孟姻緣。
孟小冬的坎坷情路,現(xiàn)已不算秘聞,她和梅蘭芳的姻緣既是傳奇,又是悲劇。大致可分這樣五個階段:從相識到結(jié)婚;從結(jié)婚到“槍擊案”發(fā)生;從“槍擊案”到“吊孝”受阻;從“吊孝”到離婚;以孟小冬“啟事”,梅蘭芳賣房還情債結(jié)束。從初識時的惺惺相惜,到戀愛中的油里調(diào)蜜,再到離婚時冷到骨子里,正應(yīng)了“七年之癢”!
1910年,16歲的梅蘭芳娶了第一位妻子王明華。王明華乃旦角王順福之女、武生王毓樓之妹,長梅兩歲。結(jié)婚的第二年就生了個兒子,隔了一年又生了個女兒。王明華以為就此完成了生育任務(wù),為了全身心陪伴梅蘭芳演出,照料梅蘭芳起居,她做了絕育手術(shù)。不料一場麻疹病奪去了一雙兒女的性命,她卻徹底失去了為梅家傳宗接代的機會。而梅蘭芳卻肩負(fù)延續(xù)梅家香火的重任。原來,梅蘭芳的大伯梅雨田夫婦,生的孩子都是閨女,梅蘭芳是家族里兼祧兩房的獨生子。兒女的夭折斷了梅家的香火,是整個家族的一道絕大的難題。岳丈家建議梅蘭芳收養(yǎng)王明華侄子王少樓做兒子,遭到梅拒絕。無奈之下,王明華同意梅蘭芳再娶一房妻室生兒育女。1921年末,梅蘭芳娶了第二個妻子福芝芳。
福芝芳京劇旦角出身,有“天橋梅蘭芳”之稱,嫁入梅家后便放棄了演戲,也是肚子爭氣,她共生育九個子女,可惜大都夭亡,成人的只有四子葆琛、五子葆珍(紹武)、老七(女)葆玥和幺子葆玖。她不僅限于賢妻良母的角色,還常伴梅蘭芳看書、作畫、修改整理劇本,也常到劇場后臺做些化妝服裝設(shè)計方面的工作,甚至戲班里演員之間有了矛盾,她還幫助梅蘭芳從中說和,是正經(jīng)的內(nèi)當(dāng)家。
可是,福芝芳美好的形象卻因孟小冬的出現(xiàn)而大打折扣。據(jù)《檔案春秋》記載:1925年8月,北京第一舞臺有一場盛大的義演,不到二十歲的孟小冬破例作為“坤伶老生”被邀演出,戲碼排倒三,大軸是梅蘭芳楊小樓,這場演出讓孟小冬聲名大噪。接著,北京電燈公司總辦馮恕為母親慶賀八十大壽的堂會上,她與梅蘭芳合演《四郎探母》,她唱老生而梅扮鐵鏡公主,“陰陽顛倒”,旗鼓相當(dāng),演出大為成功。1926年,王克敏五十歲生日堂會上,孟小冬與梅蘭芳首次合演《游龍戲鳳》,兩人感情更洽,漸生戀情。1926年8月28日《北洋畫報》上一篇署名“傲翁”的文章說:“小冬聽從記者意見,決定嫁新郎不是闊佬,也不是督軍省長之類,而是梅蘭芳?!眻蠹堖€刊發(fā)了梅、孟兩位的各一張照片,照片說明是“將娶孟小冬之梅蘭芳(戲裝)”和“將嫁梅蘭芳之孟小冬(旗裝)”。
梅孟結(jié)緣,有梅黨的推波助瀾,以及梅夫人福芝芳的一份“功勞”。當(dāng)時梅蘭芳身邊聚集著一群精英,有的是梅的“戲袋子”(齊如山等)有的是“錢袋子”(馮耿光),他們愛護梅蘭芳、支持梅蘭芳、也操控梅蘭芳,被稱為“梅黨”。福芝芳出生在破落的旗人家庭,自幼喪父,母親靠趕大車把她拉扯成人。福芝芳的老媽頗有爺們氣魄,人稱“福二爺”,有其母可想其女,困苦的生活造就了強悍的性格,福芝芳進入梅家不久,母女倆把持住了內(nèi)宅大權(quán)。福芝芳的出現(xiàn)讓“梅黨”感覺到另一股勢力崛起,梅蘭芳不再像以前那么“聽話”了,孟小冬的出現(xiàn)讓梅黨看到一種制衡力量。福芝芳過門時媒人言明梅蘭芳系一子雙祧,所以兩房妻子“兩頭大”。如今,如何安置孟小冬?大媒齊如山等以王明華臥病多年,在天津住院療養(yǎng),小冬實際上也是正室且婚后將另置新宅別居為由,說服了孟家。隨后,梅蘭芳等陪孟小冬去天津拜會王氏夫人,后者以戒指相贈,算是首肯與成全。據(jù)孟小冬晚年告訴弟子:當(dāng)年說定,這夫妻關(guān)系是“兩頭大”,意思是妻妾之間不分大小,對外享受同等禮節(jié),以后有機會扶正。1927年初,一對新人在馮耿光東四十條(一說是九條)公館里結(jié)婚。后梅蘭芳在外面找了一處四合院與孟小冬住,取名為綴玉軒。梅蘭芳的綴玉軒主人之稱大概就源于此。照這個情形來看,孟小冬實際沒能登堂入室,只算金屋藏嬌的側(cè)室。
梅孟婚后,日子過得倒也平靜,可不久,發(fā)生了一件驚動京城的大事,就是馮耿光公館的槍擊案?!毒_情樓雜記》一書中有“馮耿光與梅蘭芳被劫案”記述此事,文不長,照錄如下:
民國七八年,有京兆尹王達(dá)之子王某,方肄業(yè)朝陽大學(xué),年少浮蕩,與名坤伶孟小冬熱戀,私訂嫁娶之約。后孟轉(zhuǎn)愛梅蘭芳,急遽嫁焉。王聞之,恨梅入骨,恒思有以報之,而未得間。
時中國銀行總裁馮耿光,為梅之老斗(舊時旦角倚為靠山的人),往還密切。王知之,常伺馮宅左右,以待梅至,梅固不知也。
一日,馮宴客,召梅至,正酒酣耳熱,忽有一少年客,衣舊衫,至馮傳達(dá)室,謂祖母病故,無以為殮,欲見馮、梅求資助。傳達(dá)白馮,馮囑予一二十元遣去,少年謂戔戔不濟事,仍欲見馮、梅,傳達(dá)再白馮,馮以主客正歡暢,必不見。
時有《大陸晚報》經(jīng)理張漢舉在座,因自報奮勇,出見少年,少年詢其可否代表馮、梅說話,張以其求助,至多百數(shù)十元足以了之,遽曰“可”。少年曰:“如此甚佳?!碑?dāng)出手槍抵張胸際,曰:“實告君,吾此來實欲殺馮、梅二人,希君導(dǎo)吾入室,稍聲張,即先殺汝?!睆堃姞?,大驚,再三要求勿流血,愿轉(zhuǎn)達(dá)馮、梅以金贖之。少年謂:“贖亦可,一須百萬,二須現(xiàn)款,三須立交。”
張命傳達(dá)轉(zhuǎn)達(dá)馮、梅,馮、梅始知少年為暴客,但張已在手槍威脅之下,無法抗拒,因搜家中現(xiàn)款及飾物,約二十萬元,命人攜出交少年,少年少之,馮無奈,一面以電話囑中行取現(xiàn)款六十萬元至,一面密報衛(wèi)戍司令部。迨中行送款至,已屆午夜。少年令張包扎妥當(dāng),迫張同乘汽車離去。
行未久,少年見沿途軍警戒備,知事已泄,復(fù)命司機開回馮宅,下車時,埋伏馮宅警察,遽開槍擊少年,而少年槍亦響,于是少年與張漢舉同斃門首。
后檢視少年身畔,于內(nèi)衣領(lǐng)發(fā)現(xiàn)“朝大”二字,經(jīng)詢朝大,始知為王某,但其父王達(dá)竟不敢承認(rèn)。張漢舉死后,由梅蘭芳以麻草園房屋一棟,款二千元,交張妻了事。
《綺情樓雜記》是一部民國文人筆記。作者喻血輪號綺情樓主,出身于文學(xué)仕宦世家,為“中國鐵娘子”吳儀的舅舅。早年參加辛亥革命學(xué)生軍,后任多種報刊主筆、編輯主任、總編輯等職,晚年旅居臺灣。
關(guān)于刺梅一案,另一個版本說當(dāng)時北京黎明中學(xué)青年教師李志剛因為聽說梅蘭芳家財萬貫,動了綁票之心,于是前往劫持。李志剛被擊斃的過程與王惟琛情節(jié)類似。至于行刺原因,說的是刺客單戀孟小冬,他們之間根本就沒有什么“嫁娶之約”;至于索金多少及劫持經(jīng)過等,亦與喻氏所記有出入。不過,孟小冬與梅蘭芳結(jié)婚是在民國十六年(1927),喻氏說此案發(fā)生于“民國七八年”,顯然有誤。至于刺客究竟姓李還是姓王,至今仍有多種說法,《梅蘭芳全傳》(作者李伶伶)與《梨園冬皇孟小冬傳》(作者許錦文)就有很大出入。如以后來孟小冬的“啟事”為準(zhǔn),槍擊案的主角似應(yīng)為李志剛。不管開槍的是誰,目標(biāo)都是梅蘭芳。梅蘭芳二夫人福芝芳得知馮宅發(fā)生人命血案,丈夫差點丟了性命,這一切又都是源于孟小冬,于是找到了攻擊的口實:“大爺(梅蘭芳)的命要緊?!陛浾摵芸煲舱镜搅怂囊贿?。擺在梅面前的路不外乎三條:與孟分手;保持現(xiàn)狀;逐漸淡化。經(jīng)過權(quán)衡考慮,梅蘭芳選擇了最后一條即“逐漸淡化”的道路。因此這次馮宅血案發(fā)生后,他沒有馬上再去孟小冬那邊。
1928年春節(jié)過后,小冬突然收到一份由家人轉(zhuǎn)來的天津《北洋畫報》,登有一則消息說梅蘭芳到天津演出,帶著福芝芳一同出門。孟小冬認(rèn)為這完全是做給她看的,憤而離開“金屋”回了娘家,而且去了天津風(fēng)風(fēng)火火地演了10來天的戲,又在天津逗留數(shù)日;《天津商報》“游藝場”的沙大風(fēng),更是大捧特捧,并辟“孟話”專欄,詩文不斷,竟稱孟小冬為吾皇萬歲。她演出的春和戲院,連日爆滿。演出結(jié)束,又在津小住數(shù)日。當(dāng)有人向她詢問與梅關(guān)系時,她一律不予回答。返北平后,仍回娘家居住。這一舉動,無疑是對梅的一種示威、反抗。梅只好學(xué)《御碑亭》里的王有道,前往“孟家莊”接回了孟小冬,還被孟五爺話中帶“刺”地教訓(xùn)了一番。之后,孟隨梅到廣州、香港、上海等地演出、游玩,兩人感情復(fù)蘇。
“吊孝”事件直接導(dǎo)致梅孟仳離
1930年8月5日,梅蘭芳剛剛訪美演出回來,伯母(也是嗣母)于前一天過世。孟小冬得信剪了短發(fā),頭插白花,來到梅宅欲為婆母披麻戴孝。不意剛跨入大門,即被三四個下人攔阻。當(dāng)時福夫人懷胎已快足月,坐在靈堂恭迎前來吊喪的客人。梅央告:“不看僧面看佛面。小冬已經(jīng)來了,我看就讓她磕個頭算了!”福站了起來,厲聲說:“這個門,她就是不能進!否則,我拿兩個孩子、肚里還有一個,和她拼了!”福、孟二人,一個必欲證明身份,一個誓死捍衛(wèi)地位,兩難之下,梅蘭芳只好請來孟小冬的家人勸回小冬,說了一句:“你先回去吧!”受此大辱,孟小冬絕望至極,不能入府給婆母守孝,無異于昭示并強化了自己的“外宅”身份。在臺上將帝王將相、賢人義士演得天衣無縫,卸去戲袍,摘下髯口,依舊是一顆善感女人易殘易碎的玻璃心,大庭廣眾之下受此折辱,豈不如墜冰窟,孟小冬恨恨留下一句話:“今后我要唱戲,不會比你差,還是頭牌;要嫁人,我要么不嫁,要嫁就嫁一個一跺腳就滿城亂顫的!”
失去梅家媳婦的名號,很快就在菊壇加冕“冬皇”,福也?禍也?誰能說清。這一次羞辱,也成了她日后嫁杜月笙的鋪墊,情也?勢也?一言難盡。
孟小冬離開無量大人胡同梅宅,大病一場,一度皈依佛門。有一個說法不脛而走,此時孟小冬也有孕在身了,這就為下面的故事埋下伏筆。
梅孟又維持了大約半年之久“貌合神離”的關(guān)系終于1931年夏結(jié)束了五年的婚姻。
事情原本就該結(jié)束了,可是1933年天津一家報紙刊出連載小說,影射“冬皇”,這讓受過一次情傷的孟小冬忍無可忍,導(dǎo)致溫柔敦厚的梅蘭芳跟著躺槍。小說寫的是當(dāng)年在京釀成命案的戲迷與坤伶原本有染,坤伶分手后還向名伶獅子大開口……孟小冬憤而于1933年9月在《大公報》連登三天《緊要啟事》,啟事中用了相當(dāng)大篇幅,順勢發(fā)泄對“負(fù)心人”的滿腔怨忿:
啟者:冬自幼習(xí)藝,謹(jǐn)守家規(guī),雖未讀書,略聞禮教。蕩檢之行,素所不齒。邇來蜚語流傳,誹謗橫生,甚至有為冬所不堪忍受者?!?jīng)人介紹,與梅蘭芳結(jié)婚。冬當(dāng)時年歲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聽介紹人主持。名定兼祧,盡人皆知。乃蘭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實踐前言,致名分頓失保障。雖經(jīng)友人勸導(dǎo),本人辯論,蘭芳概置不理,足見毫無情義可言。冬自嘆身世苦惱,復(fù)遭打擊,遂毅然與蘭芳脫離家庭關(guān)系。是我負(fù)人?抑人負(fù)我?世間自有公論,……今忽以李事涉及冬身,實堪痛恨!自聲明后,如有故意毀壞本人名譽、妄造是非,淆惑視聽者,冬惟有訴之法律之一途。
登報后,孟小冬向法院遞交訴狀,要求梅蘭芳賠償青春損失,數(shù)額驚人。彼時,梅蘭芳剛剛經(jīng)歷訪美演出,面對巨額賠付根本無力應(yīng)對。上海青幫大佬杜月笙出面和事,取了一個折衷的金額,孟小冬方撤訴,達(dá)成庭外和解。即便杜先生給定的賠償數(shù)額比原來降了大半,梅蘭芳后來還是將北京無量大人胡同的四合院賣了,才償清情債。
當(dāng)年陳凱歌拍《梅蘭芳》時,有人就梅孟話題訪問杜月笙之子杜維善,他說:“梅蘭芳與孟小冬的分手,并不是那么簡單,可能牽涉了很多很復(fù)雜的問題。母親有時候會跟我們講他們分開時的一些事,母親知道孟小冬和梅蘭芳離開一定有條件,而且條件可能很苛刻。我母親看不慣,因為她們都是唱戲出身的,她多少同情孟小冬。但是這個條件究竟是什么,也只有梅蘭芳、福芝芳和孟小冬他們3個人才知道。梅葆玖不知道,許姬傳也不知道——1983年我去看許老的時候,提起過這件事情,他都不清楚。我覺得這里面可能福芝芳有條件,限制孟小冬登臺演出作為他們分開的什么條件,但這只是猜測,不能夠證實。所以后來聽說章子怡籌拍孟小冬傳,梅家不答應(yīng),因為這里面可能牽涉到比較微妙的關(guān)系。我想《梅蘭芳》這部電影也不會對這種關(guān)系有太多的涉及?!?/p>
晚年居住在香港的孟小冬曾經(jīng)對人講過,因為梅蘭芳不能答應(yīng)兼祧,所以她滑腳溜了。多年之后的回顧聽起來還帶著點輕松詼諧的口氣,可當(dāng)年的情狀卻沒有這么輕描淡寫。孟小冬19歲嫁給梅蘭芳,離開舞臺4年,早已斷了生活來源。為離婚一事,她向梅蘭芳索要補償金,但這讓因訪美虧空了一大筆錢的梅蘭芳頗為為難。在杜月笙的出面調(diào)停下,雙方最終達(dá)成協(xié)議,由梅蘭芳一次性付給孟小冬4萬塊錢,從此二人再無瓜葛。熟悉梨園內(nèi)幕的章詒和說:“一九三四年正月,梅蘭芳去漢口演出,名票南鐵生接待,下榻揚子江飯店,見梅老板滿面倦怠,以為是遠(yuǎn)路風(fēng)塵之故。梅蘭芳告訴他;‘這次來漢口兩期演出的包銀是三萬大洋。原也算不得什么,想把它送給孟小冬,做最后的了斷。只有處理完了這些事,今后對大家都好,我也好靜下心來研習(xí)。和她(指孟)生活在一起,總是顧慮重重,就算這回是白唱。’孟小冬進門就封箱輟戲,苦悶也隨之而來。她并無生養(yǎng),脾氣也日漸乖張。梅蘭芳對南鐵生說:‘有一次外出吃飯,孟小冬先說要去東來順,中途嫌不好,又改說去豐澤園,依舊不樂意。來回折騰好幾回,最后還是回家就餐?!罚?,孟三人生活上如此磕磕碰碰,誰的精神都抑郁。是孟小冬提出的分手,但更是梅蘭芳生出了斷之心。梅孟彼此都現(xiàn)實得很,其內(nèi)心如何?我們誰也不知?!?/p>
律師鄭毓秀是如何參與到調(diào)解梅、孟分手事宜的?據(jù)說,是因為“孟迷”沙大風(fēng)。沙大風(fēng)知情后,很為孟小冬抱不平。他雖然清楚感情的事兒無所謂對錯,更無所謂誰負(fù)誰誰騙誰,但是,他總是認(rèn)為孟小冬就這樣兩手空空地離開梅蘭芳,對孟小冬來說實在不公平。再說了,既然當(dāng)初孟小冬是在有媒人有證婚人的情況下嫁給梅蘭芳的,梅蘭芳就是明媒正娶,那么,如今分手,就不應(yīng)該只是分手那么簡單,用法律語言,應(yīng)當(dāng)是離婚。既是離婚,該有個正式的程序上、內(nèi)容上的完備手續(xù)。于是,他向孟小冬建議,去上海聘請著名的鄭毓秀律師,由她出面處理善后。
孟小冬接受沙大風(fēng)的建議,離開天津去了上海。抵達(dá)上海后,她沒有直接去找鄭毓秀,而是先去找她的結(jié)拜姐妹姚玉蘭,大概是想讓姚玉蘭陪她一同去面見鄭毓秀。此時,姚玉蘭已是杜月笙第四房妾了,她是在兩年前嫁給杜的。姚玉蘭聽了孟小冬的打算,認(rèn)為打官司并不妥當(dāng),一來麻煩,完成整個司法程序,既耗時更耗力;二來從名聲上說,于孟小冬于梅蘭芳,都很不利。想一想,當(dāng)初兩人結(jié)合,是不公開的、秘密的,如今分手反倒鬧得轟轟烈烈人所皆知,不是讓人看笑話么。孟小冬認(rèn)為姚玉蘭分析得很有道理。
那么,應(yīng)該怎么做呢?姚玉蘭提議不如讓杜月笙出面,做個和事佬。杜月笙和梅蘭芳也是老相識,又早就對孟小冬有好感,便一口答應(yīng)姚玉蘭的提議。就這樣,雙方達(dá)成協(xié)議,梅蘭芳支付四萬塊錢。其實,兩人談分手時,梅蘭芳就曾想給孟小冬一筆錢,但孟小冬拒絕了,當(dāng)然是出于強烈的自尊心。如今,看到姚玉蘭、杜月笙的面子上,她接受了。
至于離婚,他倆的結(jié)合,從法律上來說并不合法,孟小冬的身份不論她多么不情愿,終究是妾。在法律不保護妾的情況下,他們的分手也就無所謂離婚,根本不需要法律上的手續(xù)。
有意思的是,孟小冬最初拿到的四萬塊錢,是杜月笙墊付的。這不是一筆小數(shù)目,梅蘭芳平時開支巨大,又是借款去的美國,當(dāng)時手頭很不寬裕,竟一時拿不出這筆錢來。后來,為了償還這四萬塊,他不得不將無量大人胡同的住宅賣了。兩個人的一段真情,最后以四萬塊錢作了了結(jié),不免有些可悲。
1956年,梅蘭芳率團訪問日本,在戰(zhàn)后以民間外交形式打破兩國壁壘。當(dāng)時去日本要在香港轉(zhuǎn)機,中國京劇院黨委書記馬少波陪同梅蘭芳造訪孟小冬。少年子弟江湖老,紅粉佳人兩鬢斑。時隔二十五年,梅蘭芳見到孟小冬說的第一句話便是:你也老了。馬少波看到此情景,識趣地躲了出去,兩人平生最后一次見面說了什么,則成千古之謎。
歷史果真如一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嗎?其實,事實一直在那里,只是很少有人去尋根求源,很少有人理性判斷,往往人云亦云,以致形成三人成虎的局面。梅孟之間,不僅僅是兩個人的事,事涉兩個家族,糾纏著兩個有著巨大票房價值的名伶利益,多少人多少心思牽扯其中?。?/p>
杜近芳出生前后之孟小冬
杜近芳于1932年出生,因為她說不清自己出生日期,使得身世越加迷離。其實,在梅蘭芳和孟小冬分手之后,坊間即流傳出:孟小冬在1932年為梅蘭芳生下了一個女兒,后來因為孟小冬和梅蘭芳決裂,這個孩子也被送人了。
以下是孟小冬1930年8月至1933年間部分行跡:
1930年,農(nóng)歷庚午年8月:梅蘭芳大伯母逝世,孟小冬前往無量大人胡同奔喪吊唁被擋之門外,后往天津念佛隱居。
1930年11月10日、11日,農(nóng)歷庚午年九月二十日、廿一日:天津春和戲院演出。
1931年,農(nóng)歷辛未年:孟小冬在長城公司灌制唱片:《捉放曹》《珠簾寨》唱片,楊寶忠操琴。
1932年9月,農(nóng)歷壬申年:孟小冬在天津拜蘇少卿為師。
1933年9月5日,農(nóng)歷癸酉年七月十六日:孟小冬在天津《大公報》發(fā)表“緊急啟事”。
之所以不厭其煩抄這一段行跡,是想厘清一個基本事實:孟小冬有十月懷胎的時間嗎?
梅的伯(養(yǎng))母是1930年8月4日去世,梅從8月5日到11月18日長達(dá)100多天沒有演出,這符合守孝規(guī)矩。假如“吊孝”時孟小冬即有孕在身,從1930年8月算,孩子應(yīng)該生在1931年5月前后??梢源_定,如果說孟小冬果然懷孕生子,那么生下的孩子肯定不是杜近芳。吊孝風(fēng)波之后,梅孟并沒接著分手,而是直到1931年7月才正式離婚,其間二人一度和好,也不排除后面懷孕的可能,如果網(wǎng)上流傳的孟小冬孕照是這期間拍攝的呢?那么,杜近芳的生年就在時間上與傳說中孟所懷孕的孩子符合。那時剛剛離婚,怨恨頗深,孟小冬把對梅蘭芳的失望轉(zhuǎn)嫁到孩子身上,加上要重返舞臺,無暇顧及養(yǎng)育,女兒生下來,隨即送人也是符合邏輯的。
然而果真如此嗎?還是聽聽當(dāng)事人的說辭吧。
杜近芳口述實錄
我是名幸運兒。關(guān)于我的出生,首先要提到的是京劇行的陳家。我剛出生不久,便被一條毯子包裹著抱到了陳家。于是,我姓了陳,有了陳玉華這個名字。
我是1932年生人,猴年臘月生的。我父親陳喜光就是不告訴我是臘月哪一天,他說不能讓別人知道。所以,我到現(xiàn)在都不知道我生日的具體日子。我的堂哥比我大10個月,他對我說:“你記住了,我是農(nóng)歷猴年二月生的,你是十二月生的?!彼€說:“可是,你是猴年臘月里來的,沒多少天,很快就迎來了雞年。咱們中國人不按這公歷,不信這洋菩薩,還是按照猴年來計算?!彼哉f,這非常有意思,我生下來沒有幾天就1歲了。到我真正1歲的時候,按傳統(tǒng)的算法,我都3歲了。京劇里有一出戲叫《白猿教刀》,講的是關(guān)老爺在夢境中跟一只通靈的白猿學(xué)習(xí)刀法。這只白猿非常有本事,而且孝母。因為我是猴年生的,皮膚很白凈,所以,長輩們又給我起了個小名,叫“小白猿”。
(按:照此說法,杜近芳就不可能是孟小冬之女,因為早在1931年7月梅孟就離婚了,即便孟7月懷孕,也不會遲至次年臘月才生出孩子。)
我從小就有些奇怪的習(xí)慣。拿吃東西來說,我不吃別人的奶,碰都不碰。那時候沒有賣牛奶的,我父親想辦法買到最好的羊奶,用開水沖了,放在一個船形的容器里喂我,但我死活都不吃,只是不停地哭。家里人著急了。我父親想,再這么光哭不吃東西,這么點兒大的孩子很快就沒氣了呀!他急得不能工作。恰巧米糧店的老板到我家里來,看到這情況,就把我父親叫到一邊,問:“這是南種還是北種?”意思就是,這孩子是南方人生的還是北方人生的?我父親說根子是“南種”。米糧店的老板就讓他用老米面試著喂喂看。……我父親就試著用老米面喂我,這一喂不要緊,我是又不哭又不鬧,就像得了飽災(zāi)似的?!?/strong>
(按:這段回憶是想說明遺傳因素?還是地域因素?“南種”定然是說杜近芳的基因?qū)儆谀戏饺?,梅的祖籍是泰州、孟生長于上海,倒是相符。)
說起來,陳家全家都與京劇有緣。我的大爺是后臺管大衣箱的,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管服裝的舞美人員。我父親陳喜光排行老三,工銅錘花臉。我的四叔陳喜興工文武老生。我的五叔是拉京胡的。家里的長輩們除了唱京戲,也有喜歡古曲的,我的姑姑興致來時會教我唱旦角。我就是在這么一個戲曲氛圍極其濃郁的環(huán)境里成長起來的。
我們家很有意思。我叔叔先進的富連成科班,他是在家里讀完《論語》進去的。我父親是在家里念完了四書五經(jīng),大約十一二歲時進的富連成。我父親和我叔叔都排在第一科“喜”字科。當(dāng)時在“喜”字科的除了“六大弟子”(雷喜福等人),還有帶藝入科、搭班唱戲的梅喜群和周喜芳。梅喜群就是梅蘭芳先生在科班時的藝名,周喜芳就是周信芳先生在科班時的藝名。按現(xiàn)在的話說,梅先生是走讀,白天來、晚上走,不住宿。所以說,我父親、我叔叔和梅先生、周先生是同科的同學(xué)。
(按:有此一層關(guān)系,梅后來對杜近芳青眼有加也是可以理解,符合情理。)
談起我拜梅蘭芳先生為師,還有個小插曲,現(xiàn)在想來挺可樂的。就在我隨李少春的起社去上海演出之前,一天,師父王瑤卿先生把我叫到跟前,對我說:“笑寶,你這次去上海拜畹華,我給你寫好信了?!蔽乙宦?,懵了。我問:“師父,您這是不要我了?”說著說著,眼淚就下來了。師父看我這樣,趕緊說:“傻孩子,學(xué)梅派可不容易。讓你去跟畹華學(xué)梅派戲,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啊,你要珍惜這機會?!蔽疫@才明白過來……
(按:王瑤卿先生因材施教,不囿于門戶之見,他有胸懷,將學(xué)生推薦給伶界大王是可以理解的。)
梅先生對我是格外地關(guān)心和疼愛,在他眾多的弟子中是比較特殊的。比如我的名字。很多人對我的名字很好奇,實際上,“杜近芳”這個名字是梅先生的意思。當(dāng)時,我還沒有“解放”,還是杜菊初家唱戲賺錢的工具。有一天,杜菊初和他太太沒出去打牌,我聽到他們在八扇屏后面說話。原來,梅先生告訴杜麗云(養(yǎng)姐)說,給我起名字的時候,要取“靠近”之意。也就是說,我的名字中要有靠近他的意思。杜麗云把這話告訴了杜菊初。杜菊初聽后說:“好嘛,不是進去的‘進’,而是靠近的‘近’,那就叫‘近芳’吧。這社會是要變的,我做的那些個買賣,現(xiàn)在都讓出去了。叫‘近芳’這名字,唱旦角響堂。
(按:單從梅先生為其取名,不能斷定她就是梅的女兒,但梅先生對杜特別上心,也值得好奇。)
梅先生對我的特殊,還體現(xiàn)在他教我的第一堂課上。我拜完師以后梅先生給我上的第一堂課,竟然和王先生教我的第一課是同樣內(nèi)容——《易經(jīng)》。梅先生把我叫到桌前,拿出毛筆,在紙上畫了兩個圓形圖案,一個是太極陰陽魚,另一個是外圓內(nèi)方的銅錢形狀的圓。我有點摸不著頭腦,不知道梅先生用意何在。梅先生看了看我,意味深長地對我說:“光會唱戲是不行的,要多懂得一些人生的道理,要學(xué)習(xí)如何為人處世。”梅先生邊說,邊指著太極陰陽魚的圖形:“這叫‘八卦推背圖’。你將來遇到一些重要的或是犯難的事情,就想這個推背圖,從這個里面找答案,遇事權(quán)衡利弊。這叫‘進之有數(shù),退之有路’?!泵废壬种钢硪粋€圖形問我:“這是什么?”我說:“這像一個銅錢?!薄皩聿还苁裁磿r候,你可千萬別鉆這眼兒里。要是陷到這眼兒里頭,你就出不來了,救都救不出來。”
(按:梅先生這段教誨似有所指,尤其是關(guān)于不鉆牛角尖不鉆錢眼之說,想想當(dāng)年梅孟分手,梅賣掉宅子才得以脫身,這話頗耐琢磨。)
杜近芳身世傳聞難以證實也難證偽
歷史學(xué)家顧頡剛1979年曾在日記中寫道:“梅蘭芳有子曰葆玖,唱旦角;有女曰葆玥,唱生角,皆其妻福芝芳所生。又有女曰杜近芳,則其妾孟小冬生,攜以歸杜月笙,因襲其姓者也。三人中,技藝以杜近芳為最,葆玥嗓子尚爽朗,惟葆玖不成材,唱做俱呆板,簡直似木偶,一如譚小培為老譚之子然,真所謂丹朱之不肖,舜之子亦不肖,一嘆!”不知老先生其言所本,但“攜以歸杜月笙,因襲其姓者”似乎說的武斷了點。杜近芳和杜月笙并無交集,這是有案可查的。
無風(fēng)不起浪,早在上世紀(jì)50年代,關(guān)于杜近芳是梅孟之女的說法就在坊間流傳,梅杜之間,最直觀的一點便是面相。二人長相驚人地相似,一雙眼微凸,高鼻梁、瓜子臉、尖下巴,模樣神韻,如同一人。有一次杜近芳去梅蘭芳家,杜近芳給梅蘭芳看自己以前的照片,曾被梅蘭芳的夫人誤以為照片上的人就是梅蘭芳。
有人言之鑿鑿地表示,孟小冬的女兒當(dāng)時是送到了陳喜光的家中,起名叫作陳玉華,但后來陳家家境敗落,陳玉華就被杜菊初收養(yǎng)了。當(dāng)時,杜菊初還特地去了一趟上海見梅蘭芳,梅蘭芳表示要“讓孩子的名字靠近他”,于是杜菊初便將孩子取名為“杜近芳”;另有說法,杜近芳被杜菊初收養(yǎng)時,梅蘭芳曾聯(lián)系過杜菊初,表示希望孩子的名字近于他,于是杜初菊便給孩子起名為杜近芳。“杜近芳”是據(jù)梅蘭芳之意所取,這得到了杜近芳的證實。1961年春天,杜近芳與吳葆楨的婚禮上,主持人為李少春,而梅蘭芳與馬少波、林巧稚一起擔(dān)任證婚人,梅夫人福芝芳也親臨現(xiàn)場?;楹?,杜近芳夫婦經(jīng)常去梅家做客。此時的梅大師聽人稟報,總會親自迎出,總會加上一句:“女兒姑爺回娘家了?!?961年梅蘭芳去世后不久,梅蘭芳的妻子福芝芳曾突然前去看望杜近芳,并詳細(xì)詢問了她的身世。對于福芝芳的突然造訪,杜近芳當(dāng)然是有所猜測的,但當(dāng)聽說梅蘭芳留下了幾十萬元遺產(chǎn)、子女們正在為分錢鬧不和時,便決定不再追問此事。
種種傳言有梨園同行的意會猜測,更有高級干部的半吞半吐。一位外交官告訴杜近芳,自己聽曾任駐緬甸和印尼大使的姚仲明講過,梅蘭芳在入黨時向組織上坦白了和杜近芳的關(guān)系,她就是自己和孟小冬所生的女兒。這一說法還見于《人民日報》的老記者金鳳在編纂的《命運》一書。1965年,金鳳就現(xiàn)代戲的創(chuàng)作問題拜訪了一批著名的角兒,其中就有杜近芳。采訪中,杜近芳曾承認(rèn)她是孟小冬與梅蘭芳的女兒。并且金鳳在書中還從梅蘭芳的方面寫到,梅蘭芳去世之前曾要求組織善待他的女兒。
這個說法不僅在國內(nèi)流傳,海外華人圈子里也是公開的秘密。1990年,杜近芳率團獻(xiàn)藝香江,一對周姓夫婦看戲后,找到杜近芳,熱情地約她共進午餐。周先生和太太都是老北京,解放前移居香港,如今定居美國。飯后,周太太請杜近芳來到一座位于半山的別墅,客廳里一堂花梨木的家具格外醒目。原來,周氏夫婦同杜月笙、孟小冬是故交,這堂家具就是杜、孟生前使用的,孟小冬去臺灣時交給他們保管。如今主人不在了,周太太詢問杜近芳應(yīng)該如何處理。杜近芳承認(rèn):“我心里明白周太太的意思,她肯定也聽到過我是孟小冬的孩子這種說法,是想讓我把這堂家具接過去?!焙鷣y應(yīng)對了幾句,趕忙告辭。
種種涉及自己身世的傳言,杜近芳自然不會聽不到。在兒時的記憶中,養(yǎng)父陳喜光常帶著她去大北照相館,櫥窗里擺放著梅蘭芳和孟小冬的照片,那時父親就給她講過梅孟的故事。杜近芳也時常自問,父親為什么總帶她去看那張照片,難道只是單純地哄孩子?
一些和杜近芳有過深交的人,明顯可以感到,她是樂于接受自己是梅孟之后的。1993年杜近芳與袁世海一起率團赴臺灣演出,她執(zhí)意想去見見孟小冬,一打聽才知道孟小冬已經(jīng)于1977年因病去世,只得悻悻而歸。
不過,梅蘭芳和孟小冬去世前都沒有公開承認(rèn)有共同子女,至于杜近芳和梅蘭芳的酷似,到底是因為血緣還是巧合,也就無法得到確鑿的答案了,一切蛛絲馬跡的線索,都只能當(dāng)成邏輯推理和好事者猜測的材料了。
孟小冬告別舞臺的最后演出的劇目是《搜孤救孤》,這是她的絕唱,她心中的“孤兒”會是杜近芳嗎?據(jù)梅蘭芳的管事姚玉芙說,孟小冬演了兩場《搜孤救孤》,梅先生在家聽了兩次電臺轉(zhuǎn)播……
【作者授權(quán)專稿】
作者于學(xué)周,青島電視臺編導(dǎo)、宋詞達(dá)人、作家、人文學(xué)者、資深票友
原載世說文叢 組稿編輯:周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