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姓徐男寶寶名字,以及女寶寶名字大全2023屬兔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01 徐霞客
重要事件:徐霞客是一個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他的一生都在旅行和考察中度過。他旅行經(jīng)驗豐富,足跡遍及今21個省、市、自治區(qū)。他的游記《徐霞客游記》被認為是明朝最杰出的地理名著之一。
影響:徐霞客的旅行是中國地理學和旅游業(yè)發(fā)展的歷史性事件。他的游記對后世的地理學、歷史學和文學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徐霞客被譽為“游圣”,他的旅行和游記也為后世的旅行者樹立了榜樣。
評價和爭議:徐霞客被廣泛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旅行家之一。他的游記是中國地理學和文學的杰出代表。然而,他的旅行也引起了一些爭議,包括他的旅行目的和真實性,但這并沒有影響他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和聲譽。
02 徐悲鴻
重要事件:徐悲鴻是一位中國現(xiàn)代畫家和美術教育家,以其出色的繪畫技巧和對傳統(tǒng)藝術的創(chuàng)新貢獻聞名于世。他的作品包括人物、走獸、花鳥等,他主張用現(xiàn)實主義的手法來表現(xiàn)藝術,融合了西方繪畫技法,對中國畫壇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影響:徐悲鴻的藝術成就被廣泛認可,他的作品被收藏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家的藏品中。他在中國美術教育方面的貢獻也不可忽視,他推動了中國藝術教育的現(xiàn)代化和國際化。
評價和爭議:徐悲鴻被認為是20世紀中國最杰出的畫家之一,但是他的藝術觀點和作品也引起了一些爭議。一些人認為他過于西化,另一些人則認為他是中國畫壇的革新者和開拓者。
03 徐福
重要事件:徐福是秦代著名的方士,相傳是鬼谷子的關門弟子。他通曉醫(yī)學、天文學和航海知識,在沿海一帶名望甚高。他被派往海外尋找長生不老藥,成為了開啟中日文化交流歷史的第一人。
影響:徐福是中國古代航海史上的一個重要人物,他的航海技術和知識對當時的中國航海和貿易有著深遠的影響。他對中日文化交流的開啟也為后世的文化交流做出了貢獻。
評價和爭議:徐福的一些傳說和故事被后人廣泛傳頌,但是他的歷史地位和真實性一直存在著爭議。一些人認為他是中國古代航海史上的重要人物,另一些人則認為他是一個虛構的人物。
04 徐渭
重要事件:徐渭是明代著名的書畫家、文學家、戲曲家和文化名流。他精通書法、繪畫和文學,尤以草書和行書著稱。他的作品風格獨特、意境深邃,被譽為“徐、八、董、康”(徐渭、八大山人、董其昌、康熙)之一。
影響:徐渭的書畫和文學成就被廣泛認可,他的作品被收藏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和私人收藏家的藏品中。他對明代文化的推動和發(fā)展也不可忽視,他的作品和思想對后世的文化和藝術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評價和爭議:徐渭被認為是明代最杰出的文化名流之一,但是他的一些言行和作品也引起了一些爭議。一些人認為他的書畫風格過于奇特,另一些人則認為他的文學和戲曲作品缺乏深度和思想性。
05 徐志摩
重要事件:徐志摩是現(xiàn)代新月派代表詩人,留學美國期間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受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為其奠定浪漫主義詩風的基礎。他的著名詩作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沙揚娜拉》等,散文集有《落葉》《自剖》等。
影響:徐志摩的詩歌創(chuàng)作風格浪漫主義,注重感受、情感和形式的美感表達,具有強烈的西方文化影響。他的詩歌深入人心,廣受歡迎。徐志摩的作品影響了當時的文學界,同時也對后來的文學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
評價和爭議:徐志摩被譽為“新月派”代表詩人之一,他的詩歌創(chuàng)作風格深受歐美文學影響,被稱為“東方浪漫主義詩人”,為中國現(xiàn)代詩歌的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也有人批評他的詩歌表達過于情感化,缺乏思想性和理性。此外,他的個人生活和情感經(jīng)歷也經(jīng)常成為人們爭議的焦點。
06 徐達
重要事件:徐達是明朝開國功臣之一,出身農家,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為淮西二十四將之一。在鄱陽湖之戰(zhàn)中大敗陳友諒,次年被任命為左相國。洪武元年攻入大都,滅亡元朝。此后,徐達連年出兵,打擊元朝殘余勢力,官至太傅、中書右氶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國公。他為人謹慎,善于治軍,戎馬一生,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影響:徐達是明朝開國功臣之一,為明朝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戰(zhàn)功赫赫,戎馬一生,為明朝的鞏固和發(fā)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也是中國歷史上的杰出將領和政治家之一,深受后人的尊敬和崇拜。
評價和爭議:徐達是明朝開國功臣之一,其戰(zhàn)功赫赫,被后人尊崇為“開國第一功臣”,在中國歷史上擁有重要地位。但也有人對他的軍事才能提出質疑,認為他的戰(zhàn)爭決策存在一些缺陷。
07 徐禎卿
重要事件:徐禎卿是明代文學家,被人稱為“吳中詩冠”,是吳中四才子之一。徐禎卿天性聰穎,擅長文理,人稱“家不蓄一書,而無所不通”。他在詩壇占有特殊地位,詩作之多,號稱“文雄”。徐禎卿著有《迪功集》《迪功外集》以及文學批判著作《談藝錄》。
影響:徐禎卿是明代文學界的重要代表人物,被人們譽為“吳中詩冠”,他的詩歌作品廣受歡迎,影響深遠。他的作品以清新脫俗、含蓄婉約、情感真摯為特點,對明代文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他在文學批判方面也有著獨特的見解,對明代文學的批評和發(fā)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評價和爭議:徐禎卿被譽為“吳中詩冠”,他的詩歌作品被人們廣泛傳頌,對明代文學的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在當時的文學界,也有不少批評者對他的詩歌表達方式提出質疑,認為他的詩作過于古板、呆板,缺乏真正的創(chuàng)新精神。
08 徐向前
重要事件:徐向前是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杰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也是開國十大元帥之一。他長期擔任黨、國家和軍隊重要領導職務,為中國的革命事業(yè)和軍事建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影響:徐向前是中國革命和軍事事業(yè)的重要領袖之一,為中國的解放事業(yè)和國防建設做出了重要的貢獻。他的軍事才能和領導能力備受肯定,被譽為“軍事家中的軍事家”,他的思想和行動對中國的現(xiàn)代化進程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評價和爭議:徐向前被譽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他的貢獻備受肯定,被人們尊崇為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杰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但他在擔任領導職務時也遭遇了不少爭議和批評,一些人批評他的決策存在偏差,對他的個人生活和家庭背景也有不同的看法。
09 徐晃
重要事件:徐晃是三國時期曹魏名將,歷史上姓徐的名人之一。徐晃早年跟隨楊奉征戰(zhàn),并說服楊奉護送漢獻帝東歸洛陽,受封都亭侯。后來,歸順曹操,跟隨曹操參與過各類大大小小的戰(zhàn)役,屢立功勛,為魏國立下過汗馬功勞。
影響:徐晃是三國時期曹魏的名將之一,他的軍事才能備受肯定,屢次在戰(zhàn)場上立下汗馬功勞。他在徐州之戰(zhàn)、官渡之戰(zhàn)、攻打冀州、白狼山之戰(zhàn)、南郡之戰(zhàn)、渭南之戰(zhàn)、涼州之戰(zhàn)、漢中之戰(zhàn)等重大戰(zhàn)役中表現(xiàn)突出,成為曹魏軍隊中的重要力量。
在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后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是古代科舉殿試及第者之稱。隋煬帝大業(yè)年間始置進士科目。唐代亦設此科,凡應試者謂之舉進士,中試者皆稱進士。唐代時,以進士和明經(jīng)兩科最為主要,后來詩賦成為進士科的主要考試內容。元、明、清時,貢士經(jīng)殿試后,及第者皆賜出身,稱進士。
《青浦縣志》(清光緒版)中的三泖圖
青浦地處九峰三泖之間,人才薈萃。在科舉時代有記載的青浦進士有162人(包括武進士2人)。在唐代僅有顧謙1人登進士科,宋代進士有4人,元代未見記載,明清兩代較為詳實。明代自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開始,有進士86人,清代有69人。最后一任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的徐彭齡,辛亥革命后曾被推舉為青浦第一任縣民政長。另有明萬歷年間和清康熙年間武狀元各1名。
在這162名進士中,有這樣兩個人,徐三重、徐禎稷,以“父子雙進士”鵲舉松郡。徐氏父子是青浦七寶人。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青浦建縣時,七寶屬青浦縣。到明萬歷元年(1573年),以蒲匯塘和橫瀝河為界,七寶鎮(zhèn)分屬華亭、上海、青浦三縣分治。
徐三重像(照片來自網(wǎng)絡)
徐三重(1543—1621年),字伯同,號鴻州。父沛為松郡名醫(yī)。祖設義塾于鎮(zhèn),以課徐氏子孫及鄉(xiāng)里貧寒弟子,三重于塾中入學發(fā)蒙。父督學甚嚴,三重倍加勤讀。因學績超倫,被同輩贊為神童。童子試為一邑之案首(秀才第一),年未弱冠。為邑庠生后,刻苦益進。五年后,中明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舉人。明萬歷二年(1574年)會試中貢生,明萬歷五年(1577年)殿試以第二甲登科即被朝廷授刑部主事。仕途六年,陳利除弊,減刑科,倡教化,以“怡清樂靖”按撫四方,頗著治績。然而與首輔張居正“得盜即斬”的報刑政策相左,更不滿張居正主政下的軍政腐敗,報國無門,便在染疾中辭職回鄉(xiāng)。
《青浦縣志》(清光緒版)記載徐三重中進士
回到家鄉(xiāng)青浦后,傾心于一方一地的公益。首先修茸七寶最早的鄉(xiāng)?!娓感靿蹌?chuàng)辦的“徐氏義塾”,讓族中弟子和貧寒弟子能繼續(xù)讀書,使七寶一地人才輩出。又順民風民俗之情,見明成化十九年(1483年)建造的七寶教寺大殿破舊不堪,建于興云橋上的那座俗稱無底關王廟殘破嚴重,便捐資主持重修,使兩廟輝彩重光。
《青浦縣志》(清光緒版)中專門為徐三重立傳
后絕意仕途,40年不入公門。士大夫途徑松江,便到七寶登門拜訪,他閉門謝客,情寄白云。然情系社稷,心憂幼主,盼器用正人能手,多行善政,得報則喜形于色。聞國家有水旱之災,則茶飯無思,寢不安枕。曾撰寫了感人肺腑的《救荒議》,陳述救荒主張,關心國計民生。以“民為邦本”,告誡在位為政的“青天大人”。
他善待年邁雙親,以孝行聞于松郡,以睦鄰仁德垂范于世。淡泊明志,儉約處世,不尚奢華,惜時以讀書著述。他書齋中懸有八句處世警言:“室無美姬,堂無俊仆,家無戲具,門無雜賓。宅取安人,田取給食,書取明道,器取適用”。
《四庫全書》中收錄的徐三重所撰的《采芹錄》(圖片來自網(wǎng)絡)
他仕不求榮,事不占利,功不求名,惟以學問是求。雖暮年垂垂老矣,未嘗釋卷著書。著作有:《讀史余言》《慵景錄》《郡志摘》《采芹錄》《言古余論》等,凡二十種四十六卷,可謂著作等身。以上各著或見于明史,或見錄于《四庫全書》存目,或見于《文淵閣著錄》,可見其文章品位之高、著作之影響非同一般,儼然一代大儒。
徐三重卒于明天啟元年(1621年),享壽78歲。以其著作宏富,一生嘉言懿行,被學者門下稱為鴻州先生。朝廷追封為“四川夔州府知府”正四品銜。
徐禎稷(1575—1644年),字厚源,號叔開,三重次子。承家學,少機敏好思,敬篤于學。23歲那年,即應鄉(xiāng)試,因體欠佳未酬。后益致力于窗課,考究于科文策論,卓然于同窗。明萬歷二十八年(1600年)再赴南京,酬志中舉。次年入京又中進士,捷報至郡,人以“一門雙進士”贊之。旋即被朝廷授為刑部主事,職與父同,傳為佳話。繼而被放外任,歷任四川夔州府知府、四川按察使副使,掌一省刑名糾劾大權,留任達三十余年。蜀人以“如雪肝腸羊叔子”稱頌,于是以“叔開”為號,加勉自警。
《青浦縣志》(清光緒版)記載徐禎稷中進士
為官任上,父親徐三重特撰寫《政要二十四條》寄勉作禎稷誡訓。接父訓為官益廉,愛民勤政。在政近四十年,未給家中寄贈一物,曾寫詩稟父:“寄語機云山下水,出山仍似在山清”。以表自己廉潔自守。年花甲后告老歸里,蜀人以清蕙見思,每拂宜人清風,輒稱之謂“徐公風”。
徐禎稷享年70卒。他一生好詩,吟詠明志或關心民情,或詠蜀中風物山水,首以千計。留有詩文集五種:文集《恥言》,詩集有《荊華館草》《望華亭草》《白云草》《明善堂詩集》傳世。
資料:青浦檔案
編輯:呂斌